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小學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天》的小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天》的小學讀后感1
暑假里,我把馬來西亞作家許友彬著的《七天》讀完了。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主人公白荷、健云、君順和曉玲坐校車時,因為雨天路滑,校車司機歐叔不小心把車開進了河里。車在河里越沉越深,最后竟掉進一個洞里。這個洞里藏著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有生活在三億年前的魚,有長滿水晶的“水晶花園”,有半米多長的巨大蜻蜓,還有大如鐵鍋的荷葉……這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依然保留著原始狀態,沒受到外界的打擾。最終,他們一團一結一心,互相幫助,終于走出了洞一穴一。
合上書本,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喜歡健云,因為他知識淵博;我喜歡白荷,因為她心地善良;我喜歡曉玲,因為她天真可愛……書中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七天的時間,白荷和健云冰釋前嫌;七天的時間,曉玲和君順脫胎換骨。或許,只有經歷過,人才能長大吧。當我們幻想自己已能獨立,當我們以為已經看清這個世界,那匱乏的人生經驗便會幫命運來打擊我們。而這,才是成長。
書中對人和動物之間感情的描寫也讓我很感動,當白荷身陷困境時,老虎哞哞挺身營救,人與虎之間彼此的信任和純真的情誼將人與虎的命運牢牢地拴在一起。現實中,人與人之間就是因為有太多的猜疑和不信任,心與心的交流才會越來越少,隔閡才會越來越多。其實,只要真心相待,時間算得了什么,距離又算得了什么。
《七天》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真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七天》的小學讀后感2
在國慶長假期間,我讀了馬來西亞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許友彬寫的《七天》這本書,有很深的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輛校車在雨天突然掉進地洞,和外界失去了聯系。車上的四個學生的白荷、健云、曉玲和君順與司機歐叔一起,開始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在七天時間里,大家同舟共濟,同時尋找出口,這七天里他們食用生活在三億年前被公認早已滅絕的總鰭魚,欣賞璀璨的水晶花園,觸摸直升飛機般的巨型蜻蜓,葉如傘蓋的大荷花。最后,健云和歐叔找到了出口。幾天后,大家經過重重困難都出去了,但白荷還在地洞里,為了救出白荷,健云又回到了地洞,他歷經艱險尋找白荷,但仍沒找到。白荷也尋找著健云,在尋找健云的過程中,他遇到了祖父養的小老虎哞哞,哞哞給白荷找食物,并把白荷帶出了地洞。
讀完這本書,我很震撼,“我們一定能出去!”這句話讓他們一直了七天這些人有的讓我討厭:自私的君順,什么吃的和喝的他都爭著多一份,而且挑這挑那,從來沒有為他人著想,他的性格有缺點。但有的人卻讓我敬佩:善良的白荷,她是一個純潔善良充滿愛心的.女孩,在這七天里和同坐校車的同學們同甘共苦,還有機智勇敢的健云,他沉著冷靜,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讓危難中的四個朋友得救。從他們身上我到了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和珍惜生命和時間,不要讓留下遺憾。
《七天》真是一本好書,它告訴了我很多的道理,讓我對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七天》的小學讀后感3
我讀了一本名叫《七天》的書,它講了由于一場大雨造成校車滑向路旁,從斜坡溜下,最后掉入河床里,使得歐叔、白荷、健云、曉玲和君順五人開始了一次冒險之旅。最后,在中秋月圓之夜,五人全部平安脫險回家的故事。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白荷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健云是一個很聰明,有學識的人;曉玲是一個富家女,很可愛,有一點叛逆的小女孩;而君順是一個成績優異,卻脾氣壞,嘴很饞。在這本書中,四個孩子互幫互助,相互鼓勵,不拋棄,不放棄,團結一心,向我們表達了堅持就是勝利的可貴精神。
在這七天的時間里,白荷和健云的關系有所緩和,曉玲和君順脫胎換骨。他們晚上睡在山洞里,白天食用了三億年前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總鰭魚和像傘那么大的蓮蓬,還欣賞了到處都是水晶的“水晶花園”,騎上了直升機一樣的遠古巨型紅蜻蜓。在這期間,他們有過爭吵,有過哭泣,但在危難面前,他們齊心協力,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這本書中的五個人物中,我最喜歡白荷。因為白荷的善良,白荷悉心照顧著膽小的曉玲,對健云的冰釋前嫌,還主動留下來照顧生病的君順。白荷愛護大自然,保護了“水晶花園”,讓它成了一個美麗的秘密。她還愛護小動物,救了受傷的鼠鹿,還找回了以前自己養的老虎哞哞。
我讀了《七天》,深深地感悟到: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友誼,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身邊的朋友,珍惜和朋友間的友誼。
【《七天》的小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七天》小學讀后感05-17
七天讀后感04-04
《七天》讀后感04-17
《守衛泗水城七天七夜》小學讀后感范文05-08
余華《第七天》讀后感作文12-05
讀《七天》有感04-04
七天假期作文03-30
閱讀七天筆記技巧04-17
七天高一作文04-23
七天的幸福散文范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