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
最近,我反復地在讀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因為它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1949年發生在美國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
這篇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特別是讀到“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一句話時,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這句話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還是支撐父親不顧別人的勸阻,冒著巨大的危險,在瓦礫堆上挖掘至少38小時,不吃、不喝、不睡的動力來源。這句話給了兒子重生的希望,使他能在廢墟中克服了恐懼,并反過來安慰同學。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先想到的是“讓我的同學先出去吧!”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共創了神話般的奇跡。
這不禁想起我的父親他也是這樣愛著我的。在我生病時,他在我身旁陪著我,安慰我;當我遇到困難時,他耐心地指導我,直到我懂為止;在我做錯事時,他鼓勵我勇敢地去改正……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父愛的偉大。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2
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懂得了父愛的無私和偉大。
文章講述了美國洛杉磯大地震后,一位年輕的父親不顧各種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在人們認為幾乎不存在希望的情況下,一直堅持38個小時,終于從瓦礫堆中營救出兒子和他14個同學的動人事跡。
如果這位爸爸沒有這種無私而偉大的父愛,他就不會這樣執著地堅持去挖。
有的孩子的父母也趕過來,他們在哭喊過”我的兒子!“”我的女兒!“之后,就絕望地離開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沒有活著的希望了。
雖然明知孩子生存的希望渺茫,雖然明知地震后余震危機四伏,可是這位爸爸沒有放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因為他對兒子說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的話給了自己一個承諾,給了自己堅持挖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如果這位父親也僅僅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的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就只有長眠于地下了。
讓我感動的還有,兒子為了救同學,讓他們先脫離危險。這也是父親的教育使他在38小時之后仍然具有堅持下去的力量。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人人都能像這對了不起父子那樣,成千上萬的孩子或許就能得救。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使我認識到父愛的深厚和偉大!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3
一篇文章,一本好書,我們讀了都會有一些感想,今天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了不起的父愛。
這篇文章主要寫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難,挖掘了38個小時才救出了兒子與其他同學,讓我們見證了偉大的父愛。
我被這偉大的親情感動了,是啊!38個小時是一個多么觸人心目的數字,那位父親38個小時不吃不喝救兒子,可是其他人呢?他們只是在那里大哭一場就走了,他們沒有像父親一樣憑著堅定信念救兒子,也是因為父親的堅持不懈才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
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也感受到這樣的愛,記得又一次,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爸爸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接我回家,可在一個拐彎處,車胎一滑,車子摔到了,爸爸也摔倒了,爸爸撐住了車子,所以我才毫發未傷,可父親還一個勁得問我怎么樣,頓時一股暖流涌上心頭。這是多么令人感動的父愛,父親總是能在最危險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來保護兒女。
父愛如此偉大,那位父親用愛創造了奇跡,父愛,可以為了你付出一切,父愛默默奉獻,這就是父愛。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4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真是催人淚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以為父親安頓好妻子,去救兒子。38小時過去了,父親救出孩子和14個小孩。他們無比幸福的擁抱在一齊。
文中最催人淚下的是這句:“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它讓我想象出那位父親挖了36小時,并且不停歇,肯定十分疲勞,我們通常學習4小時就叫苦連天,而他為了完成諾言卻堅持了下來了,那是多么動人的場面。堅持創造出乎意料的奇跡,如果他當時放棄了,就不會再見到自我的兒子。
父親救出兒子,當然離不開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在廢墟下心中必須充滿信心:爸爸肯定在找我,他會遵守自我說過的諾言!只要他活著,必須會救我和同學出去的!他說過不論發生什么總會跟我在一齊!之后他組織大家:“大家不要慌!總會有人救我們!只要我爸爸活著,就必須會救我們出去!在那里,不亂動,總會出去的!再堅持一會兒!堅持就是勝利,我們不能放棄!”
堅持,創造奇跡。如果父親不堅持救出兒子,兒子不堅持等待父親,他們就不會在39小時候相見和擁抱!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5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是美國作家馬克·漢林的`作品。
故事主要講了: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將美國洛杉磯變成一片廢墟。在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奮不顧身的去救自己的兒子,就在他絕望時,他就回想起自己對兒子的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在他悲痛的時候,這句承諾就會鼓勵著他。終于,經過三十八小時的挖掘,救出了兒子和十四名同學。
當我讀到:他挖了八小時,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是,情不自禁地眼淚花花,因為這位父親將生死置之度外,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去敬佩。
在地震面前,人類的生命像螞蟻一樣渺小!但是這位父親卻創造了奇跡!!
還記得又一次,我生病了,爸爸知道以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目的速度將我送到了醫院。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感動著我!也感動著你!
那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是《地震中的父與子》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尋找自己兒子,在38小時后,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兒子以及他兒子的13個同學。又過了50分鐘,終于把他們救出來了,這件事是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的真實的事情。這是讓人感動肺腑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6
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名字叫《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一所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許多孩子埋在廢墟中,還沒有被救出來,阿曼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父親趕到學校,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整整挖了38小時,終于從廢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學。
我讀后非常感動。這位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而兒子為了救同學,當自己及時獲救時,卻讓父親去救其他同學。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這位父親也像其他人那樣只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地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同學就只有長眠于地下了。兒子也是堅信父親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才堅持下來的。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這對父子呢?是信念,是愛!要是沒有這位偉大的父親堅持不懈的努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獲救呢?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時時感受著父母的關愛。
我的爸爸非常關心我。在學習上他是我的好老師;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做錯事了,他從不打、罵我,而是心平氣和地教導我。他經常帶我出去玩,我們去爬山,他教我騎自行車,滑旱冰,還教我游泳。每當我摔倒了,他就鼓勵我自己爬起來,不要哭。我從一個膽小的小姑娘,漸漸變得勇敢了。
爸爸平常對我們的關愛也許不像媽媽那樣無微不至,雖然有時也很嚴厲,但我們仍然能時時感到父愛的溫暖。母愛偉大,父愛同樣是偉大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7
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感人心扉的故事。講述了一九四九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以及他的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的愛無處不在。我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他對我的愛表現在對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關心。
為了能讓我們的生活條件更好些,我的爸爸去蘇州工作,他每天勞累地工作著,有時候累得腰酸背痛,但是他為了鋪好我未來的路,能讓我在更好的環境下成長,他還像往日一樣工作。養著我們的一家。爸爸回來的日子,他就陪著我玩,給我們做好吃的,還督促我寫作業。
爸爸對我要求可嚴格了,我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難看了,爸爸發現了,就去書店買了字帖,讓我天天練字。我的學習退步了,爸爸就批評我。你說這難道不是爸爸對我的愛嗎?
爸爸對我的愛卻是平凡偉大的,爸爸是船,在這小小的我駛向彼岸。爸爸的愛是無私的,爸爸的愛是偉大的。我要向爸爸說:“爸爸,我愛你!”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8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讓我感慨良多。
文章主要內容是:在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眾人勸阻,歷盡38小時終于從廢墟中救出了兒子。
這篇文章中的父親是多么偉大,不顧眾人勸阻,在余震一直不斷的情況下救兒子。當我讀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時,我不禁深受感動,這位父親不吃不喝,歷盡艱辛挖了38個小時,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兒子,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呀!
這篇文章也讓我想到了我在新聞上看到的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個小朋友在家里點燃煤氣,引發了一場大火災。大火熊熊燃燒,像一條火蛇吞噬著房子。他的父親看到后,毫不猶豫地向家里沖去,熊熊大火燃燒著,冒出滾滾濃煙,許多人勸他說:“你別去了,去了也沒用。“可他心急如焚地答道:”不行,我的兒子還在里面,我一定要救他出來。“他不顧一切地沖向了火海,救出了自己的兒子。事后,父親被燒成了重傷。這兩位父親多么偉大,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顧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多么值得我們敬佩呀!
父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父愛是一座無比堅強的大山,是我們永遠的依靠,是我們疲憊時停靠的港灣。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9
翻開語文書,你可以很快的找到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當你不理解課文而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你會感覺文中的父親太傻了,在38小時的時間里,在廢墟中挖掘。那你理解課文時,你會覺得那是一種愛的表現,父親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在廢墟中“挖掘”自己的孩子。這都是信任的表現!
本文描述在1994年美國洛衫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英勇奮戰”,終于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等14個同學的故事。
而就是這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回和你在一起這句話告訴了我——信任使兒子不在38小時之間沒有餓死、悶死……;信任,讓父親在38小時之間沒有累死、渴死……父親因為時常想起那句話而沒有放棄
看來,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是啊!你看,同學之間需要信任,師生之間需要信任,親戚之間需要信任,長輩之間需要信任,朋友之間也需要信任可見,信任十分重要!
信任!我會永遠記住你的!
信任!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0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年,美國的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有許多人都在四分鐘內受到了不同的傷害。
有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后,就充去他兒子的學校。到那里一看,那個充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那位父親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了起來。突然,又想起自己跟兒子說的話,便堅定的來到了一層樓的左后角,就在他挖的時候,有一些人拉住他,就說太晚了,以經沒有希望了,可是那位父親卻問到,有沒有人來幫助我,沒有人給他回答,就這樣,那位父親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兒子一定在等著我。8小時,12小時,24小時,他滿臉是灰土,雙眼布滿紅紅的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挖到38小時的時候,他突然聽到了兒子的聲音,父親非常的高興,這對父子無比幸福的擁抱在一起!
文章讀到這里我被感動的哭了,因為父親經常對兒子說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位父親遵守自己的諾言,對兒子不離不棄!兒子也因為堅信父親的承諾,堅決的等待父親來救自己!
通過這篇文章,我學到了,我們都是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的,文中的父親的責任感,充分的表現出了崇高的父愛,同時兒子對父親的諾言也是深信不疑,表達出兒子對父親是多么的信賴啊!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1
有一次,在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有一位年輕的父親來到兒子的學校。哭喊后,想起了: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對兒子的諾言。便疾步向那片廢墟走去。好心人來勸阻他,他只說一句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后來他挖掘,沒有人再來勸阻他。經過36小時的努力,他已經傷痕累累。功夫不負有心人,當這位年輕的父親挖到38小時時,他聽見兒子的聲音了。兒子告訴父親他那邊有14個同學,父親連忙讓過路人來幫忙。經過50分鐘以后,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當父親叫兒子出來時,兒子說讓同學先出來。因為兒子相信父親會跟他在一起。最后,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讀了課文,我覺得父親真了不起。他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三十八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找到了兒子和十四位同學。我想兒子在沒有水,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還想著父親會來救他,這也很了不起。兒子在廢墟中,肯定會鼓勵另外十四個同學說:“你們不要這樣,我相信父親會來救我們。如果我們就這樣放棄了,那就相當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而且父親說過,無論遇到任何事情,他都會跟我在一起。兒子可能會想:爸爸,我相信你會來救我們。
我要學習父親那種履行諾言和關愛孩子。也要學習兒子那種相信父親,樂于助人的好品德。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2
我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在美國的洛杉磯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親不顧余震和爆炸的危險,在廢墟中足足挖了38個小時,救出了兒子。這就是是為了一句“不論發生什么,我都會和你在一齊”的承諾。
兒子的信賴和父親的信守諾言,讓死神望而卻步。假如父親忘記了自我的諾言,假如兒子不信任自我的父親,那么杯具就會發生。
當我第一次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覺得這個父親很偉大,他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不遵守與兒子的承諾。再次讀這篇課文時,我覺得這不單單是偉大,而是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雖然不必須會發生大地震這么悲慘的事情,可是父愛也是無處不在。比如,我的老爸,每一天清晨總是早早地起床送我上學,不論是坐在他的摩托車后,還是坐在小轎車里,我總是覺得很安全,我信賴他,相信他會安全地把我送到學校。每個周末總會為我燒上一大桌我最愛吃的菜,每次跟老爸逛菜場,不用我說,他總是會買來許多我愛吃的菜。這些小事看上去很不起眼,里面也浸著濃濃的父愛。
父愛跟母愛是不一樣的,母愛是溫柔的,父愛是剛強的,這也是這篇課文讓我體會到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3
最近我讀了一片章,叫《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完了以后,我的感悟很深,父親有么的偉大,而這篇文章就體現出了感人的父親。
是親發生在美國的洛砂機,那里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死了很多人,在這混亂中,有一位年輕的父親也遇難了,他先把自己的妻子安頓好了以后,便急忙地沖向了自己七歲兒子的學校,那里一片廢墟,樓房的塌了,那個父親絕望了,但他又起了兒子對他說的話:“無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于是他懷中個希望,走到了兒子教師的地方,用自己的不斷地挖著堅硬的石頭。與此同時,有源源不斷的父母來到這里,痛苦并大 喊:“我的兒子! 我的女兒!”,說完后,絕望的離開了的離開了,而那位父親仍在挖掘,盡管有人來勸他,但他還是不停的在挖這,他一直想著:“兒子,我的兒子在等我!”最終,他用了38小時挖出了自己的兒子。
這篇文章寫出了,父親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們幫助我們,不會的問題細心地教我們,父愛如山這句話果然說對了,父親很偉大!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4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熱淚盈眶。
課文主要講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三十八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他兒子的同學的故事。
你們知道為什么這位父親會堅持三十八小時嗎?因為他對他兒子說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就是這一句話支撐著這位父親;就是這小小的承諾讓這位父親的兒子堅持了三十八小時;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兒子和父親經過三十八小時后又能幸福地擁抱在一起。這就是愛!
其實,在生活中老師給予我們的愛也不亞于爸爸媽媽哦!在今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8級大地震。某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譚千秋為了保護四名未能及時脫離危險的同學,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倒塌的房子,讓這四名同學存活下來。可是,譚千秋老師卻去世了。譚老師是多么偉大無私,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那四名同學。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他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他們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有生的權利,沒有任何法律規定誰要為誰而死,誰要為誰做什么事情。那么,為什么這位父親會不顧一切地救他兒子?為什么譚老師會不惜生命死死地保護那四名同學呢?因為父親愛兒子,老師愛同學。因為愛!這是人類真摯的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15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感受頗深。
文中講述了在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地震之后,兒子不幸被坍塌的校舍掩埋了,父親化悲痛為力量,憑著自己的頑強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救出了連同自己孩子在內的十幾個小孩。
我深深地被這位父親的行為所震撼,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他能如此冷靜,如此堅持,這是一份怎樣的信任和默契支撐著他?又是一份怎樣的執著驅使著他?
還記得那年暑假,爸爸帶我去北京旅游,在參觀故宮的時候,由于我好奇,不知不覺就和爸爸走散了,等我反應過來,茫茫人海哪看得見爸爸。我心慌、緊張、惶恐的不由哭了起來,我站在原地一邊哭一邊大聲喊著,好一會看見神色焦急的爸爸一邊四下張望,一邊不時的詢問路人,還時不時的大聲喊著我的名字,我看見了爸爸,顧不得
臉上的淚水,狂奔過去,爸爸欣喜的一把抱住我,連聲說:“都是爸爸不好,都是爸爸不好,別怕,爸爸來了。”一邊撫摸著我的后背安慰我。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我還那么無知,根本無法理解這是一種愛,一種信任。想想平日里還因為一些小事錯怪父親,甚至對父親抱怨,實在是慚愧。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覺得更應珍惜這份愛,這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