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海洋讀后感

時間:2023-08-31 14:41:12 滿全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海洋讀后感(通用2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洋讀后感(通用24篇)

  海洋讀后感 1

  今天由我帶大家走進《走過海洋》這本書。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洋的形成。在39億年前,地球是一個火球。由于來自太空的隕星撞擊和地球自身的運動,引起火山爆發、巖漿噴溢,原始時期的地球遍地烽火。在此之前,外層空間既沒有大氣圈,地球表面也沒有一滴液態的水。然而,當溢出地殼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硫、氫氣和氧氣形成包圍地球外層空間的大氣層之后,天穹不斷降水,使地表不斷降溫,直到地表的溫度允許液態水存在時,水才被隕星撞擊成坑坑洼洼的地表中積聚起來,于是形成了海洋的雛形。

  再告訴你們一個驚人的事情,其實海洋是人類的父母!當海洋世界雛形形成之時,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取得生長發育的搖籃之日。最早的'生命正是借助于海水的屏蔽,躲避了紫外線的殺傷,得以進化、發展。所以說水是生命之源。今天,地球上有100多萬種動物、40多萬種植物和10多萬種微生物。如果沒有海洋,地球就不可能像今天那么美麗。在陸生動物的發展進化中,人類出現是距今大約300萬年前的事,大海也是人類祖先的家。

  我給大家介紹的第二單元就是燈光捕魚法。回想以前人們要么孤撒網;要么江邊垂釣,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一種偶然上。而在今天,人們再也不是苦苦等待,而是利用科技的發展,并且還能得到巨大的收益。許多漁船到了晚上就亮起了燈。為什么要亮燈呢?其實理由很簡單,就如同夜晚飛蛾撲燈一樣,大多數海洋生物都有喜光的習性,例如螃蟹一見到光就會慢慢爬到光的周圍去。

  好了,我今天的介紹就到此為止了吧。如果你也感興趣,那就也請走進《走向海洋》吧。再見!

  海洋讀后感 2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是藍色的寶庫。海洋有悠久的歷史,海洋有著建軍以來戰爭的烙印。讓我們走向海洋,探索未來海洋大世界。閱讀<走向海洋>讓我們走向海洋。了解大海海洋是什么?海洋是遼闊深邃緊密相聯的咸水水體的`總稱。在這片浩無邊際的海面上。曾有著麥哲倫遠航的偉大功績。那兒有后來被命名的麥哲倫海峽。當你了解了十界第一大洋的太平洋時,肯定會被它的數字所震撼,廈航渡約15900千米,寬度約19900千米,總面積可達到17968萬平方千米,深度4028米,聽著這樣震撼的數字我也不由感覺到我所在的各地是多么渺少。

  讓我們走向海洋開采那藍色的寶藏。早在16世紀英國女王伊麗莎就頒布了就可以得到一萬英鎊的獎賞,她之所以要這樣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解除日后的干旱做準備。可至今那一萬英鎊絲毫分文未動,而這海洋中所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等待著人類去發現,去擁有的,也許在未來的不久,一粒沙子都會被人類去運用。可見海洋與未來的關系十分緊密。

  大海不僅有藍色的寶庫。還有悠久的歷史,周期有殷人東渡,秦朝有著徐福出海,還有者與外國開展貿易和交往的海上絲綢之路,直到清朝有了禁海鎖國的“禁海令”,在這段時期中,有著建國以來的解放江山島戰役。有我軍唯一一次的陸海軍三軍

  與美軍空軍數次較量作戰時,美國f104c型戰斗機參加了戰斗直到現在浮島都還有著被轟炸的跡象,大海親眼記錄下了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讓我們《走向海洋》,了解更多的歷史,讓我們《走向海洋》開采更多的財富,讓我們《走向海洋》共創美好未來。

  海洋讀后感 3

  地球的三分之二都是被海洋包裹著,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向太空鳥瞰大地時,才發現地球不應該稱作“地球”,確切地說稱為“水球”才更合適。的確,但這一切還要歸功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迄今為止,大海中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生物。有些科學家表明,曾經被人們忽略的沙漠植物沙棘和駱駝刺,原是海洋中兩種古老植物的種子先漂移到大陸上,再移到沙漠。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進化、變異,才形成了如今的沙棘和駱駝刺。

  海洋是神奇的混水盤。海洋中,有兩處被人們發現的奇異淡水區,顏色、成分、味道、作用和周圍海水甚至可以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這兩處神奇的地方叫“淡水井”“玉帶泉”。

  海洋是一個大藥房。海洋中有著許多靈丹妙藥。比如家喻戶曉的海帶。海帶經沸水煮過后的汁液可以有降血壓的奇效。海蜇的膠原肽可以防治癌癥,海葵可以緩解病痛,而褐藻作為一種新藥材,更是受到了廣大醫師護士的青睞。

  海洋是一個大寶庫、大空調。它是大寶庫的因素很多,就拿貨輪“白獅號”來說吧,“白獅號”上有各種珍稀金屬、礦物。僅金剛石,也就是鉆石,在貨單上的'數量就有一千一百一十三顆之多。我國有一顆衛星,上面也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最有價值的是毛主席金章,周邊鑲有十幾顆黃豆粒大的金剛石。海洋也是個大空調。主要就是因為海洋中有一種藻類,吸收二氧化碳,克制溫室效應,釋放氧氣的本領絲毫不亞于吊籃等十分高級的植物。只要投入適量鐵粉,他們會加速生長。目前這種方式已應用,效果非常好。

  《走向海洋》讓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海洋。海洋是美麗的,海洋的奉獻是功不可沒的,我們要保護海洋,不可以污染海洋。

  海洋讀后感 4

  大家都知道,海洋為我們提供的物品數不勝數,比如,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天然氣、石油等。眾所周知,石油是關乎國家命運的資源,許多國家都在尋找石油。而對于向來素有“世界石油寶庫”的波斯灣來說,它自身就有許多石油。

  波斯灣又稱阿拉伯灣,自古以來就是國際通道。而真正讓它成名的,是它豐富的.石油儲量。波斯灣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素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美稱。目前波斯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占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量約占全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地和供應地。

  讀到這里,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么一個海灣居然能生產這么多的石油,而且這些石油可能只占了波斯灣石油蘊藏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石油真等著人們去發現。它讓我覺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給了我們這么多能源,只要我們合理開發和利用,它可能是用之不竭的。

  讀完《走向海洋》,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寶物”。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羅布泊湖曾是一個煙波浩渺的湖泊,湖面超過1萬平方公里。這里曾是一個物產豐富、景色秀美之地,養育了樓蘭古城的居民。但如今,這一切已變得面目全非,湖底已經全部干涸,被鹽層覆蓋。原因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大面積開墾,此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就沒有水再流入羅布泊湖。這里極其干旱,一年就能蒸發一米的湖水,三年就全部蒸發干了。

  我們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讓我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吧!

  海洋讀后感 5

  我閱讀了《走向海洋》,感觸很深。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了豐富的海洋知識,還讓我了解了悠久的海洋歷史和海洋的未來。

  《走向海洋》從“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中華民族”“海洋與未來”三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神秘莫測的海洋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以及中華民族的航海事業從盛轉衰,又由衰變盛的全過程。這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而又全面地向我們展現了全新的海洋知識。它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同時,也讓我們驚嘆不已。

  在《走向海洋》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一章“海洋與人類”中的第二節“海洋,藍色的寶藏”。這一節告訴我們:海洋不僅是個大藥房,它還蘊含著巨大的清潔能源,分布著富饒的油氣田,更埋藏著形形色色的“發財夢”,引領無數人去探索它,去研究它。海洋中蘊含的這么多看似源源不斷的能源,真的像語文書中所說的那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們要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并減少對海洋的污染,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保護海洋”的目的。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海洋已遭到嚴重的破壞:1978年,美國游輪“亞莫克·卡迪茲”號在駛向荷蘭的途中因觸礁,導致22。4萬噸原油泄出,污染了350萬千米的.海洋帶,這是多么的可怕;上世紀80年代左右,中國造紙廠迅速擴展,每天都有大量的廢紙漿隨著江流匯入大海;更有游覽大海的人隨手往大海里丟廢棄物品,這些都使海洋遭到了極大的污染,收到了極大的威脅。我覺得,我們要保護大海,就必須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少吃海鮮,不忘大海里丟雜物,并用于同破壞大海生態平衡的言行作斗爭。

  讓我們維護大海的生態平衡,共同珍惜資源,創建美好環境吧!

  海洋讀后感 6

  《走向海洋》顧名思義就是一本與海洋一切相關的書,如海洋的礦產,海洋的資源,海洋的起源等。這本書讓我讀了后對海洋充滿了無限的向往一張以海洋為主題元素的封面:蒼茫蔚藍的海中,兩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戲,濺起朵朵浪花;遠處,一艘帆船迎風起航;空中,海鷗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飛盤旋……這讓我不由自主地翻閱起《走向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看了這本書后才知道原來這證明了水是人類進化論重要的因素之一。海洋真是繼女媧后我們的第二個母親!它不僅孕育了我們,還是文化的搖籃。人類利用開發海洋中的淡水資源、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空間資源。

  我們認為海洋是我們人類生產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洋與我們,密不可分。海洋對于我來說不遠不近:我的家鄉并不臨海,所以只有在旅游時我才能親眼見到大海,感到她澎湃的生機,她的波濤洶涌。但是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地方可以接觸到海洋。超市里的海鮮,電視里的海洋生物,還有藥店里的深海魚油等等。無一不和海洋有著關聯。海洋是21世紀的藥庫,是為未來的糧倉。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將會愈演愈烈。才會導致現在的海洋資源的幾近枯竭,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然而最終可能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危機。我們應該團結起來,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不要讓我們的母親千瘡百孔,要讓母親青春永駐,地球母親愿意奉獻她的一切,難道我們不應愛護他嗎?

  海洋讀后感 7

  提到海洋,我的腦海里就想到了浩瀚,遼闊等詞語,別看“海洋”這兩個字,它可蘊含了許多知識。通過讀《走向海洋》這本書,讓我對向往已久的藍色王國——海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一起走向海洋吧!

  海洋是一個豐富的大寶庫,里面有著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富饒的石油天然氣,金銀珠寶,有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等物產,這本書主要講了五個方面:1海國圖志2海的居民3藍色寶庫4海洋災害5保護家園,其中讓我難以忘記的是第五個方面,保護家園。

  本來充滿奇妙美麗的大海在人類的殘殺,以留下了許多“傷痕”。許多生物也在慢慢的面臨滅絕。如果我問你兇手是誰?我相信很多人看了這本書會說是化工廠中的廢水,而對我來說是人類,我常常在想:為什么人類這么的自私?

  記得有一次,我看到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曾經播出過一段短片,有一些人類把捕捉到的一條非常稀有的鯊魚,活生生的就把鯊魚的魚翅給切了,然后就把斷翅了的鯊魚扔到了海里,頓時,碧藍的海水立即變成了鮮紅色,而那條鯊魚就在掙扎中慢慢的死掉了。看到這里我哭了,為什么人類會如此的自私,如此的殘忍,為了自己的一點好處,而去殘殺,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感到后悔,那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一直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庫,也是人類最終的歸宿”。看了這本書后才知道沒有了水,人類是活不下去的。他不僅孕育了我們,還是文化的搖籃。小時候,音樂老師曾教過我們一首歌——“小時候,媽媽對我說,大海是我故鄉。”這一切都說明了我們人類離不開大海,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

  海洋讀后感 8

  從太空鳥瞰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藍汪汪的一片,那是大海。海洋占地球面積的70%,水在人體中占60%。可見,人離不開水,離不開海洋。

  中國的國土是由960萬平方千米陸地和300萬平方千米海洋領土組成的,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賴以生存的家園。 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航海史。最有名的`自然是鄭和七下西洋了。他在三十余年的時間里,先后到過暹羅、蘇門答臘、錫蘭山等三十余國家。他傳播了中國文化,讓東南亞國家更好地了解中國,促進了各國與我國的友好往來。 后來,由于清朝的腐敗,我們的海防越來越弱,清朝水師不足六萬,舟不過九百,規模僅是元朝水師的十分之一,導致多次戰爭,最讓人丟臉的是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竟將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割讓給了日本,還賠款2.3億白銀,并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新中國成立了,國家領導人決定大力發展航海事業,現在我國有了航母、核潛艇……我國人民海軍為執行海上國防,保障海洋科學考察和試驗、護航護漁、海上搜救等任務,航行在祖國的萬里海疆,在維護我國“海洋國土”權益和保障,在世界和平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海洋讀后感 9

  地球上生物來自何方?新的生物物種在哪里最多?最大動物又是什么呢?通過閱讀《走向海洋》,我們都可以找到答案,海底世界揭開了一個角。

  最早生物出現在海底,真讓人有點令人費解?噢,原來最初陸地上不適合生物生長,有許多紫外線、溫度高等等。通過海洋吸收大量紫外線,在海底形成一個適合生物生長的環境。生物漸漸地向海洋淺處,逐漸到了陸地上來發展壯大。

  海洋中有許多動物、植物、微生物。生物種類相當豐富。你若想發現一種新物種?到海底找一找,成功的機會還相當大的。特別在火山口有許多耐高溫的生物物種。海洋中生物也還是比較脆弱,也需要人類的呵護。大量捕殺鯨魚,導致海底生物數量大起大落變化。人類將大量有毒的物質排入海底,導致動物大量滅絕死亡。人類發明先進的捕撈工具,連小魚兒都捕撈。海洋漁業資源大大減少。

  上海海底世界讓我們看到海底生物濱紛的.世界,這么美的情境讓大家多么羨慕啊!要自然界的海底也有這樣美麗的景象,那我們要立即行動起來,保護水資源,減少向海洋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合理捕撈禁止過度捕撈海洋魚類。

  海洋讀后感 10

  今天,我讀完了《楊紅櫻科學童話之海洋里的故事》。這本書精彩紛呈,深深地吸引了我

  海底世界真神奇,我認識了小蛙人和鯽魚波卡,和小蛙人經歷了水晶宮奇遇,看了一場海底煙幕戰,逛了海底燈會。我還和小蛙人一起去了魚醫院——— 原來魚也有自己的醫生,魚醫生用自己尖尖的嘴巴咬去病魚身上的細菌和壞死的細胞,不僅為病魚治好了病,自己還美餐了一頓呢!

  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水母叫霞水母,身長可達2至5米 ;鮣魚的頭部有一個吸盤,可以吸住任何一個海底動物;在海洋里,有兩種動物被人們稱為“月光下的美人魚”,它們分別是儒艮和海牛。我還知道了在海洋里有一種魚,可以被稱為大海中的‘姜太公’,它用誘餌招來小魚吃,有人稱它為‘老人魚’,它的學名鮟鱇。

  上個周末,阿姨帶我去了極地海洋世界,我見到了好多書中描述過的海洋生物呢!

  看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好多原來不知道的東西,真要感謝作者楊紅櫻為小朋友們寫了這本書 ,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

  海洋讀后感 11

  海洋,一個蔚藍的名字。海洋含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是個大藥房,而我國就有300萬平方千米海洋!多廣呀!我們怎么不引以為豪?

  海洋的'礦產資源,石油就能供人類使用大約1000年!不過我們要小心,不要在海上把石油弄翻了,不然不僅浪費石油,還威脅著海洋生物,不能因為礦產多而疏忽大意。

  其實我沒看多少,我就知道近來菲律賓搶我國的黃巖島是為什么了。菲律賓這小國家冒著滅國危險搶我們的黃巖島,黃巖島一共就150平方公里,我國當然不全在意那么丁點兒面積,江蘇省都有122600平方公里了!但黃巖島包括多少海洋面積啊!菲律賓和我們搶,不就是為了豐富的水產品嗎?帶卑鄙了!我國早該把那個菲律賓給干掉了!不過我國太有人性了,向往和平,對菲律賓這種小人無視!

  書中說海洋是未來的財富。是啊!礦產資源,可食用物品遠遠超過了陸地,我們以后就靠海洋了!但是,不可浪費。我們人類吃魚翅,日本捕殺鯨魚等都不好,不允許的。海洋藥品極多,這些藥品救了多少人呀!

  最后,我向海洋鞠躬,謝謝你,海洋!

  海洋讀后感 12

  寒假前,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科普書《走向海洋》。我一拿到它,就津津有味地讀著。我讀得越多,就越有活力。因為《走向海洋》這本書把我帶入了廣闊的海洋知識。

  例如,中國的土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藍色土地面積為300萬平方公里。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729平方公里。我也知道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什么,那就是海洋中一種叫做藍藻的'生物。

  中國的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包括魚、蝦、蟹等。人們不斷地打撈它。中國還有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四大海,以其距離而聞名。

  說到四大海,我還忘了四大洋。四大洋是什么?它們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海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你知道高點是什么國家嗎?讓我告訴你,是中國。我會告訴你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磁點是美國,極端是法國,冰點是俄羅斯。你知道美國第一艘核潛艇叫什么嗎?我告訴你,它被稱為鸚鵡螺號。你還知道中國第一艘攻擊性核潛艇什么時候下水嗎?讓我們談談1970年12月26日。

  現在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知道《走向海洋》有多好看,有多精彩。大家來看看《走向海洋》吧!

  海洋讀后感 13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走向海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章《海洋與人類》。

  這一章主要講述了人類是如何誕生的故事。剛開始我們還是無機物的胚胎,經過在海洋中的孕育演變,終于誕生了原始生命,再次經過長期變化,漸漸演變成原始生物,通過長期進化,劃分成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動物。原始動物再進化到多細胞動物,最后人類就誕生了。

  看,生命是多么寶貴,原始生命是經過多么漫長的變化才誕生的。我們現在擁有了生命,但可曾想過生命有多么來之不易?有可曾想過自己能擁有幾次生命?那你又有沒有想過要珍惜它?如果沒有,那你要開始行動,增強注意安全的意識,一定要保護生命這個無價之寶。世上哪里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沒有生命,你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失去了財富、朋友、親人……

  現在,有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困難,有的因為一次考試的失誤,竟選擇了自殺!有的人在生活中失利出丑,也選擇了輕生!無論你遇到了什么挫折都應選擇生而不是死。

  珍惜生命吧!就是珍惜這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海洋讀后感 14

  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生命誕生在海洋,生靈萬物受惠于海洋。所以,如果地球上沒有海洋,也就不會有人類,當然也不會有任何生命。

  海洋同時也是個神秘的世界,曾有一些人冒著生命危險,穿越蔚藍,投向深藍……比如:鄭和、鄭成功、魏源、等。他們冒險也是有很大收獲,為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我是一只蝦米,我將會潛入深海,探索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海洋秘密。

  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使我了解了中國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戰,同時又加深了對中國歷史的了解。比戰爭,英國讓中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還有中日甲午戰爭也很著名,中國又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深化。

  地球上的陸地資源逐漸枯竭,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有的資源,合理利用和節約資源。人類已經開始把目光投向海洋,因為海洋里有取之不盡的'資源,等待著人類去發現、去利用。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類的利益是共同的,當海洋世紀的鐘聲敲響之時,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高歌,與海洋同行……

  海洋讀后感 15

  乘風破浪,任重道遠。

  在蔚藍的大海中,兩只海豚追逐嬉戲,濺起朵朵浪花;遠處,一艘帆船迎風起航;空中,海鷗勇敢地飛翔。這是《走向海洋》一書的封面畫,它激起了我對海洋的無限遐想與向往。

  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鑒真東渡徐福出海、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等,這些由華夏兒女創造的航海奇跡為人類航海史豎起了一座座里程碑。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國的海洋探索之路更是越走越遠。

  人們之所以要開發海洋,是因為海洋里蘊藏著寶藏。據估計,海洋中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全世界用上50年。科學家發現,在同等面積中,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如今,在海底建造牧場和莊園已不是幻想。人類將在海底大量種植海藻和海草等“海洋作物”,制成喂養牛豬羊等家畜的飼料。

  “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于來海上”。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海洋環境,這樣才不會導致海洋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海洋才不會變成人類生存的'殺手。

  乘風破浪,任重道遠!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類的利益也是共同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高歌,與海洋同行!

  海洋讀后感 16

  讀完了《走向海洋》這本書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的祖國還有三百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然而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她。

  這三百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雖然只是我國大陸面積的三分之一,但是,她里面蘊藏的可用能源卻是陸地含量的幾十萬倍,這足以讓海洋成為祖國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可是,人們并不重視海洋。在我國的領海中,外國的`鉆井比我們自己的還多。作為一個中國人,是該警醒的時候了,要知道每一寸海洋國土都是海軍戰士用鮮血打拼出來的。

  我們有在海洋上的光榮歷史,鄭和七次下西洋,鄭成功收復臺灣,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

  但是,我們也有悲摧的時候。清朝時,鴉片大量涌入中國,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了災難性傷害,神州大地“床前紅燈人影瘦,枕邊煙里鬼風寒”,清朝政府派人查禁鴉片,宣布取締鴉片貿易,迎來是外國武力的入侵。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都以割地、賠款而結束。這正是中國固步自封、不重視海防的結果。

  如今,盡管我們的海軍不斷地強大,但海洋利益之爭也不斷增多。

  因此,我要大聲呼吁,重視海洋國土、保衛海洋國土。

  海洋讀后感 1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走向海洋》。

  這本書介紹了古往今來海洋的變化以及國內外人們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但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人們在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因為為了海上科技的探索和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做出了生命的奉獻比如說:葡萄牙人麥哲倫。英國人弗朗西斯·德雷克。俄國人切留斯。挪威人弗里多約夫·南森。英國人約翰·富蘭克林……人們還在海底發現了油氣田,從海水中提取出了鈾和鎂等80多種元素。人們還開發了水上鉆井平臺,并且根據需要還研發海防。核潛艇……

  “二戰”以前的潛艇都是以蓄電池發電為動力,水下航程短,航速十分緩慢,“二戰”時因浮出水面充電被炸彈擊毀,人們為了克服這個弱點,冥思苦想便設計生產出了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

  中國在1970年12月26日自主研發的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讓“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

  讀了這本書后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長大后要利用海洋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美好,并且還要讓我的國家科技產業變得更發達,更加強大。

  海洋讀后感 18

  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我知道了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領土呢! 我還知道了海洋是怎么形成的。大約在50億—55億年前,從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團塊。一邊漂浮與太空,以便有繞著太陽轉,一邊又在自傳,在運動過程中,不斷碰撞,逐步形成了原始的地球,而海洋圓,而海洋原來是沒有的,那它是怎么來的呢?是因為在引力作用下,地球內部溫度不斷升高,地內物質溶解。而氣洋則上升下降后,形成了海洋。

  地球上的海和洋風姿百態,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流動的"啞鈴"因為他的輪廓呈"S"形,恰似啞鈴等等有趣的海和洋。海的居民有很多,因為還是生命的搖籃。 海同樣是寶庫,又有取之不盡的`海洋礦產與用之不竭的能源,它也是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而海洋也不是一個平靜的主,它帶來的災難十分可怕。 但是,我們依舊要保護它。因為人類的原因,海洋的環境在不斷惡化,海水的污染也越加嚴重。 我們從現在開始要開始好好保護海洋。因為保護海洋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海洋讀后感 19

  當我拿起《走向海洋》這本書時,我就被封面上那波瀾壯闊的大海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很喜歡大海,想了解大海,想知道有關大海的知識。所以,只要有時間,我就會拿起這本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母親,生靈萬物都受惠于海洋。海洋不但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還是人類最大的淡水庫。海底不僅分布著富饒的.油氣田,而且還沉睡著數以萬計的沉船,裝載著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和珍貴的歷史文物。

  讀了這本書,我還知道了中國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戰,有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海洋史上的歷史人物,有鄭和、鄭成功、魏源。了解了中國海軍的歷史,我國現在有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和海軍航空兵,他們肩負重任,在守衛著祖國的邊防海岸。

  我要好好讀這本書,了解更多的海洋的知識。我多么希望我們的祖國美麗富饒,繁榮強盛。多么希望我們的祖國走向海洋,掌握海洋的主動權,捍衛海洋,讓我們的海洋更加波瀾壯闊,不再因為落后而受人欺負,國泰民安,欣欣向榮。

  海洋讀后感 20

  這個暑假,我看了《走向海洋》這本書,受益匪淺。

  我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而這本書的封面正好是藍色的,藍色的天空,藍色的大海,讓我回憶起去日照見到的大海——湛藍湛藍的,一望無際,讓我心曠神怡。我還看了好多關于海洋的電影,比如,《海洋》、《深海探秘》、《大白鯊》……我還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館,看到了許多海洋生物。我對大海情有獨鐘。

  讀了這本書,我對海洋有了新的認識,我知道了中國除了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領土;知道了希臘神話中的海王波塞冬和中國的海王媽祖;知道了偉大的'航海家馬可·波羅、哥倫布、麥哲倫和中國的鄭和;知道了海洋史上的英雄鄭成功、魏源、毛澤東、林文虎,我還了解了海洋史上幾次戰爭。

  書上最后說“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我為電影《海洋》里捕撈鯊魚、切取鯊魚的鰭感動痛心,也為日本將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冷卻水未經處理排放到大海里感到可恥。海洋屬于大家,我們一定要保護海洋,保護海洋生物。

  海洋讀后感 21

  地球上的生物從何而來?新生物種在哪里最多?什么是最大的動物?通過閱讀《走向海洋》,我們都能找到答案,海底世界揭開了一個角落。

  最早的生物出現在海底,真的.有點令人費解?哦,原來陸地不適合生物生長,有許多紫外線、高溫等。通過海洋吸收大量的紫外線,在海底形成一個適合生物生長的環境。生物逐漸向海洋淺,逐漸向陸地發展。

  海洋中有許多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種類相當豐富。如果你想找到一個新物種,如果你想找到一個新物種去海底找,成功的機會還是挺大的。特別是在火山口,有許多耐高溫的生物種。海洋中的生物仍然相對脆弱,也需要人類的照顧。大量捕殺鯨魚,導致海底生物數量大起大落。人類將大量有毒物質排入海底,導致大量動物滅絕和死亡。人類發明了先進的捕魚工具,甚至是小魚。大大降低了海洋漁業資源。

  上海的海底世界讓我們看到海底生物的世界,如此美麗的情況讓每個人都羨慕啊!如果自然界的海底也有如此美麗的場景,我們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保護水資源,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合理捕魚,禁止過度捕魚海洋魚類。

  海洋讀后感 22

  這個星期,我閱讀了《走向海洋》這本講海洋歷史的書。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許許多多有關海洋歷史的知識。首先,書的開頭就把大家引進了一個海洋的世界里。我為祖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國土面積和兩縷流水:長江、黃河。感到驕傲。然而又對有很多中華人民不知道中國還有300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而感到惋惜。然后我知道了地球表面占5.1平方米,海洋占3.16平方米,為地球表面的97.2‰。哇!我看到后面寫了一句“打個比方,喜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立刻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因此,可以說,覆蓋地球表面的.不是土地,而是一望無際的海水……”隨后,我看到了旁邊的圖片,深黑色的是土地,白色的是海洋,這是我才知道,海洋比地面多。

  讀到最后,我又為中國用一個核潛艇玩具而產生了第一艘“長征1號”核潛艇。還有國家海洋局僅僅用時28個月,耗資為250萬元造出了一艘調查船,還有海洋里……

  我們的海洋只有一個,讓我們一起攜手保護海洋, 讓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

  海洋讀后感 23

  這兩天我看了本好書《走向海洋》。

  全書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海洋與人類、海洋與中華民族、海洋與未來。書中介紹了:海洋里豐富的寶藏,歷史上國內外的朱明海戰,世界和中國航海史的著名人物以及他們的冒險經歷,現代海軍戰艦及當代中國海軍等知識。

  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使我知道了關于海洋的知識,而且讓我提高了對海洋的重要性的認識。海洋中蘊藏的動物有許多如:海蛇、鯨魚、海龜、藻類。也有很多如:平時我們吃的還帶和海藻遠遠超過了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陸地上動物的80%。海底分布著富饒的油氣田和礦物質,隨著陸地資源的逐漸枯竭海洋成為人們取用物資的新戰場。我知道了海洋的石油可開采三億噸,中國的.國土面積是由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和300萬平方公里,而海洋的面積所組成,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賴以生存的家園;每一寸領土、領海主權都絕不允許侵犯。為保衛我們國家領土海族權完整,我們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聽說這一段時間在破壞海洋,其實海洋給了我們很多,我們要愛護海洋。

  海洋讀后感 24

  《猜猜海洋》是"明日童話大師"林世仁的"現在進行式":一半內容從已結集出版的書中挑選;另一半,從尚未結集甚至還在創作中的作品中擇優選入。他風趣地說:"我的選集‘選過去的書,也選未來的書’,成為一本‘過去和未來手牽手’的童話選集了。我對寫過的故事招招手說:‘故事,集合──向前看齊!’它們立刻就在電腦里排好了隊。我再依著高矮順序,仔細挑選出十四篇故事,讓它們以新的隊形跟讀者見面。"

  《猜猜海洋》是一個很特別的"工廠"……在這個"工廠"里,有一種專門吃聲音的怪獸,生活中說不清道不明的聲音是聲音獸在打嗝嗎?這里還有一片海洋,它不產大魚,卻熱愛爛漫寫詩歌。還有還有,你能想象流星雨下在自己的喉嚨里是什么感覺嗎?假如《小紅帽》里的大灰狼生病了故事要怎么進行下去……驚天動地的`奇思妙想,帶你走入一個不一樣的童話世界!

  這就是這本《猜猜海洋》。看目錄上一連串有趣的篇名:聲音獸咚咚,相機撞見鬼,猜猜海洋,誰來代替大野狼,喉嚨里的流星雨,雨滴換聲音……小伙伴們心動了嗎?

【海洋讀后感】相關文章:

海洋,我們的新希望——讀《走向海洋》有感04-12

《海洋生命》讀后感08-03

《海洋動物》讀后感03-01

海洋天堂讀后感09-01

海洋環保標語01-15

保護海洋的標語01-03

海洋的熱污染08-16

江河和海洋08-15

暢游青青的海洋10-26

知識的海洋作文03-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 中文字幕在线人成视频欧美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 色午夜日本高清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