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
今天我終于看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很厚,有235頁,我看了三天才把它看完。作者是美國人羅拉,書前面的介紹說她64歲高齡才開始寫作兒童小說,她可真了不起。這本書和我看過的一些書不同,書中描繪了在大草原上一種很冒險的生活。還是先聽聽我介紹介紹故事內容吧!
勞拉一家人喜歡冒險,尤其是他的爸爸,他們想到一個野生動物不怕人的.地方去生活,于是他們把家中所有的東西綁在馬車上,帶著他們心愛的獵狗杰克出發了。一路上,他們遇到洪水,杰克被水沖走了,幸好它聰明自己又找回來了,他們還通過結了冰的大湖,來到西部大草原。
他們在草原上建起了結實的小木屋。勞拉爸爸很能干,他就憑一把斧頭不光建了小木屋,還自己做了木床、搖椅、壁爐,后來又挖了水井,布置了一個很漂亮、舒適的家。他爸爸還有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他們遭遇了狼群包圍、草原火災、印第安人的騷擾以及熱病的折磨,但都由于他爸爸的智慧和勇敢把這些困難戰勝了。最后,由于印第安保留區拒絕別人來開荒,勞拉一家人只好離開草原上的小木屋。走的時候,他們很舍不得,但爸爸說了一句話:“我們帶走的東西比帶來的東西多。”也是一馬車的家具呀,怎么會多些呢?我開始還不明白多了什么,是小馬駒嗎?后來媽媽告訴我:草原生活讓他們收獲了見識,收獲了快樂!這些是最寶貴的。
看完這本書我最喜歡書中的爸爸,因為他勇敢、堅強、聰明,還很愛他的孩子們。我非常想到大草原上去看一看,摸摸那些不怕人的兔子,聽聽狼叫,還偷偷地看一眼印第安人,那該多好啊!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2
《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這本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讓我感觸很深,在讀這本書時,我有時會微微地笑,有時感動地哭,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教育。
這本書記敘了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瑪麗一家艱辛的生活,長途跋涉的勞累他們不怕,重建屋子的辛苦他們不怕,被狼群包圍的威脅他們也不怕……他們用智慧和行動勇敢地克服了種種困難。一個個小故事如同一顆顆珠子串成的項鏈,寫得誠懇,生動。他們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取得最后的勝利。從他們身上,讓我知道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對,去解決,這樣人就會有進步,社會才會發展。
他們的日子過得雖然艱辛,而那簡陋的小木屋里卻充滿了愛,裝滿幸福。他們感到無比溫馨。我們這一代的同學,有許多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還不知足,有許多人不知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不知為人父母的艱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勞,任意浪費,不節約用錢,不關心父母的身體,這樣的同學應該認真閱讀一下,《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了。讀過這本書你就會收獲很多,就能體會“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意境,也會懂得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珍惜幸福相當于珍惜生命,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你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3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中,羅蘭·英格斯·懷德以她細膩的描寫,將女孩們成長中大大小小的事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帶著不滿七歲的羅蘭和姐姐妹妹,駕駛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舒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里州,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激流、攀登懸崖,驚險萬分的渡過了漲潮的河流。來到了堪薩斯州大草原。他們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下來。爸爸開荒打獵,好讓一家人吃上飯菜。他們抵抗過狼群的襲擊、躲過草原的大火、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有一天,羅蘭和媽媽發現煙筒失火了。小羅蘭鎮定地跑進屋里,用自己最大努力將搖椅上的姐姐和小妹妹使勁推出去。自己則留在了屋子里,迅速的將地上正在燃燒的木棒拾起來,飛快的丟進火爐里。火勢一下子小了許多。在媽媽的'幫助下,火終于滅了。爸爸回來后,重新修好了煙筒。媽媽還烤了香噴噴的野鴨。一家人圍坐在火爐前,吃著烤鴨,高興得又唱又跳。羅蘭的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是多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羅蘭一家人身上我明白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去勇敢面對。這樣人們就會進步,社會就會發展。他們的日子雖然過得艱辛,但那簡陋的小木屋里卻充滿了愛,裝滿了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4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里面的人物有時讓我哭泣,有時讓我歡笑,它帶給我了許多感動和思考,我從中收獲了許多知識。
這本書講述的是拓荒者的故事,勞拉一家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大草原。一家人不畏辛苦,不怕困難,最終建起了一個溫馨的家。他們的.故事總是給我以感動,特別是當我看到他們用智慧克服種種困難,看到他們堅持不懈最終取得勝利的時候,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了下來。
作者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生動,讀完這本書你會看到堅強勇敢、勤勞善良、關愛家人、友愛鄰居的查爾斯爸爸;你還會看到細心溫柔、勇敢堅強的卡羅琳媽媽;你會認識幽默風趣、善良熱情的愛德華先生;你還會認識聰明懂事、善于發問、活潑開朗的勞拉;你會了解懂事、勤勞、文靜、乖巧的瑪麗;你還會了解惹人喜愛的小嘉麗;當然,其中還有忠誠的杰克,團結的皮特和帕蒂……這些人和動物都鮮活地出現在我的眼前,讓我感受到他們樂觀和堅強。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要心懷希望,這樣才能取得勝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應該膽怯,也不應該害怕,而是勇敢地去面對,去克服,這樣我們才能將困難解決掉。
這個小屋雖然簡陋,但是里面卻裝滿了愛。爸爸懂得體貼媽媽,媽媽會為爸爸著想,爸爸媽媽對三個女無比貼心和愛護,而女兒們也懂得為爸爸媽媽減輕負擔……這樣的一家令人羨慕。從中,我也明白了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要多為爸爸媽媽著想,只有互相關愛著對方,才會感覺無比幸福。
希望大家來讀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懂得更多。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5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的是,有一家人駕著篷車去了大草原,在大草原上的經歷,這家人就是羅蘭一家,羅蘭一家到了大草原先蓋了一座小木屋,因為在大草原上生活也得有房子呀!羅蘭一家都是好人,對待人很友善,不喜歡欠別人的帳,就連欠了朋友的鐵釘也要還。羅蘭的爸爸說草原上不可能沒有一個好印第安人,其她人都很認同爸爸的.說法。羅蘭的爸爸媽媽有三個孩子,分別是羅蘭、瑪麗、小寶寶琳琳。在這三個孩子里面瑪麗最大、羅蘭比瑪麗小一點、小寶寶琳琳還得讓媽媽抱著(在媽媽要干活的時候是瑪麗看琳琳)。這些孩子都很聽話,她們的規矩是:吃飯不能說話、大人說話時不能插嘴、小女孩不能大喊大叫、不能在小嬰兒睡覺時說話、不能在大人說話時提問題、每天要穿得干干凈凈、對待每一個人要有好。他們有一條狗,名字叫杰克,是一條很好的看門狗,杰克不會讓羅蘭家中的任何一個人受到傷害。冬天到了,草原上特別冷,書中說:風在棕黃色的草叢中哀鳴著,在卷曲的、短短的野草之間低語。過了一段時間,大草原上寒風低聲的咆哮著,一個人也沒有,十分冷清。由于羅蘭一家都很喜歡交朋友,有一次羅蘭的爸爸去打獵,就發現了一個鄰居,后來又發現了好多鄰居。但因為印第安人的驅趕,羅蘭一家最終還是離別了大草原,他們不愿意讓別人想黃狗一樣驅趕自己。
通過讀這本書我發現了:她們就連小孩也那么聽話,那么守規矩。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吃飯時可以說話、大人說話時也會插嘴、我們有時會大喊大叫、我們會在大人說話時提問題、有時會穿的不干凈。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應該守規矩,聽大人的話,做一個聽話、對人友好的好孩子。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6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是我捧讀了兩年的系列書之一,小木屋系列是我最喜歡的一套書。它是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寫的。
這本書的`起因是羅蘭的爸爸查爾斯覺得他們原來住的威斯康辛州的人變得越來越多,野生動物不會呆在人很多的地方。爸爸也不喜歡,他喜歡住在野生動物不會受到驚嚇的地方,他喜歡看到小麋鹿和鹿媽媽從樹蔭里望著自己,喜歡看到胖乎乎懶洋洋的熊在野莓子地里吃漿果。
于是,他們就向印第安人的地方進軍了。們度過密蘇西里河,在草原上宿營,第二天在草原上跋涉,終于到了,他們又在草原上蓋小屋,然后住進了屋子,他們又見到了印第安人,又遇到了他們的鄰居愛德華茲先生,再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最后華盛頓覺得印第安人保留區不能向移民者開放,他們只好離開。
我覺得羅蘭很調皮,但很吃苦,他們家一直不斷遷徙,希望能找到一塊好的肥沃的土地。雖然他們遇到了草原大火,熱病等等困難,但他們全都堅持下來,羅蘭的姐姐瑪麗因熱病眼睛瞎了,但她還是快樂的活著。當剛剛翻過一頁,你會看到一行字,上面寫著:走進“小木屋”會讓爺爺奶奶回味起白手起家時的艱辛與幸福;會讓爸爸媽媽反思為人父母的付出與收獲,會讓孩子們更懂得珍惜與感激。這本書值得每一個中國家庭共同閱讀,掩卷深思……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7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非常好看,主人翁有:勞拉、瑪麗、卡麗、查爾斯、卡羅琳、愛德華茲、斯科特、斯科特太太、坦納醫生、索爾達。這本書講的是:勞拉一家去西部大草原生活,建房子、做馬廄、做家具……它們還遇到了印第安人,爐壁著火等困難并克服困難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深夜里的尖叫》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天夜里勞拉一家都沉睡在甜美的夢鄉里,突然一聲尖叫吵醒了勞拉一家,勞拉的'爸爸查爾斯,拿起槍去尋找尖叫聲的來源,查爾斯找了一會了后一直沒發現任何東西,后來印第安人用手比劃著告訴他"有一頭黑熊。"。查爾斯找了三四天也沒找到黑熊,一直提心吊膽的,生怕黑熊把勞拉、瑪麗、卡羅琳。于是,他去問印第安人才知道黑熊已經在前一天殺死了。我喜歡的原因是: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厚厚的、甜甜的父愛。查爾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妻子不受到傷害連續找了三四天,知道黑熊死了才放棄。
這本書里有很多描寫草原風景、鳥獸、植物的優美的句子,看了仿佛自己身臨其境一般。比如:草原上的草漸漸的變黃了。炎炎烈日之下,整個世界宛如一片點綴著金黃色的綠色海洋……
我喜歡這本書。他讓我看到了主人公勞拉一家身處絕境也樂觀面對,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品質。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8
我覺得這是一本讓我們走進草原生活的書。這本書寫出了勞拉、瑪麗和爸爸媽媽去大草原前的告別,寫出了他們在大草原的生活,還寫出了他們離開大草原時的不舍。
讀了這本書,我還交了幾個好朋友,一個是天真的勞拉,還有一個是文靜的瑪麗;她們的爸爸很勇敢,他們的媽媽很溫柔。她們給兩匹馬各取了一個名字:皮特、帕蒂。“爸爸”還交了一個朋友,名字叫愛德華。在她家門旁邊有一條屬于印第安人的路。所以,有很多印第安人出現,勞拉她們睡都睡不好。離路再遠一點,有牛和狼在叫,勞拉她們就更睡不好了。勞拉、瑪麗還有爸爸在印第安人的營地旁邊的路上找珠子,把找回來的珠子串成項鏈送給媽媽當禮物,印第安人還常常到小木屋里借東西,我們與印第安人結成了朋友。哦!對了,小木屋都是爸爸和愛德華先生一起蓋的。最害怕的是小木屋和大草原著火的時候,先說說小木屋著火的時候吧!那時候屋頂上面就像染了紅色的頭發。一塊木板掉到了地板上,哦!我忘說她們有一只名字叫杰克的.狗和一個小寶寶嘉莉。勞拉連想都沒想就一把抓住沉重的搖椅背,使出全身力氣向后拉,她把搖椅連同坐在上面的瑪麗和嘉莉拉了出來。勞拉,我覺得你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孩子。我要向你學習!再說說大草原著火的時候吧!那時候,爸爸媽媽把一桶桶水倒入火中,鳥兒飛來飛去,兔子跳來跳去,大火終于滅了,太驚險了。爸爸到鎮上去趕集的日子,勞拉和瑪麗還有媽媽日日盼望,希望爸爸能早點回來,這里寫出了勞拉和瑪麗對爸爸的思念。
讀了這本書,激起了我對草原生活的向往,我真想去親身體驗一下大草原上的生活。你呢!想去嗎?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9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叢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由美國的女作家羅蘭·懷德,根據幼年的經歷在63歲高齡時創作。二年級時就向俞吟之借來看過一遍,寒假經章老師推薦,迅速跑到書店買回來仔細地又看了一遍。
故事講述了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爸爸媽媽帶著不滿七歲的羅蘭和姐姐瑪麗、小寶寶琳琳,駕著大篷車離開了大森林。她們經過明尼蘇達州和密蘇里州。駛過了結冰的小河;渡過激流來到大草原;搭起小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下來。爸爸開墾荒地、打獵,一家人共同抵抗狼的襲擊;躲過草原大火;捱過熱病的生死關頭……最后離開大草原。
我最喜歡這本書里的獵狗——杰克,因為杰克非常聰明:既會打獵又會抵擋狼群的攻擊,保護家人;甚至在被水沖走與家人失散的情況下,能尋著一家人走過留下的'氣味,找到主人,實在太忠誠了!
我很喜歡爸爸。因為爸爸非常非常能干,幾乎沒有他不會做的事情:搬到大草原后,爸爸砍了一些樹給家人造了一間非常樸實、堅固能抵擋風雨的房子;爸爸還會打獵,肉可以吃,皮毛積起來到鎮上交換生活必需品;爸爸還會拉小提琴,在爸爸空閑的時候,他就會拉起小提琴,在悠揚的琴聲中,姐姐妹妹們唱著、跳著、笑著,開心極了……
看了這本書,我仿佛也來到了大草原,品嘗到了媽媽烙的香噴噴的玉米餅;聽到了爸爸悠揚的琴聲;還看到了兇猛的印第安人,欣賞到了大草原美麗的風景……
我喜歡這本書!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0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深深的迷住了我,里面的人物用作者的筆點綴得妙筆生花,一個個栩栩如生,溫柔堅強的卡羅琳、活潑開朗的勞拉,懂事的瑪麗,野蠻的印第安人,樂于助人的'斯科特夫婦——《草原上的小木屋》猶如心靈雞湯,猶如清晨朦朧的露珠,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草原上的小木屋》中,一家人離開了自己在威斯康星州的家,經歷了無數的坎坷,過小溪、杰克丟失、經濟落后、溫飽問題——但他們也有幸福快樂的時候,他們在大草原里定居,露營,蓋小木屋,而且還度過了快樂的圣誕節,結識了印第安人,但他們也不會退縮,依然在大草原里經歷著他們的快樂生活。
其中令人最難忘的是煙囪著火了的那一篇故事,勞拉勇敢的性格克服了熊熊大火的包圍,勞拉嚇得腦子一片空白。他用雙手抓住笨重的搖椅,拼命往后拉。并且用盡了所有的力氣把瑪麗和卡麗寶寶救了出來,他的勇敢救了兩個人的命,媽媽特別的佩服勞拉能有那么驚人的力氣把瑪麗和卡麗寶寶救出來,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一段,也是能襯托出勞拉的性格特點的一段。當我讀完《草原上的小木屋》時,一段段感人的經歷在我眼前浮現,斯科特夫人關心照料著勞拉——還有杰克丟失的時候,勞拉特別的關心杰克,最終,杰克終于回來了,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珍惜幸福相當于珍惜生命,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1
讀完這本書,我想:正如勞拉一家人,每個人在成長和生活中都是免不了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如果我們積極面對,勇于挑戰,困難就會變得渺小,就會被我們打敗。
我想起了曾經在書里看到的一篇文章:一只饑餓的狼看到一只狗,就猛撲上去,想要吃到狗。這時那只狗也發現了狼要吃它,于是就拼命地跑。忽然,狼追上了狗,咬掉了狗的一只腿,但狗還是不放棄,依然拼命地跑。狼見狗跑遠了,就放棄了。狗被忍著痛拼命地跑,最終甩掉了狼。其實狼如果不放棄,繼續奮力追趕,可以輕易地追上狗的,可他卻放棄了,讓到手的美餐就這樣丟失了。但狗用智慧和勇氣成功地逃離了危險,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小時候,我有睡懶覺的壞習慣,每次媽媽叫我起床,我心里想起來,可是又爬起不來。這時我就對自己:不行一定要起來,不能睡!我就一咬牙,從床上坐了起來,這樣我終于我戰勝了自己的`懶惰。后來,我天天用這種方法逼我自己按時起床,漸漸地就改掉了睡懶覺的壞習慣。如果我當時輕易放棄了,沒有逼自己,我就不能改掉愛睡懶覺的這個壞習慣。
對待挫折和困難的辦法有許多。但我們可以學習勞拉一家人,用智慧和勇氣嘗試著踏平它、跨過它,如果不能踏平也不能跨過,那就就想辦法繞過它。讓我們從現在起,用智慧和勇氣去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吧!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2
《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這本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讓我感觸頗深,在讀這本書時,我有時會微微地笑,有時感動地哭,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教育。
這本書記敘了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羅蘭一家艱辛的生活,長途跋涉的勞累他們不怕,重建屋子的辛苦他們不怕,被狼群包圍的威脅他們也不怕……他們用智慧和行動勇敢地克服了種種困難。一個個小故事如同一顆顆珠子串成的項鏈,寫得誠懇,生動。他們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取得最后的勝利。從他們身上,讓我知道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對,去解決,這樣人就會有進步,社會才會發展。
他們的日子過得雖然艱辛,而那簡陋的小木屋里卻充滿了愛,裝滿幸福。他們感到無比溫馨。我們這一代的小朋友,有許多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還不知足,有許多人不知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不知為人父母的艱辛,不知父母白手起家的辛勞,任意浪費,不節約用錢,不關心父母的身體,這樣的小朋友應該認真閱讀一下,《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了。讀過這本書你就會收獲很多,就能體會“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意境,也會懂得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珍惜幸福相當于珍惜生命,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你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3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精彩的書,那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這本書吧,是美國“夢之隊”作家羅蘭按照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寫成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記錄了羅蘭作家小時候跟著爸爸和媽媽,還有小妹妹和姐姐一起去美國西部開拓遇到的故事。
羅蘭一家變賣了家產,到大草原上尋找生活的地方。他們一家還帶有一條狗。在路上,他們碰到狼,遇到大河,但都不能夠阻擋他們。最后,他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大草原。后來,羅蘭一家還遇見了印第安人。他們有些很友好,有些很粗暴。印第安人就住在羅蘭他們一家的附近。
他們也遇見了同來開墾的另外一位叔叔——愛德華先生。他們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制造了他們生活所需要的所有的東西。《草原上的小木屋》里面的故事沒有曲曲折折的情節,卻講述了以前美國人民是如何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勞動而生活的。
羅蘭的爸爸很有“男子氣概”,是個真正的男子漢。爸爸保護了媽媽和羅蘭等人,蓋了小木屋。挖了井,還做了許多精致的家具,鋪了地板。爸爸每天都去打獵,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著這家人。爸爸每天晚上還喜歡拉一會兒小提琴,使大家每天的生活都過得很愉快。在艱苦的日子里還是熱愛生活,享受好生活每一天!
爸爸不想羅蘭她們跟印第安人作對(因為爸爸不想“半夜醒來看見一大幫尖叫的印第安人圍著屋子”),也不怕狼群。他只想保護好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人能過好每一天。怪不得羅蘭經常說:有爸爸和阿吉(他們的狗)在,就啥都不怕了。
從這本充滿親情的書中,羅蘭展示出了美國人民的不怕艱苦,熱愛生活的開拓精神。我時常被書中的故事感動了。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4
“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動,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許美靜《陽光總在風雨后》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羅蘭英格斯懷德,美國作家——我最喜歡的作家,她作出的小說都是經典。
這是關于書的簡介:
“在父親的決定下,勞拉一家離開了居住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雖然他們真的不舍,卻因為打獵者的入侵,使得雖然的動物失去了平衡……
他們懷著堅定的決心,毅然而然的開始遠遷。
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危險的激流,翻過陡峭的懸崖。最終來到了堪薩斯洲的大草原。
他們在此建起了木屋,有了充足的食物,也迎來了互幫互助的鄰居——煥然一新的'生活開始了!
不料,天不如人意。他們經歷了熱病的襲擊!一家人戰勝了病魔;當草原上燃起了燎原之火!天時地利之時,下了一場大雨;當印第安土著人到勞拉家中時!一家人有了好方法;當一家人安然無恙,種上了莊家,即將過上新生活時——戰爭使他們向遠方遷移……”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名副其實,在大草原上,一家人生活的木屋——與其他不同的是,這座小木屋有了一家人懷戀,有了患難時的真情,有了所有人的感情。“它”也只是一座不起眼的,破舊的小木屋。
當我讀完整本書時,令我有了煥然一新的感受——不是《三體》的奧秘;不是《復活》的熱血;不是《海底兩萬里》的科幻。
只是一座小木屋的懷戀……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15
我最近新讀了一本叫《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書。這本書講述了勞拉一家因為追求理想的生活,離開他們生活的大森林,坐上篷車,朝西部出發。在路上,他們克服了各種困難,最后安全的來到大草原,并住在大草原。遇到了種種危險,他們一起堅強生存下去的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勞拉一家遇到了湍急的溪流,一家人團結一致,以及在拉篷車的馬兒們的努力和堅持下,終于篷車和一家人都平安的度過了溪流。圣誕節的前幾天一直下雨,終于在圣誕節前一天雨停了,但是因為下雨使溪流的水位增高、溪流兇猛,所以勞拉和瑪麗覺得很失望,因為水位太高圣誕老人游不過來,這樣她們就收不到禮物了。但是他們認識的鄰居幫她們過了一個愉快的圣誕節,他從街上買來禮物,送給瑪麗和勞拉,她們兩個很開心。
我很喜歡勞拉一家中的爸爸和勞拉,我從爸爸那里學到了能干、勇敢和樂觀。他有一雙很巧的'手,能做出精美的家具。遇到危險,他總沖在最前面,保護一家人的安全。
勞拉是個懂事、愛問問題,充滿童真的女孩子。她一遇到不懂的地方,總是要問好多問題。她喜歡大自然的萬物,她跟魚兒玩耍想象星星在唱歌......她充滿童真。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一家人與大自然的親近,還有鄰居間溫暖的感情,這些都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它。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相關文章: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01-05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06-30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02-05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08-19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精)09-09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熱】09-17
(集合)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09-16
[實用]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03-27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推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