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釣魚的啟示》有感匯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釣魚的啟示》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課文。
課文寫的是:作者11歲那年,有一天他和父親去釣魚。由于輕車熟路和好運使然,作者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但因為還沒有到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按規(guī)定此時釣到的鱸魚不允許帶走。作者年幼,認為四周無人,悄悄帶走鱸魚無人知曉。父親靜默片刻,以不容置辯的語氣要求兒子把魚放回湖中。兒子嘟囔著小嘴、悶悶不樂地把鱸魚放回魚池。三十四年后,那個曾經(jīng)沮喪、不情愿地把鱸魚放回池中的孩子,而今成為一名正氣凜然、剛正不阿的著名建筑設(shè)計師。當(dāng)面對誘惑時,他總會想起父親的告誡:“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是啊,小小年紀能把已釣到不能帶走的漂亮大鱸魚放回湖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的嚴格自律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父親是對的,魚貪餌,愿者上鉤;人貪利,終落陷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xiàn)在想想,父親當(dāng)時若是睜一支眼閉一支眼讓兒子把鱸魚帶走,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凡事有第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倘若如此,作者將失信于人,碌碌無為。即使當(dāng)了官員或領(lǐng)導(dǎo),也一定會貪污枉法或經(jīng)受不住誘惑而聲敗名裂甚至鋃鐺入獄。
學(xué)完這篇課文,我想起一個典故:東漢時期,有一位叫楊震的官員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一次,他提拔了一位秀才當(dāng)官。那名秀才于某天半夜拿來三百兩金子酬謝楊震。秀才說:“楊大人,感謝您對小生的厚愛,請收下晚生的一片心意。”楊震大怒說:“我提拔你,是因為你有才干,希望你為國家作貢獻。這錢,我萬萬不能要!”秀才:“大人,現(xiàn)在深更半夜的,沒有人會知道,您把錢收下吧!”楊震厲聲喝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這就是著名的《楊震半夜辭金》的故事。
讀完《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相信大家能從作者“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中,悟出一些道理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2
今天,我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再一次拜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再一次像作者一樣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滌。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像從清澈的湖水中回歸,感覺從未有過的舒爽。
《釣魚的啟示》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在不被人知的情況下,要兒子自覺地把一條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的故事。
他們之間的對話像穿越了時空一樣,傳送到了我的耳朵。“孩子,你得把它敖回湖里去。”“爸爸!為什么?”“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
聽著他們的話語,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了,盡管,周圍一片寂靜;盡管,見不到一絲人影,可是這位偉大的父親。用他平靜的話語,似乎是不經(jīng)意地讓孩子放棄了已經(jīng)釣到的大鱸魚。作者呢,在經(jīng)歷了內(nèi)心的煎熬后,終于接受父親的建議,放歸了眼前的大鱸魚。當(dāng)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許你認為兒子是聽了父親的話,但我卻更深刻地感到,那是父親用他偉大的人格影響了他的兒子。不是嗎?對于作者來說,要拒絕一條大鱸魚的誘惑,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啊!但是,他做到了。在父親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我看到了作者放歸鱸魚后的那份瀟灑。
而我呢——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和朋友到公園玩,在一個寫著“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zé)”的木牌旁邊,為了自己的輕松,我隨意地扔掉了一個包裝袋,當(dāng)時朋友說我不注意衛(wèi)生,我說:“又沒人看見,怕什么?”唉,我怎么能那么做呢?難道扔垃圾還要靠人監(jiān)督?現(xiàn)在想想,我的臉還直發(fā)熱……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受啟迪:道德只可能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歸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份勇氣和力量會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3
讀了《釣魚的啟示》,從中我懂得了不要被生活中的利益所誘惑,道德才是最寶貴的道理。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釣到一條漂亮的大鱸魚,但還沒有到捕撈鱸魚的時間,父親要作者把鱸魚放回湖里,以及作者長大悟出的道理和影響。
我最難忘的是這幾個片段: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因為我看出,父親也受著道德的考驗,到底放不放這條美麗的鱸魚?最后他做出決定:讓孩子把鱸魚放回湖里,這可是一個不容易的選擇!
如果我們遇到這種事,大概多數(shù)人都經(jīng)不起利益的誘惑,會選擇放棄道德的行為。可我敬佩文中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想似的誘惑人的’魚‘“。”魚“指的是吸引人、誘惑人的事物,甚至是一些能暫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如果你遇到這種事,你會怎么做?比如:老師考試時多給了分、售貨員找錢時多找了錢……這時,你是說?還是不說?當(dāng)然要坦白出來,站在道德那邊。”道德“兩個字,說起來十分簡單,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想要去真正領(lǐng)悟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不要被生活中的利益所誘惑,學(xué)會做一個懂得道德的人。學(xué)了這篇課文,我獲得了一個啟示,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道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釣魚的啟示》。
《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在童年時代,釣到了一條罕見的大鱸魚,可是,這條大鱸魚是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捕撈的。父親為了道德,讓作者把魚放回去,最終,作者把魚放回去了。而在作者三十四年后,他終于明白了父親當(dāng)年為什么讓他放回鱸魚。
剛開始閱讀這篇文章時,我為作者打抱不平:“這么大、這么漂亮的大鱸魚,一定會非常美味,把它提回家的路程中,說不定還會投來別人羨慕的眼光,換作我,早就得意洋洋了,而文中的父親真是錯失良機,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呀!也不知道文中的父親是怎么忍心讓孩子把鱸魚放回湖里的。”可是當(dāng)我看到文章后面時,就改變了這樣的想法:文中的父親不是不疼愛孩子,他是把道德放在第一個位置上。他覺得自己如果不讓作者把鱸魚放回湖里,而是等到鱸魚捕撈開放日那一天來吃,作者也會學(xué)著他的一舉一動,長大后成為一個不道德的人!最終,在文中的父親的影響下,作者長大后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建筑設(shè)計師,一名成功的作家。文章里有一段話令我受益匪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是呀,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很簡單,可實踐卻很難很難。可想而知,當(dāng)年文中父親讓作者放回鱸魚,就是他對作者嚴格的道德和深深且真摯的愛呀!
在實際生活中,我也曾經(jīng)面對過道德難題:有一次,我去商店買文具,售貨員阿姨沒注意,給我多找了幾元錢。在回家的路上,我苦苦思索著,錢,到底還不還?占為己有吧!媽媽說過不會給我零花錢,這多找的錢就是我的了,我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將錢歸還吧!這畢竟不是我該擁有的錢。再三思考下,我做出了覺定——歸還!我寧愿喝西北風(fēng),也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當(dāng)我把錢還給阿姨時,阿姨連聲稱贊我,我十分開心。是什么驅(qū)使著我把錢歸還的呢?正是《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中令我受益匪淺的句子啊!
道德——這是一份無法用盡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我們做有道德的人,不是為了別人的稱贊,而是要我們心中真正有著“道德”這兩個字啊!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5
翻開語文書,一篇課文映入我的眼簾,那就是《釣魚的啟示》。它主要講述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從自身成長的經(jīng)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大鱸魚放回湖額力量中這樣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日記
文中有一個這樣的片段:“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的影子和船只,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從這里可以看出即使兒子把魚帶回家也沒人知道,可父親還是遵守規(guī)則把魚放了回去,突出了父親在道德抉擇上的堅決態(tài)度!
還有一段話也讓我記憶猶新,就是兒子自己感嘆的那一段話,從中可以看出父親那一晚的行為,讓兒子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獲得了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精神財富!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如此遵守規(guī)則,像有些人,開車過紅綠燈時,看周圍沒人就闖紅燈!還有的人在學(xué)校里,看周圍沒有值周生,就在走廊上打鬧玩耍,或是站在窗戶旁的護欄上向下望。像這樣的行為就是違反了規(guī)則!都是危險的做法!我們還要經(jīng)得住誘惑,不能被金錢、地位、勢力、名利,或是一些對自己有好處的事而縱容壞人!最后,我想對大家說:然我們從小做起,做一個遵守規(guī)則不受誘惑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6
本文寫了小作者和他爸爸在鱸魚開放日的前兩小時,父親看了看時間,要兒子把釣到一條大鱸魚放掉,因為,捕撈開放日還沒到,小作者釣到的大鱸魚是不合法的,所以,要放了那條大鱸魚,后來,小作者放了那條鱸魚。這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是下著傾盆大雨的一天。我打著一把傘,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我好不容易擠到了一個空曠的路口,在那里我看見了一個粉紅色的錢包,心想:肚子有點餓,要不拿起看看有沒有錢,給我買點飲食填飽肚子;不行,這樣太不道德了;管它呢,別人又不知道,沒事;不行,這樣……
我撿起錢包,心想:要是爸爸在身旁就好了,他就可以告訴我該怎么做了……打開錢包,里面有五十元錢還有丟包者的學(xué)生證,她叫王丹,我想:她一定急壞了吧,她會因此,而挨爸媽的罵嗎?我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得意洋洋地走在回家的大路上。
你面臨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樣做出選擇的,你從中一定會懂得一些道理,并且,獲得成長的快樂的。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7
今天我學(xué)了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這一篇課文講了一對父與子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釣到一條大鱸魚,兒子想把魚帶回去可是這樣做會越過道德底線。可父親還是堅決要兒子把魚放回去。后來這個兒子在人生的旅途中常常注意“道德”這兩個字,最后成為一名成功的建筑設(shè)計師。
讀到這里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這位父釣到這一條大鱸魚還堅持要把他放回去呢?那就是因為道德這兩個字一直在兒子腦海中盤旋。我不禁為那父親感到驕傲,因為他沒被那條“魚”所誘惑。
我們同學(xué)們也不止一次的遇到了那個絆腳石:學(xué)校里考試,老師多給了幾分,沒人知道,是改還是不改;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四周沒有警察,沖過去還是等待……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因此,我們同學(xué)們要用道德的標(biāo)準來約束自己,終身做個正直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8
今天,學(xué)習(xí)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深深地被文中的父親而感動。
文中寫作者十一歲去小島上釣魚,竟釣到一條大鱸魚,可是,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見父親態(tài)度堅決,就把魚放回湖里。
文中父親在又肥又大的鱸魚面前選擇了誠信,而生活中卻有一些人為了一點好處而放棄了誠信,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棄了尊嚴。比如,學(xué)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是說還是不說?買東西時多找了幾塊錢,是歸還還是不歸還?在生活中,在誘惑面前,該如何選擇?
我又想到一件事,一天,我和媽媽去買衣服,在一個柜臺前,我發(fā)現(xiàn)一個一元硬幣放在一個按鈕上。便問服務(wù)員為什么?她告訴我,一些人常常貪圖小便宜,干些偷雞摸狗的勾當(dāng),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東西也不放過,他們就把鬧鈴打開,把一元硬幣放在鬧鈴上,一動鈴就響。我聽后,很感慨,那些經(jīng)不住誘惑的人很可能犯罪,走入歧途,而選擇誠信的人就會成功。
如果世界上人人誠實,就能得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9
在厚厚的語文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文中敘述作者小時侯和父親一起去釣魚時經(jīng)歷的事告訴我們: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我感悟到一個人要有道德,無論有多么誘人的東西都不能無故占有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黃宇翔有一個飛速陀螺,我就和他商量::“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三天?”他很爽快的答應(yīng)了。我特別高興,那三天我天天玩,很快三天就過去了,到了歸還陀螺的時間了,我在心里偷偷的想:興許他不記得我是不是就可以不還給他,這陀螺就是我的了?了。就這樣五天過去了天,黃宇翔沒來問我還陀螺,我暗暗高興。那天我正在玩那個陀螺的時候媽媽看見了就問我:“這個陀螺哪來的?”“我……我……自己的”,我硬著頭皮說。媽媽生氣地說:"你沒說實話,這陀螺不是你的吧?"“不是我的"我小聲地回答,媽媽問“是誰的?""黃宇翔的”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這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你一直這樣長大,以后就會變成小偷。你喜歡媽媽給你買。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念而去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明天記得還給黃宇翔”。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無論多么誘人的東西,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只有這樣我們都會變成有道德的人,世間也會更加美好。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0
本文記述了一次與父親釣魚的經(jīng)歷,當(dāng)作者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魚時,父親卻讓我我放回湖里。作者從這次的釣魚經(jīng)歷中收獲了啟示和教育。正是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讓作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抵擋住誘惑,才會成為著名的建筑大師。
剛開始,我對文中的魚并不解,但進一步的了解,我明白了魚是我們平常經(jīng)常遇到的:路上撿到錢包沒人看見;考試作弊;坐車忘買票沒被售票員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暫時的誘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這篇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精彩的情節(jié),但它用質(zhì)樸的語言和簡潔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深奧的道理。
讀完這篇課文,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我的爸爸是一個很嚴厲的人,所以我跟媽媽親一些。讀完這篇課文,我明白了爸爸雖然對我要求嚴厲,但他這么做也是為了讓我養(yǎng)成一個好習(xí)慣,培養(yǎng)我的自立能力,是在為我以后的生活著想。父親的教導(dǎo)還會繼續(xù)指引我前進,成為我終生的啟示。
這篇課文讓我又想起了一篇文章《中彩那天》,這兩位父親都有同樣的品質(zhì),同樣的思想,都讓我印象深刻。我為自己的爸爸自豪,是爸爸的教育才會有現(xiàn)在有成就的我。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1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比較深奧,如何讓學(xué)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產(chǎn)生一種震撼,這是這篇文章教學(xué)的關(guān)鍵所在。在課堂活動中,王淵老師能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優(yōu)選組合教學(xué)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xué)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一、強調(diào)獨立閱讀、探究性閱讀
在教學(xué)中,王老師結(jié)合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難點,啟發(fā)學(xué)生就“啟示”提出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引導(dǎo)學(xué)生通過解讀文本來解決問題。“作者在釣魚時發(fā)生了事?又得到什么啟示?”“這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人的‘魚’是什么?”
二、尊重學(xué)生的閱讀體驗
在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xué)生在有關(guān)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xué)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xué)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
三、抓語言空白點,感悟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背后的意蘊
《釣魚的啟示》是蘊含人生哲理、教給學(xué)生做人的道理。這是文體人文性的一面。語文課應(yīng)該有語文味,要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奠基學(xué)生的精神。課堂中,要立足于文本,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整合。教學(xué)中,王老師抓住文中的'空白點,引導(dǎo)學(xué)生想象:父親不容爭辯,難道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心動過?從而讓學(xué)生在模擬的爭辯中體會到“放魚”的可貴之處在于無人知曉下的“誠實”“守信”,又通過練筆,將父親話語背后的意蘊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促成價值觀的達成。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載體,促使人文目標(biāo)的達成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整合。
四、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
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jīng)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tài)度那么堅決,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然后引發(fā)學(xué)生想象:“這與那條鱸魚相似的魚是什么?“當(dāng)你一次次的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父親會告誡我什么?接著巧妙地引出原文中父親的話。最后引導(dǎo)學(xué)生進行道德體驗:要是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遇到這樣的或那樣的“魚”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總之,在此課的教學(xué)中,王老師做到了凸現(xiàn)語文本體,強調(diào)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整合。同時又強調(diào)自主感悟,個性解讀。《課文標(biāo)準》指出“閱讀是學(xué)生個性化行為。”引導(dǎo)學(xué)生潛心涵詠,品析誦讀,切己體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自由充分對話中,入情入境,從而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2
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感受極深,讓我領(lǐng)悟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34年前的一個夜晚,在離鱸魚開放日的時間只差兩個小時,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可是父親命令我把鱸魚放回湖里,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34年后,功成名就的我對父親的教育有了深刻的感悟。從此,我便有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我剛開始讀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產(chǎn)生這樣的一個疑問:作者的爸爸為什么要放了呢? 難道不好看嗎?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老師告訴了我們原因:捕撈鱸魚的時間未到,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而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選擇就是這么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的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老實還告訴我們:“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這時,我不由得對這位父親產(chǎn)生了敬佩,正是因為他在道德面前,做出了正確的抉擇,才使作者走向了一條正前的道路,他真是一位英明的父親!
這不禁讓我連想到了發(fā)生在我生活中的故事。
那天放學(xué)回家的時候,我去小店里買瓶水,我正付錢的時候,看見一位悠閑的大人正拿著手機在打電話,見他兜里掉出了10元錢,我當(dāng)時想要不要告訴他掉錢了呢。要是不告訴他我就可以拿錢去買好多吃的了。可是當(dāng)時我又想起老師說小孩不能說謊的,要把錢還給失主的。于是我馬上撿錢來還給那個人。那個人見道這情形,連忙說謝謝。當(dāng)時我也怪不好意思的。
這件事情雖小,但也讓我在道德方面做出了選擇。由此我也想借書上的話來說:人生的路還很長,也許會遇到各種各樣誘惑人的“魚”,我們都要用道德的標(biāo)準來約束自己。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3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有一次父親帶“我”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當(dāng)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卻要“我”將它放回湖中。迫于無奈,“我”只得按父親說的去做。幾年后,“我”才領(lǐng)悟了父親說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
掩卷沉思,“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記得那一次,我在東營利群集團門口撿到了二百多元錢,怎么辦呢?我的心里有兩個念頭:一是自己拿著可隨意花,倒也能做一段時間的“富翁”;二是想想失主,說不定這錢是治病救命的錢……那就理應(yīng)交給廣播站的阿姨,讓她交給失主。正在我萬分糾結(jié)時,猛地想起了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我走向廣播站,將它交給了廣播站的阿姨,便悄無聲息地走了。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誘惑,這也正是道德規(guī)則!
指導(dǎo)教師 崔梅茹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4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和父親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去河邊釣魚。等了好長時間,才釣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后來,因為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所以父親讓作者把鱸魚放回湖里去。當(dāng)時作者極不情愿,但在爸爸不容爭辯的聲音中,作者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進了湖里。爸爸的教育雖然有點嚴格,但卻讓作者終身受益了。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文具店買筆的一件事。當(dāng)我選好一支筆正準備付錢時,我發(fā)現(xiàn)旁邊的一個叔叔掉了幾十元錢,我撿起來想占為己有,但媽媽看見了說:“快還給叔叔,快還給叔叔。”雖然我也極不情愿,但在媽媽的催促下,我還是把錢還給了叔叔。叔叔接過錢,連聲說:“謝謝你,小朋友,謝謝你,小朋友!”
讀了《釣魚的啟示》和經(jīng)過這件事后,我更加懂得了:做人要誠實,不能損人利己,一定要遵守社會公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
自從學(xué)過《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我的感受是:不能貪圖小便宜,而失去了重要的東西——道德!
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一位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去釣魚,讀《釣魚的啟示》有感作文400字。他們在鱸魚捕撈日的前兩小時釣到了一條肥美可愛誘人的魚。在反復(fù)的不舍下,最終放棄了大魚兒,獲得了道德。
一個盛夏,我?guī)Я俗銐虻腻X去買冰糕,走到超市門口,頓時摸了摸口袋,“咦?錢呢?今天真倒霉”!我垂頭喪氣地喃喃著,一邊用腳踢打著地上的落葉,呀!有十元錢!肯定是清潔工落下的。我興高采烈,突然想起了爸爸曾經(jīng)對我說過的話:不能貪圖小便宜,而失去了道德。《釣魚的啟示》里的父親說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它們兩者一并把我從利益的邊沿拉回了道德,使我把錢還給了清潔工阿姨。
是的,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生活中到處都有形形色色的誘惑,不要被它迷住,要學(xué)會努力控制它,克服它,你就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強者,不能貪圖小便宜,這個世界才會美好,道德需要很多步,而要邁開第一步,首先需要你我他共同跨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匯編15篇】相關(guān)文章:
《釣魚的啟示》優(yōu)秀說課稿08-17
《釣魚的啟示》教學(xué)反思12-21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15篇09-13
《釣魚的啟示》說課設(shè)計12-10
釣魚的啟示讀后感范文04-06
釣魚的啟示的語文教學(xué)反思06-08
讀《父親》有感08-31
讀逃離有感07-29
讀《蝶戀花》有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