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讀《論語》有感

時間:2021-01-23 09:34:2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論語》有感(合集10篇)

讀《論語》有感1

  這學期以來,學校轟轟烈烈地舉辦了讀《論語》的大型讀書活動。每周星期二早讀課上校園里到處都能聽到讀《論語》的瑯瑯書聲。讀完這本書后,我感覺受益匪淺,從中領(lǐng)悟到了許多學習、做人上的道理……

讀《論語》有感(合集10篇)

  在學習方面,有許多名言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既能認真學習又能按時溫習,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嗎?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復習的重要性;“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而不能滿足,教導別人要不知疲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瑥倪@句話中,我讀懂了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長處,我們應該學習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與此同時,我聯(lián)想到自己以前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了新知識卻不知溫習,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驕傲自滿,自以為是,我為以前的行為深感慚愧。我們應該向孔老夫子所說的那樣,做到“學而不厭”,這樣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在做人方面,也讓我懂得了不少道理。“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說話要誠實守信用,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君子嗎?我們要不斷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向古代的“君子”看齊。“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讓我們明白了:要注重忠實誠信,不要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我不禁聯(lián)想到社會上存在的許多欺詐行為:假冒偽劣產(chǎn)品不斷涌現(xiàn),以次充好,欺騙顧客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這些行為實在可恥。同時我們也要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不同不相為謀”等名句,時刻告誡自己:要向榜樣學習、看齊,從他們身上汲取進步的力量。

  《論語》這部著作是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jié)晶。它濃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每讀一遍都會讓你有不同的體會,令你百讀不厭。

讀《論語》有感2

  啊啊和《論語》的初次接觸,和很多人一樣,是在初中的課本中,讀著當時覺得非常拗口的文言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當時的自己因為年幼,體會不到論語中的奧妙,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其死記硬背,放入腦中。一直到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圖書館,看到《于丹論語心得》,翻開后看到于丹的精辟解釋,讓我對《論語》重燃興趣。自己買了一本《論語》,參考著《于丹論語心得》,讀了起來。若論《論語》中哪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無疑是《論語?衛(wèi)靈公》中的孔子回答子貢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啊啊子貢問孔子,人一生的修養(yǎng)之道能不能用一句話來進行概括?孔子回答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佑眠@句話闡述著自己的“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便是我們當今常說的“換位思考”、“同理心”。

  啊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應當,這些理所應當讓我們越發(fā)的浮躁,迷失了自己的本心。這時不妨放下這一切,細心體會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他的要求是否還會如此?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他的付出是否還會心存不甘?

  啊啊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面對眼下尷尬的醫(yī)患關(guān)系,愈發(fā)覺得孔子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華所在。因為我們血液中流淌著中華的文明,生活中遵循孔子“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我身邊,經(jīng)常會有醫(yī)生站在患者角度與我們溝通。在一次會診中,患者嚴重感染,我們建議患者使用效果好的高等級抗生素,在我們制定方案時,醫(yī)生卻在查詢藥品的價格,因為患者家庭條件一般,住院費已經(jīng)讓家里不堪重負,希望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當我們告知其他方案需要更多外科手段輔助時,醫(yī)生欣然的答應了,自己加強外科輔助治療以解決抗生素的缺陷,重要的是為患者節(jié)約了住院費用。患者康復后滿懷感激的送來錦旗,張貼感謝信,有的甚至和醫(yī)生成為了朋友。這樣的例子在醫(yī)院屢見不鮮。

  啊啊在我的工作中有醫(yī)患彼此理解的溫馨,亦有互不理解的埋怨。一名門診患者,一早趕到醫(yī)院,近3個小時就診過程,和醫(yī)生接觸的時間卻不到一刻鐘,于是便心存不滿結(jié)束了一上午的門診。而作為醫(yī)生,早晨七點半到醫(yī)院,交班,查房,上門診。為避免誤診,大多數(shù)患者都要做詳細高效的檢查,查問患者情況要客觀準確,患者描述病情要簡明扼要,否則會耽誤后續(xù)患者的正常診療。中午十二點醫(yī)生疲憊不堪的結(jié)束了一上午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門診工作。部分患者眼中的醫(yī)生“態(tài)度不好”,“說話不耐煩”,“不負責”;醫(yī)生眼中的部分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干擾了正常的診療秩序。

  啊啊在工作中,醫(yī)生和患者嘗試換位思考,是否會讓我們的醫(yī)生更負責,更有耐心,態(tài)度更好?患者更配合,更理解,更支持醫(yī)生的工作?孔子“恕”道的思想是否能夠讓醫(yī)患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若你我做到,是否我們就能邁向孔子所講的“醫(yī)患大同”!

  啊啊人們總希望和自己有關(guān)的事情是完美的,完美的生活,完美的朋友,完美的工作。這一個個完美的要求卻無形中違背了這個世界不完美的客觀現(xiàn)實,生活有遺憾,朋友有缺點,工作有壓力。當我們面對這一個個不完美時,翻開《論語》,傾聽孔子給子貢說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對生活和他人不再那么苛刻,如果我們換位思考,懷抱同理心,那么我們便可以陪伴這位老人,與他的思想和智慧在華夏文脈的傳承中繼續(xù)走下去。到那時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充滿陽光,整個世界都變得寬廣,因為我們的心態(tài)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換位思考,釋放自己,善待他人。

讀《論語》有感3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十分崇尚古人的生活,古人的世界,羨慕那馳騁的沙場;那“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的國子監(jiān);那百花齊放的春秋戰(zhàn)國······

  可是說實話,當我看到作業(yè)單上的那實實在在的字眼“閱讀《論語》”著實嚇了一跳。那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倒是從小念起,孔老先生的大名卻赫然樹立在頭頂,只敢恭恭敬敬的頂禮膜拜,倒還沒有勇氣捧起那卷“圣經(jīng)”,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拜謁高人。

  我尋到的那本圣經(jīng)看起來并非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但一卷靈秀古樸的.冊子,也足夠撐起整個氣場。就在這樣簡單的歡迎儀式后,我的私塾里從此多了一位白發(fā)老人,搖頭晃腦,日日不息。

  《論語》的確是中國人的圣經(jīng),這倒是實在不需要我加以論證,我便只有整日有時間就捧來誦讀,實不過癮,就找來本子邊讀邊記。這樣下來,十分耽誤進度,時至今日,本人讀論語不過三篇,不過小生認為,讀此書不宜心切,只能慢慢品讀,方可體味出精華,如茶道矣:細細品味,一道道精氣神慢慢升騰······

  一曰孝。我還記得第一次寫隸書作品,老師便教寫六個大字“孝是本德乃根”。由此可見,孝是人之根本,若無孝心,更無孝為,那么一切免談。那么如何做到孝哪?子曰:“今之孝者,是謂養(yǎng)也。至于犬馬,皆能自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是呀,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說出心聲:“他們的孩子將來還會報復他們的”。孩子們往往在長大后,將自己的心血全部傾注于自己的子女身上,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溫情作為物質(zhì)的為補償給他們的父母。卻不愿留下絲毫話語,甚至一個簡單的擁抱,直至他們的子女在如此循環(huán)下去。中國大孝道難道就要如此傳承下去嗎?

  不。我們不能再讓悲劇重演,孔夫子的話警示我們:“色難”,可這才稱之為孝,“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至此才為孝。

  二曰敬。敬什么?敬人敬矩敬學。子曰:“三人行,必有我食焉。”“君子孝則悌,謹而信,泛而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逼鋵嵲诋敃r,孔子已被世人稱為圣人,他完全有資格“俯瞰眾生”,可他卻仍將自己有限之生命投入無限之學習。說自己 “不如老圃,不如老農(nóng)!辈灰蛭桓叨秩耍攀歉呱械恼嬲w現(xiàn),博愛的善存。

  敬矩。在我所讀到的范圍內(nèi),也只有為人處世了?鬃咏虒覀儯骸岸嗦勱I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甚行其余,則寡悔······”人們現(xiàn)在常說要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倒不如入虎穴,得虎子。所以現(xiàn)在才了現(xiàn)在社會的污吏紅樓案發(fā),郭美美事件,諸如此類久盛不衰。這些人整天為錢賣命,半夜做夢都抱著把刀,準備著與推門而入的小偷決斗,其實何必呢?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闭f起來,這的確是真知灼見。人總是發(fā)展前進的,思想為什么要停留在過去!

  敬學,可謂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學說了有學者道孔子之最精神體現(xiàn)有三:謙虛,實事求是,樂觀“的確在理,可借鑒之。同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博學而篤信”······這些爛熟于心的名言警句,我們捫心自問,真的做到了嗎?宋代大學士宋濂道:“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志哉!睈垡蛩固闺m說智商160,但他畢生所用也才20%,只要我們發(fā)揚孔子精神,估計人類已經(jīng)發(fā)展到銀河系之外了?鬃又,值得我們深思。

  三曰什么呢?恕小生不才,至今仍在研讀。暫且說書到此。且待我茗茶一杯,鋼筆一支,《論語》一卷,一日日切磋琢磨,待到明年之時,小生繼續(xù)為閣下做“讀書報告”。

讀《論語》有感4

  《論語》一書是五千年文明史中歷代仁人志士千錘百煉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它的中華文化充實了我的生活;它的傳統(tǒng)美德感召了我的思想;它的前賢哲理熏陶了我的情操,所以,我十分喜歡《論語》這本書。

  讀完《論語》后,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求學必須按時溫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懂得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是一種美德;我懂得了君子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物質(zhì)享受。

s

  而在《論語》中,我最喜歡是這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八嬖V我學無止境,要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而蘇軾就是一個溫故知新的人,養(yǎng)成親手抄書、經(jīng)常溫習的習慣。因此他便三抄《漢書》,但并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思考和研究問題,所以他是我學習的榜樣。當然,從三四年級到現(xiàn)在,我也有養(yǎng)成抄書的好習慣,一到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日積月累、資料袋、詩歌等一些知識被我抄到一個本子上,因為我知道這樣又便于我復習,而且邊抄邊想,不僅可以溫習以前的知識,還能有不同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有時,一本書我會看上三遍或更多,這樣這本書就會被我完全理解了,剛好印證了這句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正是我讀書學習的切身體會。

  在讀《論語》這本書時,我感受自己就像一直在只是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雛鷹,是快樂的,是興奮的,享受著知識帶給我的樂趣。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去看看《論語》這本書,讓你們都養(yǎng)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讀《論語》有感5

  一、孔子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

  對同學進行仁、義、禮、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同學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將人格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慮傳授知識。

  二、 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法

  在教學實踐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因事而教,因教啟事,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

  孔子深知,人的個性和資智有著很大區(qū)別。他曾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智力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習;假如智力在中等以下,那就不必了。同是問“孝”,孔子給子游、子夏、孟武伯和孟懿子的答案就各不相同;同是問“仁”,孔子對子貢、子張顏淵與樊遲的回答也不一樣。他的不同,是解釋的方式、舉例的深淺因人而異,最終目的是要使每個同學循序漸進,直達中心。

  孔子善于巧妙地啟發(fā)同學,隨時隨地都能把死教材靈活應用。他強調(diào)必需重視同學的求知欲望,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他主張激發(fā)同學求知的主動性,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也。至于如何啟發(fā),在于老師的隨機應變,因勢利導。

  三、 孔子是“言傳身教”的第一個倡議者和實踐者

  孔子認為自身的行為能夠成為他人的典范,這比說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義,因此他時刻提倡“身正”?鬃右簧校瑤缀跆焯於加械茏痈S左右,處處以行動和人格感召,使同學不知不覺中受到他的感染。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應該記住“身教重于言教嗎”?

  四、 對于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孔子也有明確的論述。

  他教同學學問,一要學思并重,二要下學上達,三要由博而約。學就是讀書,單讀書而不用思想,就成了死讀書;單用思想而不讀書,就是胡思亂想。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要一面讀書一面想,一面想一面讀書,這樣功夫與靈感并到,才干獲得真實的學問,才不會盲從或想入非非,才不會對事理妄加揣度,亂下判斷或一味主觀、固執(zhí)己見。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毋意、毋必、毋故、毋我”。做學問要從基礎(chǔ)著手,一步步往高處走。做學問沒有捷徑,最高明的道理也是從最低淺處得來,每個人都要從事事物物的日常生活了解宇宙之大道。這就叫“下學而上達”。學問通達到一個廣大的范圍,就要選擇其中一點,作高深的研究,這就叫“由博而約”。能由博而約,才干獲得學問上獨到的造詣。

  孔子還是堅持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的典范。他與同學平等相處,親密和諧。子路對他拜見南子很不滿,他一邊解釋一邊發(fā)誓,而不擺老師的架子。他的同學經(jīng)常與他爭辯,他也不認為是對師長不敬,反而認為同學這樣做可以使道理越辯越明。同學們仰慕他的博學多聞,崇敬他的完美人格,眷戀他的和藹可親,所以有些弟子在孔子一生不得志的情況下始終追隨著他。

  孔子晚年,許多同學奔赴各國去從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教育、學術(shù)研究、商業(yè)貿(mào)易等各種活動其中有許多人成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教育家、學者、富商,有的甚至成為王者之師。這自然與孔子科學的教育思想有直接的關(guān)系?鬃幼鳛閭ゴ蟮慕逃胰У茏樱呤t人,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施教的過程中,孔子為后人留下不少至理名言,諸如“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這些指導人生的格言警句,將永遠流傳后世。

  作為一個教育家,孔子的貢獻在于他打破了保守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他的教育方針、教學思想一直影響著后人!叭巳藢W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同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同學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同學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等新課程理念不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嗎?與孔子相比,我是那么渺小,但我愿把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運用到自身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讀《論語》有感6

  《論語》這本書匯聚了春秋時期的大儒學家孔子云游四海、輔佐君王、教育弟子時曾經(jīng)說過的話,讀《論語》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畢生的心血,處處展現(xiàn)了儒家“仁”的思想結(jié)晶。

  此書總共有十三篇。自古以來都是用于教學和治理國家的。常言道:“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娝淖饔檬侨绱酥笱!

  讀完此書后,我印象最深、感覺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話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會里,做任何事不僅要有實力,最關(guān)鍵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況下,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著冷靜,不能魯莽,這樣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讀后感《讀《論語》有感作文400字》。同樣,我們在學習中,每件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開動我們的腦筋、豐富我們的知識;在平時考試中,每一道題解答前一定要審清題目的意思,經(jīng)過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筆解答,力爭做到做一題對一題,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題的時間。

  可見,孔子的知識淵博,《論語》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揚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讀《論語》有感7

  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zhì)。仿佛帶我穿越了2500年的時光,來到了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隨著我手中閱讀頁數(shù)的增加,如夢驚醒,《論語》帶我走進精神的家園。

  我們的班主任方老師在四年級時就讓全班同學背誦《論語》;初次背誦,我并不懂其中意思,一知半解;但隨著深入地背誦,我漸漸地讀懂了其中的深刻含意,我內(nèi)心甚為歡喜。經(jīng)過兩年來的背誦,日積月累,慢慢品悟,古人思想的精華好似悠悠的花香,迎面撲來,我沉浸在書香之中。

  《論語》是一面文化明鏡,我從中覓到了學習的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要我們常常溫習學過的知識,才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別人的老師了!边@句話激勵著我,有時間就去復習學過的知識,有時我還會去找老師和同學做更深的了解和鞏固,從知識中找到快樂,找到自我,找到內(nèi)心的充實……

  《論語》教會了我一套處事的方法。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告訴我們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求于別人去做。因為每個人的喜愛不一樣,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生活中,你幫助了別人,他會對你感激;但是,如果你強迫別人做他不喜歡的事,別人只會越來越討厭你。當我理解這句話的含意后,我沒有強迫別人做不想做的事,我和同學的關(guān)系也越不越親密。

  《論語》帶給我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比绻腥瞬涣私饽,不太懂你,因某些事而誤解了你,又何必去斤斤計較與其生氣呢?生活中,難免會被人誤解的時候,需要你去包容,你可以耐心地跟他解釋,讓他知道真相;你也可以慢慢地等,讓他自己去理解,讓時間告訴他一切。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使我學到了行為禮儀,懂得了人生哲理。通過誦讀經(jīng)典,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千古美文,他引領(lǐng)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精神之花常在我心中綻放。

  夏色斑斕,經(jīng)典讓書香更濃。一部《論語》,一種人生,我陶醉其中;《論語》文化榜樣的力量,幫助我們指點迷津;跨越漫漫時空,仍然照亮著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讀《論語》有感8

  《論語》這本書匯聚了春秋時期的大儒學家孔子云游四海、輔佐君王、教育弟子時曾經(jīng)說過的話,讀《論語》有感作文。聚集了孔子畢生的心血,處處展現(xiàn)了儒家“仁”的思想結(jié)晶。

  此書總共有十三篇。自古以來都是用于教學和治理國家的。常言道:“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娝淖饔檬侨绱酥笱!

  讀完此書后,我印象最深、感覺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話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會里,做任何事不僅要有實力,最關(guān)鍵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況下,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著冷靜,不能魯莽,這樣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小學六年級作文《讀《論語》有感作文》。同樣,我們在學習中,每件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開動我們的腦筋、豐富我們的知識;在平時考試中,每一道題解答前一定要審清題目的意思,經(jīng)過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筆解答,力爭做到做一題對一題,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題的時間。

  可見,孔子的知識淵博,《論語》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揚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讀《論語》有感9

  報紙編輯希望我能為青年朋友介紹自己喜歡的書,我首先想到《論語》,這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之一。說來慚愧,雖然上大學時就讀過《論語》不止一遍,甚至背下不少章節(jié),卻說不上喜歡。那時主要是為了學古漢語,完全當它是某種語料,并沒有什么心得。當然,上世紀60年代那時也在限制思考。真正認真細讀,并多少能融進自己人生歷練來讀,是過了而立之年。此后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讀一讀《論語》,往往有些新的體驗。我漸漸覺得這本書在滲透自己整個人生。當然其中也有我所不太喜歡的,比如那種教化味道,還有一些明顯落后的觀念。但我欣賞品味里邊的人生智慧,那種質(zhì)樸踏實的態(tài)度,還有對人事的洞察和理解,大度與樂觀。也許太年輕是不容易進入《論語》的,但讀一讀還是有好處,畢竟是中國經(jīng)典。那些思想精華,會一點一滴持續(xù)地滋潤整個人生。但是,如果讀《論語》能“平實”一點,知人論世,丟掉膜拜的意味,會更有創(chuàng)獲。

  有些青年朋友可能會抱怨讀《論語》這樣的古書障礙比較多。那么可以找一些有注釋的本子來讀。這類書很多,因為不是深入研究,先讀懂基本意思再說,不必苛求什么版本。我倒是不太主張大家一開始就讀那些“主觀投入”太多、或者太“現(xiàn)代性”的研究型論著。因為那容易馬上把自己的腦子框住了。

  報紙編輯還要我為青年朋友說出所喜愛的其他幾種書,我依次羅列以下:

  一是《論語》。

  理由和上面說的差不多,是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二是《孟子》。

  理由和前邊已經(jīng)說過的差不多,我認為也是一本可以不斷豐富我們?nèi)松腔鄣臅?/p>

  三是《莊子》。

  有時我也問自己,這和《論語》完全不同的風格,怎么能都喜歡?大概人生本來就是復雜的多向度的。如果說《論語》讓人理解人生,那么《莊子》可能更讓人有時超越和想象人生。

  四是《紅樓夢》。

  上中學時讀了好幾次都讀不下去,主要還是不能進入那種表面日常、其實很形而上的境界!拔母铩敝性诟尚趧,有機會反復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有味。大概不同年齡段讀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五是《魯迅全集》。

  記得80年代初我是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下一套全集的,至今仍然是翻閱最多的書之一。除了教學研究的需要,還因為魯迅的確讓人非常清醒,讓人永遠對現(xiàn)實保持一種犀利的批判目光。當然,也因為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思想遺產(chǎn)。

  六是《共產(chǎn)黨宣言》。

  記得我頭一次讀是十六、七歲,當時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莊嚴感,為那種雄大的使命感和事業(yè)心激動不已。在當下這樣缺少理想主義的現(xiàn)實中,讀這本影響人類命運的大書,能得到精神的升華。

  七是《圣經(jīng)》。

  我是基督教家庭里長大的,從小就熟悉這本書,為其中許多故事所吸引。看到我高齡而又重病的母親每天都要堅持吃力地用放大鏡讀上幾頁,我能體會信仰的力量。《圣經(jīng)》的重要還在于它是西方文化的源頭之一,要了解西方,自然繞不開《圣經(jīng)》。讀這部書不等于就要信教,它也許能激發(fā)我們對生命對未知世界保持一份敬畏之心。

  八是莎士比亞的戲劇

  那完全是適合“讀”的劇本。盡管連張愛玲也說過不喜歡,而且年輕人已經(jīng)很難靜下心來啃這樣的經(jīng)典,但我想最好還是選讀一兩部,那起碼能培養(yǎng)一種對悲劇的感悟,那種雍容華貴的風格也能讓人想像力飛揚。

  九是美國理論家詹明信(又譯詹姆遜)的《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是近年來對我國文學理論界影響甚大的一部書,可以了解一下到底為何影響大,而且它跳出傳統(tǒng)VS現(xiàn)代的思維模式,啟發(fā)我們重新打量所處這個多元的有些混亂的世界,會有另一番風景。

  十是切·格瓦拉的傳記

  坊間已經(jīng)翻譯出版許多種,也可以讀國人寫的比較簡要的一種,就是《切·格瓦拉》(張中莉編著,遼寧人民出版社版)。在許多人都樂于痛快地顛覆革命的時候,這位傳奇人物的事跡會讓人感受何謂英雄氣概,何謂獻身精神。

  我就羅列這么10部書,除了后面2種,都是些比較普通的書,卻又大都是經(jīng)典性的“大書”。屬于經(jīng)典的東西,對于后世的讀者會有距離,包括對它所屬時代和語言表達形式等方面的隔膜,會對閱讀形成障礙,我們需要盡力才能進入。許多流行的作品我們也喜歡,像我平時也會讀一些休閑的讀物,比如畿米、《水煮三國》之類,但那主要是消遣。如果要真正了解人類的智慧,吸取精神的力量,提升人格境界,還是要取法乎上,多讀經(jīng)典性的作品。讀經(jīng)典要沉下心來,有一份超越,有一份尊崇,盡可能調(diào)動自己的感覺與靈性去接近,去理解,就能深入堂奧,高雅的興趣就會慢慢培養(yǎng)出來。當然,我所喜歡并樂于推薦給青年的這些“大書”,短時間讀不完,有些真的就是要用整個人生來讀。

讀《論語》有感10

  一部《論語》,有人從中覓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有人獲得了人生的感悟?鬃樱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至情至性之人,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至真至誠之人。

  我總認為一位大師,他必定不是純粹的、專一的,就像孔夫子。教育家,他弟子三千,名副其實;思想家,一個"仁"留給世人永久的啟發(fā);文學家、哲學家他依然當之無愧。試問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沒有天地乾坤皆滄海一粟的胸襟,何以成為一代圣人呢?

  金景芳先生在他的《孔子思想述略》中曾說:"孔子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以至于超越中國歷史的界限,受到長期的尊重,首先在于他是偉大的教育家,而不是在于他的政治思想。"在浩如煙海的各式教育讀物中我們難免迷失,面對每天繁瑣的教學工作也難免浮躁,那不妨卸下一絲偽裝,拋棄一些浮躁,回歸千年前的經(jīng)典,靜心聆聽圣人之言吧!

  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回頭看看孔子,20xx多年前的思想依舊能給我們啟迪。

  大千世界的魅力在于萬事萬物的多樣性,沒有同一處風景,才會讓人對旅行如此迷戀,同樣教育的魅力也在于教育對象的多樣性,教師看似重復機械的勞動背后卻隱藏著諸多鮮活的生命個體。一句"因材施教"似乎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鬃右簧谢ㄙM了很多時間來了解學生的性格、智商、情商、特長,有時他能從學生優(yōu)點方面分析,如他曾指出子路果敢決斷、子貢通情達理、冉有多才多藝;有時他能從學生缺點方面分析,如他曾指出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張偏激、子路魯莽;有時他能對不同學生作比較分析,比如子貢問孔子:"子張與子夏哪個強一些?"孔子說:"子張偏激一些,辦事說話容易過頭;子夏遲鈍一些,辦事說話有時跟不上。"子貢又問:"那么是不是子張強一些呢?"孔子回答說:"過猶不及。"正因為對學生的如此了解,他的教育和教學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他不用千篇一律的說教,往往許多學生問同樣一個問題,而孔子回答不一樣。如子路問:"聽到一個道理馬上就執(zhí)行嗎?"孔子答:"有父兄在,怎能立刻就去實行?"冉求也問,而孔子答:"對,馬上去實行。"公西華問為什么對同一個問題而答復相反?鬃诱f:"冉求遲緩,我推他一下,子路向來膽大好勝,所以我往后拉他一下。"

  說起"因材施教"道理和理念誰都有一堆,可實踐起來怎一難字了得!我們真的了解那講臺下幾十雙眼里藏著什么嗎?孔子說過"智莫難于知人",沒有什么比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難懂。

  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說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告訴他較高深的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較高深的學問。我們是不是把我們的學生都當成中上人了呢,那些艱澀的理解,那些文章背后的深意他們真的個個都需要知道嗎?語文課堂上我們總是糾結(jié)與那些莫名其妙的"深情厚意",那小小的心靈哪能感悟那么多呢。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朱自清先生一篇經(jīng)典的散文作品《背影》,我記得當年我學的時候老師神情的講,我似懂非懂的聽,只忙著體會那字里行間的深情,做題倒是會了,萬分感動吧倒也談不上,父愛的偉大倒也略懂一點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過了父親無數(shù)次的背影,有一天突然讀到這篇文章,我才感慨頗深。只到我自己站上講臺,婉婉到來那傷感中帶著憂傷的文字時,我差點淚流滿面,那一刻我知道,那一課不是為我的學生上的,而是為自己上的,下邊的孩子如同當年的我,有的頗有領(lǐng)悟,大多似懂非懂,也有的暗自偷笑。可那又怎樣呢,那一刻多少人懂真的不那么重要,歲月會告訴他們一切,對于那些暗自偷笑的孩子更無需指責,過多苛求。

  那教育到底要交什么,有人恐怕要發(fā)問了?鬃又徽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不外乎四大方面,即"文、行、忠、信",而對于"文"孔子似乎把它列在末尾,相對來說更為推崇"行""忠""信"。也就是政治和倫理道德方面的踐行,這是孔子的本意。我到覺得沒必要把思維禁錮在孔夫子的本意上,何嘗不能理解為一種實踐能力和為人處事之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恰恰與孔子主張的"仁與德"不謀而舍,兩人都把"仁與德都"當做自己不斷追求的目標,從而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品德,具備良好的修養(yǎng)品德,才是我們所調(diào)的''真人''。我們總在說教書育人,要育成什么樣的人——"真人",是"君子坦蕩蕩",是"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言必行,行必果",是一種坦蕩、內(nèi)省、直率與真誠?鬃油ㄟ^點滴,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地與弟子探討,感悟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白天,忙碌于教育教學工作;入夜,翻開圣賢之書讀上幾頁,雖不能自稱"大徹大悟",卻無疑享受了一次"靈魂桑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這條路與我而言還有太多的風景要去追尋,我不是開辟者,但我愿意去追尋那一片片綺麗的風光。面對繁瑣的工作,不知從何時起也變得喋喋不休,變得心浮氣躁,與圣人對話,才發(fā)現(xiàn)來自遠古的真理總能給予人一種寧靜的智慧,我沉醉于那份內(nèi)省,感動著那份質(zhì)樸與直率,不寧靜怎能幸福,不寧靜何談教育!

【讀《論語》有感(合集10篇)】相關(guān)文章:

讀論語有感300字10-15

讀《論語》有感(精選15篇)12-17

讀論語有感范文700字5篇07-31

《論語集注》讀論語孟子法06-1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逃離有感07-29

讀《基地》有感04-12

讀《蝶戀花》有感04-06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 亚洲最大的aⅴ久久网站 | 亚洲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最新欧美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髙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