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600字

時間:2021-04-05 16:36:5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600字

  導語: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最苦與最樂》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600字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范文【1】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這篇課文從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來談論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除兩三歲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責任。論證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為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本課的作者是梁啟超,他的著作有《飲冰室合集》。作者在課文里寫道:“人生最苦的事,莫過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的確是這樣。誰也無法預測你的未來會是怎樣,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梁啟超所說:“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須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如果有一天須做的事沒有做完,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么到夜深人靜時便是你應付的苦痛日子。其實,我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并沒有苦日子。貧、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但這些絕對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是,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會體會到人們常說的“苦”。實際上,這所謂的“苦”是你自己找來的。正如作者所說的:“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盡了應盡的責任,你就會擁有屬于你的快樂。著快樂也是對你辛苦勞作的最好的回報。

  每日,我們為學習、為工作、為生活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事情想我們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的艱辛,但是我們任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務。因為有一個沉重的鎖鏈無情的套在我們的身上——責任。

  責任是誠信的表現。盡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該承擔的我們都必須承擔。讓我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范文【2】

  責任心,其實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誰沒有家庭責任心?誰沒有對學習、對工作、對事業的責任心?誰沒有對國家的責任心?問題是在責任與享樂、安逸之間,有時候我們心靈的天平會向后者傾斜。于是,責任就被我們淡忘了,被我們暫時的拋在腦后了。

  《最苦與最樂》的作者是梁啟超。他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大學者!蹲羁嗯c最樂》是他的一篇演講詞,所談論的中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責任”。所謂最苦與最樂,無不和“責任”二字聯系在一起。這種別開生面的苦樂觀,在作者的筆下,不僅闡發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肅然起敬。

  這篇文章從最苦與最樂的角度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言近而旨遠,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又賦予其嶄新的現代意識。特別是“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這些認識超越了古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民同樂”之類的苦樂觀,將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責任作為一件最大的樂事來談,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梁啟超之所以要把人們的“苦樂觀”與責任聯系起來,就是要強調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要我們把這種責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我們才能念念不忘我們的責任,才能真正盡到我們的責任,這種積極進取,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觀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在我們青年學生的心目中,家長有撫養自己的責任,老師有教育自己的責任,他們都應該盡心盡責地關愛自己,唯獨自己卻無須對長輩,對集體,對社會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盡責任的.痛苦、盡了責任的快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肩上沒有任何責任。所以,青少年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樹立責任意識,學習這篇課文就有十分必要。

  點評:作者對原文的解讀和觀點的闡釋頗有見地,娓娓道來。且能聯系當下的學生對責任的態度和苦樂觀的認識提出了個人的思考,感受深刻、真實可信。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范文【3】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事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事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莫過于此。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種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死也是帶著痛苦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開。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 “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種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倘若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反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鬃铀哉f“無人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說:“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成長,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對于這篇文章,本人并不是完全同意的。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最苦與最樂10-20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04-22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04-22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12-02

《最苦與最樂》反駁02-01

最苦與最樂的主旨是?05-31

最苦與最樂的作文05-22

梁啟超《最苦與最樂》讀后感精選04-24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作文04-22

最苦與最樂閱讀題04-2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狠狠做 | 最新国产乱理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