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學生讀后感范文
導語:《儒林外史》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儒林外史》中學生讀后感范文【1】
社會的黑暗,士人的悲哀,全都在這里,讀完這本書,心里還是很受震撼的,《儒林外史》描繪了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讀書人,其中有為中進士喜極而瘋的范進,有大家公認的頭號吝嗇鬼的嚴監生,有戴方巾扮秀才被打的王義安,有成日坑蒙拐騙的讀書人牛溥,有因考進士37年不中淪落到賣兒賣女的倪老爹,有逃婚失敗的沈瓊枝,有萬里尋親的郭孝子,有路見不平的蕭云仙,有八十歲中狀元的梁灝,還有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
起初在人們眼中的大孝子、大好人匡超人,漸漸被權錢利益蒙蔽了雙眼:豪俠杜少俊輕財重義,仗義疏財,但被一個個所謂的好友欺騙,加上不善經營,曾經的富可敵國最終也揮霍一空;女兒要守節尋死,王玉輝不加勸說反倒大贊死的好......
當時的社會,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除了考科舉,其他一切均被看作是歪門邪道,莊征君直接被天子征召為輔弼,馬純上修學道進京討功名被世人認為是異路功名:當時的文人多寒酸但傲骨,會寫篇文章,寫手好字就目中無人,自以為是......
當時還有一批文人好結交雅士,杜少卿,馬純上、蘧駪夫、季葦蕭、季恬逸、盧華士、莊征君、諸葛佑、虞博士鮑延庭、武書.....全是當時社會上名流,齊聚南京,這些文人墨客成日縱情山水,擺酒設宴,吟詩作對,全不談功名利祿之事,曾經一齊主祭泰伯祠轟動一時,羨煞多少后人,只是后來老的老了,死的死了,也有四散去了的,也有閉門不出戶的,花壇酒社,再沒有那些才俊之人,讓人頓生傷感之情。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諷刺類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下的文人政客的平生遭遇為主,塑造了眾多知識分子的形象,以其詼諧幽默的語言把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敗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后人要發出“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天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中學生讀后感范文【2】
小說中所描寫的士林人物形形色色,除了周進、范進這一類型外,有張靜齋、嚴貢生那樣卑劣的鄉紳,有王太守、湯知縣那樣貪暴的官員,有王玉輝那樣被封建道德扭曲了人性的窮秀才,有馬二先生那樣對八股文津津樂道而完全失去對于美的感受力的迂儒,有一大群像景蘭江、趙雪齋之類面目各異而大抵是奔走于官紳富豪之門的斗方名士,也有像婁三公子、婁四公子及杜慎卿那樣的貴公子,喜歡弄些“禮賢下士”或自命風雅的名堂,其實只是因為活得無聊……。這些人物并不能簡單地一概歸之為“反面角色”,但他們都從不同意義、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在讀書人中普遍存在的極端空虛的精神狀況,從而反映出社會文化的萎靡狀態。他們熙熙攘攘奔走于塵世,然而他們的生命是無根蒂的。在這些人物中,像馬二先生好談文章而不識李清照,范進當了一省的學道而不知蘇軾為何人,反映出科舉對士林文化修養的'破壞;像上至某“大學士太保公”借口“祖宗法度”以徇私,下至窮秀才王德、王仁標榜“倫理綱常”而取利,則反映出士林人物在道義原則上的虛偽性。《儒林外史》描摹出這種普遍性的社會景觀,從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材的摧毀和它自身因此而喪失生機。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部分為作者所肯定所贊頌的人物,大致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士林中為數不多的賢者,一類是市井小民(其中包括普通民眾和“市井奇人”)。而他們又有共同之處,即信守自身的人生原則,前者不為功名富貴所驅,后者與之絕緣。這一部分人物刻畫得不是很成功。書中的杜少卿有著作者自己的影子,他對當時被定于一尊的朱熹的經解表示大膽的懷疑,在南京游清涼山時,他一手攜著妻子,一手拿著金杯,一邊走一邊大笑,使路旁游人都“不敢仰視”,他的身上帶有比較多的離經叛道的味道。但這只是表現出一種生活態度,真正代表作者的社會理想的則是莊紹光、遲衡山、虞博士等“真儒”。在作者看來,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原始儒學精神可以重建合理合情的社會價值。但這是一種觀念化的、缺乏真實生活基礎的愿望,因此他筆下的“真儒”們成了一種賢人政治的符號,性格顯得單調而蒼白。作為全書核心事件的祭祀泰伯祠的場面,也貌似肅穆莊重,實際是腐氣騰騰。寫普通市井人物如牛老爹、卜老爹等時,作者往往把下層社會的忠厚本分視為美德;而所謂“市井奇人”,其實是隱士情調的化身。這表明盡管作者觀察社會弊病的眼光冷峻而深刻,但對于如何糾正這些弊病,他實在有些茫然。由于對原始儒學精神的迷信,他難以從活生生的現實中找到社會變革的方向。
【《儒林外史》中學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儒林外史的讀后感01-08
《儒林外史》小說讀后感05-18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05-13
《儒林外史》讀后感匯總04-02
名著儒林外史的讀后感04-14
儒林外史讀后感參考04-03
《儒林外史》的讀后感范文05-20
《儒林外史》中學生好詞好句摘抄09-11
《儒林外史》讀后感900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