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后感(精選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讀后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讀后感1
每個看人生的人,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這句話在高中的時候看到的,感到特別的震撼,當時還處于懵懵懂懂的時候,無法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反觀現在雖然十多年都過去了,再看還是一樣的感慨萬千。
心里最感動的時候,是高加林最后放聲大哭的時候,哭聲中有對劉巧珍的感激,有失去巧珍金子一樣的心的懊悔,但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無奈。
這部小說,尤其是年輕人,看的時候,感覺就像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一樣,尤其是當幾年以后再看一遍,這就是寫的年輕時候的事情啊,甜蜜和苦澀的愛情,波折不停的事業(yè),命運的轉折,激蕩的人生,幾步每一個都很對應,所以路遙大叔也肯定年輕的時候有過這樣內心的掙扎,才能寫出這樣讓人如身臨其境,代入感這么強的作品。
也許路遙要告訴我們每個看《人生》的人,其實就是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年輕的歲月。
《人生》讀后感2
讀完路遙的《人生》,站在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完全看不清前面是坦途還是荊棘,但要到達目的地,只有摸索前行。就像人生,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轉折,但不能因為害怕就止步不前,唯有越努力越幸運。
高加林有文化有能力,但三起三落的人生就像過山車,最終還是逃脫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才情被土地無情埋沒,我想那是舊中國落后的悲慘命運,深刻感覺到國和家的關系這樣緊密相關。
生活在今天這樣和平富強時代的我們,要感恩所有付出者,也要向更高的臺階努力付出。人生不應該據為己有,常常糾纏在個人的榮辱得失中,它應該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哪怕今天你只是為地球撿拾了一片垃圾,也是環(huán)保貢獻者,所以,活著就有意義。也終于對古仁人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站得高,才能活的灑脫。
高加林在追尋理想的途中,丟失了最愛她的巧珍,巧珍這個名字大概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珍就是真。真善美,只有真實善良的東西才會美,他真實的內心被飄飄然的幻想蒙蔽了,等他幡然醒悟,幸福的金馬車早已遠去,只能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人生》讀后感3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我體驗了高加林式的人生,也承擔了幾次重大跌倒。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來了。有的跟頭實在太大了,大到會讓人沉浸在痛苦中無法新生。這種蛻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含淚堅持,只有站起來,才有可能向前走,只有向前走,才有看到希望。
《人生》對于我來說觸動比《平凡的世界》更大,后者讓我明白奮斗的意義,而前者卻教會了我如何正確的、謹慎的去看待我的人生。高加林雖然最后回到了農村,但只要他懷揣夢想,我相信他一定還是會擁有美好前程。這段經歷會成為他寶貴的財富。只要傷口愈合,就會生出鎧甲。要為重活的高興,不為死去的悲傷。
我們終其一生總是在不斷追求更好的,但到了最后很可能連最初的都失去了。說不定我們現在擁有的就已經是最好的了。無論走的多遠,都還是要記得來時的路。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你我皆凡人,終日奔波苦。但還是要保持熱愛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人生》讀后感4
《人生》是我看路遙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是《平凡的世界》,路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四十歲的年紀活到了六十歲的經歷,不敢相信,路遙的人生究竟經歷了什么,他似乎是為數不多的作家里面把人生看透了的。從孫少平到高加林,都記敘的是文革期間黃土高原人民生活的現狀。
《人生》,記敘了高加林從高中畢業(yè)回到黃土到離開黃土,在回到黃土的起起伏伏的人生經歷,也反應的高加林內心的變化以及與農村姑娘、城市姑娘之間的感情瓜葛的一生,讀完這本書對高加林的評價我不敢說不好,只能說是遺憾,人都會敗給現實,導致高加林悲催命運的,只是這個社會,有的人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過完一生,而我卻欣賞高加林這種敢于反抗命運,即使結局是悲慘的,即使他拋棄了巧珍,即使他最后失敗,但是他是那個敢于反抗命運的戰(zhàn)士。
在那個年代想要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他還能做什么,他只是一個文化人,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即使他對不起巧云,但是你成功了,別人不會在乎曾經是怎么樣,他也希望有一天他可以成功,他可以讓他們村里的人為他感到自豪。
最后書籍《人生》帶我們走進不一樣的生活,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可以這么說,什么樣的選擇決定了什么樣的人生。
《人生》讀后感5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各自的人生中,無一例外,要時時做出人生選擇,太多的抉擇。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伴隨著舍與得,失去與得到。重要的是我們在給出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時,是不是沒有丟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夢想,使身隨心動。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tǒng)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說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著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后要說,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人生》讀后感6
偶然間,翻開路遙的《人生》,被一行行淳樸的文字所吸引。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從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經歷,我看到了他的跌宕起伏與無奈。從教師到農民角色的轉換,使他難以面對現實,痛不欲生,而在這期間,她卻收獲了一份最純真而美好的愛情,陪伴他度過最低谷的時期。
而沒過多久,這個農民走進了城市,由于信念的不堅定,使他放棄了單純善良的農村姑娘,選擇了高中同學黃亞平。誰又能想到,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使他重返農村。他的一生,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后得到而又失去,正如小說中路遙所說:“生活啊,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成夢想。”
什么是人生呢?我認為人生就是在你這一生中面對的種種選擇,以及作出選擇之后,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所承擔的后果,選擇或對或錯,后果或成功或失敗,但這都無可厚非,因為都是自己的選擇,也正是在種種選擇中,才有了感悟人生,收獲經驗的機會。
誰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知足,方能長樂。愿我們在作出選擇時能不忘初心、滿懷理性與道德。也希望在多年之后回望自己的人生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愿老去之后,有一個嘴角上揚的青春。
《人生》讀后感7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么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于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么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著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于你時,你才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里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fā)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guī)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chuàng)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
《人生》讀后感8
最近把路遙的《人生》看了下,高加林為了自己的生活或者說是更好的追求,而放棄巧珍,但最后卻因走后門的事情敗露,而只能回到鄉(xiāng)下,而此時巧珍已嫁作他人婦。生活真的是開了一個好大的玩笑,在你猶豫不決時,可能你已經錯過最好的了。
想想自己,家里也開始問我什么時候開始找對象,其實一直有一個我喜歡著的人,可惜,感覺每次我熱血沸騰的找她時,她都表現的不溫不火,讓我不知所措。她也相親了好多次了,可惜都沒有成。我一直感覺她在等我,可惜我又不在家,而且和她之間還有一些無法逾越的障礙。有時晚上做夢夢到她,醒來后想想,唏噓不已。真的很怕。
人生的道路很長,但關鍵的就那么幾步。從小到大,我自己感覺一路上走過來都很順,可惜在關鍵的幾步都走錯了,而且越錯越遠。中考時,由于忘了填寫最好的高中,而在分數完全足夠的情況下去了第二好的高中,高考時,由于自己的一念之差,不聽父母、親戚的教導,而選擇了一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專業(yè)。畢業(yè)后,又不聽父母的教導,而選擇了自己找工作,可惜,現在出來快2年了,一事無成,孑然一身。
有時候想想自己真的很失敗,這么多年過來,一路上不能說順風順水,但也不算太差,有所小成,可惜進入社會后,發(fā)現自己一無是處。
《人生》讀后感9
好久沒有讀小說了,也好久沒有看電視連續(xù)劇了,因為怕那些復雜的情節(jié)所感染而一發(fā)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遙的《人生》,他的入筆是那樣輕但是引人入勝,沒有恢弘的氣勢,沒有九曲回腸的情節(jié),但是會給人心靈的震撼,農村題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農村題材,用細膩的筆劃刻畫著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用鮮活的人物說明著一個個發(fā)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寫了一個優(yōu)秀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歷程,從一個普通農民到一個代課老師,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從代課老師再到農民,因為叔父的關系又轉正成了國家公務員,后又因為別人告發(fā),重新回到農村的經過。其間高加林經歷了愛情,深深愛他的農村姑娘巧珍,后因為成為國家公務員又戀上了城市女孩黃亞萍,當他再走回農村,不得不和黃亞萍分手,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一段人生歷程,一段愛情故事,雖然前前后后的幾年時間,但像是人的一輩子,什么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的理想,但我們不能夠飄,我們必須在路上走才會更踏實,命運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機遇,但機遇來臨,我們不能夠忘乎所以,因為命運也許會索回他的贈予。就如一句話:厚德載物。當人得到太多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德行來承載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為什么沒有寫人的完整一生,也許他就是讓人有機會來自省,來修正自己的錯誤。但真實的人生是殘酷的,我們不能拿我們自己短暫的人生做為試驗場,我們必須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遇。那樣才會少留遺憾,多些精彩。
《人生》讀后感10
《人生》是我高二唯一一口氣讀完的小說,它是路遙的一部小說,像路遙的很多悲劇小說一樣看完總會讓人難受很久,但是悲劇的結局比美好的結局更讓人記憶深刻,讀完以后深深反思。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巧珍這個人物。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敢愛,熱情,大方,為了她喜歡的加林,她不在乎村里人的目光,為了讓加林不再苦惱,她愿意放手讓加林高飛,即使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也沒有怨恨他,“她曾想過死。但當她一看見生活和勞動過二十多年的大地山川,看見土地上她用汗水澆綠的禾苗,這種念頭就頓時消散得一干二凈。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郎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
瞧,這是一個多么熱愛生活的姑娘,她的生命充滿的活力,她愛這個世界,“她覺得大地的胸懷是無比寬闊的,它能容納了人世間的所有痛苦。”與大地相比,自己的痛快何其微小。她還是一個善于反思的姑娘,“經過這樣一次感情生活的大動蕩,她才似乎明白了,悲劇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她和親愛的加林哥差別太大了,她現在只能接受現實對她的這個宣判,老老實實按自己的條件來生活。”
于是,她嫁給了馬栓!在結婚那天,妹妹巧玲曾對巧珍說了一段話“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一段話點醒了巧珍,也點醒了看這本書的每一個人。
是啊,“現實不是伊甸樂園,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對于書中的巧珍如此,對于加林、亞萍、克南等所有人都是如此,當生活沒有給予我們想要的東西,反而給予我們磨難,生活的道路也出現的岔口,我們該怎么走,怎樣選擇?
【《人生》讀后感(精選10篇)】相關文章:
《人生》讀后感800字09-23
《人生由我》讀后感推薦07-27
不怕人生的轉彎讀后感04-13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1000字03-09
《人生不設限》讀后感1200字09-23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1500字09-13
人生信條座右銘精選11-01
《無人生還》讀后感范文(通用16篇)08-29
《人生不設限》勵志書籍讀后感07-31
人生格言座右銘(精選200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