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范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后感范文1
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個益友。—題記
《論語》是一部千古流傳的著作,是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們言行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面有深奧的理論。 宋代趙普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名揚古今,千百年來,風雨洗滌,仍然經久不衰,依然璀璨若星。
從那以后,我便開始接觸《論語》,到今天雖然我連半部都還沒學到,卻已是受益淺匪。
現在,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說:“人類在世紀要獲得生存發展,就得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的故鄉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人們世世代代銘記。動畫片《孔子》中播放了魯國的王室權力被季氏奪走,魯國國君被迫趕往齊國,孔子與國君告別時,國君都后悔為什么當時沒有啟用孔子呢。
論語教給了我學習的方法。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意思是:學習后要經常復習,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我每次學到新的知識,使我的學有了很大的長進,并經常回頭復習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我感到十分高興。我學習完每課英語之后,都要經常讀讀每課的課文及單詞,時間長了,課文和單詞就自然而然地記住了,考試也就“下筆如有神”了,這樣就能考出好成績了,考出好成績我就開心啦!
論語教給了我孝敬父母的`道理。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能盡力而為。我做到了。平時,我有空都會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論語教給了我誠信做人的道理。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講信用。我沒有做到。在學校里,我答應給朋友什么東西,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時間,最后干脆說我沒說過算了,對于這個毛病,今后我一定改正。
通過學習《論語》,讓我知道了應該怎樣為人處事,讓我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還讓我了解了一位全球聞名的圣人—孔子。
更重要的是,讀《論語》能享受到快樂。國學大師于丹說出了我的心里話,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在生活中獲得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愿《論語》能成為每個人的好朋友。
論語讀后感范文2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被古今之人奉為圣人的孔子在教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被片片段段的記錄在了《論語》之中,圣人的記憶已漸漸消磨,可是這本儒家的經典卻銘記了他前行的足音。由于《論語》遙遠深邃,高不可及,仰望之余只能將些許感受歸功于“小窺”。
《論語》的思想傳承著生命本源的哲學與做人處世的智慧。圣人的眼中四溢的人格魅力如同是盤古手中割裂清濁的巨斧,讓混沌愚昧成為回憶,讓精神越來越來接近天空。如此的心胸,這樣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凝聚著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門秘傳。
孔子到底是如何的仁者,又是如何的智者?山山水水道不盡一蓑風雨,川流不息訴不清臨江浩嘆。那是一種真君子來自內心的風骨,一種泰而不驕的安閑平和與篤定。幾千年春秋輪回,至圣先師的教誨把握著歷史的脈搏跳動,讓無數仁人志士獨擎一片天,揮灑著生命的暢想。
輕翻那清香飛揚的書扉,佇足間,里面無數期待凈化靈魂的歌唱如泣如訴,一問一答,一仰一俯,一顰一笑,無不蘊涵治學為政之道,仿佛在圣人的眼中,天地間只有杏壇的古木為世人遮風擋雨,沒有現實的糾纏與束縛,最后三千賢士面前的是一個迂闊率性,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圣人的深思,經歷了歷史的坎坷,走過數不清的彎路。遠足的道路上有高山,有深淵,有薄冰……可萬千劫難沒有降低圣水的熱度,時至今日,那一股不息的溫泉依舊在世人的脈絡中流動。自歸去來兮辭官尋樂土,到宰相論政曰:“半部《論語》治天下”,再到于丹在散佚的卷牘中拾掇。古典的精神力量在每一個春秋變遷中慢慢融合。君子的仁愛情懷,孝悌之意,廉恥之心,禮節之樂,誠信之本,讓生于今日的世人永不斷乳。
《論語》那簡約的語言,穿越了多與少,輕與重的界限,點出了天之大,地之厚的信念。孔圣人的品格連同勤學者的性情在薄如蟬翼的經書中不斷稀釋出來,然后在人們揚帆遠航中催生出民族靈魂的堅冰,也成為一個民族永久的驕傲。
合上書,帶著它在雨水沖刷后的清新草地上徜徉,繼續到圣賢的光芒下遠足,讓永生的繼續永生,讓儒家的奇葩永遠綻放。
論語讀后感范文3
《論語通譯》是把《論語》一書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方便我們中學生閱讀的書。通過它,我對《論語》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層。
《論語》是四書之一,更是儒家學說中的經典。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媽媽讓我背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論語十則》。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這是《論語十則》里的第一則,也是《論語通譯》里的第一則。也許這不是《論語》中最最有名的句。,但這卻是讓我最難以忘懷的一句,因為是它把我領進了《論語》這個世界。
讀《論語通譯》,不僅讓我回味了以前讀《論語》時的心情,也讓我對《論語》有了新的認識。我讀《論語通譯》,最喜歡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和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兩句。前一句的意思是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當天晚上死了也可以了;后一句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趕不上喜歡它的'人。這兩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但要體會其中的深意,就得自己去慢慢體會了。《論語》中還有很多像這樣很有道理的句。,但我偏偏喜歡這兩句,其實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可能是自己心靈深處的某些東西被這兩句話給打動了吧!尤其是后一句,雖然只是一段話中的一小句,但卻稱得上是道理中的道理了。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被稱為“圣人”,可見他的思想和學說的影響是多么的廣泛,而這又反映出了孔子所作出的貢獻是多么的偉大!《論語》中有這么一句:“。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說的是孔子杜絕了四種缺點:不憑空猜測意料,不絕對肯定,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我覺得能做到這點的人是很了不起的,而孔子就做到了,所以稱孔子為“圣人”也不為過。
感謝《論語通譯》,讓我能很好的去理解《論語》的內容。《論語》是我們的中華瑰寶,而《論語通譯》是我們的寶貝!
論語讀后感范文4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于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為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讀后感范文5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論語讀后感范文6
暑假剛開始,媽媽便讓我讀一本經典著作《論語》。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粗看《論語》,它是一本記錄孔子教導弟子們的一些語錄。書中記載了大量個人修養和道德規范的言行,集中闡明了孔子“仁”與“禮”的核心思想。可媽媽告訴我,通過學習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可以讓人受益一生。孔子的教訓在中國人聽來,似是老生常談,平淡無奇。但是孔子教訓獨特處在于他教各個人的心走向別人的心里找安頓,找歸宿。教人心安放在人心里。帶著這些深奧的讓我無法理解的疑問,我走進了《論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樸素的人的一生計劃,我們從小就要有理想,有計劃。不能得過且過,平庸一生。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中國人歷來以謙虛為教,誠信為本。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我在課堂上沒有搞明白的問題或做習題時不會的題目,過后似懂非懂得,也不再去深究,等到考試時我還是做不出來。因此我們平時在學習過程中,不能不懂裝懂,有不懂的問題應該虛心向別人請教,要不恥下問。我們平時與人相處時,要學習別人的高尚品德,不要只看別人的短處,如果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就要自我反省一下。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孔子的'聲聲教誨讓我心感慚愧。雖然我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但是我卻沒有優越感,平時吃飯總覺得家里得飯菜不夠豐盛,沒有葷菜就不吃飯。穿衣服嗎非名牌的不穿。別人有的東西,我也非要買到。平時還要媽媽給零花錢。可是一提到學習我就很不高興,總認為是件痛苦的事。學習了論語以后,我要改變我的學習的態度。我要學會在欲望不能滿足時應有的忍耐。
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串聯起了悠久的中華文明,我將通過孔子的智慧來啟發我的智慧和人性的光明,陽光的積極向上。
論語讀后感范文7
論語讀后感《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后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生疑惑等等。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它的意思是:學生主動帶一束肉干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為,當今社會的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才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局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說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敗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論語讀后感范文8
《論語》是一本樸素的書,它沒有浮華的辭藻,華麗的語句,它只是用樸素的語言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樸素的道理。--題記
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一個人想要成為君子,就要先對自己的`父母,兄弟恭敬。孔子認為,一個人除了生病一定會讓父母操心之外,其他都不能讓父母操心,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這使我感觸頗深,自己幾乎沒什么事能讓父母不操心,我還是需要盡更大的努力才能做到孝啊。
一次, 孔子給他的學生們上課,他問曾子說:“曾參,你知道我一貫的作風是什么嗎?
曾子說,我知道。孔子于是高興的走了,其他人問他孔子的一貫作風是什么,曾子說,是忠恕之道呀。忠與恕,便是孔子的作風。中心為忠,如心為恕;一個人只有把別人放在自己心里的中心才能做到忠,一個人只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思考才能做到恕。很多人一生都背負著仇恨,是因為他一直無法寬恕別人的過錯。在古希臘,有這樣一個神話,大力神赫利克勒斯發現山路上有一只袋子,于是想打破它來顯示自己的力氣大,但是它一直沒能成功,而那個袋子反而越來越大。這時,一為哲人告訴他說:“這是仇恨袋,你越擊打它它就會越大。而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也在不停的擊打著放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個個仇恨袋呢,最后我們不但沒能擊敗它,卻使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這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當中也告訴我們許多治世的方法,孔子認為,執政者只有先做出榜樣,他所下發的政令官員才會執行,百姓才會順從。這也提醒我們,一個人如果自身不夠優秀,又怎么能去領導別人呢。
論語能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我所感悟到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我就用孔子的學生子路的話來結束本文吧,孔子的學識好象高墻中的華麗宮殿一般,我們又如何與他相比呢。
論語讀后感范文9
聰明的,你曾告訴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晶《論語》吧!說實話,我還沒有能力把《論語》都看下來,可是以下兩句就讓我受益匪淺。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師,但是孔子的課,他聽不明白的就會向孔子提出,有疑問的甚至敢當著同學們向孔子質疑。所以《論語》中這樣說:“子曰:‘由。誨女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認為子路這樣的學習態度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啊!孔子的這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做呢?
在班里老師說完一旦數學題總會問:“懂了嗎?”大多數時間,只要大多數人說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著叫“懂了”。這常常讓我內疚。我有時是那個大多數,有時是那個小部分,但是每當我不懂時,我總會猶豫片刻,開始“天使”和“魔鬼”的斗爭。“天使”總讓我,說實際情況,而“魔鬼”總是不顧一切讓我喊“懂”或沉默不語。有時“天使”似乎勝利,可當我連“不”的口型都做好時,只要同座輕松地說:“太簡單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閉上了嘴。我就沒有子路這樣的智慧,因此我的學習總是讓人不安一。
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上的誠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誠信。有人為了交朋友,明明喜歡深藍色,見朋友喜歡暖色,就也說自己也喜歡暖色。我有一個朋友胖胖的,很可愛,我很佩服她的誠實。一次老師在垃圾桶邊發現7個吃過的口香糖,“誰吐的?”沒人回答,只見她站起來說:“我吃了2個,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是我吐的。”她的臉因羞澀變得很紅,可是她是唯一誠實回答的人。子曰:“人而無信,不其可也。打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得真對。一個人如果連說話都沒有誠信,我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是可以的。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絕不不懂裝懂,絕不糊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書能夠懂道理,更為了好好做事情。小學最后一個學期看我的吧!
論語讀后感范文10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禮貌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托了我們先輩對于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向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我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我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我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我,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必須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里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后感范文1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對這句話頗有感觸。
記得在我剛上小學時,根本沒有什么時間概念可言。每到星期天,我都會將大把大把的時間都浪費在玩樂上。一旦到了該寫作業的時候,心里總會想著:再玩五分鐘吧!再玩五分鐘吧!五分鐘過到了,我卻絲毫沒有半點動靜。因為我又想著:反正時間還很長,再玩一會兒吧!就這樣,一拖再拖。終于,在太陽落山之際,我的作業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開的梅花還要白凈。周末我依舊重蹈覆轍。于是,我每周末都會通宵寫作業,導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星期一頂著雙“熊貓眼”就去上課了,不過,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改正了這個壞毛病。
長大后,我再憶起自己曾經因為玩樂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時,總是心如刀絞,忍不住感嘆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溫故知新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之前學過的知識,可以使我們得到新的體會。
曾經有這樣一篇文章,寫著:“羊吃草,總要吃很多次。第一次,將草吞入腹中。吸收草內的部分營養,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會被羊吐出來,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營養被它完全消化,它才會停止這個看似惡心,滑稽的舉動。”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飯時,都要將口中的飯菜咀嚼成碎粒后吐出,然后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后吃掉……這樣反復重復三次。他每本看過的書都會定時重溫,這樣他所學的知識才不會“流失”。
連尚未開發靈智的動物和幾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們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書,也會在閑暇時看一看之前讀過的.書,這能使我讀起來更方便,并且可以順便鞏固我之前學過的知識。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戲機,溫習一下是之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可以使你的自身修養更進一步,在知識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礎。
論語讀后感范文12
今天,我讀了《論語》,使我懂得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說,“對于學習,懂得它不如喜歡它,喜歡不如能以學習作為快樂的事情。”我覺得孔子說的很有道理,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期,剛剛在學習的起步階段,對于學習不能嘴上說說喜歡,沒有實際行動,不然就不會有好的成績,今年暑假媽媽給我報的.興趣班就說明了道理,兩門興趣班,一門是寫作,一門是奧數,兩門當中,我比較喜歡奧數,所以經常做奧數課外練習,把做奧數題目當成了一種樂趣,寫作就是完成了老師平時布置的作業,所以在考試時,奧數成績比寫作好,這說明我們如果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會很成功的,所以我以后在學習時,不能偏向學科,要全面喜歡,這樣才會全面進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意思就是說“三人在一起行走,另外兩個人當中,一定會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那好的跟著學,對不好的地方則加以改正。”意思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虛心向別人學習,因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記得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好多同學都不跟她說話,甚至有的同學看不起她、嘲笑她,有一天,我們在操場上玩,突然一個小班的小朋友在爬繩梯的時候,爬到一半,爬到半空中,晃來晃去,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很危險,只能在大喊大叫,這時老師卻不在,好多同學著急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跑去找老師,只有她不慌不忙,跑到傳達室里拿了一把椅子,讓小班小朋友站在椅子上,這才脫離危險,這時操場上響起了一陣掌聲,送給她一個大拇指,雖然她學習不好,但她也有自己的優點。所以,我們應該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他人的短處。
老師和家長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這次暑假古詩詞學習,使我更加懂得了學習的樂趣。
論語讀后感范文13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所以有一個寬容的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作出選擇。
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牟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讀后感范文14
個寒假學校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希望每個教師看完《論語》等十本書,然后選擇其中一本寫個讀后感。雖然從上學開始就知道《論語》這本巨著,而且初中時在語文老師的要求下還認真地背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而在這之前我似乎真的還從來沒有真正地認真地讀過《論語》。這個假期剛開始我就去書店買了一本《論語》并一起買了一本現在賣得很熱的《于丹論語心得》。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孔子,一個20xx多年前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讀完《論語》,才知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平時我們常說的語句竟然出自《論語》。
在《論語里仁篇第四》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是先秦儒家關于“孝”字道德的具體內容之一。它的意思是說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在書中多次看到孔子提到要孝敬父母,父母對兒女的愛那是天性,子女在父母心中那是比心頭肉還要重要的啊,可惜現在的孩子大都難以體會這份濃濃的愛,我從小就知道父母對我好,為了我付出很多,有時很感激但也總是欣然接受他們的付出。當我真正深刻地體會到這份愛的時候我已為人母了,人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確如此。
前段時間兒子感冒發燒了,可把我急壞了,我真希望生病的人是我,我真希望他所有的痛苦都讓我來承擔。當兒子病好的時候我依稀記得那時我媽媽生病住院我好像從來沒有這么緊張,我心里總想生病了看了醫生就會好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相比之下相差甚多。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前幾年人家問我父母的年齡和生日我還真不知道呢,我想我不得不檢討一下怎樣盡孝道。
論語讀后感范文15
《論語通譯》是把《論語》一書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方便我們中學生閱讀的書。通過它,我對《論語》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層。
《論語》是四書之一,更是儒家學說中的經典。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在初中時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論語十則》。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這是《論語十則》里的第一則,也是《論語通譯》里的第一則。也許這不是《論語》中最最有名的句。但這卻是讓我最難以忘懷的一句,因為是它把我領進了《論語》這個世界。
讀《論語通譯》,不僅讓我回味了以前讀《論語》時的心情,也讓我對《論語》有了新的認識。我讀《論語通譯》,最喜歡“君。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兩句。前一句的意思是君。心胸平坦寬廣,小人局促經常憂愁;后一句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給別人。這兩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但要體會其中的深意,就得自己去慢慢體會了。《論語》中還有很多像這樣很有道理的句。,但我偏偏喜歡這兩句,其實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可能是自己心靈深處的某些東西被這兩句話給打動了吧!尤其是后一句,雖然只是一段話中的一小句,但卻稱得上是道理中的道理了。
《論語》是記錄孔。及其弟。言行的書。孔。被稱為“圣人”,可見他的'思想和學說的影響是多么的廣泛,而這又反映出了孔。所作出的貢獻是多么的偉大!《論語》中有這么一句:“。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說的是孔。杜絕了四種缺點:不憑空猜測意料,不絕對肯定,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我覺得能做到這點的人是很了不起的,而孔。就做到了,所以稱孔。為“圣人”也不為過。
但《論語》也經歷過不少風雨。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五四運動時的“打倒孔家店”,這些事在我們歷史課上都講得很詳細。通過這點,我們知道了要一分為二的去看《論語》,汲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用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
感謝《論語通譯》,讓我能很好的去理解《論語》的內容。《論語》是我們的中華瑰寶,而《論語通譯》是我們中學生的寶貝!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 讀《論語》讀后感11-08
《論語集注》論語序說08-28
《論語》論語·里仁第四11-29
《論語》論語·子張第十九03-24
論語的名言05-24
論語心得11-28
經典論語名句06-21
《論語》經典名句07-03
論語經典名句07-04
《論語》經典名句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