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釣魚的啟示》有感(集合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釣魚的啟示》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
前幾天我讀到一篇名叫《釣魚的啟示》的文章,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篇文章講了一對父子去釣魚,兒子釣到一條大鱸魚,父親卻為了守規(guī)矩讓兒子把魚放回去, 兒子只好戀戀不舍地把魚放回湖中,此后兒子一直銘記父親的話,成一名著名的建筑師。
當我讀到”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大鱸魚的, 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這句話時,我覺得這是一位多么守規(guī)矩的父親啊,就算離開放捕撈只有兩個小時,就算根本沒人看到他們,就算有兒子乞求的目光,也根本沒有讓他的想法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仔細讀讀這句話,我覺得他不僅是一位守規(guī)矩的父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他能在自己面臨道德抉擇時,果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相反,有些父母只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利益著想,在面臨道德抉擇時,連想都不想就選擇了放棄道德。當他們覺得自己占到便宜時,其實沒有,他們反而一直在為孩子做反面教材。將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也會成為一個自私的人,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當我讀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時,我覺得,是啊,道德說起來就是那么簡單,但從作者把大鱸魚放回湖中的難過心情可以看出,要想實踐道德是很難的,實踐道德是要放棄個人利益的。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這條大鱸魚的道德抉擇。當售貨員多找你錢了,你會怎么做?當有人掉錢了,恰好被你揀到,你會怎么做? 當紅燈亮了,路口并沒有車,也沒有警察和攝像頭,你又會怎么做?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有勇氣去實踐道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2
那一年,我剛滿11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隨著父親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上去釣魚。
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后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跳躍著并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fā)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3
20xx年11月18日,我讀了《釣魚的啟示》一文,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做的一件事情,并羞愧不已……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一個傍晚,他和父親一起去新漢普斯湖中的一個小島上釣魚,他釣到了一條十分漂亮的大鱸魚,可父親卻說離準許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2個小時,不允許他拿走,他和父親反駁了多次,可仍然無法說服父親,只好將鱸魚放回湖里。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著:這是一對多么守規(guī)矩的父子呀,這位父親不僅僅自己守規(guī)矩,講原則,還以身作則,教育自己的兒子。特別是他們竟然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自覺遵守規(guī)則,我對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我做的一件事情。那是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期終總會拿小紅花的多少評選“全優(yōu)生”,當時我是第二名,總是和第一名就差二朵。如果平局就民主投票,我沒她人緣好,所以肯定輸了,當時我心急壞了,忽然冒出了一個壞主意:我偷偷拿她三朵小紅花,我不就贏了她嗎?于是,我環(huán)顧四周,一見沒人,就立馬把手伸進她的文件夾拿了三朵,快速放進口袋里。回家后,爸爸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小紅花上面寫的不是我的名字。他沒有發(fā)脾氣,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通過不好手段得到的小紅花是沒有意義的,這三朵小紅花將一直是你的心結、一道過不去的坎。你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公平競爭,才會心安理得。爸爸相信你是一個守規(guī)矩,講誠信的孩子。明天你應該怎么做呢?”
爸爸的話讓我流下了眼淚。第二天,我毫不猶豫的把小紅花還給了同學,并主動向同學和老師承認了錯誤。下午,正是決定全優(yōu)生的日子,該來的總會來的,我緊張的低下頭。忽然,直聽到她和老師一起宣布本學期全優(yōu)生——吳思緣!是我啊?我一下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著雙眼看著他們。只見老師和她都對我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并悄悄對我豎起大拇指。
在爸爸的幫助下,因為我的誠實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許,并獲得榮譽。文章中的詹姆斯.勒菲斯特不也是這樣嗎?如果他沒有聽從爸爸的教導,沒有自覺遵守規(guī)則,被人發(fā)覺,將會是他人生的污點!
我也要成為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人,如果我們?nèi)巳硕寄茏龅剑覀兊氖澜鐚⒆兊酶用篮茫?/p>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4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有一次父親帶“我”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當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卻要“我”將它放回湖中。迫于無奈,“我”只得按父親說的去做。幾年后,“我”才領悟了父親說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
掩卷沉思,“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記得那一次,我在東營利群集團門口撿到了二百多元錢,怎么辦呢?我的心里有兩個念頭:一是自己拿著可隨意花,倒也能做一段時間的“富翁”;二是想想失主,說不定這錢是治病救命的錢……那就理應交給廣播站的阿姨,讓她交給失主。正在我萬分糾結時,猛地想起了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我走向廣播站,將它交給了廣播站的阿姨,便悄無聲息地走了。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誘惑,這也正是道德規(guī)則!
指導教師 崔梅茹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5
剛開學的時候,我讀了一篇名叫《釣魚的啟示》的課文,是我受益匪淺。
里面講的是:作者11歲那年,去附近的湖里釣魚。前一天晚上十點左右時,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魚,作者欣喜若狂。可是還沒到捕魚的時間,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無奈的作者只好把魚放回了湖中。作者長大后,想起了父親的教導:”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作者在人生的途中明白了這句話內(nèi)在的深刻含義。
是啊!道德在嘴上十分簡單,可做起來卻很難。我不禁想到了我7歲時,當班長的一些事。
我那時當班長,難免會有些同學來”賄賂“我。可是,不管用什么東西,我總會不理睬他們。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失去了道德,好像失去了消滅寄生蟲的一種物質(zhì),失去這種物質(zhì)的人,一定會被誘惑這種寄生蟲所侵占,永遠不會讓你的身軀得到安寧。所以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道德“二字時刻用它來警告、提醒自己做個道德高尚的人。
我相信,誘惑永遠比不上道德,我一定做個有道德的好學生!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6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比較深奧,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產(chǎn)生一種震撼,這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關鍵所在。在課堂活動中,王淵老師能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優(yōu)選組合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一、強調(diào)獨立閱讀、探究性閱讀
在教學中,王老師結合學生學習的難點,啟發(fā)學生就“啟示”提出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來解決問題。“作者在釣魚時發(fā)生了事?又得到什么啟示?”“這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人的‘魚’是什么?”
二、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
三、抓語言空白點,感悟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背后的意蘊
《釣魚的啟示》是蘊含人生哲理、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是文體人文性的一面。語文課應該有語文味,要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奠基學生的精神。課堂中,要立足于文本,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整合。教學中,王老師抓住文中的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父親不容爭辯,難道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心動過?從而讓學生在模擬的爭辯中體會到“放魚”的可貴之處在于無人知曉下的“誠實”“守信”,又通過練筆,將父親話語背后的意蘊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促成價值觀的達成。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載體,促使人文目標的達成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整合。
四、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
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jīng)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tài)度那么堅決,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然后引發(fā)學生想象:“這與那條鱸魚相似的魚是什么?“當你一次次的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父親會告誡我什么?接著巧妙地引出原文中父親的話。最后引導學生進行道德體驗:要是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遇到這樣的或那樣的“魚”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總之,在此課的教學中,王老師做到了凸現(xiàn)語文本體,強調(diào)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整合。同時又強調(diào)自主感悟,個性解讀。《課文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潛心涵詠,品析誦讀,切己體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自由充分對話中,入情入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7
“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是一位美國著名建筑師詹姆斯。勒菲斯特說的,來自他對兒時一件事的感悟,就是《釣魚的啟示》的內(nèi)容。
主要講了三十四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前兩個小時,所以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水里的故事。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翁動”此時我和父親是多么得意,能夠釣到一條這么大的鱸魚。可是過了一會兒,父親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為什么?”我急切的問。“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從這,我深深的體會到,當時“我”是多么的不理解爸爸的做法,是多么痛恨爸爸,責怪他的奇怪想法。可“我”知道父親這樣做是有用意的。
讀了父親的話,我不禁想起了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挑選完后排隊付錢,排在我前一位的人很得意,我不解他為什么這樣,便上前一步看了看,原來是售貨員多找給了他五元錢,至于嗎?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不僅僅是超市,別的地方也同樣。如:街上會有人隨手亂扔垃圾,不尊重清潔員的成果,不遵守規(guī)則,從這可以看出什么,很簡單,就是道德的問題。現(xiàn)今的社會中缺乏道德的事真的太多太多,我們就應該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樣遵守道德規(guī)則。
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只要樹立起勇氣和力量,就能自覺的抵制住“誘惑”。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8
在厚厚的語文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文中敘述作者小時侯和父親一起去釣魚時經(jīng)歷的事告訴我們: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我感悟到一個人要有道德,無論有多么誘人的東西都不能無故占有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黃宇翔有一個飛速陀螺,我就和他商量::“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三天?”他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特別高興,那三天我天天玩,很快三天就過去了,到了歸還陀螺的時間了,我在心里偷偷的想:興許他不記得我是不是就可以不還給他,這陀螺就是我的了?了。就這樣五天過去了天,黃宇翔沒來問我還陀螺,我暗暗高興。那天我正在玩那個陀螺的時候媽媽看見了就問我:“這個陀螺哪來的?”“我……我……自己的”,我硬著頭皮說。媽媽生氣地說:"你沒說實話,這陀螺不是你的吧?"“不是我的"我小聲地回答,媽媽問“是誰的?""黃宇翔的”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這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你一直這樣長大,以后就會變成小偷。你喜歡媽媽給你買。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念而去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明天記得還給黃宇翔”。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無論多么誘人的東西,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只有這樣我們都會變成有道德的人,世間也會更加美好。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一文,感觸很深。
短文主要講了在還有兩小時開放魚塘前一個小男孩釣魚的故事。小男孩釣到了一條好大的魚,然而,父親卻命令他放回去。小男孩在大魚的誘惑里掙扎了許久,終于做了正確的選擇。從此以后,在面臨各種誘惑的時候,小男孩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被誘惑所迷惑。
試問自己,在面臨巨大的誘惑的時候,被誘惑的你,還能保證一顆清醒的頭腦嗎,我自己也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在回答道德的問題時,人們總是說的很容易,但,事實又有幾個人做到呢?當售貨員阿姨多找你錢時,你是偷偷拿著,還是自動還給她呢?當你考了100分時,你猛的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個地方老師改錯了,你會告訴老師嗎?看是簡單的選擇題,想選擇卻十分困難,人們總是在貪婪和誠信中掙扎,那么,又有多少人選擇后者呢?
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戰(zhàn)勝心中的貪婪,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0
上兩個星期,我學習了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文章——釣魚的啟示。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孩與父親在開放捕撈鱸魚時間未到時,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可那位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那時才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小時。那位父親便吩咐作者放生這條大鱸魚。可作者卻不想將這條大鱸魚放回,因為這條鱸魚很大很漂亮,而且也是他花了好長時間才釣到的,再說這附近沒人看見。他又知道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便依依不舍的將這條大鱸魚放回湖里。當時的他十分不理解父親的用意,直到回來,他終于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那時的他已是一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了。當他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想起了兒時父親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就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是啊!課文中的那條魚不就是生活中的金錢、地位、榮譽、一點好處、一點方便、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所以只要能拒絕這些,就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從學了《釣魚的啟示》后,使我受益匪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1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了父親帶著作者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距離釣魚開放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叫作者把魚放回湖里,并教作者做人要有道德。
我對父親教導作者的那句話體會很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一個人如果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話,就會獲得實踐道德的勇氣和力量。看到這句話,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在馬路上揀到一個錢包,如果我把它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我便有了錢,可以吃、喝、玩、樂,但我想到丟了錢包的人一定很著急,就把它交給了警察叔叔,讓他們幫助找失主。
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有一些人雖然外表打扮得很好看,但是也掩飾不了那顆丑陋的心。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yī)院看病,在掛號的時候,我看見一位穿得很時髦的大姐姐正在和一位當清潔工的老奶奶吵架,為什么呢?因為這位大姐姐在地上吐了一口痰,老奶奶看見了走過去,告訴她下次不要這樣了,因為她們做清潔工的很辛苦,而且這樣又很不講衛(wèi)生。誰知,這位大姐姐不但不聽,還罵回那位老奶奶,所以這兩個人就因為這件事吵了起來。
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樣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2
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后,我很有感觸。
記得那是一個寧靜的夜晚,當年只有十一歲的作者陪他的父親去島上釣魚。作者把魚餌拴在了鉤子上,然后放進湖中。過了好久,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作者知道是個大家伙上鉤了,便小心翼翼地提起魚竿,還真是個大家伙!他的父親看了看表,距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父親只好叫作者把魚放了,開始作者不同意,后來他的父親和他談了一番,作者最終還是吧鱸魚放回了湖中。當作者成年后一次次面對道德抉擇時,總會想起父親曾告誡他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在生活中,我也碰到類似于這樣誘人的魚。又一次,我坐公交車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叔叔在拿手機的時候從口袋里掉了五十元錢,不過那位叔叔沒有發(fā)現(xiàn),正好我看見了。這時,有兩種聲音交織在我的耳際:把它據(jù)為己有,買自己想買的東西;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要。這兩種聲音一直繞著我,讓我心神不寧。好比我的心中有一塊懸浮這的石頭,久久不能落下。
終于,我下定了決心向那位叔叔說他掉了五十元錢,當他確定錢掉了后,把那五十元錢收進了口袋里,并對我說了四聲謝謝。此時,我那懸浮在心中的那塊石頭終于落下,使我毅然開朗。
當我一次次面對道德抉擇時,總會想起到的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這句話會為我把關的!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3
我一瞧,周圍沒有一個人看到我撿了錢,不禁浮想聯(lián)翩:要是我把這一百元錢占為己有,可以買很多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呢!可以買薯片,可以買那支漂亮的鋼筆,可以買早已心儀的那個彩色彈彈球……這時,我心頭卻響起了另一個聲音:“這不是我的錢,我可不能隨便亂拿別人的錢!”哎,我究竟該如何是好啊?那張百元大鈔在我不自覺地揉搓下,變得皺巴巴的,顯得面目猙獰,似乎在嘲笑我的貪心,又似乎在誘惑著我將它放進口袋。
在遇到這張百元大鈔前的我,一路上歡聲笑語,一會兒和爸爸猜猜拳,轉身又和媽媽開個玩笑,簡直不亦樂乎。但是,現(xiàn)在呢?那份高興勁兒卻已消失殆盡,手中的那張皺巴巴的“大鈔”被我手心的汗水慢慢浸透,握在手上似乎有千斤重,好不痛快。“不,我不能拿別人的東西,這和小偷有什么區(qū)別!”腦海中突然一聲大吼。
“叔叔,您的錢掉了?”“哦,謝謝你,小伙子!瞧我這粗心勁!這是您兩夫妻的兒子啊?小伙子不錯哦!……”我有點不知所措,只能呵呵地干笑著,但是心頭似乎放下了一塊大石頭,總算又有心思看看旅途的景致了,終于又可以和爸爸媽媽說笑打鬧了,我不后悔!
那一年,作者剛滿十一歲。他同父親一起去島上釣魚,過了好長時間,作者的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作者把魚鉤一收,果然是條很大的魚,而且還是鱸魚。父親看了看手表,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小時,父親叫兒子把魚放了。作者問父親為什么?父親卻平靜地告訴兒子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用行動告訴了兒子學會抵御外在的誘惑。作者雖然心里很矛盾,但最終戰(zhàn)勝了誘惑,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
在今年春節(jié)外出旅途中,我也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那是一次回家途中,我正在一輛旅游車上。由于車子的震動,一張百元大鈔從一位叔叔的口袋里滑落。我發(fā)現(xiàn)了那張百元大鈔,并將它撿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4
我學了一篇課文叫《釣魚的啟示》。
“我”十一歲時,跟著父親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在皎潔的月光下,我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父親看了看表,這時正是晚上十一點,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差兩個小時。在父親的強烈的要求下,我只好把鱸魚放回湖里。過了三十四年,我已經(jīng)成了一位建筑設計師,長大后我終于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
文中的“父親”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受到道德的考驗,后來孩子成為了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他命令自己的孩子十分冷酷,不管獲得多大的利益,只要不是腳踏實地得到的,都讓孩子舍去。他很有原則,只要是違反規(guī)定獲得的東西就不會接受。
文章中的“父親”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他為了讓我把字寫好,毫不猶豫地給我買了一本練字本,讓我每天寫兩頁。我跟他說不想寫了,他說:“必須寫,如果你寫不好字,長大別人看你第一印象是不怎么好的。”在他的強烈的要求下,我只好靜靜地寫。我真感謝我的父親,他雖然有時很嚴厲,但他也很愛我。他和文中的父親都有一個共同點,都一樣愛自己的孩子,但會用警告的語氣愛孩子。
通過這篇課文和我自己的經(jīng)歷,我明白父親的愛是偉大的,父親的愛是警告。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
今天,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我收到了很多啟發(fā)。
這篇課文講述了34年前的一個夜晚,在離鱸魚開放日的時間只差兩個小時的時候,爸爸讓”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對爸爸的做法”我“很不理解。長大后,我”對父親的教育有了深刻的感悟。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言。在我們家的櫥柜里,有一個水晶獎杯,別小看它,它可是有一段來歷的:
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媽媽帶我去參加深圳市第二屆雅培寶寶大賽,在一個游戲互動環(huán)節(jié)時,規(guī)則是讓寶寶跑到一個地方,擺弄一個很復雜的玩具,擺弄完了后跑到指定的地方。有些媽媽趁評委不注意,偷偷幫孩子玩具擺弄完了,讓孩子的第一名。可是我媽媽就讓我一個人把玩具擺弄完再走,裁判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其他孩子已經(jīng)到了終點,雖然我沒有的第一名,但媽媽教育我養(yǎng)成遵守規(guī)矩的好習慣贏得了評委的贊賞,為此,媽媽得了雅培好媽咪金獎,還得了800元、一箱(12罐)雅培奶粉還有水晶獎杯,上面寫著:雅培好媽咪金獎。我真為我媽媽驕傲。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誘惑,常常使人們?yōu)榱双@得利益而不按規(guī)則做事。考試后,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沒人知道,是改還是不改?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周圍沒有民警,沖過去,還是等?……讀了《釣魚的啟示》,我想,我們都應該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集合15篇)】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2-10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2-21
《釣魚的啟示》優(yōu)秀說課稿08-17
《釣魚的啟示》說課設計12-10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15篇09-13
釣魚的啟示讀后感范文04-06
釣魚的啟示的語文教學反思06-08
讀《蝶戀花》有感04-06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