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匯編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這幾天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情感。
書中講述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它來到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莊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
嘎羧的心里,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
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么渺小。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本書,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2
《最后一頭戰象》的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書中寫了三種不同的動物,分別是——象、熊、豬。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想,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人與動物大自然的深切友誼。
要說我最喜歡的,還是豬。豬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飾演著笑柄的形象。豬的臟是人盡皆知,豬的懶惰在動物界也是出了名,豬的愚蠢似乎也有據可考,可我還是喜歡豬。也許你們會問,我為什么喜歡豬?其實,是這樣的––在古時候,豬是富有的象征。徒手捉豬以示勇敢之意,不能捉豬便視為怯懦。豬是十二生肖之一,豬年出生的孩子,民間稱為金豬娃娃,有吉祥康福之意。
書中作者以野豬跳板、野豬囚犯、野豬王三件事情來描寫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野豬王。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叫做黑旋風的小豬仔,它活潑可愛,調皮勇猛,感恩戴德,莽撞的性格也給“我”惹了不少的“好事”,但最后都化險為夷,也報答了“我”的養育之恩。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豬的老實和倔強,讓讀者深深地感受到人與動物的真切情誼。
我喜愛有靈性的動物,更喜歡富有哲理的動物小說。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沈石溪寫的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深有體會。那些戰象們
死也要死得悲壯,死的英姿颯爽。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中,無數的戰象為了祖國的千秋大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唯獨有一頭戰象還在呼吸,于是人們就把它帶了回去。很快,憑著象靈敏的感覺,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可它死也要帶著自己的象鞍,拿到象鞍以后,這頭象才安息地躺到象墓里。
我覺得這頭象死得很有骨氣,他雖然是唯一活下來的戰象,但它沒有因此目中無人。而是按照平常家養象的生活一樣平靜。臨死它只想跟它并肩作戰時的好伙伴象鞍在一起,和一起并肩作戰的象戰士埋在一起才能死得安心。
由此聯想到一些戰士,一些英雄,細細回想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流傳千古的感人故事,他們也全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
一代大俠荊柯,他就是感到秦王統治的制度太殘暴,于是以獻地圖為理由,找機會刺殺秦王,臨行前,他高聲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彼髦来诵袃炊嗉賲s義無反顧,最終死在秦王的咸陽殿上。
文天祥被敵人捉住,他堅決不投降,在押去刑場的路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名句永遠激勵著后人。
一個人只要做了為祖國努力奮斗的事情,他死了也覺得安心。這樣的人會被永遠記住活在人們心中。我崇拜他們,我也要做這樣的人。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
這本書,都是圍繞大象來寫的,他能毫無遮掩的表現出來,故事中各種大象的丑陋和美麗。
第一個故事中的“我”是一名車腳醫生,一邊勞動,一邊行醫。
一天,“我”到橡膠林區巡診,走到一個很大的灣塘。像摸到了一條剛剛在沙粒里打過滾的蟒蛇!拔摇笔暭饨,叫聲吸引了一頭大象,它朝我走來,忽然,一頭母象也向我走來,他們要殺我就像踩死一個螞蟻一樣簡單,可是,他們用鼻子推我走進樹林,停在一棵大樹上,樹下躺著一頭很虛弱的小象,她的右腿受了傷,大象讓我去給小象治病,我從來沒動過手術,對手術過程都很生疏,只好裝模作樣的拿了幾個工具,終于,完成了手術。
故事中的大象也像我們人類一樣,有著對家庭的深厚感情,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都十分關心,關愛,他們不讓孩子受到一絲的委屈和傷害。大象也很聰明,居然能從路上挾持一個人給孩子看病,他們也知道要知恩圖報,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大象也有著我們一樣的感情。
如果你還想要知道更精彩的內容,別忘了到書店看看這本書哦!今天,我就講其中一個故事。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5
寒假里,一位宋阿姨送我一本書,書的名子是《最后一頭戰象》作者是沈石溪。阿姨送我的時候說:“這本書特別好,讀完后她都感動哭了。”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認認真真的讀了這篇文章,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了日寇侵占了緬甸,在戰斗中,戰象都陳亡了,在民工搬運戰象尸體時,發現了幸存的戰象,名叫嗄羧,過了二十幾后,它在臨死之前重新找到并披掛上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來到戰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在了那里。
在這篇文章里,嗄羧被村民治好傷后就在寨子里生活,它整天優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靈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時候,它繞著寨子走了三匝,對救活它,收留它,并養活它的寨子表達了一種戀戀不舍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擁到打谷場為嗄羧送別,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在它脖子上系了潔白的紗巾,在四條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給它吃的,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涼水。說明它很難過,它知道自己要離開了,吃不下東西。
嗄羧是一頭很重情義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塊戰斗的戰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并肩作戰的戰友身邊,它是我們心中一位非常重情義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戰斗英雄。
大象能做到這樣,我們人要做的更好。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
聽同學們說《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很好看,放暑假了我和媽媽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來看。
看完這本書,使我增加了許多有關大象的知識。比如大象生活的地理分布位置,現存的象僅有兩種:非洲象和亞洲象。非洲象產于非洲的熱帶森林,而亞洲象生活在印度、越南、緬甸、泰國等南亞地區。大象的自然地位也很高,成年大象幾乎無誰敢惹,連百獸之王老虎和獅子都怕它。象的行為特征,大象是一種群居生活的動物一般少則五六頭,多則幾十頭。大象的壽命很長,一般可以活到六七十歲以上。
這本書里講了一個故事,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故事發生在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了緬甸,緬甸有個象兵部隊和日寇在打洛江畔打了一仗,那一仗日寇共打死了八十多頭戰象,血把江水都染紅了,這場面可真是凄慘呀!現在人們還在不斷的捕殺大象,用它的象牙做象牙飾品等東西。導致現在的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如果現在再不進行控制和保護,沒過多久大象將帶來滅頂之災。
這本書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大象,并對大象現在的生活環境很擔憂。首先,我們要保護好自然環境,不要對森林進行砍伐,接著對那些捕殺大象的人要嚴重懲罰。最后,我們要杜絕買那些所有用象牙做的裝飾品等東西。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7
讀《最后一頭戰象》,我被大象的正義和勇敢的精神所感動。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象警》這一篇。
西雙版納,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成群的動物在炎熱的山上活動了一天,極度干渴,渴得嗓子冒煙,火燒火燎般難受,黃昏時分它們都想到羅梭江痛飲一頓,而對近旁的危險漠然視之,水對它們充滿著無限誘惑 ?墒橇_梭江邊耀眼的白沙灘上 ,橫七豎八地躺著數條鱷魚,江中幾條在自由地游弋,仿佛盡職盡責的衛士。那是讓人心驚膽寒,兇猛恐怖的恒水鱷。成群的動物望而卻步,望水興嘆。試想那是何等的殘忍。
就在他們陷入絕望之際,一陣雄渾嘹亮的象吼傳來,一排雄赳赳的大象向江邊走來,動物們都兩眼放光,露出欣喜的表情,小鹿蹦蹦跳跳載歌載舞,孔雀開屏表達燦爛的喜慶,頓時動物們歡騰起來了,好像終于盼來了救星。象群跨出樹林,揮舞長鼻,撅起象牙,高聲吼叫,闊步向前。動物們興高采烈地跟在大象后面,浩浩蕩蕩擁向江邊。鱷魚剛才還神氣活現,見此情景,倉皇而逃,他們可不想挨大象的長鼻子 。
大象自動的散列呈扇形,布下一道橢圓形的警戒線。動物們在水里盡情的享用、嬉戲,大象不但保護著它們的安全,而且維護著動物們之間的秩序,讓大家和睦相處。
讀完該文,我被大象感動,試想動物尚且能夠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8
我看過許多小說,但我最喜歡的是沈石溪的小說《最后一頭戰象》。
以前我認為象很溫順,不可能打仗。近來我通過讀《最后一頭戰象》后才明白,象不但英勇善戰,還勢不可當。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沈石溪爺爺到西雙版納插隊時,見到了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嘎羧。嘎羧在寨子里很受歡迎,它經常到各家各戶要串香蕉吃,到山里喝筒山泉,二十六年過去了,一天早晨,嘎羧不吃不喝,飼養它的波農丁知道嘎羧要走黃泉路了。第二天,嘎羧非常興奮,它向波農丁要回了象鞍,獨自去死亡的路上,嘎羧沒有去象冢,而是和自己的戰友死在了一起,黎明時,它安靜的躺在坑中。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我覺得很感人,因為象也有自己的感情,人為什么不能像它一樣?有好多毒惡的人隱藏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對父母不孝,有的'人不愛護小朋友,有的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茍活在自我當中。如果人和動物相比,有些人是那么陰險,如果比美德動物更勝一籌。我們要向動物學習,學習它們崇高的精神。以后要孝敬父母,熱愛小朋友,其實人的本性很善良,只是有的人為了貪欲失去了自我。
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動物,和動物和諧相處!
簡評:小作者從課文的研讀出發,認識了動物的益處,聯系生活中該抨擊的人之丑惡嘴臉,在對比中激起向善的漣漪,呼吁加強環保。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9
今天,我讀完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生動傳神,動物個性鮮明,每一個故事都精彩紛呈,令我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我感觸最深的是“象冢”,我又看了一遍,合上書,我久久難以入睡,仿佛看到母象巴婭正在認真、仔細地為它茨甫搔癢,用長鼻子為他汲水,用巨蕉為他扇涼,她甘愿為他犧牲一切,無怨無悔。它茨甫盡情地享受著,他也毫無保留的寵著、愛著她及她的孩子,他們是那么幸福,那么和諧。然而這一切卻被隆卡打破了,為了王位,他給了它茨甫致命一擊,盡管他是那么愛他。結局是殘酷的,也是美好的,相親相愛的他們鼻子纏綿在一起,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巴婭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她溫柔、美麗、善良,對它茨甫忠誠,愛得真摯、死心塌地;疼愛寶貝兒子,傾其所有,付盡母愛。
威猛的它茨甫登上王位三十年,久經沙場,英勇無畏,在年老體衰時,卻被最忠實的親密助手置于死地,真是防不勝防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優勝劣汰。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也是一樣,一定要堅持不懈、發憤圖強。如果你不思進取,就會像它茨甫那樣,被無情的趕出去。
隆卡的聰明勇敢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要被任何困難嚇倒,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我,創造明天的輝煌!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0
暑假,我利用閑暇時間讀了這本書。書中寫了一頭叫作嘎駿的戰象。這本書講了,在1943年,象兵與日寇在西雙版納打了一仗,戰爭中,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壯烈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這些戰象,就在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把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戰象埋葬,當在搬運尸體的時候,他們發現還有一頭受傷的公象。被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渾身是血,奄奄一息了村名們把它運回了在寨子;氐秸右院螅艿搅舜迕筒ㄞr丁精心的療養,過了二十多年,它已經非常衰老了,大家都覺得它不行了,但到第二天,它卻變得十分亢奮,反應非常反常,波農丁看到它,明白原來它想要自己的象鞍,波農丁為它披上象鞍。告訴村名它要回到它的象冢里去。
讀到這里:我明白了,嘎駿見到象鞍時內心的涌動著:對輝煌過去深深的留念與回味。
到了那里,它想到了與自己并肩作戰的戰友,來到石碑前,見它用腳開始挖土,伴隨著漸漸被挖出的土壤,它的身體也漸漸被淹沒,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了,什么聲音也沒有了,它死了,和自己的同伴永遠在一起了。
我明白了:它舍不得照顧,愛護它的村名和它的戰友們,它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村名和戰友得留戀與感激。我有很深的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50字我明白動物之間也有很深的感情。我們要尊重動物之間珍貴的情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匯編10篇】相關文章:
最后一頭戰象作文03-10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800字09-05
六年級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08-28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最后一頭戰象》教案11-24
小學六年級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08-30
六年級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反思范文07-15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12-21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11-19
六年級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測試題10-24
六年級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案設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