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讀《傅雷家書》有感

時間:2023-06-29 14:25:2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后,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著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著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提起傅雷,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場浩劫的開始,這位有個性的翻譯家,孤傲倔強的傅雷,在被誤判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個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婦雙雙撒手人寰。楊絳說:“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干爽;軟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給朱梅馥了。”傅雷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稱。但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抗戰爆發時,傅雷身處孤島上海,他立下“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的規矩,不能消滅敵人,他連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愿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后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為藝術家”。《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致到跟孩子探討舞臺上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我們周圍有一大批父母舍棄工作,舍棄舒適的環境,奔波在另一個城市,陪護在孩子身邊;也有一些年輕媽媽,棲居在兩個城市之間,平衡孩子與工作,事業與家庭。中國式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層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了。如果說傅雷對傅聰的所作所為,是中國家長的典范,那么當今中國式家長面臨挑戰更大了,包括學識與才華、精力和閱歷,還有財力與實力。中國式家長實為難矣!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為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嘮叨。

  也請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傅雷家書》這本書是傅雷寫給自己孩子的信為主要內容的一本書。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對孩子的關心與囑咐,從而突出傅雷作為父親的偉大形象。這本書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我還是覺得書中大部分細節都來自于傅雷告訴自己孩子該如何一個人生活。

  對于《傅雷家書》,這本書我最喜歡傅雷對兒子讀書求學的一些建議,人這一生過得很快,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懂得珍惜時間,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然無恙的情況下去求知,去學習。人們常說一生不停的學習,其實這句話很真實,真熱愛學習的人,他對新知的渴望與解疑后的開朗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的。

  同時,作者傅雷也告訴自己的孩子,藝術的.重要性,讓孩子進一步了解藝術,去體會它的美,去喜歡藝術。而且這本書一提到藝術大部分都舉一些藝術家的例子,比如貝多芬莫扎特,肖邦與舒伯特等等。作者舉這些例子,還是為了讓孩子結合他們的人生經歷,多一分感受,多一分經驗。然后傅雷又重點提了一下態度,態度決定一切,無論做什么事情態度是最主要的。態度要端正,大家都會來讓你做事,因為你一直有這個積極向上的態度,所以大家都愿意讓你去做。

  勤學好問也是一種傳統美德,要善于向身邊的人發問,從而來解開自己很多,對自己來說的疑惑,還有助于自身的進步,所以傅雷真是十分用心,把學習方面該注意的地方都提到了,說明傅雷對兒子期望很大,希望他變得更加優秀。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很難寫出一些實用的感想。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讀該書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

  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先生對古今中外繪畫、音樂等方面的知識在這部家書中汩汩地流淌,潤澤的不僅僅是他的孩子,而且是萬千讀者。作為教師的我,邊讀邊用卡片摘錄其中精華片段,以用來細細品味。如:

  〈一〉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二〉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三〉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四〉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五〉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七〉……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泰,工作反而會順利。

  《傅雷家書》連同卡片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會拿出來翻閱,仍會有新的啟迪。我覺得:人是為社會之人,當以服務社會為己任。傅雷以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為己任,這種走出“小我”的心境值得效法。

  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自己做了母親,也真真切切體會了“心疼”一詞的滋味,自以為母愛熾熱,然讀《傅雷家書》而知不足。與一些有“責任心”的家長一樣,或期望值過高或急于求成,記得我的孩子剛剛進入青春期,逆反心理逐漸的凸顯,出現偏離的時候,我就小聲告訴自己,要冷靜,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與孩子進行心與心地交流。這樣無數次的下來,我的性情逐漸變得溫和,處理親子關系也變得巧妙。雖然只有周末的陪伴,孩子內心強大的獨立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令人歡喜。我想這就是《傅雷家書》給與的智慧吧!

  天高任鳥飛,讀《傅雷家書》懂得了對孩子既要定位高遠,又要量力而行,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根據孩子的特點,讓其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器樂。平時不輕易增加孩子課外作業負擔,每逢假日,帶孩子參觀革命英雄勝地,讓他對中國歷史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同時開拓視野,并向孩子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提高其文學素養。今年六月孩子已經初三畢業,畢業的同時,發現了他的變化:無論在學業上還是做人處事方面擁有了更多的責任與擔當。讓我欣喜的是,六年后的他,也將成為我們教師隊伍的一員。

  我成為了母親的同時,我還是一個教師,對待自己的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十分注意學生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要求他們生活儉樸,學習專注,充分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育教學中,關注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在恰當的時候,在他們犯錯、矛盾、成功、喜悅的時候,我會運用小紙條、小獎勵、小短信形式給與鼓勵與勸慰,甚至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個不起眼的小動作,這些小小的舉動,我想都是莫大的欣慰!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有指引人,需要有支持鼓勵他的“父親母親”。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讀傅雷的父親,我想起我的父親對我的教導,我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父親在部隊呆過八年,因此在他身上總可以感受到軍人所特有的精神與毅力。部隊復員后,父親和母親共同經營一家生活用品店,也正因為誠信經營,口碑極好。如今商店已經經營有38年了,父親常年的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在打拼的同時,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從小學到初中,父親對我的生活、學習習慣以及做人方面給與我很多的教導,但父親對我的成績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為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在那時,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并不是什么偉大的人物,但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一直以來,父親的教誨銘記于心,身體力行的去實現。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遠影響著下一代。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若是澄心凈耳聽,萬籟俱靜也是韻。”一沓沓書信帶著牽掛與希望遠飄洋外,將思念娓娓道來。身處異國他鄉,傅聰對父親的教誨,對母親的掛念也是格外的感激,那時的他已從少年走向青年,何嘗不知道父母的愛之深切呢?

  手捧一封書信,他仿佛看到了父親寫信的樣子。頭發恍白,長時間因寫文章而身體虛弱,但一拿起筆和信紙,他就精神抖擻,仿佛煥發了光彩。剛勁有力的筆跡為他所熟悉,他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暈染了字跡。

  信中,父親常以商量的'口吻來向他指正音樂上的不足,告訴他接人待物的方法,教導他做人的道理。詞藻并非華麗,都是面對面的家常話,可他深知這些話猶如明燈一樣,為他點亮了前途之光。

  而母親的文筆確實更加細膩柔和,字里行間中將對兒子的愛流露出來,如清泉一般沁人心脾。是溫柔的語句讓他回憶起兒時的溫暖,是深刻的教導讓他終生受益。愛,有時并不是溢于言表,卻如同一個無形的盾牌,堅守著內心。

  一封家書,串通了異鄉兩國的心,連接了濃濃的親情。家書內容多以諄諄教導為主,教導孩子以做人為主,以做藝術家為次。談文學,談音樂,談做人成了他們一家無形的家風。家風雖為嚴厲,可這促使傅聰的茁壯成長。

  以情思拖于紙墨,以書信落款,偉大的愛飄洋渡海,終以無限感慨與思念畫上句號哦,讓游子不生孤獨與寂寞之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在一開始知道要讀《傅雷家書》時,我本是不情愿的。雖然在那時并沒有接觸過這本書,但一聽書名就感覺內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這短暫的時光里(每個學生的心聲)去接觸它時,卻發現現實跟幻想總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書》中記述的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之間以信的方式的來來往往。這里面并不是普通的書信,在這些不尋常的書信中飽含著一家人之間互相的愛和有助于我們成長的`廣泛的知識。

  從這些家書中,我讀出了天下父母對孩子廣闊的愛。在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寫滿看對傅聰的關心、鼓勵與教導,很難想象,人們竟然會為了他人朝思暮想、牽腸掛肚,但轉而又覺得平常看,因為“人們”是一對父母,而“他人”則是他們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孩子嚴加管理,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嚴格規定每天的作息時間,還時不時地抽出點時間述說自己的辛苦,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感恩之星,并開始發奮學習。我這不是諷刺,也絕沒有說家長這樣做事=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有這樣的權利。但很明顯,平凡和頻繁總能襯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婦更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他們也很愛、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讓孩子待在身邊、有所作為,從信中就能讀出,這些滿到溢出的愛。但他們卻作出了作為父母偉大的一波:他們讓孩子提前出國,等于提前讓自己與孩子分別。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咆哮孩子的表現,但其實恰恰相反,他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孩子,這樣做為孩子帶來了更多自主、自由發展的機會,同時個,也讓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這無疑是為孩子的未來能夠充斥著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在傅雷夫婦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么地深。

  在讀《傅雷家書》時,竟然總會在那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感到溫馨。《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傅雷一家的家書,更是天下家庭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夫婦從1954年開始寄給在海外留學的兒子傅聰百余封家書。我很羨慕他們父子之間的那種對話。健康挺拔的高山精神的指引,摯友桌上的平等對弈和探討。有人說傅雷先生的教育方式過于嚴厲刻板,但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的是小心翼翼,是尊重,是聆聽,是對孩子毫不吝嗇的愛意的洋灑,是負重前行的精神抵柱。這是怎樣的一位父親啊!

  在家書中傅雷經常和兒子探討藝術相關的問題。在兒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兒子強調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結合,他覺得如果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除了在彈鋼琴時苦練技巧是必須的,還需要在音樂里注入最真摯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聽眾。而在兒子成名之后,傅雷又告誡傅聰要不忘初心,很多藝術家在成名之后容易迷失方向,開始為了金錢而創作,作為父親的傅雷很是擔心這一點,時不時在家書中詢問兒子的理財狀況,了解兒子收支情況,希望兒子在藝術的創作上是純粹的。由此可以看出傅雷一直秉承著一種樸素的人生觀,以此教育著自己的子女。他在家書中寫到:“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為你的成功而高興,為你的煩惱而煩惱,為你的缺點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進!”

  傅雷也經常給兒子提供為人處事方面建議。他經常在家書中強調要堅持大我,拋棄小我,切勿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太過計較。人生總是充滿了矛盾和苦悶,當我們熱衷于個人名利而又不得名利的時候必定會因為嫉妒和仇恨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不是只為個人而打算而是為社會福利和人類前途而感到苦悶時,我們就可以避免憤世嫉俗。傅雷在家書中提醒兒子“既要闊氣,也要有分寸”,如果要給與幫助最好是要幫在刀刃上,幫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己最終成為難以拒絕別人任何請求的老好人。他時刻教育兒子尊重長輩,他在家書中寫到:“站立著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若把手抄在褲袋里,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則更不禮貌。”

  除了人生觀和為人處世,傅雷先生在感情方面也給了兒子很多建議。兒子結婚之前,他告誡兒子要自愛,反復的沒有結果的戀愛會讓人對愛情變得麻木。當兒子進入婚姻之后,傅雷先生將自己和妻子數年間的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和溫和的感情才能長久。傅雷先生還提醒兒子不能為了藝術而疏忽妻子和家庭,在兩個人的漫長道路上,要記得時時拉妻子一把,別讓妻子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讓我為之震撼的是,就算是身為著名翻譯家的傅雷也總是試圖為兒子安排好一切,甚至是各種生活的細節,他在家書中寫到:“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摘掉。”在兒子面前,他展現的永遠只是一個普通父親的形象。就像我們的父母總是盡力為我們安排好一切,給予我們最好的一切,就算是我們從未讓他們感到驕傲,而他們卻始終視我們如珍寶。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與家人失散分離之際,發出了“家書抵萬金”的感慨,在我看來,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深情更是比什么都要珍貴!《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對孩子厚重情感的書。

  傅雷是一個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對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從傅聰的行為舉止、禮貌規范到學習方法、計劃等都有要求和教導,還告訴兒子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起先,我讀到這些,心里不免有些厭煩:怎么這個都要管?這個還用說嗎?怎么這么啰嗦……后來,我才驚覺,傅雷在家書里寫的這些瑣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時父母教導我的嗎?哦,因為我平時對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所以才會讀《傅雷家書》感到厭煩的。從前,我以為就我的父母管得寬,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傅雷那樣偉大,但他們對我的那顆心一點也沒有少。我不應該埋怨父母,為什么沒有把我培養成一個像傅聰那樣優秀的人,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時,我沒有端正我的態度,我沒有認真聽他們的教導,我不贊同他們的意見,甚至覺得他們就是不夠愛我!這樣的.我,怎么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在很多時候,傅雷和傅聰就像一對認識了很多年的摯友,他們一起談天說地,比如關于藝術方面;傅聰可以大膽告訴父親自己感情的事,傅聰也會給他許多建議和勸導……這樣的相處模式讓我十分羨慕,也不禁思考為什么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這樣呢?印象中,我的父親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特別是小時候,那種如冬天里的寒冰一般的感覺令我害怕,所以,那時候我就沒有跟父親有多親密。可是現在,不知是父親年紀越來越大了,他飽經風霜的臉上多了些慈祥,他會跟我多說說話,會對我多笑笑,有時也會夸贊我。但在學習緊張的我看來,他只是換種方式督促我,他對我的好,反而讓我倍感壓力。但這就是我跟父親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嗎?我好像也沒有多關心他,也沒有多理解他,我從沒嘗試過跟他吐露心聲……我沒有邁出這第一步,怎么就好像知道了結局呢?為什么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斬斷了,還要指責父親不好相處呢?我應該反思,我應該行動!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是傅雷對兒子的深切期盼。我剛看到的時候,心里自嘲道:我孤獨了,最多只能欣賞一下赤子創造的世界。所以,我與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們說,赤子指剛出生的嬰兒,后比喻熱愛祖國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見解“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赤子孤獨了,指心里平靜下來了,可以清楚認識自己了,就可以取得偉大成就了。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若要剔除雜念,保持自我,不輕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實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們可以盡全力去努力,去堅持,去奮斗……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古人云“未得還鄉淚欲珠,一書封了又躊躇。”傅聰身為一名鋼琴家,不斷往返于世界各地,這一封封薄薄的家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為人處事。一封封家書有的不僅僅是用親情和社會閱歷匯成的字跡,更是無法丈量的愛。

  每一位父親都是愛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愛并不是含情脈脈,他,始終將國家放在一地位,對孩子深沉的愛放在第二位。他對孩子的嚴加管教,更是傅聰如此優秀的主導因素。

  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正如文中這樣,兒子遇到了極大的挫敗,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是不會覺得煩的,它是最有效的強心針。因為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為它是親人的期冀,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在家書中,傅雷曾給傅聰指出他的'語法和字詞的錯誤。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為之。我認為,傅雷這樣目的是讓傅聰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傳承他,維護他,不能有任何差錯。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正是如此,傅聰才開始更加熱愛熱愛音樂,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甚至熬夜練習,以求不辜負家人的希望。但同時,傅雷又告訴兒子“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只有親人才會不厭棄煩的告訴你要注意什么,減少那些彎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篇,都經過歷史文化的積淀。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海鷗依海而生,但也要展翅飛翔;大海隨海鷗而廣,只為護它一生。——題記

  穿越回那個屬于傅雷的50年代,一封家書足以跨越鴻溝,撫平游子心中成麻的萬千思慮。家書似一把打開相隔兩方空間之門的鑰匙,見字如面間,親人間的溫暖,父母對孩子在外打拼的擔憂、不舍,對傅聰的種種關心問候,從字里行間中不經意的流露出來,飄進心中。

  《傅雷家書》里更多的是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母親的信似白月光般的溫柔,卻又不敢完全給予你愛的'光明。她總怕愛孩子愛的深沉,她的孩子會陷入愛的沼澤里,從而失去了展翅飛翔的能力。

  父親的信卻似烈陽般凜冽,不似母親般的白月光溫柔長情。傅雷先生對他的孩子從來都是有一說一,但他的深邃背后也有溫情的一面。傅雷先生曾對他的孩子說過:“我做父親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個影子厭煩。”父親是矛盾的,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飛得不高,卻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得遍體鱗傷的模樣。

  或許有一天你也會飛向藍天,你的父母就像大海,當你跌落谷底時,你的父母不會責怪你飛得太高,而是為什么自己沒有更廣的海岸。

  海鷗與海會永遠相伴,直到時間的盡頭。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家書,是親人間傾訴的媒介。以情為筆,書寫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間流露的是濃濃親情。翻過一頁頁篇篇,薄薄信紙中傳遞的是赤誠話語。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溫暖的情誼,皆流淌在這質樸的家書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聰動身前去波蘭。傅雷一家“一夜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母親哭成了淚人,眼睛腫得不成樣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著傅聰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滿了他的心:“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盡管傅雷一直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著傅聰、一直樹立著一名嚴父的形象,但他對孩子的關切、心疼永遠是同他人一樣的。只不過父親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這離別之際,我們才得以窺見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愛。但是,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揮傅聰“應該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議和引導傅聰尋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聰對于杰老師的看法,給予了他建議和幫助,教導傅聰處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氣和、冷靜理性。在那封長度可觀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聰的想法,讓他自己仔細考慮、作出選擇。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種“放手”的教育。他主張“做人第一,其次是藝術家,然后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才是做音樂家。”教導傅聰如何為人處世,強調他時刻心系祖國。“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住狂風暴雨。”他為了傅聰的成長嘔心瀝血,讓傅聰長成不懼風雨的大樹。

  這些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在生活中,我的父親對我的教育比起同齡人是嚴格的、獨立的。在我小時候就要求我幫助家里做家務,也常常就一些含義深刻的問題,和我辯論、探究。在我記憶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們不必但我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學會獨立,使我在面對困難時更為從容,讓我的思維更深刻,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現在,我已經知道父親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愛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贊嘆偉大的親情!亦贊嘆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心與心本沒有距離,距離是由疏遠而得到的,而拉近距離比疏遠還難。——題記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以書信的形式對傅聰、傅敏的諄諄教誨。雖然傅雷在他們童年的時候,曾因傅聰、傅敏的淘氣而出手,即使沒有使他與孩子們產生心靈上的隔閡,但傅雷還是覺得愧對孩子們,對他們表示出強烈的'歉意,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寫道:“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這也使他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加的近,難道這并不值得我們感慨嗎?

  傅雷對孩子的關心更多的是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沒有分離,也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我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會了我感恩,細致,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情……家書記錄的,不僅僅是傅雷他們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珍惜,珍惜父母給予我的那份愛,因為它只有一份。有時候父母無法給予我們什么,可他們卻把什么都給了我。

  天下的父母都是無私的。我誕生在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缺少了書信的交流,但那份來自父母的細致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里。感謝《傅雷家書》,感謝它使我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對我的關懷,也感謝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的教導,我們要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愛,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3

  俗話說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讀完了《傅雷家書》本書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對兒女的愛。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對兒子的深情,同時也不乏有著不可抗拒的威嚴。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們談論著藝術、生活、學習、做人修養等。一封封的書信,一次次的愛,作為父親的傅雷用父愛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會了他如何在這世上生存。

  在信中,傅雷傳輸給兒子這樣的道理:一、父子也是朋友,重大的`事要與朋友商量,對音樂的理解也該與朋友分享、交流、討論,這樣才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二、寫信可以促使傅聰加強對自己文筆的訓練,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從而激發藝術的才智。正是由于傅雷要求兒子一直寫信。這本《傅雷家書》以日常之事見教育之偉大。這使我想起了當前的許多父母的家長制的作風是多么得不明智,沒有與孩子朋友相待,以誠相見,怎么能換來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篇,都經過歷史文化的積淀。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4

  在寒假里,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古句說的好“家書抵萬金”,《傅雷家書》則是傅雷及他的夫人寫給他們兒子傅聰和傅敏的家信,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使他們分別成為了著名鋼琴大師和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

  其中在1954年一月三十日晚的信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句話使我感觸非常深刻,父母總會知道你的想法,就像我一樣,我在想什么,媽媽總會知道,什么也瞞不過去。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教師,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我們的教導,為我們起著領導、典范的作用。讀了《傅雷家書》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愛的表達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卻不懂得如何理解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讀傅雷家書心得范文08-25

《傅雷家書》心得04-19

讀《傅雷家書》個人感悟202210-12

《傅雷家書》好詞好句02-02

傅雷家書的好詞好句03-07

閱讀《傅雷家書》心得03-14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3-25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1-14

傅雷家書的優美句子12-01

讀傅雷家書初中生感想09-0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l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