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雷鋒故事》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雷鋒故事》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雷鋒故事》有感1
看完《雷鋒車的故事》這本書,我深受感動!
故事是以真人真事為題材,講述連云港市新浦汽車總站“雷鋒車”組學習雷鋒精神,一代又一代堅持做好事,不求回報的故事:從1963年開始,“雷鋒車”組以“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為信念,多年如一日,一代接一代地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從一條木扁擔、一輛木板車,演變為鐵板車、人力三輪車、電動車,到現在的風光旅游車,她們風雨無阻地接送旅客,為南來北往的人們排憂解難,無怨無悔,全心全意、始終如一為民服務!偶然做一件好事是很容易的,難得是一輩子都要堅持做好事!所以“雷鋒車”組的事跡讓全社會感動,各行各業的人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其實,生活當中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像“雷鋒車”組一樣的人(比如我們學校的義工叔叔阿姨們),他們雖然是一個平凡的群體,但在我看來,他們做的事情卻非常偉大。他們不顧社會上的冷嘲熱諷,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學習“雷鋒精神”。我要向他們學習,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盡我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主動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會主動把學習用品借給別的同學;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平時下課后,我主動去擦黑板、幫老師整理作業本、去食堂吃飯時自覺維持隊伍的次序。
我相信在生活中,只要我們每個人多獻出一點愛心,常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這個世界將變的更加美好!
讀《雷鋒故事》有感2
《雷鋒故事》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是老百姓收集而成的,讀了這本書后,雷鋒那為別人著想 的品質多么令我欽佩呀!我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不是在講雷鋒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是在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我的生活中也出現過像雷鋒這樣的小故事 。那天我們的數學劉老師說:“今天作業整理要將亮點激活寫到三十一頁。”當時我還不知道這項作業,我就去跳舞了,我還高興沒有作業寫,可以玩了,跳完舞我進教室又玩了好一會兒,龔倩她著急地對我說:“你趕快寫亮點激活呀,到三十一頁,這節課必須要寫完,不然就不能吃飯了!”我手忙腳亂的收起東西,開始寫作業,寫到一半,我就寫的結結巴巴的了,我思考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來,我的好伙伴龔倩把所有的裝備都帶齊了,準備上戰場與我共同作戰,她講了半天,我只聽懂了一點點,可她不怕累,繼續給我講,她那專注的表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的身邊到處都有一群熱心助人的小雷鋒。這本書主要講了雷鋒從小到大熱心助人,為別人著想的故事,最令人感動的是在雷鋒小的時候,他的親人全部都去世了,苦憐苦,窮幫窮。本家六奶奶收養了他。他知道奶奶家也很艱難,有時背著奶奶出去討點米,他還經常上蛇形山砍柴,可是后來被地主霸占了。又一次雷鋒上山砍柴,被地主婆娘看見了,她把雷鋒的砍柴刀奪去,地主婆娘竟然舉起砍柴刀,向雷鋒的背上砍去,連砍了三刀,雷鋒忍著劇痛想惡婆娘一頭撞去,趁勢奪回砍柴刀而去。鮮血順著他的手指滴落在蛇形山路上……
讀了《雷鋒的故事》讓我知道了雷峰那別樣的美麗,你幫助了別人,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大家的尊重!人人身邊處處都是小雷鋒,如果我與他進行一場比賽,我一定會被他比下去輸給他的,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我,我也要加油!
讀《雷鋒故事》有感3
在一個傾盆大雨的午后,我讀了一本書叫《雷鋒故事》。我來和大家講講雷鋒的一生吧!
雷鋒四歲時,他爸爸被國民黨抓去當挑夫,因為每天被打,因吐血而死,而他的哥哥給別人當童工,因患肺結核而死了。而他的幼小的弟弟因餓而帶病死亡。在兩年時間內,他共失去了三位親人。他的母親,也因在打工時受盡侮辱而懸梁自盡。小雷鋒成了一個孤兒。終于到了解放的時候,雷鋒也長大了,他一直都盡心盡力地做事,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可是不幸的是,二十二歲的雷鋒,因被木柱敲到腦袋,流血過多而死。
現在雷鋒已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毛主席曾提筆告訴我們:向雷鋒同志學習!為了推崇高尚的雷鋒精神,告訴國人幫助為快樂之本,如今的3月5日便是雷鋒日。
雖然雷鋒叔叔已故,但雷鋒的身影何曾不在我們身邊?我家小區就有一個小雷鋒。那一次我正在小區廣場玩,正好他也來了,我說:正好我們有六個人,來玩鬼捉人吧!沒有想到,他這么幸運,是鬼,我們其余五個人一哄而散。我躲到廣告牌后面。可是廣告牌下有很大的縫隙,我想把腳也遮起來,沒有想到他一下子發現了我。我慌忙地一轉身想逃,一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摔了一跤。我的一只膝蓋擦傷了,他連忙跑了過來。我本以為他會趁人之危。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把我扶了起來。并把我扶到大石頭上坐著,可他卻跑開了,我有點不知所措,起來正打算要走的時候,只見一個人慌忙地向我跑過來,就是他!他拿著一瓶水,幫我清洗傷口。我不敢說一句話,默默地看著他。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這也許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吧。從那以后我總會在周末到小區廣場,到那個廣告牌下找那個小雷鋒,因為在看到他時,我要親口對他說一聲謝謝!
讀《雷鋒故事》有感4
今天,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
通過讀這本書,使我了解到雷鋒出生在一戶貧苦農民的家里,雷鋒四歲時,爸爸被敵黨軍隊和日本侵略軍拉去當挑夫,不久便去世了。爸爸去世后的第二年,年僅十二歲的哥哥,因患肺結核無錢醫治也死去了。就在媽媽悲痛欲絕的時候,連病帶餓的弟弟也死在了媽媽的懷里。為了生計,媽媽去做女工,受盡了欺辱卻無處申訴。一連串的打擊使她的精神崩潰了。深秋的一天,走投無路的媽媽懸梁自盡了。
雷鋒成了孤兒,小小年紀就上山砍柴,換一些錢來補貼生活。一天,一個地主婆硬說雷鋒砍了她家的柴,奪過砍柴刀在雷鋒得手背上砍了三刀。雷鋒憤怒的喊道:“總有一天我要報仇!”
他無論走到哪里都像一團火。雷鋒參加鞍鋼工作一年多來,三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五次被評為先進紅旗手,十八次被評為標兵,并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后來他因公傷而殉職。
通過這個故事,使我久久難以入睡,在我腦海中始終浮現出雷鋒叔叔。由此我想到:我們當代的小學生應該學習雷鋒叔叔這種為人民服務、時刻想著人民的大公無私的精神,好好學習,爭取以后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讀《雷鋒故事》有感5
“有一個名字,永遠寫在春天里,有一些故事,持續傳頌在神州大地。雷鋒,他的故事,成為一個不滅的火把,點亮心靈,照耀人間。”雷鋒叔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稱贊。
雷鋒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士兵,他以自己短暫的一生,譜寫了無比壯麗的生命樂章,樹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
雷鋒有一段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有一次,雷鋒公演回撫順。在火車上,他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并主動幫助列車員掃地,擦玻璃,拾掇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助中途下車的旅客拿東西……旅客見他忙前忙后,便讓他休息,但雷鋒為人民服務是不知勞累的。在檢票口,他發現一個領著小孩的中年婦女丟了車票,他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補了一張車票給那位大嫂。當大嫂問他什么名字時,他卻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當他回部隊經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年邁的老大娘,便上前幫助她拎包袱,并把老大娘送到了她撫順兒子家里。當老大娘感謝他時,他卻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就這樣,雷鋒一路做著好事,卻不留名。后來,他在一次意外中不幸永遠離開了我們。
讀完了雷鋒叔叔的故事,我們不能不感覺到一陣刺骨的疼痛。回顧雷鋒的一生,他并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只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去節約可能會被浪費掉的東西。偉大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做過什么我們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為他做了我們能做到卻沒有做的事情。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助人為樂、節約資源,做我們能做到的好事,讓雷鋒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讀《雷鋒故事》有感6
這個假期,我讀了《雷鋒車的故事》和其它幾本好書,這本書說了一個車組里18個熱心助人的故事,因為這種品質就如雷鋒一樣,所以起名為“雷鋒車”。“雷鋒車”組五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學雷鋒,免費運送旅客26萬人次,行包22萬余件,為旅客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
其中有一篇文章是這樣的:一輛去往南京的客車上,一位年輕的女乘客突然臉色蒼白,牙關緊咬,昏厥在車座上。在這危急的時刻,副駕駛員李偉撥通了“120”的急救電話,了解情況后,“120”的`值班,為了爭取時間,直接將車開到最近的醫院進行救治。王保柱和李偉在爭得所有乘客的同意后,立即下車詢問了附近醫院的路線,火速開往洪澤縣朱壩鎮的一家醫院。在醫院里,馬保柱和李偉忙里忙外,又是掛號,又是交費,又是拿藥,忙得不亦樂乎。在緊急救治后,這位女乘客逐漸恢復了正常,因為去南京有急事要辦,于是繼續上路了。上車后,馬保柱將這位女乘客安排到了前排的位置,倒好熱水方便她服藥……遲到南京時,沒有一個乘客有怨言,反而都在稱贊馬保柱和李偉關心乘客的精神,直到女乘客把感謝信送到連汽公司時,他們倆也只字未提。
馬保柱和李偉也是“雷鋒車”組的一員,他們真是名副其實的“活雷鋒”,他們一直兌現著:“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諾言。其實,助人不算什么,關鍵是堅持,這才是真正的“好人”。我們要學習雷鋒,學習他樂于助人的無私精神。當你真正幫助到別人時,自己也會感到愉快,在你回憶的時候,這是一個難忘的經歷。
讀《雷鋒故事》有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雷鋒車的故事》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里都寫滿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雖然這些事里有一些事兒微不足道,但給人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給人們以溫暖的感受。在《雷鋒車的故事》里的許多故事里,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風雨兒女情,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有一位老奶奶,她十分想念她的兒子,就決定去看看他。可是她兒子的家離這位老奶奶的家特別的遠,于是,她就請一位老伯伯給出租車打電話把她送到她兒子那里去,可是誰會知道呢,老伯伯卻打錯了電話,竟然撥到“雷鋒車”的電話,電話里面,那位老伯伯說:‘‘是出租車嗎?我這里有一位老奶奶想到北京去,去看看她的兒子,馬上到XXX來接她吧!’那些雷鋒車的阿姨們剛剛要說:“老伯伯,您打錯電話了,我們這里是雷鋒車...”還沒說完老伯伯就掛了電話。于是,那些阿姨們就叫來一輛出租車就去了那位老伯伯所說的地址。到了那里把老奶奶接到了車上,就出發去了老奶奶家兒子的地方。在路上,雷鋒車其中的一位阿姨問老奶奶:“老奶奶,你知道我們是誰嗎?”“你們不就是這車里的人嗎?”“老奶奶,您大錯特錯了,我們是雷鋒車的。”“啊!謝謝你們哦!”“不用謝”那些阿姨們說道。到了北京,老奶奶卻不記得她的兒子家住在哪里了,雷鋒車的阿姨們陪著老奶奶東跑跑,西跑跑,過了幾個小時,老奶奶才想了起來。就在那幾天多的時間里,那些阿姨們的臉上仿佛多了些皺紋。這真是風雨兒女情啊!
讀《雷鋒故事》有感8
今年三月是學雷鋒月,我家正好有一本《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所以我想通過讀一讀這本書了解一下雷鋒的故事。
翻開扉頁,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我不覺產生了一個大問號,為什么要永遠做一個螺絲釘呢?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著書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當我把這本書認認真真地讀完時,那個埋藏在我心底的大問號完全消失了。而且我還了解到:雷鋒,從小就被舊社會壓迫剝削,失去了親人,是共產黨推翻了舊社會,使人民過上了新的生活,從此,他光榮參軍并加入了偉大的共產黨,他僅僅活了二十二個春秋,就壯烈犧生了。他曾在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經常利用節假日外出做好事。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他的生命雖然這么短暫,卻放出了熠熠的光輝。
讀完了《雷鋒的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雷鋒這個出生在舊社會的孤兒,在黨的關懷下成長起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地工作并為廣大人民群眾做出了無私的奉獻。而我呢?有爸爸媽媽精心呵護,生活得無憂無慮,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知索取,不知奉獻。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十分慚愧。我決心從今以后做一個勤儉樸素,熱愛勞動,熱愛集體和關心他人的好學生。學習雷鋒叔叔釘子般精神,刻苦學習。以雷鋒叔叔為榜樣,踏著雷鋒叔叔走過的光明大道不斷前進。
讀《雷鋒故事》有感9
雷鋒同志,是人民的好幫手,更是黨的好同志。如今,“雷鋒”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更成為一種助人為樂的象征。暑假里,我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了他的一生。
雷鋒小時候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一次一個地主婆硬說雷鋒砍了她家的柴,還奪過刀在雷鋒手背上砍了三刀……從那以后,雷鋒把黨當成自己的父親、母親。不斷地做了許許多多好事。團黨委員決定讓雷鋒入黨。因一次事故,雷鋒失去了生命。
我們應該向雷鋒學習,保護好紅領巾。在生活中,我們有些人都不愛護紅領巾。雷鋒一直幫助著黨,時時刻刻都緊記著:沒有黨,就沒有我們。為了國家,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有做了好事不留名、他積極向上、還很節約,一分一角都舍不得花。而是捐給需要的人。他還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身邊的每一個戰士,在面對工作的時候,總是任勞任怨,把工作全部記在了戰友身上,這些光榮的事件,都帶給了雷鋒滿身的榮譽,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雷鋒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永存我心中!
讀《雷鋒故事》有感10
讀完《雷鋒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想,雷鋒在短暫的一生里居然做了這么多好事,他的手肯定與別人不一樣。 日記
那肯定是一雙勤勞的手,它很靈巧,或許還有點老繭,既能以“釘子”精神刻苦學習,又能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那肯定是一雙熱情的手,它很溫暖,也很及時,哪里有困難就出現在哪里,時時處處主動幫助別人,所以留下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佳話。
那肯定是一雙無私的手,它很大方,也很“小氣”,自己省吃儉用,卻把攢下的錢捐給國家,甘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直至把生命獻給祖國母親。
我也有一雙手,我也要向雷鋒學習,努力學習知識,主動幫助別人,用雙手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把真情傳遞給全社會!
讀《雷鋒故事》有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雷鋒的故事》。雷鋒出身貧窮家庭,小小年紀,父母相繼去世,不得不寄人籬下。但他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不斷進取,并且以滿腔熱忱幫助了無數需要幫助的人。
一次,雷鋒和他的同學劉忠柱在上學路上看到前面一位老人拉著裝有幾百斤貨物的班車上坡,彎著腰吃力的走著。雷鋒二話不說,就和同學為一起幫老人推車,一直把車推到坡頂上。因此 ,他們遲到了十五分鐘,還被老師批評了。還有一次,在出差的路上,幫一位老奶奶買了車票,幫她背行李,并送到車上,還幫她找好座位。坐火車的時候,他還經常幫乘務員一起擦玻璃.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
讀完這些,我心中思緒萬千。你看,雷鋒是多么愛幫助人,即使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也沒有半句怨言。要是換做我,我肯定會跟老師說明緣由的。但雷鋒就是這樣“做好事不留名”。
生活中,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助人為樂,心中裝滿愛心,給予永遠比索取更快樂。
讀《雷鋒故事》有感12
人,是為了追求快樂而生活在世間,而不同的人,獲得快樂的途徑也千差萬變。有的人,認為享受就是快樂,他們認真、踏實地勞動者。有的人,卻認為傷害別人是一種快樂,他們做著損人利己的事,以刺傷別人的快感為快樂。有的人,認為幫助別人,做了有利人民的事,就是快樂。他們這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是社會所提倡的。雷鋒叔叔就是這樣一個人。
翻開《雷鋒的故事》,細細瀏覽著。當我看到雷鋒因僅僅三年之間就有四位親人相繼離開,而被地主婆欺壓時,不禁的將來捏了把汗;當看到小雷鋒在黨的幫助下上學、成長時,心底的一塊石頭落地;當看到雷鋒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入黨時,讓我心中歡呼雀躍;當看到雷鋒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縫補戰友的衣服,令我感動之至;當看到雷鋒為幫助隊友指揮倒車而被晾曬衣服的粗木棒砸中太陽穴,而不治身亡時,我不禁在心中吶喊:“雷鋒叔叔,你是我們永遠的好榜樣!”
讀完了這本震撼人心的《雷鋒的故事》后,原本對雷鋒叔叔模糊的印象,變得深入。讓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一個積極上進、光榮愛黨、助人為樂、無私付出的軍人叔叔站在了我的面前。
說到樂于助人,無私付出的雷鋒精神,這讓我想到了繼承雷鋒精神的人——義工、志愿者。只要在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的穿戴著紅馬甲的叔叔阿姨們,他們就是義工。他們身上志愿服務的精神,不取回報的態度,讓我們從他們身上處處看到了雷鋒的影子。
但并不是在每一個人身上,雷鋒叔叔的精神都能得到完整的發展。有一些人,他們會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或是為了達到某一種效果而去做好事,大大地忽略了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的志愿精神。
這讓我回想起一、二年級時發生的一些事。那時學校里正在舉行“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其中要怎樣才能讓表現突出,得到榮譽稱號呢?學校提出要以“拾金不昧”為主旨:如果在校園內撿到貴重物品或錢,要上交到德育處尋找失主。“拾金不昧”者可以為班級加分。雖說是貴重物品,但同學們撿到一些筆、本子或幾元幾角錢也會積極地上交登記。這樣一來,校園不少東西很快就找到了失主。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一次下課時,有一位同學的紅領巾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本來可以撿起那條紅領巾,只要快步上前,把它交還給失主,就可以免了那一位同學許多麻煩。可能是因為榮譽感在作祟吧,我并沒有像想的那樣去做,而是匆匆地撿起那條紅領巾,把它交給了德育處。
現在,看了《雷鋒的故事》后,不禁笑自己小時候太可笑。如果當時見到同學掉了紅領巾,只要輕輕地提醒他一句,又怎會讓他麻煩地來回認領呢?我之前那一種“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的想法與行動,不就失去了學校原本發揚雷鋒精神的本意嗎?
我們要像雷鋒叔叔一樣,處處為身邊的人照相,時刻不忘別人對自己的好。助人為樂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要從靈魂深處去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
讀《雷鋒故事》有感13
讀了一本好書,名叫《雷鋒的故事》,他的童年很悲慘。他從小就失去了爸爸、媽媽、哥哥和弟弟,還有一次被惡狠狠的地主婆砍傷了手背。
雷鋒是一位從不亂花錢的人。縣委決定在遼闊的團山湖開辦一所農場,但是資金不夠,他們讓全縣的青少年捐出自己的錢。鋒一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跑到自己的宿舍里,拿出他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錢,一點兒也沒有給自己留,全部都捐了。像我們同學們每年都要捐款,捐給那些災區的孩子們,有的同學身上有很多錢,但他只捐一點,還有很多留給自己用,有的同學和雷鋒一樣,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去,還有的同學捐了自己所帶錢的一半我會把自己帶的所有錢都捐了,我要向雷鋒學習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雷鋒是一位樂于助人的人。有一次,他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買了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是解放軍,住在中國。”他做的好事數不勝數,做一天的好事人人都可以做到,但做一輩子好事,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他卻做到了,他很讓我敬佩。
讀《雷鋒故事》有感14
從前,有一個人,他從小就生活在萬惡的舊社會里,他的父母、兄弟都被害死了,變成了孤兒;有一個人,他雖然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抗日戰爭時期,但是他從小就立下“保為祖國”的偉大志向;有一個人,他省吃儉用,把自己的錢捐給那些殘疾人;有一個人,他把國家、人民的利益看得很重,時時刻刻不忘為黨、人民服務;有一個人,他樂于助人,他曾幫助一位中年婦女把車票找回來;幫助過一個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背著老人走過泥濘的小路;有一個人,他在22歲時就死了,就是指揮時,車不小心撞到竹桿,被竹桿砸到,因搶救無效最后死亡。想必,你們應該知道他是誰——雷鋒。
22年的春秋歲月,對他來說很短,對我們來說是很長。雷鋒從小就家破人亡,爸爸遭毒打,因無錢醫治去世了。哥哥患肺結核,也因無錢醫治,去世了。弟弟連病帶餓的死在了媽媽的懷里。而自己的媽媽又懸梁自盡。從此,雷鋒便住在了隔壁六叔奶奶家。雖然雷鋒有著不幸的身世,但是他卻從不忘記要為國家、人民服務。他曾經幫助一位中年婦女在人山人海的火車站找火車票,在下雨的時候把自己的雨衣讓給一對母女,幫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這就是為什么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原因了。
1962年8月15日,是一個不幸的日子。這天,雷鋒和他的助手駕駛著汽車執行勤務回來。車子已粘上了一點泥巴,于是,雷鋒招呼自己的助手把車開到空地上,把車身、輪胎上的泥沖干凈。雷鋒指揮著車子開大空地上,可路面上有積水,而且路面濕滑。車子不小心撞到了曬衣服的竹竿上,正在指揮的雷鋒沒有注意到,被竹竿砸到了,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談談我們的生活中。為什么很少人做“活雷鋒”呢?我看過一則新聞:一個漁夫在路上發現有一位老婆婆摔倒在地上,就上前扶起老婆婆。但是老婆婆卻誣賴是漁夫推到她的,并一次次向漁夫索賠,漁夫實在沒有錢了,被逼無奈便服毒死亡。難道“活雷鋒”就這樣一點一點少了嗎?其實,還有一位“活雷鋒”——托舉哥。是他,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而死,當尸體打撈上來時,還保持著托舉的姿勢。是那么的偉大,那么的無私!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樣的偉大精神會想星星一樣永駐人間,世代相傳!
讀《雷鋒故事》有感15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句話是雷鋒生活的目標。為他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這就是雷鋒。大家一見到做好事的人經常首先想的是雷鋒,聽人家說做好事不留名的也是雷鋒。而且有一句話這樣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在雷鋒故事中,我看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傍晚,雷鋒見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孩,身上背著包袱,急匆匆的走在大雨中。就走上前去寧可自己淋透也把衣服披在婦女身上,抱起孩子走了二個多小時的路把婦女送回了家。別看這是一件小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邊,我想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人走上前去幫忙。正因為是一件小事所以大家才都不會去做,而雷鋒做到了才顯示出雷鋒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大為感動,我覺的大家應該向雷鋒叔叔學習,從小事做起幫助別人。
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雷鋒撿釘子的事。在我看來地上到處都有被人遺棄的釘子,螺絲等小物件。我們誰都不會為此彎腰撿起來,而雷鋒甘愿做別人眼中的傻子,因為雷鋒要回去把這個釘子修理好,重新用。這就是雷鋒的釘子精神,雷鋒在日記中這樣說:別人說我是傻子。而我甘愿做這樣的傻子,因為國家需要這樣的傻子,人民也需要這樣的傻子。其實我覺的雷鋒的這種釘子精神正是我們缺乏的。
讓我淚眼朦朧的是雷鋒叔叔在執行一次任務中,不幸被一根電線桿打中太陽穴,當場昏過去,經搶救無效死亡,死時才二十二歲。雷鋒叔叔把自己澎湃的青春全部獻給了人民,獻給了為人民服務中去,其實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向他那樣一輩子做好事,所以我決定向雷鋒叔叔學習,做好事而且要多做好事,也從小事做起,更要帶動別人,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學習雷鋒精神。
【讀《雷鋒故事》有感】相關文章:
讀名人故事有感06-29
讀《睡前故事》有感08-10
讀《勵志故事》有感02-24
讀名人的故事有感09-22
讀中外名人故事有感08-20
讀名人讀書故事有感06-12
讀《中外名人故事》有感01-23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12-09
讀《成語故事》有感10-16
讀童話故事有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