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暑假讀《史記》有感600字(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暑假讀《史記》有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暑假讀《史記》有感 1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杰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茍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
于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于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歷史風云,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暑假讀《史記》有感 2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的紀傳體通史,體現了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著后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作者司馬遷出生貧窮,身世坎坷,忍辱負重,謹承家業,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筆直書的責任感,寫作了偉大的《史記》,客觀地紀錄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史記故事》里,記載了許許多多令我敬佩的人,他們有血有肉,熱愛祖國。其中屈原和介子推是令我最為敬佩和感動的兩個人物。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他堅貞不屈,剛正不阿,最后投江而亡,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被這種愛國主義行為深深感動著。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他跟隨重耳,和重耳一起受難之時,曾經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煮了一碗肉湯給重耳,重耳吃了肉湯漸漸恢復了,過了幾年,重耳又做上了國君,他把當時跟他一起受難的人都升了官,唯獨忘了介子推,眾臣都為介子推打抱不平,要他去領賞,介子推不去,帶著它的老母親隱居綿山,當重耳想起介子推,后悔不已,便放火燒山,只留一面出口,好讓介子推出山,等了半天,介子推沒有出山,重耳進山看到介子推背著他母親燒死了,介子推在旁寫了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長清明。”介子推這種舍生取義,不圖回報的行為令我感動。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是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文學名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繼承發揚光大的精神財富!
暑假讀《史記》有感 3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其實刺客才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畢竟去行刺君王,成功了會被周圍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后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能與君主斗智斗勇的,還有那些有著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鉆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去游說君王,然后奔走于各個國家,終于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托付給他,讓他去游說各國,最終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游走于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并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力量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
總而言之在《史記》這本書中我了解到了中國偉大的五千年的歷史,同時我還懂得了不少的知識收獲了不少碩果。我認為《史記》這本書值得一看。
暑假讀《史記》有感 4
《史記》一個記載了上至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部包含在內。內容使人一讀就愛不釋手。
《史記》是由著名作家司馬遷編寫而成的。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通史。中華民族,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空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在品讀《史記》時,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史記》中最令我難忘的要數“背水一戰”。這個故事講述了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后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一戰”比喻處于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在我的印象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也很深刻。
這兩個故事,一個講述了在敵人趕盡殺絕時,絕不屈服,英勇抗戰;另一個講述了對于吳王的.壓迫越王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在求以反彈的機會。總之,無論在什么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我們一定要適當的選擇方法。讀《史記》,我還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云,世間百態,一次次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如果說,中國歷史是一個大星系,那么《史記》就是一顆永垂不朽的明星!真的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暑假讀《史記》有感 5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觀中國歷史,不得不讀《史記》。它是中國最偉大的史學著作之一,記載了從創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一部文學經典,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作。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有晏子使楚的機敏善辯、有項羽自刎烏江的英雄末路、有荊軻壯士不復返的壯志未酬、有勾踐臥薪藏膽的隱忍、也有那紂王剖七竅玲瓏心的殘暴……風云迭起的歷史,深深震撼了我,性格迥異的人物,緊緊吸引著我。其中,蕭何月下追韓信最讓我感動。
眾所周知,劉邦的才能并不顯著,可是他能任人唯賢,最終一統霸業。可就是這樣,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韓信在項羽那郁郁不得志時,投奔漢營,卻仍不被劉邦所用。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月下出走的韓信心中之悲涼,懷才而不遇的無奈。而此時的他,卻不知賞識他的伯樂正跋山涉水、揚鞭策馬、日夜兼程地追趕他。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蕭何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下,韓信重返劉邦麾下。正是由于蕭何的慧眼識金,才能成就劉邦的輝煌霸業。現實生活中,國家不也是引進多元化人才,從而推動各領域發展,以期實現最終理想。
《史記》不僅讓我們明史,更能讓我們取前人之鑒,所以他才能在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永放光彩!
暑假讀《史記》有感 6
在浩瀚的歷史文化中,打開一幅幅古色古香的畫卷,硝煙彌漫的戰場,形形色色的人物:春申君黃歇、楚霸王項羽、負荊請罪的廉頗、完壁歸趙的藺相如,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敬佩項羽,崇拜這位英雄豪杰。他緊握寶劍,屹立在烏江岸邊,當他消失在滾滾東去的浪花中,鮮血染紅了半邊的云霞,曾經拔劍舉鼎的豪邁瞬化為無奈。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殺劉邦,不是彵膽小、優柔寡斷,而是他答應過項伯要好好對待劉邦。他有情有義,心直口快。做人應當“言必信,行必果”,以誠信為先。如果項羽沒有誠信,他的愛妃、坐騎會一直追隨他嗎?李清照曾留下千古名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我也欣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吳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踐回到越國,苦身焦思,將一個動物的`膽囊掛在座位旁。臥著、吃飯時也要嘗一下膽的苦味,告誡自己:“你忘了會稽所受的恥辱嗎?”他親自耕種勞作,他的夫人也親自織布,不穿鮮艷的衣服,屈尊降貴,禮賢下士。
通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于打敗吳國,成就一番霸業。我們要學習他堅持不懈、忍辱負重的精神。失敗不可怕,要敢于面對,大不了重新開始。遇到困難不退縮,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永遠達不到夢想。“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多少英雄血灑戰場,多少豪杰命喪君王。歷史的畫卷,民族的興衰,讓我們明白“成由節儉敗由奢”,也讓我們體會到“守業更比業難”。《史記》讓我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暑假讀《史記》有感 7
在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一個人,在遭受了巨大的羞辱以后,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后的幾千年里,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我國文學和我國歷史的長河之中,后人難以企及更無法超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不小心得罪了漢武帝,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為了完成父親遺愿,完成《史記》,留與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后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發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
《史記》雖然沒讀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可總是讀過一遍了。本紀,世家,記住了一個個個性鮮活人物,可是要表達什么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讓我記憶在心。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讓人對生活比較畏懼。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為生活付出努力。我長這么大,沒吃過什么苦,太懶,相信如果讓我放棄現在父母給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會成莫大的問題。
司馬遷為寫史記付出了多少努力。至此,我不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有回報。認定的目標一定要努力實現,因為沒有人會幫我,有些人不愿意幫,有些人是想幫幫不了。司馬遷就是個例子,靠的就是自己,就是曾經的努力,現在的堅持,未來的信心。
他最終成功了!司馬遷為寫史記付出了多少努力,向司馬遷學習,不求名垂千古,只求無愧于心。
暑假讀《史記》有感 8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今年暑假,我在家里看了《史記》,其中一個個傳世不朽的故事能讓我從中感悟到歷史的深邃,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韻味。魯迅先生評論《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了《史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子使楚》這個故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趁機羞辱他。因為聽說晏子個子矮小,就在城門上開了一個3尺高的洞,叫晏子從那洞里進去。晏子得知此事后,說道:“這不是城門,而是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會走狗洞,請問我是到楚國還是到了狗國呀?”士兵沒辦法,只好大開城門,讓晏子進去。但是,楚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說齊國沒人才派晏子這樣矮小的人來出使,晏子的`回答是:“上等國派上等人,下等國派下等人,象楚國這樣的國家只能派我這樣的人來。”第三次,楚王使得招數是故意找個囚犯,說是齊國盜賊,晏子用比照的方式說明了問題,淮南結又大又甜的柑橘,淮北結又小又苦的枳,這是因為水土不同,齊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了盜賊,就說明楚王治理無方,使得社會風氣不好。
看到這里,我深深地被晏子的智慧所折服,也為楚五的狡猾而憤怒。晏子通過他的語言藝術,婉轉地,不失禮儀地回擊了楚王,成功的完成了出使任務,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由此可見,好的語言,好的智慧,可以使你走出困境,可以使你走向成功之路,甚至可以象晏子一樣永垂史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不但學習晏子的語言能力還要學習晏子的大智慧,爭取做一名有智慧的有用人材。
暑假讀《史記》有感 9
暑假里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史記》。
《史記》中記述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國時期的動蕩、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其中的時間竟然跨越了三千多年。這本書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屈原這個名字想必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是端午節,相傳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堅貞不屈、剛正不阿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一開始在楚國遭到奸佞之人的中傷和懷王的懷疑,悲憤中的他寫下了光照日月、名垂千古的《離騷》。等到頃襄王在位時,令尹子蘭又在他面前講了許多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流放到了江南,后來屈原不想看到楚國的最后滅亡,便懷抱著一個大石頭,投入了江南的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都剛正不阿,我一開始讀還有疑問,屈原為什么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里,還能有美玉般的性格?后來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沒有人愿意用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沾染臟東西,屈原他的高潔的品格更不能受到了世俗的污染。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清楚地明白了屈原的死,死得非常偉大,他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死,死得其所,用司馬遷的話就是“比泰山還重”,我們都惋惜這樣愛國的、才華橫溢的詩人就這樣死去,同時也感到他的人格的偉大,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的情景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留存的輝煌。
屈原的故事也讓我知道了: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人,永遠值得后人尊敬。
暑假讀《史記》有感 10
現只要一提起《史記》,我便會滔滔不絕,因為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厚厚的《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司馬遷。他經過16年漫長的不懈努力才最終完成了這部偉大的史書,書里面的故事精彩絕倫,并且每個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含義。
說起這本書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我簡直如數家珍。《史記》記載了從中國上古傳說的黃帝時期到堯舜禹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亂悠悠,直至秦漢的統一歷史。書中講述了每個朝代更迭戰爭都必可少,每個朝代更迭都會金戈鐵馬、群雄紛爭、英雄輩出。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莫屬韓信了,他有勇有謀,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赫赫戰功天下莫敢與之相爭。這樣的英雄他還敢于忍受恥辱,負重前行。他教會了我什么是忍耐?教會了我大丈夫為了心中的信念與理想應能屈能伸。正是這種忍耐讓他積聚力量、厚積薄發,幫漢王建立了大漢王朝,讓漢朝有“強漢”的稱號。
讀《史記》使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千百年來,無數先驅用他們的人生故事書寫了他們的理想與愛國情懷。雖然書中的先賢前輩的精湛戰略、高超的計謀,無不深深的吸引著我,但歷史戰爭的硝煙仍讓我傷感。讓我無不想到近百年中國史的戰爭,從甲午戰爭到二萬五千里長征,再到我看見曾外祖父一塊寫著抗美援朝的胸章和一本殘疾證。它們寫盡了歷史滄桑到今日巨變,讓我感慨祖國今日的來之不易,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今日的我們是幸福一代,但更要為祖國強盛,奮發圖強!
暑假讀《史記》有感 11
秋風哺育著果園里新鮮的果實;送來了晶瑩閃爍的小露珠;吸允著乳汁的甜蜜;染紅了如手掌半大的楓葉;叫醒了正在沉睡的人們。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地球。是人可能忘記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度美麗而寬廣,長江、長城是她的手臂,黃山黃河是她的發絲;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偉大的民族勤勞而堅強,廣闊的黃土高原是她的胸脯,巍峨的珠穆朗瑪峰是她的腳跟,她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
我愛我的祖國,他擁有五千年光輝的歷史,如司馬遷花了十三年寫成的輝煌巨著——《史記》,這本書曾被我國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于《離騷》;又如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鑒》這個名字來源于宋神宗的:“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等這些書向我們介紹了我國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了解這些,有助于培養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祖國文化的代代相承。就說司馬遷寫的《史記》,里面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這三千余年間的歷史,其中有一篇讓我不得不感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就是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的李廣。他最擅長騎射,可以說百發百中。有一次李廣任北平太守時,外出打獵,天色已晚,他錯把一塊普通的石頭當成一只斑斕的猛虎,一箭射過去,射中目標。當士兵去撿的時候才發現射的不是猛虎,而是石頭。箭頭是入得很深,拔也拔不出來。不僅如此,上面還有許多對王侯將相、老百姓的列傳、世家等。此外司馬遷還寫過一句富有人生價值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千言萬語,我只有一句話:“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祝愿祖國永遠年輕,永遠快樂!
暑假讀《史記》有感 12
近日,重讀《史記》,這是一部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巨著。《史記》作者司馬遷以其愛憎分明的情感和嚴謹的歷史觀為我們記敘了從中華文明始祖軒轅黃帝至漢武帝之間三千年的歷史事件,其間有多少王朝更迭、多少英雄奮起又或輝煌或悲壯地落幕,如非史記,這些都將埋沒于歷史塵埃中,今天的我們無法知曉。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看《史記》就仿佛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真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暑假讀《史記》有感 13
悠悠華夏五千年,留下了多少振奮人心的故事。時間這條長河源遠流長,在它的河岸留下了多少滄桑的痕跡。
讀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江山輩有人才出,我們也要“以人為鏡”,從偉人身上汲取經驗和教訓。讀史還能使人的素養更加高尚,使人的胸襟更加寬廣,使人的眼界更加開闊。在這里,讓我們一同步入歷史的神圣殿堂,走進《史記故事》這本書,共同領略時間留下的滄桑往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分五個部分——以“本紀”敘帝王、以“世家”載諸侯、以“列傳”記人物、以“表”排列大事、以“書”述典章制度。魯迅先生曾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王侯將相的命運浮沉。紂王的酒池肉林、暴虐無度,使商朝走向了滅亡;而勾踐的忍辱負重、臥薪嘗膽,使他最終成就霸業。
我敬孔子,憎紂王,悲韓信,嘆屈原。最佩服的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是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暴虐的時代。秦始皇嬴政這千古一帝的名號并不是浪得虛名,他不但統一了六國,還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轍,為中國之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但在這些偉大功績的背后,是不計其數的生命,“焚書坑儒”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除了秦始皇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還有“西楚霸王”項羽。項羽這個人物的一生實在可謂是“大起大落”。所謂“大起”,指的是公元前209年,項羽起兵反秦,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成為了分封十八位諸侯王的“西楚霸王”;所謂“大落”,指的是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烏江,自刎身亡。雖未稱帝,卻權同皇帝;雖未善終,卻譜寫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多讀史,從古代圣賢身上汲取人生的哲理。好好學習前人的長處,不斷的完善自己,將來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暑假讀《史記》有感 14
五月份,我讀了《史記》這本書。
《史記》里有個故事叫《孫武練兵》,是說:春秋時代有個軍事家名叫孫武,有一天去見吳王闔閭,吳王問他能不能訓練女兵,孫武說:可以。于是吳王便撥了一百多位宮女給他。孫武把宮女編成兩隊,用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然后把一些軍事的基本動作教給她們,
并告誡她們還要遵守軍令,不可違背。不料孫武開始發令時,宮女們覺得好玩,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以為自己話沒說清楚,便重復一遍,等第二次再發令,宮女們還是只顧嘻笑。這次孫武生氣了,便下令把隊長拖去斬首,理由是隊長領導無方。
吳王聽說要斬他的愛妃,急忙向他求情,但是孫武說:君王既然已經把她們交給我來訓練,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定來管理她們,任何人違犯了軍令都該接受處分,這是沒有例外的。結果還是把隊長給殺了。宮女們見他說到做到,都嚇得臉色發白。第三次發令,沒有一個人敢再開玩笑了。
我明白了:人要大公無私,不能因為某些利益而開后門。要踏踏實實的`做人。
在一些故事中,也有這樣的人物: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推薦他?
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后,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
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后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史記》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暑假讀《史記》有感 15
《史記》是一部震古爍今的史家巨著。太史公司馬遷以他的妙筆描繪了一個真實、凝重的世界。這個世界里有傳說中帶著神秘色彩的五帝三王,有春秋戰國諸侯間不斷的征伐,有大秦帝國一統天下,有英雄輩出的楚漢爭雄,有意氣風發的大漢盛世。期間帝王諸候、謀臣良將、義士哲人,演繹著自己的獨特人生,連串成一幅長達三千年的歷史長卷。
他穿越千年時空,散發著奪目的光彩。歷代文人讀史有感,已著錄書懷,抒發出自己的感慨。項王兵敗垓下,引發后人惋惜,李清照就此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放詩句;秦始皇焚書坑儒,激起后人的譏諷,章碣發出了“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的感慨;賈誼懷才不遇,令不少讀書人產生共鳴,李商隱道出了”可惜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無奈。
作為史書,《史記》開創了紀傳體,“其文直,其實垓,不虛美,不引惡”的精神廣為后人流傳。魯迅先生曾平史記為“史家無絕唱,無韻之離騒”。
《史記》這本書需要我們慢慢的去品味,才能體會出其中的經典。
【暑假讀《史記》有感】相關文章:
讀《史記》有感04-28
讀史記有感04-28
讀《少年讀史記》有感02-28
(精)讀《史記》有感03-01
讀《給孩子的史記》有感03-25
讀《史記》有感_600字04-21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10-14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01-19
讀《史記·張良拜師》感受09-16
讀《史記·晉陽之戰》感受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