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合集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
這本書的作者是享譽全球深受眾望的思想先鋒、演說家、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于生活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性靈在迷宮中尋找它們奶酪的傳奇故事。故事里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系,也可以是金錢、健康、自由……或許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片刻的安寧。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自己的“奶酪”,我會追求它渴望得到它,相信它會給我帶來永恒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是追趕太陽的夸父,那心中的“奶酪”就是我們追趕的太陽。為了得到它,我們不辭勞苦,孜孜以求。哪怕是困難重重,哪怕是千難萬阻,當然,我們不會渴死在路上然而一旦我們得到夢寐以求的“奶酪”?就會產生極大的心里依賴,我們害怕失去它,因此我們應珍惜自己的“奶酪”。
知理自己所處的充滿變化的環境,我喜歡這本充滿智慧的好書。一本書會讓你改變思想方式,讓你成功的取得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切,讓你知道如何來處。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2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前年夏天,當時我和我女兒參加了一個去上海的旅游團,隨團的一個游客帶了這本書。他看后就給我們講起這個故事,我聽后覺得很有趣于是便向他借來讀了,感受很深,看得我汗流浹背!因為我隱約感到書中會有自己的縮影!!我想我就是哼哼這種類型的人吧,我太滿足于現在的生活了,覺得這樣挺好的。每天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生活就是這么輕松啊。可是隨著鐵路的改革,鐵路教師這塊又大又香的奶酪被人動了!!鐵路學校正在被移交地方了!!!我象“哼哼”和“唧唧一樣感到不可思議、不安、彷徨和恐懼!
轉眼兩年過去了,今天我再次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感慨萬千,回想起這兩年來的風風雨雨的歷程,書中的各種角色簡直就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影子!是的,當我們在某一崗位穩定下來后,當我們已習慣用某種方法思考問題時,當我們已習慣我們的人際圈子,當我們已習慣用某種態度對待我們的學生時……我們就習慣把跑鞋扔到一邊,穿上拖鞋日復一日的沿著舊有的習慣生活下去,我們害怕改變,或面臨改變卻害怕承認它,面對它,解決它。我們曾經穿上跑鞋東奔西走,我們曾經努力奮斗,可是一旦發現我們能耐以生存的奶酪時,我們就把跑鞋扔到一邊,再也不想穿它。因此當變故來臨時,我們連逃避的力氣都沒有,更不用說去改變追尋新的奶酪。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實際上是告訴了我們一個至平至常的道理---要自己愿意變化,敢于面對現實,勇于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事情才會有轉機,才會向好的方面邁進,否則只能是不明方向,郁郁寡歡,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直到失去希望,還執迷不悟。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雖然一直我們都在這樣的說,可是當面臨的時候我們做了什么,都說適者生存,可是又有幾個人在不斷的改變,又有幾個人能認識到,就是認識到了的話也有一部分人是文中所說的:認為這些變化不會波及到我們的。到最后真的狼來的時候我們只能夠痛哭流涕,后悔自己沒有能夠及時的適應變化的腳步。任何事物或人都有“聰明”和“笨拙”的一面,“嗅嗅”和“匆匆”因為它們思想簡單而使事物發展更加直接和有效;然而“哼哼”和“唧唧”因為他們思想復雜而使事物發展“極端”、缺乏實效性和創造性。最初的“擁有奶酪,就擁有幸福”,是一種成功的喜悅,然而過久沉浸在喜悅當中的他們似乎忘了“坐吃山空”這句俗語,進而“固步自封”感受著“知足常樂”。當最初的奶酪已耗盡的時候,他們還沒有覺悟,因為“奶酪對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所以開始幻想著奶酪會再次在C站出現,不思進取的等待著。這讓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創業難、守業更難、再創業更難,但如果不因小利而沾沾自喜,懂得以此或從新尋求更新的空間和更大的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唧唧”覺悟的時候在墻上寫到“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我想到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就會被淘汰”!我明白校長對這次贈書活動的良苦用心,我也深深地理解校長在重新尋找新奶酪的同時不忘拉著我們一起去尋找新奶酪的真誠!是的,“覺悟永遠不怕晚,遲做總比不做好”。當然,我要把那雙“運動鞋”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覺悟還是早點兒好。
想到了幾個詞,用它打總結:奶酪變化調整與時俱進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3
讀罷《誰動了我的奶酪》,不禁為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的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而發出由衷的贊嘆,雖然這是個寓言故事,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令人在感悟之中,引發深思,更讓人變得聰明,真是受益匪淺!
故事講的是:四個主人公的奶酪不經意的消失后,使他們失去生存的源泉,而他們各自做出不同的反應。兩只小老鼠能夠迅速適應變化,采取行動,不會因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手足無措。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面對變化猶豫不決,始終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幻想中,無法接受已經改變的事實,不愿意再去尋找新的奶酪,直至過去了很長時間,小矮人“唧唧”才慢慢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中去尋找新的奶酪。“哼哼”由始至終無法面對,整天在想著奶酪為什么會消失,還在等著奶酪自已回來呢。從而也就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變得極度頹廢,于是生活在灰暗之中,不能自拔。好在后來“唧唧”在尋找中,明白了許多道理,終于戰勝了自已,走向了光明,也找到了新的奶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時候就像是哼哼,總是害怕改變,不敢去改變,結果總是把事情弄得更糟。因為這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如果你不去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那么你只有一個結果:被淘汰。所以說,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她告訴了我們最為深奧卻又至為簡單的道理,讓你知道應該怎樣去面對生活,面對人生,同時教會你怎樣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敢于面對現實,勇于修正自己錯誤思想,走向人生的健康快樂之路。
如果你問我想當故事中的那個角色,我會豪不猶豫地選擇“唧唧”這個角色,因為我知道,只有不斷地迎接新的事物而去改變舊的事實,才能不斷地調整和更新自己,才能在這個茫茫社會中占著一席之地。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故事中的情節實實在在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使我一生受益。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4
人的一生會擁有無數的奶酪:親情、友情、愛情,一份好職業,一份好收入,一件衣服,一個好心情…….這些奶酪串起我們豐富的人生。“擁有奶酪,就擁有了幸福。”
我們在這幸福中沉醉,舒服地享受這美妙的感覺。
正如我們這些有幸進入公辦教師行列的人。只要不犯大錯誤,每個月旱澇保收。于是躺在過去的經驗中,用相同的方法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不愿面對社會、學生的變化或者根本對這種變化熟視無睹,認為奶酪永遠都在。自信開始膨脹,有時聽不進任何善意的指正,始終原地踏步。教學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進步。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窮人不能成功是因為沒有富人的冒險精神,他們害怕失敗。”成功者找辦法,失敗者找借口。我們不能像書中的小矮人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才有權利永遠享有這些奶酪。當奶酪真的沒有了,也不去改變自己,而是怨天尤人,用盡一切惡毒的語言去詛咒世界的不公平。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上帝平等地對待每個人。
老鼠成功了在于他們沒有復雜的大腦,不會把簡單的事情看得復雜,而人類恰恰恐懼簡單,把事情復雜化。老鼠成功了在于沒有固步自封,及早迅速地嗅出變化的氣息,迅速地展開行動。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變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都不愿意期待或接受真的發生變化。然則我們處于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會有許多機遇和挑戰。變化不管你是否喜歡,他早已潛伏在你身邊。只有當斷則斷及早行動才能占住先機,才不被社會淘汰,而獲得成功。
在尋找奶酪的路途上我們會有迷茫,會有恐懼,任何人幫不了你的忙。“必須自己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脫安逸,超越恐懼。”去嘗試冒險!才能追求成功。
“吃一塹長一智”得到新的奶酪后要學唧唧那樣,不要過分沉溺于新的安逸生活,要知道新的奶酪也會被別人拿去,也會消失的,我們要不斷地走出去探索新的領地,以便使自己與周圍發生的變化隨時保持聯系。“了解各種實際的選擇,要比呆在舒適的環境里把自己孤立起來安全得多。”看看自然界中的變色龍,那樣才能讓自己生存。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學不來嗅嗅、匆匆,就學唧唧吧!早變比晚變的好,晚變總比不變的好,終歸會有所收獲的。天道奏勤,上天不會虧待有心人的!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5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講的是四位主人公——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一個大迷宮里,他們為了填飽肚子四處尋找奶酪。之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最終找到了有很多奶酪的C站,于是他們把家搬到了那里。
可是,突然有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被吃完了。哼哼和唧唧決定把拿走他們奶酪的人找出來,而嗅嗅和匆匆決定去尋找新的食物。最終,他們成功了,嗅嗅和匆匆找到了奶酪N站,而哼哼和唧唧卻還在尋找那個拿走奶酪的人。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為什么嗅嗅和匆匆得到了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卻得不到奶酪?之后,我明白了,所有完美的東西都不是永遠的,要敢于去發現新的事物。我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我認為,故事里的奶酪是對我們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能夠是一張特優生獎狀,一個好成績。可是,如果你得到了奶酪,就在奶酪上原地踏步的話,你的奶酪將會被人拿走。相反,如果你得到了奶酪卻還在繼續往前走,不但你的奶酪不會被別人拿走,反而會越來越多。
于是,我下定決心,在新的學期里,要取得更好的成績,讓文章在報紙上發表的越來越多。加油,我要開始努力了!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6
以不變應萬變,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以變應變……這本書會帶給你變化的妙處。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也看過許多經典的立志傳奇,但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著實讓我喜歡。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變化和內心的沖突,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自
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
生活的迷宮很大,就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就沒有了當初的激情與活力來完成自己的理想和報復,甚至會把自己陷入絕境,所以我們要思變,從而來激活自己,使自己永遠處于運動中,不會懈怠,才不會被社會拋棄,才能抓住自己的愿望。
在生活中有許多的麻煩,困難,我們不能像哼哼一樣固執,一成不變,這樣只會一錯再錯,永遠不會突破瓶頸,沖到外面的世界,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轉圈,而像唧唧,他雖然頭腦復雜,但他不固執,
在遇到更多問題的時候,他越挫越強,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奶酪
看了這書,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我下一步該怎么走,那就是變化自己,以適應社會,所謂的適者生存就是這道理。
感謝《誰動了我奶酪》。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7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創作的一個寓言故事,首次出版于1998年。主要講述了四個小家伙每天通過自己的嗅覺靈敏、行動力強等不同的特長相互配合去一個迷宮里面尋找奶酪。在面對奶酪消失這一變化時,小矮人哼哼、唧唧和小老鼠嗅嗅、匆匆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作為暢銷書,10多年前,《誰動了我的奶酪》傳到中國時,我曾經閱讀過。如今再次認真閱讀,感受頗深。一個很短小的故事,從四個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我們人性中簡單和復雜的一面,而食物的消失也可以映射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環境發生改變時,如何接受?書中哼哼和唧唧看到各式各樣的奶酪堆積成山,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就忘乎所以地撲上去,盡情享受著美味,沉浸在巨大的滿足和喜悅當中。而嗅嗅和匆匆始終保持警惕,不懈怠不放松,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消沉,不被勝利的果實奪取上進心,,用一句話概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對于我來說,“奶酪”是一份工作。1988年,我參加石油單位的招工考試,成為一名石油人,端起了“鐵飯碗”,唱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石油工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時社會上打破“鐵飯碗”的風聲四起,相對平穩的石油人也有危機感。我用業余時間在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習,用3年的時間拿到大專文憑。當年有人勸我說,在石油單位,我所學的《現代管理與市場營銷》專業用不著,我回答我只想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開闊自己的眼界。
20xx年9月,重慶氣礦試點電子公文系統,在文書崗位上,我有幸學習全新的文件無紙化辦公,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回到單位后,我對照說明書,一步一步地熟悉操作流程,下載文件,傳閱文件。2007年OA系統在三級單位試點,幸運降臨到我們單位頭上,作為試點,我們單位第一批培訓和使用。試運行時,大家覺得手忙腳亂,我則“一對一”進行OA輔導,確保文件流轉順暢。如今,大家熟練地操作OA系統,享受著網絡辦公的高效快捷。
讀著《誰動了我的奶酪》,改變自己,提高自己,保證自己已有的“奶酪”不變質,越變越美味,越變越充足依然是我的選擇。回首32年的職場生涯,從一名采氣工改行成打字員,轉崗到資料檔案崗,再轉到文書崗,再到如今的宣傳崗,新的崗位新的挑戰,順勢而為,改變也并不可怕。
20xx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的影響,夏天才到,石油行業已經進入“嚴冬”。認清嚴峻形勢,直面挑戰,才是石油人的本色,在扎實推進提質增效專項活動,“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臺階”主題教育活動中,作為一線員工,我堅守自己的崗位,干好本職工作,自然是誰也動不了我的“奶酪”。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8
多年前就拜讀過斯賓塞約翰遜博士寫的那本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觸動很深,至今仍經常翻閱。這本勵志書講的是一個關于“變化”的絕妙故事。故事是圍繞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在奶酪獲得、擁有、失去時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而展開的。如今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我們是像“嗅嗅”那樣能夠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或者像“匆匆”那樣能夠迅速開始行動?或者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能夠及時調整自己適應變化?還是像“哼哼”那樣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是事情變得更糟呢?四個主角分別代表我們不同方面,即簡單的一面和復雜的一面。
生活中,其實"奶酪"只是個比喻,對于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偏愛,有著不同的含義。對有些人來說,奶酪代表的是一種物質上的享受;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奶酪則意味著健康的生活,或者是一種安寧富足的精神世界。它還有可能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我們最想得到的東西,或是一份工作,抑或是一種生活的意愿等等;"迷宮"代表著你花時間尋求著的東西所在的地方。每個人從出生、上學、工作乃至成立家庭,會時常面臨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更加的感覺守護自己“奶酪”的艱辛。如果你不隨著改變而變化,你將成為社會適應不良者,被新形勢淘汰。想在當今的社會立足,就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無論是生活方式和處世方法都要融合到周圍環境當中去。不斷的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知識、新的方向。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檢驗檢疫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復雜,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檢驗檢疫人的觀念能不轉變嗎?我們的文化水平、業務水平能不提高嗎?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每個人都面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原來,平時不學習,不靠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發展自己,那么,我們就會落伍,就會跟不上形勢,被淘汰也將是隨時可能的事情。兩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居安思危,對身邊的“奶酪”變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掛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去尋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銳地注視著局面的細微變化發展,未雨綢繆,主動做好知識積累、技能積累、身體和精神積累,我們才能應付自如地面對發生的變化。
想在當今的社會立足,就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無論生活方式和處世方法都要融合到周圍環境當中去,不斷的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知識、新的方向。記得小矮人“唧唧”曾對“哼哼”說:“有時候,事情發生了變化,就再也變不回原來的樣子了。我們現在遇到的情況就是這樣,這就是生活!生活在變化,日子在往前走,我們也應隨之改變。而不是在原地不前。”人一直要戰勝的最大敵人都是自己,只有戰勝了自己的心態和態度,才是戰勝別人的前提。這也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真諦所在。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9
序言: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生活并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讓我們輕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宮,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尋。但如果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扇門會向我們打開,它也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一扇門,但我們最終將會發現,它是一扇有益之門。
部門讀書分享活動從20xx年開始開展,大家每周抽出1~2小時進行書籍的分享,對于收獲再一起進行思路碰撞,在此期間分享了一些好書,收獲了一些感悟,下面跟大家分享《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讀后感。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轉變思想、快速行動。這幾句話是我讀過《誰動了我的奶酪》后的整體感受。
故事開篇,兩只小老鼠匆匆(寓意迅速行動)、嗅嗅(寓意敏銳的嗅覺),兩個小矮人哼哼(寓意害怕并拒絕改變)、唧唧(寓意調整自己、適應變化),它們所做的都只是平常的工作——尋找美味的奶酪。矮人思想高于老鼠,在開始找尋奶酪時能夠有規矩地進行標記,在選擇奶酪時也有自己的原則(C型奶酪)。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會有差距,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我們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C字奶酪。
有一天,當他們發現奶酪C站后,老鼠和矮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這好比我們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之后,有些人選擇更加努力的工作,因為他知道成功來之不易,更該趁熱打鐵,不斷進取。有些人則一直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被勝利的果實沖昏了頭腦。所謂的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難。當然天上掉的餡餅不全是肉餡的,喜悅過后發現C站的勝利成果沒了,擺在矮人和老鼠面前的選擇才真正開始。
老鼠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奶酪,一旦有了堅定的目標,不斷的努力,勝利只是早晚的事情。反倒是智商高的矮人,不能面對失敗,抱怨起了環境。殊不知環境是我們永遠無法改變的,只有不斷改善自我,才能不斷的去適應,不斷的去轉變。有句話說的好: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你遇到失敗的時候,其實可能已經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
故事的結尾給人留下了懸念,唧唧通過轉變思想,在歷經了痛苦的過程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奶酪。哼哼最后在原地找尋唧唧留下的記號……
時代在飛快地發展,我們不主動做出改變,就會被動做出妥協,我們不主動求得進步就會出現下滑式的退步,這是不爭的事實。
最后以易經里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的時候,要提前做好變通的準備,以求通達。古人尚且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更應該懂得。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0
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朋友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名叫《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書,便隨手把它取下來,并開始翻閱起來。沒想到,看了下,我便被故事的角色吸引住了。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本非常勵志的好書。這本書有四個主要角色,分別是兩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還有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找奶酪吃是他們每天必做的事。然而有一天,他們找到了一個有很多奶酪的地方——奶酪C站。于是他們四個覺得很滿足,便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奶酪C站的附近,并住了下來。不過,沒過多久,奶酪C站的奶酪突然“不見”了。原來是他們每天都在吃,沒過幾天奶酪被 吃光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把它們的心態暴露得淋漓盡致。嗅嗅和匆匆隨著奶酪的變少而采取新的行動,開始尋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則猶豫不決,煩惱叢生,總希望什么時候奶酪又從天而降,始終不愿接受奶酪被 吃光的事實。然而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還在郁顧寡歡,怨天尤人,總以為是誰偷走了他的奶酪。
這本書里,我覺得嗅嗅和匆匆的表現很好,凡事未雨綢繆,在奶酪被吃完之前就開始尋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卻表現得就不那么積極上進,不過唧唧經過一段激烈的思想斗爭后,認識到事態的嚴峻,也開始尋找新的奶酪,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最討厭的是哼哼,害怕變化,不愿相信事實。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很大,我覺得我有時就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比如以前我住的小區有很多兒時的玩伴,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訴我要搬家,要離開我的好朋友們,想到搬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沒一個小朋友跟我玩,我非常不高興,但沒辦法,還是跟著爸媽搬了過去。沒過多久,就認識新小區我們同學校同年級的小伙伴,我們每天結伴上學,周末一起玩。放假的時候約上以前的好朋友一起去郊游,比起以前,我的朋友更多了。
所以變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變化,讓我們一起適應變化,成為生活的強者。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1
今日我在教室電腦上看了一則故事。名字叫《誰動了我的奶酪》
故事講的是兩個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為尋找自我喜愛吃的奶酪而去奔波的事。
兩只小老鼠由于頭腦簡單,它們會隨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當它們看到自我喜愛的奶酪突然不見時,不會驚慌失措,而是很快采取措施繼續尋找新的奶酪。沒有思毫的猶豫!突來的改變對它們而言早已成為習慣,要做的只是繼續、、、、、、
而兩個小矮人則恰恰相反,在那里我分別叫他們為A和B。在他們找到一大堆的奶酪時,心境愉悅、為之喝彩!從此他們覺得這輩子不用再愁了!能夠就這些奶酪而安享晚年了!所以整天沉溺于幸福當中!然而他們卻沒有發現身邊的事每一天都在發生著改變,很多細微的變化在他們的眼里根本就觀查不到。可當突然一天發覺自我的奶酪被拿走時,心境一下子跌落到了極點、不知所措,甚至都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期望只是幻覺或看花了眼、、、、、、這還只是開始!更可憐的是他們竟然想留在原地,說這不是他們的錯!是誰把奶酪給他們拿走了應當還回來。可一天兩天、、、、、、過去了,他們靠著殘留的那一點兒奶酪,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
直到這時其中A才發現這樣做是錯的。他覺得奶酪不見了,在原地守候是沒用的,要相信事實,僅有重新振作起來改變自我,去尋找新的奶酪,這樣才會有轉機;否則那只能是坐以待斃!之后他經過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重新又找到了新的奶酪。而B開始也還是不贊同他的觀點,堅持認為自我原有的想法。還好最先邁出困境的A在尋找的過程中有想到他的同伴,在一路上都有做了記號!他說只要B能邁出第一步就能跟著記號沿路找到他!也就找到了新的奶酪!果不其然B在堅持不住的情景下邁出了他沉重的第一步,令他欣喜的是他看到了A做的記號!并沿著這條路一向下去找到了A和他所渴求已久的奶酪、、、、、、
整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在現實生活中當你身邊的`環境或某一件事情發生改變時,你也必須得跟著改變,有些東西不是我們很輕易就能控制的,那發生了變化,我們也得隨之而變化,否則我們就得被淘汰。試想一下,全世界的人都在不斷的提高,而你卻停留在原地,不去學習,也不去改變,那到最終被淘汰的必須是你。
當今社會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窮人和找不到工作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跟上社會提高的節奏,甚至有些人他根本就不想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隨遇而安成了他們的首選,有了一點錢或生活稍稍有些著落,就覺得這已經不錯了。異常是那些做生意賺了點小錢的人們,覺得這已經夠了,老早就想安定享福,停止了前進。可當突然一天發現自我的想法是錯了的時候,這一切又得重新再來,生活的壓力會讓他們再次絕望甚至是窒息!
在這個世上突發的事件太多了!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人的心理是經不起再三的打擊的。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景再次發生、重蹈覆轍,就得時刻觀查自我身邊的一切細微變化,生活在這個世上很現實也很殘酷,沒有誰能料到今日或明天會發生什么!也沒有誰能控制這一切!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醒自我,讓自我時刻擁有清醒的頭腦,跟進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才會有生存的可能。
就像那兩只小老鼠一樣,當他們發現自我的奶酪不見的時候,不會想太多,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繼續再找就必須能夠找到。而那兩個A和B卻把整件事都想得太復雜化了,以致于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才獲得重生!
其實人類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時刻都在反映著每個人的點點滴滴,很多細微的變化我們是能夠發現的,只要你留心!遇到事情也不要太把它復雜化,跟那兩只小老鼠學習,想簡單點或許這些事會變得很容易。相信每個人都不甘落后,在這個飛速前進的社會里也僅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不斷的改變自我,讓自我越來越有文化、越來越有前瞻、越來越有主見,這樣才不會讓自我被突發的事情而搞得不知所措!相信你也會像那兩只小老鼠一樣應付自如,即使是天大的事情踏了下來你也不會有多大感覺的。
行動起來吧!可愛的人們!此刻上天為我們準備了一切,有待去不斷的開掘。這樣才會有下一頓完美的晚餐等著……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2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我在暑假里看的一本書,里面有4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還有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現在故事開始啦:從前,老鼠嗅嗅和匆匆還有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一個迷宮里尋找著一種黃澄澄、香噴噴的食物——奶酪。這四個小家伙每天都在迷宮里度過,尋找著香噴噴的奶酪。
迷宮中有許多曲折的走廊房間,有些房間中有一些美味的奶酪,但的地方還是角落和死胡同。有一天,它們終于在一個走廊的盡頭找到了奶酪C站,奶酪C站里有許多美味的奶酪。自從發現奶酪C站之后,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每天都來奶酪C站大口的吃些奶酪,老鼠嗅嗅和匆匆依舊和沒發現奶酪C站之前一樣,每天都起的很早,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卻懶洋洋的,每天都起來的很晚,不管怎樣,他們找到了奶酪。他們從沒想過奶酪是哪兒來的,只是認為奶酪總是會在那里的。
每天,哼哼和唧唧到達奶酪C站后就感覺回到了家一樣大口大口的吃著奶酪,他們找到了奶酪,感覺實在太好了。就這樣,他們每天都是如此,早晨到達奶酪C站,晚上就回家里,第二天再過去。可是有一天,他們四個小家伙到達奶酪C站時沒有發現奶酪,里面只是空蕩蕩的,只有一些奶酪碎渣。老鼠嗅嗅和匆匆早就發現奶酪C站的變化,他們發現奶酪C站的奶酪堆越來越少,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化做好了心理準備,所以并不感到驚奇,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沒有觀察奶酪的變化,所以驚奇不已,一下子呆住了,半天動不了。小老鼠們沒有理小矮人,只是一起跑進迷宮去尋找新的奶酪了。哼哼和唧唧終于緩過神來了,哼哼和唧唧很憤怒,說這個世界不公平,還用一切惡毒的語言去詛咒了拿走奶酪的人。兩個小矮人就是不能接受這一切,這一切怎么可能發生呢?它們沮喪的回到了家。
第二天,它們繼續來到奶酪C站,它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它們希望是昨天走錯了路。可是它們錯了,奶酪C站依舊在那里,可里面還是空蕩蕩的。過了幾天,唧唧有些想去迷宮里找新的奶酪了,但他不想一個人去,它就去找哼哼,想讓它也一起,沒想到它們一會就吵了起來,它們不知道,就在他們爭吵的時候,小老鼠們已經找到了奶酪,那些奶酪都在奶酪N站呢!過了大概10分鐘,唧唧不跟哼哼一起了——準確來說是哼哼不和唧唧去尋找奶酪。唧唧一個人走出了奶酪C站,走進了黑暗的迷宮里。
唧唧走啊走啊,覺得黑黑的迷宮也不是那么的恐怖了,它便加快了腳步,走了2天,唧唧發現路邊有一些奶酪的碎渣,所以它認為馬上就可以找到新的奶酪站了,可當它到達奶酪站時才知道這是一個空的奶酪站,所以,他又走著走著,又發現了奶酪,它就馬上撿起來,聞了聞,沒想到已經發霉了,唧唧很傷心沮喪,它已經很餓了。唧唧又加快腳步走,在路上發現了不少奶酪,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甚至發霉,在之后的5天里,唧唧都走的很快,而且在墻上留下了不少話,以便他的朋友哼哼出來的話能找到路。又過了2天唧唧終于找到了奶酪N站,里面堆滿了奶酪,唧唧從沒見過這么多的奶酪,它開始還以為這是一個幻覺,直到他看見它的老鼠朋友嗅嗅和匆匆正在和他點頭揮手才明白這是真的,不是幻覺。唧唧很高興自己走出了奶酪C站,他不知道好朋友哼哼有沒有走出奶酪C站出來尋找奶酪,如果他走出奶酪C站,他就一定會來到奶酪N站的,因為唧唧在一路上寫下了許多話可以給哼哼當路標,哼哼一出來就可以看見,他不出來就可能會餓死在奶酪C站,唧唧當然希望它的好朋友不會餓死,但會不會餓死還得看哼哼自己愿不愿意走出奶酪C站。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應該隨著變化而變化,并享受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誰動了我的奶酪》,里面有四個主人公,分別是:能及時嗅出變化氣息的嗅嗅,能迅速開始行動的匆匆,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的哼哼,能及時調整自我去適應變化的唧唧。
故事發生在從前,這四個小家伙每一天都要穿著跑鞋去尋找名叫“奶酪”的東西。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奶酪C站,那里有許多奶酪,夠他們享用一輩子了。可是事實并非如此。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一點兒也沒有了。嗅嗅和匆匆并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他們明白,事物每一刻都在變化,不可能永久不變。于是他們倆立刻穿上跑鞋,去尋找新的奶酪。但哼哼和唧唧并不能及時理解這一點,哼哼大聲地喊著,唧唧呆呆地看著這一切,不感相信這是真的。在這幾天的饑腸轆轆后,唧唧最終作出了一個決定:他要離開C站,尋找新的奶酪。最終,在克服了黑暗和恐懼之后,唧唧最終找到了奶酪N站,那里裝滿了新鮮的奶酪,并看見了自我的老朋友,嗅嗅和匆匆。而哼哼或許還在奶酪C站,此刻失去奶酪的絕望與恐懼之中。
讀完最終一頁,我把它合起來,不由得思考起來。文中的奶酪能夠指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比如歡樂、幸福、健康等等。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再變化著,沒有什么能永恒不變。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長長的假期過去了,有許多人不想開學,還沉湎于假期的歡樂中,但還是要應對新的學期。這就是變化。文中的奶酪也是這樣,你僅有隨時把跑鞋掛在脖子,才能應對這些變化,適應這些變化。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這就是“奶酪原則”!
我們要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并享受變化。因為你要記住,總有一天,你的“奶酪”會被別人拿走。
這是結局……
或是,新的開始?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4
前幾天,姐姐送給我全世界最暢銷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完后,我感觸頗多。
書中的四個主人翁——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它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們住在一起,為了能夠填飽肚子并享受快樂,天天在迷宮里奔跑,奶酪是它們生活中追求的終極目標。
功夫不負有心人,它們終于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奶酪,它們找到了奶酪C站,那里有數不勝數的奶酪,它們因此得到了快樂和幸福。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每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兩只頭腦簡單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隨變化而動,鎮定地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因為它們很早就注意到這些細小的變化了,很快地它們找到了奶酪N站,那里有更多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面對變化不知所措,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埋怨天地,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小矮人唧唧一開始因變化的恐懼而停滯不前,最終沖破了恐懼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穿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終于在奶酪N站找到了奶酪,在尋找奶酪的路上,它在墻上寫下了許多體會,它希望哼哼能看到這些,并找到N站,但哼哼卻仍然在怨天尤人中郁郁寡歡......
文中的“奶酪”是對我們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任何一種東西。
讀完這個故事,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道理:變化無時無處不在,隨時都可能發生,無論我們是害怕改變還是喜歡改變,面對變化,我們不能像小矮人哼哼那樣畏懼改變,拒絕變化,應該像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以及小矮人唧唧一樣隨時鎮定面對變化,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為社會作貢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更好!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15
無意間,我讀完了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真是受益匪淺!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只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并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從另一方面來說,“奶酪”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對于常常向往著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輕狂和喜悅,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
變化是永恒的。盡管還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該如何面對?卡奈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向往,那只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 的無奈和一廂情愿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脫安逸,超越恐懼,恃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并不會遵從某個人的愿望,改變隨時會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于某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