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1
今天,有幸讀到著名散文家周國平的經典散文《只有一個人生》,雖然僅僅讀了十幾頁,但是感悟真切!他的經典散文包括四卷,《只有一個人生》屬于生命感悟卷。本文情理并茂、哲理和詩情交融著稱,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讀者細細品讀。
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因此,每個人的基調不同,有些人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的有滋有味,非常充實;有些人卻在渾渾噩噩混日子,正如“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充分地享受人生、創造人生,活得踏實而優雅,活得精彩而有品位,活出真實的自我,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呢?這就是本文所要揭示的主題。
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中的是他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我們成人的可悲之處,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時期曾經擁有的這樣的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與物相觸獨鐘情趣的品味。在世人匆忙逐利而又為利所逐的時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種閑適之情。
“不以成敗論英雄!”讀了文中《成功的真諦》之后,我對成功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徹。成功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比成功更加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這樣,你才會在任何情況下都感到充實和踏實。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愛好的事情,這愛好完全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為了某種如金錢、名聲之類的外在的利益。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做好,盡量做得完美,讓自己滿意,這才是成功的真諦。如此感到的喜悅才是不摻雜功利考慮的純粹的成功之喜悅!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是有真性情的,希望成年的我們,不要丟掉它,不要丟掉自己真正的愛好!
《讀者》2008年第18期中,《身邊的優雅》一文值得我們仔細品味。文中,作者一天一連見到了三個人:已到暮年的剪紙老人,在江堤上練習水墨字的已患癌癥的老耿、以邊賣水果為生,邊練習寫詩的老人。他們都是有著真性情的人,他們的人生是優雅的人生!他們雖然都是極其普通的平凡人,也有著常人的苦惱、窘迫與無奈,但是他們都選擇了站在精神的高度上,把世俗的日子過得更加有品位!這種精神的確令人驚嘆!
愿我們追隨他們的腳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真性情的人,過有品位、更加優雅的人生!
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2
《只有一個人生》,書名就傳達著哲理。女性,情感的載體,與理性的哲理,頗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覺。讀起來,便不忍丟下。丟下,也不想拿起。讀它,需要凝神靜氣,從眼中進去的是文字,從心里流出的是感悟。
書中第十一輯“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所有關于生死的疑惑。慶幸覓得一個知音。
為何我們避諱談及這個話題?世上所有的苦難,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來解脫。唯獨死是既躲避不掉,又無解脫之路,除了接受,別無選擇。也許,正是這種無奈,使得大多數人寧愿對死保持沉默。其二,我們對于自己活著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對于死卻感到非常陌生。陌生得不認識它了。
為何我們懼怕死?我們死后不復存在,不能感覺到痛苦,不應感到可怕。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虛無,在于我們將不復存在,一個獨特自我的絕對寂滅,永遠的寂滅。
面對死亡,不是哲人的我們,不回避,也不用尋找它的理由。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我們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與限度。如此我們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我們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我們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此刻,邀請讀字的你,輕拂去彌散周身消極情緒的`薄霧,是否能和作者,還有我,一起清晰可見“向死而在”的場景?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獨一無二的價值。
對死的思考盡管徒勞,對于生的價值并非沒有意義。
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3
每個人只有一個人生,她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女子。我們不妨盡自己的力量引導她,充實她,但是,不管她終于成個什么樣子,我們好歹得愛她,用我們的愛去譜寫曲目,奏響生命的樂章。只有一個人生,我們是渾渾噩噩還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調不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體味人生,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這才是本文的主題。
所謂真性情,是一種對內在情感的看重與外在功利的看輕,有真性情的人,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與物相處獨鐘情趣的品味。更為可貴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為利所逐的時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種閑適之情,是一種不為利驅、不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懷。想起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情趣,念起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觀,憶起阮籍青白眼示人的愛好,如此種種,不都是性情使然嗎?雪萊說:"同人生相比,帝國興衰、王朝更迭何足掛齒!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運轉與歸宿有算得了什么!"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疆界,最要緊的是管好這個疆界,而不是越過它無謂地悲嘆天地之悠悠。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的最高標準,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把它當作一種樂趣,沉醉其中,慢慢奮斗,在自己的舞臺上表演,直到謝幕的那一天。
可惜現在多數人不這么看,浮躁得很,社會現實的壓力也很大。
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4
無論是誰,當他初次意識到只有一個人生這個令人傷心的事實時,必定會產生一種幻滅感。生命的誘惑剛剛在地平線上出現,卻一眼看到了它的盡頭。一個人生太少了!心中涌動著如許欲望和夢幻,一個人生怎么夠用?宇宙間有無數星辰,而我的人生卻只有一個?
人生要悲觀實在很容易,但要徹底悲觀卻也不容易,只要看看佛教徒中難得有人生涅磐,便足以證明。事實上,從只有一個人生的前提,既可推論出人生了無價值,也可推論出人生彌足珍貴。物以稀為貴,我們在世上最覺稀少的、最嫌不夠用的東西便是這遲早要結束的生命。這唯一的一個人生是我們的全部所有,失去它我們便失去了一切,我們豈能不愛它,不執著于它呢?
古往今來,盡管人生虛無的悲論如縷不絕,可是勸人執著人生愛惜光陰的教誨更是諄諄在耳。兩相比較,執著當然比悲觀明智的多。悲觀主義是一條絕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虛無,想一輩子還是那么一回事,絕不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樂趣。不如把這個虛無放到括號里,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既然只有一個人生,世人心中值得向往的東西,無論成功還是幸福,今生得不到,就永無得到的希望了,何不以緊迫的心情和執著的努力,把這一切去努力實現?
在終極意義上,人世間的成功與失敗,幸福和災難,都只是過眼煙云,彼此并無實質的區別。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個距離,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的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
只有一個人生,我們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更要以一種超脫的心態對待這個人生。
【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只有一個地球說課稿11-08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500字五篇09-08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12-20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11-13
只有一個地球小學生優秀讀后感范文02-24
讀《只有一個地球》后有感10-16
《只有一個地球》課文教案11-27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800字范文實用4篇04-08
只有一個地球黑板報資料02-28
只有一個地球課外書讀書心得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