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14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古至今書信成了游子與親人的聯系方式,一封出自父親筆下的書信不知蘊含了多少思念和擔心。甚至一封封書信比萬兩黃金更重要。
讀了傅雷給兒子傅聰明書信我感慨萬千,在《傅雷家書》中記錄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期間的數百封書信。它不僅刻畫了溫馨和諧的家庭也描寫了傅雷以嚴父的口吻教導兒子的畫面,傅雷告訴兒子首先要做人,其次是藝術家鋼琴家。
在書中傅雷對兒子的關心無微不至,吃喝住行、言談舉止都細細打點。傅雷在與兒子交談的過程中不僅善于傾聽傅聰的想法也給傅聰充分的選擇的權利,教導傅聰時并沒有替他選擇,而是尊重他的選擇。這樣不僅有益于傅聰更好的走自己選擇的'路也有益于給傅聰自由的空間。
《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充滿了深沉的愛,但是他不想全部表現出來只能以另一種方式表達愛意。幾乎沒一封書信傅雷都在為傅聰的行程、身體、藝術、未來而操心,其中蘊含了一個偉大父愛。
在生活中也許會以為自己的父親并不在乎自己,其實不是,他們只是不善于表達而已另一種方式體現出來,每一位父親都是偉大的他們的愛如同傅雷一樣,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擔負了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導師。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赤子孤獨了,可以創造一個世界。——題記
九月三日,他們就那樣靜靜的走了,拋棄混亂黑暗的塵世,真正的去向往心靈的凈土。
“先寫上毛主席第一二次講話記錄摘要,是照我筆記本上整理出來,因是黨的會議,報上不公布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傳達……”今日讀的《傅雷家書》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為了共產主義鞠躬盡瘁,最后卻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黨的罪名。
在這樣的背景下,傅雷卻始終堅持與傅聰通書信。雖身居兩地,但書信卻將這對父子牽引起來,而父親的嚴厲也在書信中漸漸消融。“昨夜同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嘗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難受,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達我的悔恨與遺憾呢!”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可謂是極嚴厲的,可這家書哪個不是真切的為兒子著想呢。父愛子本就清澈的感情,天地間的自然法則。古時有《誡子書》曰: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而今又有傅雷父子的一封封家書供你我覽閱,而身后更是有父親厚實的肩膀,也不經想流淚,多回頭看看吧,別重蹈了傅雷父子的悲劇。
傅雷必定是個稱職的父親,但就我看來,傅聰卻稱不上是個稱職的兒子,他甚至有些目中無人,不能聽取長者的'忠言。但我又何嘗憑借這幾封小小的書信論人呢?如家書中言:故凡以過去的行為論證批評的最好先打問號,采取保留的態度,不急于下斷語,更何況當年的傅聰不更為像及了你我的寫照嘛。
最后請讓我以羅曼.羅蘭言語總結:你們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們這些青年,現在要輪到你們了!踏實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向前吧。但愿你們比我們更偉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過去的靈魂告別,我把它當做空殼似的扔掉。生命是連續不斷的死亡與復活,咱們一起死了預備再生吧。
愿赤子永不孤獨。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
從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段文字深深打動。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無言的,是深沉的,是質樸的。可轉念一想,天下哪位父親對子女的愛不是這樣的呢?
沉默,我想起了我的“傅雷”。不知為何,我與父親之間好像總有一層隔閡。或許,是他工作太忙,陪伴我的時間太少。也或許,是我們都過于沉默。
“別總是給我打電話,也多打打電話給父親,他總是念叨你不給他打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母親不知講過多少遍的話語。
思緒回到兒時,我想起了父親那嚴厲的面孔。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點,一進屋就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黑著臉一聲不吭,像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空氣似乎凝固了。“怎么這么晚才回來?”父親終于開口了,我默不作聲,“下次再這么晚回來就別回來了。”聽完,我低著頭,灰溜溜地回到房間。從此,每當我犯了點錯誤,腦海中便浮現父親那嚴肅的.面孔,畏懼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母親卻說父親老是念叨我,不禁感到一絲驚訝。我思忖許久,重新撥打電話,緩緩按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電話號碼。
“喂?”電話那頭傳來一聲低沉的男聲,顯得有絲疲倦。“父親。”我輕聲呼喚。“哎!我寶貝女兒終于給我打電話了!怎么樣?最近在學校過得開心嗎?生活還適應嗎?身體還好吧”一連串的問題撲頭蓋臉而來,問得我措手不及,我疑惑之下竟一時語塞,這還是那個不茍言笑的父親嗎?
電話內容早已忘卻,只是記得父親說的最后一句話:“多給父親打電話!有什么不開心的事,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就跟父親媽媽說”聽完,內心泛起絲絲酸意,原來父親也在默默關懷著我,他不善言語,他和傅雷一樣,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
月假回家,晚上十一點,我肚子突然餓了,“咕嚕”地放出信號。父親突然沖我笑笑,便走進廚房,做起了面條。
“來咯!天下第一美味!”父親端來面條,放在我面前。我一刻也等不了了,狼吞虎咽起來。父親也在一旁享用著,時不時往我碗里添加幾塊肉,我邊吃邊和父親分享著學校里的趣事。客廳里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不知不覺間,我與父親之間那層隔閡正在悄悄消失。
在燈光的照耀下,突然我看見一絲細微的白發赫然飄在父親的頭頂上,晃得我有些恍惚,我這才意識到這個男人,在我成長過程中他正在老去。
猛然想起,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仗劍執筆走天涯,利落的黑發襯著他的英氣,他曾有著“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倜儻,他曾有著“手可摘星辰”的豪氣。可是他有了我后,便不再羨慕江湖,毅然隱退。從此,為四方食事而忙碌,為前途理想而奔波。他的青絲終是抵不過歲月的侵擾,白了,疏了。
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波瀾,電話里頭“有事就打電話給我”的那聲叮囑又響在耳畔,原來,每一位父親都如“傅雷”一樣,牽掛著孩子。朝如青絲暮成雪,我不禁潸然淚下。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父愛是溫柔的印刻在血脈中的守護——題記
兩地之間,一封封真情的家書,一張張泛黃紙頁,一畫畫用心的筆墨勾勒出了無窮無盡的父愛。
在1954年的家書中,他說:“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地擁抱你才能表現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父親對于孩子總是深沉的,在中國傳統的家庭中,父親往往在童年中是那個嚴厲而讓人望而生畏的角色,顯得不易近人,他們的`愛不常表現,但卻異常申請,傅雷為自己從小對兒子的過分嚴苛道歉,三聲真摯的呼喚是一個父親在跨越父子之間的鴻溝。
“你現在的琴是租的還是買的?多少錢?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要多少錢……?”父親如山這個比喻似乎再恰當不過,父親寬闊的背,厚實的肩,讓我們肆無忌憚的靠著,他們總是十分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狀況,盡管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照顧自己,但是在父親的眼里,我們永遠都是讓人擔心的長不大的小孩,盡管嘴上說著不耐煩,還是給予我們無盡的關懷。
父親的愛,往往會帶給兒子傲骨與氣概。“身在國外,靠藝術謀生,而不能奔走于權貴之門……”傅雷告訴傅聰做人不驕傲,但面對權貴,卻得有傲骨,傅聰“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做法,秉持了藝術家的尊嚴,傅雷看到了兒子的傲骨,滿是欣慰與贊賞。
父愛如山的含義,也許是這樣,若山上沒有了繁花似錦,綠樹成蔭,也沒有垂流千尺的瀑布和溫和寧靜的小溪,但就是那春似裸露的山巒,卻也依然不動的可以為孩子遮風擋雨。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我經常問你的經濟狀況,擔心你會花很多錢,表演太多,傷害你的身心健康;主要是因為我知道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堅持獨立并不容易,只有有實際的經濟保障才能保持人格獨立。父母總是非常關心他們孩子的物質生活。再過一到二十年,當你的孩子長大后,你就會體驗到這種情緒。
羨慕傅聰有個好父親。
在兒子傅聰出國留學的過程中,翻譯家傅雷給他寫了近100封家書,教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融入到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傅雷家書》是一本教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地打開《傅雷家書》,就像深深的父愛一樣,有很多細節足以讓我感動。例如,作為父親,傅雷堅持將相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自我翻譯,以彌補愛子遠離家鄉對祖國傳統文化日益陌生的諸多因素。在信中,他闡述了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糾正兒子使用錯誤的單詞,讓兒子明白,作為中國人民的后代,他足以感到驕傲,因為祖國有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地繼承在所有中國人民的血液中!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父親是一個嚴肅而幽默的`人。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喜歡撫摸我的小腦袋,告訴我歷史故事,唐詩和宋詞。此時此刻,隨著我的成本越來越高,我父親也出去賺錢,很長一段時間才回來一次。他沒有像傅雷那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但我明白我父親仍然非常愛我。
世界上的父親,也許不會像母親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等待。他們的愛,總是很安靜。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透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理解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夠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個性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完美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資料,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就應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能夠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周末的閑暇時間,我喜歡安靜地坐下來,品一杯好茶、彈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
——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往來集結而成的。該書是一本充滿親情的家書,也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督下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與監督也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風嚴厲,再加上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系極其僵硬。
后來,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運,傅聰出國了,出國后,由于父子間的僵硬關系,傅聰并沒有往家里寫過信。但表面冷清、卻又愛子之心強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擔心,最后傅雷思來想去,決定給傅聰寫書信。這一寫就寫了很多封,這些書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書》。在這些書信中,篇篇都能讓我們看到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是時隔多年,也能從中深切地看出字與字之間的所流露出的那種父對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這些信與一般父親所寫的內容不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一般父親寫信都會表達著對兒子的欣慰、自豪、懷念、關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達的則是對孩子童年時他的嚴厲要求的愧疚之情。訴說自己對童年時嚴厲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讀《傅雷家書》時,我們不免會從中進一步得到:傅雷其實是一位好父親,雖然他脾氣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的心啊......哪位父親不是這樣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覺得無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傷,又有誰能體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們吧。其實,他們是愛我們的,只是不善言詞罷了。也許“父愛如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對我而言,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對子的諄諄教誨外,我也為此對父母所給予的愛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覺對自己也應該嚴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費心。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圣人談心;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老師的教誨。閱讀,是滋潤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古人云“未得還鄉淚欲珠,一書封了又躊躇。”傅聰身為一名鋼琴家,不斷往返于世界各地,這一封封薄薄的家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為人處事。一封封家書有的不僅僅是用親情和社會閱歷匯成的字跡,更是無法丈量的愛。
每一位父親都是愛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愛并不是含情脈脈,他,始終將國家放在一地位,對孩子深沉的愛放在第二位。他對孩子的嚴加管教,更是傅聰如此優秀的主導因素。
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正如文中這樣,兒子遇到了極大的挫敗,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是不會覺得煩的,它是最有效的強心針。因為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為它是親人的期冀,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在家書中,傅雷曾給傅聰指出他的語法和字詞的錯誤。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為之。我認為,傅雷這樣目的是讓傅聰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傳承他,維護他,不能有任何差錯。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正是如此,傅聰才開始更加熱愛熱愛音樂,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甚至熬夜練習,以求不辜負家人的希望。但同時,傅雷又告訴兒子“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只有親人才會不厭棄煩的告訴你要注意什么,減少那些彎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篇,都經過歷史文化的積淀。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這周,我讀了一本叫傅雷家書的書。讀完后,我只覺得心里有一種微妙的溫暖,這可能是父愛的感覺。
傅雷心中首先強調的是傅聰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教兒子謙虛,嚴謹,禮儀得體,遇到困難不氣餒,成功不驕傲,愛祖國。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有,人格優秀的藝術家。與此同時,他還指導傅聰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結合工作和休息,正確的財務管理,如何處理婚姻和愛情等問題,他向傅聰提出了建議。傅雷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藝術造詣高的人,也為傅聰的音樂指明了道路。他還鼓勵他從詩歌、戲劇、藝術等藝術類別中吸收更多的營養,并把書寄給他。
在我看來,傅雷是傅聰一生中的一盞指示燈。他不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也是一位好老師和好朋友,他給了傅聰建議和關心。這封信透露了他深深的父愛,充滿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傅雷家書中的種子。種植生活真理也讓我受益匪淺。家庭成員不僅傳達了父子之間的愛,也傳達了生活哲學的傳承。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讀《傅雷家書》,感悟濃濃親情書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小時候,我很喜歡讀書,每晚都捧上一本書看看,否則就有罪惡感,難以入睡。然而現在的我,卻因學業沉重而“戒掉”了這一習慣,書離我越來越遠了。可是,在孤獨寂寞、傷心痛苦的時候,仍會很自然地想起初中時讀過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寫于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集,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家書,因為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更是一部包羅了藝術探討、溫暖親情和人生態度的啟蒙書。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閑言絮語,一字一句都飽含了作者的愛子之情。每當想起這本書時,我就會想起我的父母。父母親都是工人,他們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粗糙的手寫不出優美的文章,在僅有的記憶中他們從未給我寫過信!在學校里,我經常羨慕地看著別人手中的書信,有時想,就是問一句平安也好啊!電話與書信不能比的,書信是可以時時刻刻拿來溫暖自己的,是可以永遠珍藏起來的。
雖說骨肉相連,可總覺得相距太遠太遠。于是總是閱讀《傅雷家書》,把其中的教導當成父母的話語。閱讀中我學到了很多,學會了關注生活細節,懂得了如何理解別人和如何幫助別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愛。《傅雷家書》中說“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這句話對嗎?想到這里,我嘗試著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嘀嘀了兩聲后就傳來母親溫柔的聲音,接下來,仍是老生常談的話語,千篇一律得讓我感覺這種“母愛”是在走方程式。開學十幾天了,身在異鄉,思鄉之情總不經意地被碰觸,覺得委屈時晶瑩的眼淚就會在眼眶里打轉!父母,我是你們的女兒嗎?為什么在我無助的時候都是自己獨自舔著受傷的翅膀,獨自躲在角落里哭泣?失望之際,猛然看見鬧鐘已是10點15分了,我驚訝于母親的執著,因為曾多次讓母親9:30關機睡覺,可是母親每每都違背這個承諾,這次依舊如此。想象不出母親看到號碼的激動,更想象不出母親接不到我的電話時的失落。而我知道,她此時肯定激動不已,因為時隔十幾日耳邊又響起了女兒的聲音。10點多鐘,屬于早出晚歸的父母休息的時間,此時母親僅為等一通可能等不到的電話。剎那間,淚水奪眶而出,這是歡喜的淚水,因為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我的手指飛快地在屏幕上打下四個字——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愛,理解了父母。我想,在此后的成長道路上,我會像傅聰那樣主動把自己的成功、失敗、快樂、悲傷傾訴給父母親,讓他們不會覺得與女兒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感謝《傅雷家書》!今后,我會與父母一起,共同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士低聲回答:“我,就是風暴。”——題記
時光作渡,眉目成書,從此深情都不被辜負。每一段青春都會老去,但是,總會為夢留一抹空域,記憶,永遠會因夢而綺麗。
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取得成就后,于信中,將心中的千言萬語融在寥寥數語之中。難以控制的激動驕傲,不加隱藏的表揚鼓勵,平靜后的語重心長,那些父母在子成龍時的種種情緒,自然地從紙間流露,淌入心中。一縷欣喜又平淡的情緒隨傅雷先生的筆觸緩緩飄出。在信末,他對兒子更高的期望——無法得到卻終生追求的完美,引人深思。從字里行間,隱隱體會到,這個小伙子,面對過多少險阻,經歷過多少磨難,掙扎過多少矛盾,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終于換來自己的成功,家人的自豪,老師的認可,聽眾的稱贊。時光,從不會辜負每一個有心人。
這讓我想起這世間另一位有心人——羽生結弦。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羽生就是這樣一位驚艷的男花選手,在2018平昌冬奧會上,成為66年來奧運歷史上第一位蟬聯冠軍。
羽生在14年中國杯預熱時不慎摔倒,頭部留血,卻依然不顧眾人勸說,頭裹繃帶入場。因為受傷造成的失誤,羽生一次次狠狠地摔在冰面上,卻依然固執地完成了整個自由滑節目。在冰面上犀利如舊他下場后卻步履維艱,疼痛難忍。他對比賽的尊重,讓人想勸他放棄卻又忍不住給他打氣。解說員陳瀅在采訪中表示,她解說花滑這么多年,頭一回看到裹著繃帶上場的選手,讓她由衷感動。
今年的冬奧會,面對四周跳小將們的挑戰,羽生絲毫沒有退縮,拼盡全力完成了五個四周跳的高難度節目。他今天的成就,值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為他起立鼓掌。但在比賽()的背后,每個運動員都有無數的不為人知的血與汗。腳踝的扭傷,身體上斑駁的紫青色摔痕,頭部因摔傷而晃蕩的感覺……在常人不知處,他們獨自奮斗。為了個人,為了國家,一切咬牙堅持,不懼流血!
在賽場上,音樂、跳躍、旋轉、步法,哪個不是運動員重復過無數遍的?但從羽生的`眸中,總能看到他獨獨在冰場上才有的眼神——對花滑無可比擬的熱愛與敬重。那樣堅毅的情感,足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在一次次死亡后果敢地重生,點亮更亮麗的天上虹。
何不如傅聰先生一般,將自己投身于音樂,用潺潺流水般的音符,滋潤人們幾近干涸的靈魂;用濃烈似火的熱情,點燃聽眾內心深處的火把。
這類人所共同追求的,何不是那“完美”二字?讓人心動,甘愿為之畢盡一生。作者:2016級11班:越繹芝
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感謝在我們最美好的年紀遇到的你們,在我們心底埋上一層夢的種子。總有一天,它會發芽開花,指引我們在塑造完美的路上翩翩起舞!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3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很難寫出一些實用的感想。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讀該書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
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4
相信看完《傅雷家書》,很多同學都佩服傅雷是個好父親,羨慕傅聰有個好父親,認為傅雷家書里的父愛是多么偉大。
當你不愿意放棄你的孩子時,你也可以給傅聰寫信,安慰他的兒子不要想家,而是專注于在波蘭學習;你可以關心傅聰在學習鋼琴時的.問題,幫助他解決;你可以擠出時間給兒子寫信,在忙碌的工作中給予學習指導;你可以在工作12小時后糾正兒子的壞習慣。
爸爸的愛!但你有沒有想過,事實上,你的父親對你就像傅雷對傅聰一樣。當然,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學生不相信。當我談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時,你會回憶起你生活中是否有這種父親的愛。
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親把你送到學校,總是等到看不見你;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親總是在晚飯后和你談論一些課外知識;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親總是在忙碌的工作中關心你的日常生活;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親總是在業余時間教你學習知識。
這還不夠嗎?難道這些還不能證明世間父愛一般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