- 相關推薦
讀《烏塔》有感(錦集14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烏塔》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烏塔》有感 篇1
我讀《烏塔》這篇課文時,我想到了很多,文中的那個小女孩是那么的自立自強啊!
她才14歲,竟然能獨自一個人游歐洲,我是那么的佩服她,也是那么的羨慕她呀!我家里人總是不放心我,就連從家到輔導班都不讓我一個人去。好不容易有一次爸爸、媽媽不在家,但奶奶又叫爺爺送我去,又沒機會自己走了。只好叫爺爺送我去。我一定要把烏塔的故事讀給奶奶他們聽。
烏塔靠自己的力量掙去歐洲的旅游費用,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我可做不到,因為我現在的一切花銷都是爸爸媽媽給的,自己連一分錢也沒掙過。看了烏塔的故事,我今后也要利用假期掙一些自己的零用錢,盡量少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零花錢。
烏塔遠行時生活上的事從來沒依賴過任何人,都是自己做。我可不行,我的衣服、襪子......都是媽媽一直給我洗,我也從來沒有自己去試著做,今后我也要向烏塔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另外我也要幫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烏塔身上有很多我要學習的地方,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慢慢鍛煉自己,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 篇2
這周,我們學了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做——烏塔。這篇課文跟本單元的課文差不多,都是講童年的。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烏塔,雖然她不是偉人,但是她的話語讓我陷入了沉思。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讀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中國的孩子受家長的約束,而烏塔比較自由。我想對中國的父母說:“如果你們的孩子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話,你們的孩子哪怕成績再好,長大以后,照樣還是一個不會對社會做出奉獻的人。”做人同齡人,我想說:“只有讀萬卷書是不夠的,還要行萬里路。年僅14歲的烏塔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全,我們應該學習烏塔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努力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也要和她一樣獨自去旅行,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學習等方面,克服依賴思想,積極嘗試,勇于實踐,在實踐中獲得鍛煉,并逐步走向成功。
讀《烏塔》有感 篇3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汪曉潔的《烏塔》以“我”的口吻講述了德國小姑娘烏塔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游歐洲的事。讀了《烏塔》后,我感觸很深。
我敬佩烏塔的獨立。她自食其力,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等等,來掙旅費,并作出了一個人獨自游歐洲的“壯舉”!在我看來,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為在中國,我們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家務都很少做,更別說獨立打工掙錢遠足了。
我敬佩烏塔的恒心。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三年的時間啊!我對一件事的熱情,能保持一個星期就不錯了,更何談三年哪!
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生活中的獨立源于思想的獨立。中外差距很大,在各方面都有體現,過分的溺愛、頻繁的.干預、過度的保護,導致了孩子的無情和無能。要想到,我們將來面對的是怎樣的對手啊!
讀《烏塔》有感 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烏塔》。文章主要寫14歲的德國少女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表現了烏塔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有對生活的熱愛。
是我不明白的是:同時父母,他們的表現為何截然相反呢……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經過認真閱讀,細心揣摩與體會,我終于解開了謎團,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曠世奇寶”,想掌上明珠一般,一見不著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國有一句老話:捧在手里怕丟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特指家長對子女的態度;而外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意識,所以孩子們才有這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覺當上了“小公主”,洗碗、洗衣服、疊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來。就連我參加活動,家長也是一百個不放心,一千個不同意。我已經11歲了,你們還要包到什么時候呢?現在我干起家務真是笨手笨腳的,甚至火柴也不會劃。有一次,我到李月家里去玩,一進門,就看見還有許多同學也在那兒,我們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后,她留我們在她家吃中飯,我高高興興地答應了。吃著吃著,門鈴響了,李月開門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著對我說:“怎么,還在這兒吃飯呀!飯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尷尬,人家還以為我到哪兒也離不開家長呢。望著同學們個個抿著嘴的笑臉,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個縫隙鉆進去。
家長們為什么這么不放心我們?咱們還是先從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學一起去看望黃飛翔,誰知還沒到黃飛翔的家就遇到了三個壞人,同學們嚇得驚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群無頭蒼蠅一般,最后,誰也沒去成。通過這件事,更體現出我們的有勇無謀。與課文中那位膽大心細、有主見而不盲從的少女烏塔真是相差甚遠。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要像烏塔一樣膽大,細心,這里并不是說要我們也一人游歷歐洲,而是要在學習與生話方面克服依賴思想,提高獨立意識、生活經驗和自立精神,不要讓我們成為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更不要讓我們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讀《烏塔》有感 篇5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有很多感悟、想法,讓我來跟你們一起說一說吧!
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女孩,準備獨自游遍整個歐洲,這天真的念頭和大膽的行為真是讓人驚訝!要不是讀了這篇課文,我決不會相信。
在我們國家,這種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爸爸媽媽們對待自己的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什么事都幫他們做了。記得有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時,看見一個高大的中學生,還牽著他媽媽的手過馬路。現在想起來是多么可笑呀!這和烏塔比起來又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呀!
烏塔是個很獨立的孩子,她說的很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親自來感受,才能體會出世界真正的美。”家長們,愛我們,為什么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為什么不讓我們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有一天,我們要長大,要面對社會,走向未來,到時候,你們怎么辦,還能包辦嗎?現在沒有這個心理準備,將來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麻煩,因為社會需要的是獨立生活能力強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多給我們一點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吧!
讀《烏塔》有感 篇6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說的是德國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游歷歐洲的事情,讓我感受很多。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游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巨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于溺愛、對我的過于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歷了無數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歷了無數次風雨的打擊,陽臺上的花盆里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里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溫室里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里工人欣賞,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親愛的家長,我明白你們對孩子的關愛,可是,如果您愛孩子,就讓我們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放開束縛我們的雙手,讓我們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吧!
讀《烏塔》有感 篇7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烏塔》。文中主要講述了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周游歐洲的故事。
學完課文,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外國的少年兒童竟有如此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烏塔小小的年紀,竟然能把這么復雜的事情做得這么有計劃,有條理,她超強的生存能力,對事情考慮周到和熱情活潑的生活態度讓我對她有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從她的身上我也明白了不少道理。
和烏塔相比,她才比我大四歲,可是我在家里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媽媽準備好的,更別提一個人出門了。而烏塔卻可以只身一人,分文不拿,自己一邊掙錢一邊旅游看世界,自己遇到困難自己解決,什么都不依賴父母,她實在是太勇敢,太堅強了。而我,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一遇到困難馬上依賴父母,一個人出門在外打工掙錢這樣對烏塔來說輕易就拿下的事情對我來說比登天還難!烏塔,我敬佩你!
從你的身上,我還明白了,從書本上,電視上,網絡上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多么完美的世界。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所以,只有像你一樣親眼看到,才能增長更多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看到最完美的世界!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試著自己去解決。
讀《烏塔》有感 篇8
自從前幾天學了《烏塔》這篇課文,這三頁短短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呢?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一篇一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女孩獨自游歷歐洲各國的故事。那么現在我們來議論一下吧!
烏塔是一個獨立性強、計劃周密的姑娘,我五體投地的佩服她的勇敢和細心,同時我也想到一個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我決定要坐班車去學校,就對爸爸媽媽說:“我要一個人坐班車上學。”爸爸媽媽同時點頭同意。我背上書包,連蹦帶跳地向上車的`地方跑去。剛走下樓就聽見爸爸沖著我大喊:“兒子,你的語文書落家里了。”我仔細一想:不對!我昨天應該把書裝進書包里了,還做了個記號,不會忘的。不過還是去看看吧。我快步走上樓梯,推開家門,結果爸爸手里拿的是一年級的語文書,只不過經歷一番“盛裝打扮”,變得和新的沒多大差別,我氣得火冒三丈說:“班車都快走了,現在該怎么辦?”爸爸說:“我來送你吧。”便把我送到了學校。而我所謂的“獨自出行”計劃,就連這棟樓都沒有出去就破滅了。
這就是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所謂“愛護”。但我們終究是要長大的、獨立的。我想:如果我也出生在一個類似烏塔一樣的家庭里,我父母的這種“愛護”會不會變成真正的愛護呢?
讀《烏塔》有感 篇9
《烏塔》這篇課文,我一讀這個題目,就奇思妙想起來,烏塔是一座烏黑的塔嗎?烏塔是一個停滿烏鴉的塔嗎?我好奇地讀了起來……
原來烏塔是一位十四歲的小女孩。她來自羅馬,趁這次暑假獨自一人去歐洲游玩的事,不管在哪個國家,她都不會忘自己的爸爸媽媽,給他們送禮物、寄賀卡……還有一半錢是她賺來的,多么獨立的.女孩呀!我讀完后進入沉思……
在我生活中也有和她相反事情,我的同學小馬就是這樣,早上她在校門口吃早餐時非要媽媽喂,她媽媽不同意,她就躺在地下不起來。下午放學時,她把書包往地上一扔,就大搖大擺地走了,這讓我感到她很不自力,不孝順父母,我可不能這樣做。
想到自己,和她相比,我也有一些不自力的情況,像坐電梯時,我總是感到孤單、無助,就像被人捉到的小鳥,關在鳥籠里,無論我怎么呼喚,也沒人救我;晚上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我總是不敢自己睡,怕有人進來了,如果爸爸媽媽不回來,我就還怕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我讀了《烏塔》一文,學會了很多事,我要向烏塔學習自力和孝順!
讀《烏塔》有感 篇10
今天我再次閱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帶給我的震撼依然那么強烈,文中德國小女孩烏塔只有14歲,卻能夠獨自一人游覽歐洲。
烏塔是多么獨立而勇敢啊,她見解獨到,經驗豐富,考慮周全,有很強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和她相比,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我們的.生活中有電視、游戲、書本、游樂園,看起來似乎很豐富。可是父母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很少給我們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更別提讓孩子獨自出遠門,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了。
還記得去年我想參加湘潭日報社組織的北京夏令營,報名前家里大大小小開了好幾次會討論。爸爸支持我出去歷練,媽媽因為不放心堅決反對,相持不下。最后還是召開了“擴大會議”,由外公一錘定音,我才得以成行。聽老爸說,從我上了高鐵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坐立不安。直到我從北京平安歸來,收獲滿滿,她才停止了嘮叨,并且真的相信了我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親愛的媽媽,放手讓我去鍛煉吧!有一句話說得好,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今后我會把烏塔當作學習的榜樣,通過實踐提高自理能力,積累生活經驗,勇敢地去廣闊的世界中體驗人生無限的美。請相信,我一定能飛得更高!
讀《烏塔》有感 篇11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烏塔》,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小烏塔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遠的地方,對小烏塔毫不關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小烏塔很傷心,于是她下定決心要獨自一人去尋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遠跟他們在一起。
合上書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烏塔不正是和我一樣的遭遇嗎?我的父母也遠在外地做生意,對我的學習成績不聞不問,過年回家說的話也是有數的,更別說是平時了,幾乎是一面也見不上,電話也不打。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在他們的身邊,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心里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幾顆“金豆豆”會灑落。當我看見我們班學習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們身邊,我就很嫉妒,為什么,為什么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這是為什么?我寧肯自己學習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邊,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天不從人愿,我的愿望只是浮云。當別人問媽媽為什么不讓我和她們在一起時,媽媽總會笑笑說:“自己獨立也好,再說了,給她安頓到這里人生地不熟的還費錢,在家吧。”媽媽自以為找了個絕妙的理由,可是以烏塔的的話說,就是:“既然愛孩子,為什么不讓孩子跟你們在一起呢,為什么要讓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們啊,從今天起,減少工作的應酬吧,工廠沒有你一樣會運轉,但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你們的參與,卻是一片空白。有人說,培養好一個孩子就是賺錢了,當一個孩子學壞是,你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才能讓它學好,這樣你還是幸運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變好。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讓你買來孩子,但買不來好孩子,它能讓你買來親人,但是買不來失去的親情。有人說得對,養好孩子就是賺了錢,賺了
一個家庭的幸福,賺了人生的快樂。
讀《烏塔》有感 篇12
最近,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篇叫做《烏塔》的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在羅馬的青年旅館里遇到了一位來自德國的'女孩兒烏塔,她十四歲就獨自一人游遍歐洲。
她每個周末都去幫助商場或飯店發廣告單,每個暑假她都會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就這樣她花了三年時間一點一點辛辛苦苦靠自己掙夠了旅游費。她在歐洲旅游時,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這樣遇到危險時可以求助。然后再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或者寄個明信片,告知家長她很安全。
我從這篇課文看到了暮途窮烏塔才十四歲就能獨自游歷歐洲,而且旅費也是自己所掙。烏塔是個非常獨立、能干、勇敢的女孩。她的勇敢使我非常震驚,她的獨立讓我非常慚愧。
我從一年級開始,放學后就能自己一個人乘公交車回家,我以前認為自己已經夠獨立的了。但自從讀了這篇課文,與烏塔一比,才覺得自愧不如。烏塔都能獨自游歐洲了,但我連自行車都不會騎,我以后要努力學會自行車,上學放學都一個人騎自行車。烏塔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獨立,什么是能干,什么是勇敢。我要向她學習成為一個獨立、能干、勇敢的人!
讀《烏塔》有感 篇13
總有那幾篇文章令我記憶猶新,《烏塔》就是我久久不能忘懷。
《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一個現今為止已獨自游歷歐洲等國家的女孩。我羨慕她,我佩服她,甚至有那么一點兒嫉妒。烏塔具有極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她勇敢堅強且喜歡探險,因此她做到了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曾經我也和烏塔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并總想著去外面走走,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但是爸媽怎么可能放心我一個人出去旅游呢?說實話,我討厭極了做一朵溫室里的花朵,我不愿意依賴在父母身旁。稍遇挫折就哭鼻子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也想像烏塔那樣靠自己的力量去讀懂這個世界。 在文章中,烏塔說過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因為從電視、書本中認識到的.世界只是一個平面,并不真實,只有身處其中才會感受到它真實的美。 讀了《烏塔》之后,我想對所有的中國孩子說:“不要永遠做母雞下的小雞,要做一只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雄鷹。”同時,我也想對那些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們說:“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開手吧!”
讀《烏塔》有感 篇14
烏塔年紀輕輕就獨自一人游歷歐洲,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過的經歷。這樣就可以鍛煉我們的自理能力。因為父母都離開了自己,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打理好自己的日程和生活的。我們都是家里的“嬌嬌女”和“大少爺”,平時家里人都寵著自己,地不讓掃,甚至連飯也不讓端。我們平時都被寵慣了,等只有自己的時候,我們都不知所措。我雖然比烏塔小3、4歲,但我也可以像烏塔那樣可以打理好自己。但是,在我們中國,有些像烏塔這么大的孩子有一些還不會整理自己的`房間。因此我們要學習烏塔的自理能力。
烏塔身上還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烏塔自強、自立。烏塔年僅14歲就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從此可見,烏塔肯定很自強、自立。我們有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就算要走很遠的路都要去姑媽家吃飯。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平時總要依賴父母的幫助才可以完成事情,現在父母不在家了,我們只好出去吃或者到親戚家去吃。但是,像烏塔不依賴父母就可以完成事情的孩子又有多少呢?大概只有10分之6吧!所以我們要學習烏塔的自強、自立。
雖然我們要學習烏塔身上的優點,但不一定要學習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