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讀后感(精選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武則天》讀后感(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武則天》讀后感1
她是我曾經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因為她的沉著、冷靜、堅韌不拔;她還是我曾經一度厭惡的女人,因為她的殘忍、狠毒、心狠手辣。她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
她一絲一毫的舉動,與她的命運緊緊相連。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又名武媚娘,但不知怎的被慶子李治看中,因此,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便把她從感業寺接回宮中。武則天的年齡、勇氣、智謀、經驗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所以,武則天便籠絡人心,小心翼翼,步步驚心的走過一步又一步,最終,用自己的心狠手辣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當上了皇后。凡是對她有威脅的人,一個不留!每當我讀到這里,心口一顫:武則天的兇狠,殘忍是無人能比。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武則天殺死自己的小女兒,是什么,是謊言嗎?我受到了感慨,陷入了深思中……
但仔細想來,她心狠手辣的行為,不只是為了在后宮中生存下去,揚眉吐氣一把?
由于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武則天從小就無法得到公平、公正對待,進入宮中,又不受唐太宗之喜歡,因此,武則天再回宮中,不得不狠下心,面對后宮爭斗。她不怕輸,不認輸、不想輸,她很霸道,只允許皇帝屬于她,她很倔強,不顧一切的實現,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或許,只有這種女人才能成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女皇帝吧。
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有的氣度和威嚴。
或許我們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不再追求,奢侈了,但武則天不,她還要追求,她要追求當皇帝的夢想!武則天便要擴大外戚勢力,使自己能有一個強大的“保障”。另外,唐高宗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不可按時上朝、退朝。更重要的是太子李弘神秘死亡,李賢被貶。最終,由唐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可是,武則天會善罷甘休嗎?當然不,武則天的一顰、一笑,都有著深刻蘊意,她會創造機會,把握機會,她的手段,快、準、狠。就這樣,武則天于690年登帝,終于如愿以償,從此,周朝取代唐朝15年。
史學家、文學家們不該如此批判武則天的,畢竟她最終把江山還給李唐王孫,留下一世英明與成就。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才明白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女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個叱咤風云的女皇,一個非同常人的人。她比常人多了一些沉著、冷靜、堅持、兇狠、殘忍、勇敢……這種有野心,有智慧、有膽量又幸運的女皇帝,誰能正確無誤的評價她呢!
《武則天》讀后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中國歷史人物傳記名字叫《武則天》知道了她就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這位震爍古今的唯一女性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真正的奇跡,也留下了殘酷與血腥。武則天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但是她登上皇帝這個位置的每一步都是十分艱難的,她無疑也是一位震驚世界的人物。
合上書扉,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思考著是什么,能夠讓一介女流之輩能夠突破中國古代傳統道德觀念,在權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登上盛唐皇帝的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是什么,能夠讓她在充滿坎坷變數的政治道路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呼風喚雨,成為母儀天下繼而又母權天下的龍上之鳳;是什么,能夠讓一個女人在愛情和親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擇手段,不惜犧牲丈夫和兒女的利益,來達到她渴望已久的權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夠讓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棄了自己苦心經營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讓李唐后人來替代武家王朝?縱觀她叱詫風云的一生,是那么的富有戲劇性,又是那么的驚心動魄,令人回味良久。
武則天十四歲就進宮,使得她的思想成熟很快,她敢于突破,太宗病危,她利用非常規手段在唐高宗面前得寵。我看到這里已經驚嘆不已了,武則天為了自己能在宮中有一席之地,竟然做出這樣的丑事,但卻成功了。這在常人是想都不敢想的,她的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卻值得人們學習。
武則天從小就聰慧敏利,愛思考問題,她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先慎重的思考一番,因此,她邁向皇帝的每一步都穩扎穩打,好像她可以未卜先知,又好像一切都是由她安排過的。我十分佩服她這一點,如果我能有她那樣的腦細胞,那我在學習上會有很大的提高。
武則天不僅有女人溫柔的一面,也有陰狠的一面,為了成為皇后,她把自己的女兒掐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扼嬰事件”,她認為向皇后邁出一大步,代價是一個嬰兒,沒什么。但在外人看來,沒有人敢去想是武則天殺死嬰兒,因為母親殺死親生女兒,這太有違人倫了。我也覺得武則天精心策劃的“扼嬰事件”太不可思議了。
武則天鐵石心腸,啟用酷吏,殘殺功臣、對手和政敵。為建立武周政權夯實基礎。她臨事不慌、穩扎穩打,方寸不亂,殘忍與聰明、瘋狂與冷靜、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武則天重視人才的選拔任用。她完善和發展了前朝的科舉制度,他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更多更廣的搜羅和發現了人才。為皇朝基業長青創造了條件。
武則天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最終成為了皇帝。她在成為皇帝之前,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難題,但她并沒有放棄,依然努力著去追求著她的夢想。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我們呢,小時侯都夢想著自己長大了干什么職業或成為什么偉大的人,可是我們有沒有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呢?我覺得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善于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走向我們成功的彼岸!
《武則天》讀后感3
“翻手可殺萬民,覆手可救蒼生。這便是大權。大權在握,朕即是天下。”句中的“朕”,不是某位天子,而是一名巾幗的自稱。她便是武則天,中國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名有資格,也真正做到自稱“朕”的女皇帝。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不乏女人執政的例子,只不過之前的呂后和之后的慈禧,都是女主而不是女皇。真正的女皇,只有武則天。武則天,一名所謂的女流之輩,憑借自身的政治天賦和步步為營的城府,登上了權力巔峰,也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登上皇位的途中,難以統計有多少無辜生命就那樣被輕易地抹去。酷吏的使用的確很有必要,也是萬不得已,但小題大做的審案方法著實讓人反胃。酷吏,說白了就是小人,也只有這一類人,才能毫無顧忌地、堂而皇之地殘害生靈,同時昭告天下:武則天是惹不起的。也正是這樣,這個大開殺戒的女人,笑逐顏開的臉上沾滿了鮮血。
在那深宮之中,親情實在是一文不值。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皇家子孫為了權力與王位,對自己的親人痛下殺手。但無論歷史有幾回重演,我始終不能理解,親手害死自己的親人,需要對利益有多重的執念、又有多冷漠的內心?于此,武則天有著異于常人的冷酷和狠毒。她可以親手掐死剛出生的女兒并淡定地嫁禍他人;她可以流放三兒子、囚禁四兒子而從不曾有一絲猶豫。這樣冷血的女人,讓我感到深深的恐懼。
縱使武則天有千般萬般的不好,但誰也無法否定她的歷史功績。在她改國號為“周”后,已然年過花甲的她終于平下心來,展現了她身為政治家的風采。她提出“勸農桑、薄賦稅”,以恢復經濟;加固了對邊疆的統治,擊退突厥、契丹等少數民族,而后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同時完善了科舉制度,善用賢才,不論你是否為高級官吏的子孫,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可以說,在她執政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這個一生豐富多彩的女皇,陵墓前卻是一塊無字碑。歷史上對于這件事一直眾說紛紜,但一切輿論只能止于猜測。也許,是因為之后的政治格局混亂,無人再去顧暇她的碑文;也許,是因為她的一生連自己也無法說清;也許,她根本不在乎別人說些什么,有意留下一片空白,任由后人褒貶。我更喜歡最后一種說法,似乎只有這樣,才不負一代女皇的氣節與英名。
對于武則天,我心中是喜厭參半的。既不解她的決絕與狠辣,又敬佩她的睿智與那股傲視天下的氣概。不得不承認,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豐富了中華幾千年文明的色彩,讓以男權為尊的中國古代不那么單調,也讓后人追溯歷史時多了一種選擇和一個視角。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塊永久的豐碑,也讓千百年來的人們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武則天》讀后感4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在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武則天傳》的時候,我有頗多感想。
武則天的出身背景在當時來說對她日后的傳奇有一定的幫助,她出身于一個富貴之家,家境殷實。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時,武家層資助過錢糧衣物,后來李淵稱帝后,封武父為應國公,這也就為武則天入選宮廷日后的封后登基打下了基礎。
如果說武則天的出身背景以及美貌是上天賜予她的優勢,那么她后天的努力也沒有辜負了上天對于她的`恩賜。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理,深諳政事。童年時代,又跟隨父母游遍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干。這也就告訴我們天賦是一方面,后天的努力也是一方面,這就告訴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我們應該多讀書,在該好好學習的年齡,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在日后才會有所成就。
武則天年少時便顯露出她的機智精明,才干過人。在入選宮廷作為唐太宗的才人馴獅便可窺一斑,一鐵鞭、二鐵撻,三匕首,不僅馴服了獅子,也征服了唐太宗,從此得到唐太宗的寵幸,這也就告訴我們,光有才干不行,必須得在關鍵時刻顯露自己的才干,這樣才不辜負我們的才干。
太宗駕崩,武則天作為未生育女子,必須削發入感業寺,在其他女子看來恐怕是要青燈為伴了卻一生了,但武則天卻不同,她用她過人的才智重回宮廷,步步為營,從妃嬪到皇后再到登基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完成了在那個男權社會里一個女性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武則天的這一段經歷告訴我,在人生攀登頂峰的路上,我們縱然會遇到很多困難,會有很多看起來似乎不可能解決的困難在等著我們,但只要我們拿出全身力氣去拼搏,去解決,去努力,那我相信,那些看起來似乎不可能解決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而那些我們拼盡全力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我們曾經為之付出過努力,那么就算解決不了,也能夠釋懷。
武則天的一生是傳奇的,需要我們慢慢去品讀,去回味,去學習。想要做一個像她那樣的流芳千古的奇女子,就要付出像她那樣的努力,拿出像她那樣不在命運面前低頭的勇氣,用自己的努力不辜負上天賜予的天賦。
《武則天》讀后感5
讀《武則天》后感———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一代女皇
武則天是一個抑郁難平的女子。她的才華和能力超越了時代所允許她發揮的范圍,這真是英雄的悲哀。“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的魚玄機,“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的李清照,時代和傳統曾經讓多少女杰扼腕嘆息。然而,歷史眷顧了武則天。武則天是一個奇跡,她在一個幾千年來一直教導女子順從的世界里雄飛高舉,君臨天下。在她的時代,禁區可以突破,命運可以改變,激情和夢想造就了千古流芳的大唐氣象。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性格決定命運?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貞觀十一年十一月,長得明媚嬌艷的武則天被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有一次,當她聽說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無人能夠訓服,便主動對唐太宗說:“妾能制服陛下的這匹烈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鐵鞭,二是鐵錘,三是匕首。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鐵錘錘它的腦袋,再不服,就用匕首捅它。”唐太宗乃愛馬之人,對她的馴馬方法甚不認同,只覺武才人很是霸道,可見,武則天在唐太宗面前的第一次表現以失敗告終。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迷上武則天,又將武則天接回宮中,后來又將武則天立為皇后。顯慶五年,高宗患有頭風之疾,武則天便替他管理朝政,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籠絡人心,以唐高宗的名義下令改編《氏族志》為《姓氏錄》,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歡迎,從而擴大了武則天統治的社會基礎。
武則天為了給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以嚴刑峻法,實行恐怖統治,從而鞏固和加強自己的統治。
武則天做了皇帝以后,勵精圖治,廣泛搜羅人才,不拘資歷,不問門第,任何人可以推薦人才,也可毛遂自薦,經過考試,量才錄用,這就使科舉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在武則天統治的四五十年間,由于實行政治統治改革,打擊士族豪強勢力,基本上消滅了關中軍事貴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和上升,在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爭奪財產和權力的斗爭中,以武則天為代表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勝利。武則天廣開才路,重用庶族地主和知識分子,擴大了其政治統治的社會基礎。她重視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社會秩序也進一步安定。所有這些,在客觀上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造就了社會繁榮的局面。
武則天統治時期,成為唐朝極盛時期之一,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讀后感6
縱觀中國史書,但凡提及女性,大多是作為恪守三綱五常的烈女范例,就像一幅張貼的標語,看過了,便忘卻了。唯獨武則天,和她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一生頑強地篆刻在每一個國人的心中。
她完全摒棄了“母儀天下”的戒條,肆意地掄起屠刀,掃清了一條坎坷的通途。這條路的盡頭是世間最崇高的尊貴,這條路的途中鋪滿了常人無法逾越的荊棘。她的功過得失,最后都只是化作一團白霧結于無字石碑之上,千年間嗒嗒滴下……
外表嫻靜動人的她竟然如此決絕、殘忍。葬送在她手上的第一個犧牲品卻是她的親生女兒。母愛仁慈的面具瞬間碾為粉末,女兒的哭叫掙扎的身體終究平復下來。她坐在皇后的寶座上,為之交換的是女兒鮮活稚嫩的生命。
李宏、李賢、李顯,每個兒子都不過是她擒在手中的一枚棋子。登高必自卑,她終究是成功地從兩代封建君主的玩物蛻變為金鑾殿上的至尊,可其間顯示出的漠然令每一個人為之汗顏。
或許上蒼有意為她打開一扇窗。作為一位愛美的女性,她研究出的“裙子”時隔千年依舊是必不可少的服飾。她懷著一點傲物之情用以替換“天子”之稱的“天子”、“天后”,至今任被東夷所青睞——不過小扶桑看到她的前車之鑒,不敢貿然使用“天后”這一禁忌。上天更賜予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毫無夸大其詞的說,在她統治時期唐朝經濟始終處于天天向上的佳境;她任用狄仁杰、婁師德,號稱君子滿朝;她任用王孝杰收復安西四鎮,其遠見、氣魄豈是西漢那個一面對匈奴就畏畏縮縮的呂雉可以企及?她欣賞學識,淡化個人恩怨,所以即使是政敵上官儀的孫女,她依舊慧眼識珠,將僅僅豆蔻年華的小婉收入麾下。“政通人和”這四字絕非虛言。
她是中國歷史上謎一樣的存在,也是千萬年來一個獨特而又極具生命力的存在。閱讀她,是一支絕唱,也是一次蛻變。
《武則天》讀后感7
武則天是一個富有傳奇性和爭議性的歷史名人,早在20世紀80年代,電視劇《一代女皇》在臺灣掀起一股熱潮,那時,人們談論的話題就是以武則天為主的,但對于她的評價,當然有的不同的見解,畢竟,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和獨一無二的具有極高的政治才能,讓很多人對她的威嚴望而卻步。
大唐貞觀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平林漠漠煙如織,京城長安籠罩于黃昏夜色之中。
武士彠第二女明空,行年十四歲,她奉召入宮,從此刻開始,唐朝乃至中國歷史就注定被改。她,武則天,從此開始新的歷程。
那時候,王室婚姻,皆娶當世勛貴名臣的子女,可以說,即使有真正的愛情,也有可能因為政治的原因被扼殺在萌芽,愛情有時候就是一種渴望。然而,武則天的父親是靠經商致富的,是社會最下層的一介平民,很多人都瞧不起的,但是,武則天是怎么樣被召進宮的呢?這是她以后有那樣傳奇經歷的最基本的條件,否則,她也可能就是和大多數女子一樣,平凡的一生也就就此了過。但命運之神還是降臨在這個青春懵懂的少女身上。
武則天的父親在大唐的太原起義中有很大的貢獻。這可能也是她后來能夠進入宮中接近皇帝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她的母親楊氏是武士彠的繼室兩人生活很和睦,而且楊氏對于丈夫的仕途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對武則天肯定也有極大的教育意義。楊氏對于女紅向來不重視,卻明詩習禮,閱史披圖,她的這種習慣和興趣,對武氏有很大的影響。
聰明的她,早在太宗身體不行的時候就開始轉移目標,太子則成為第一人選,武氏展開的是感情攻勢,而且是在太宗的病榻之前。當時,社會流行一句讖言:三年之后,武氏當有天下。這險些使她喪命,幸運的是,有人當了替死鬼,她逃過一劫。
高宗李治在父親周年的時候,去感業寺行香,兩個苦苦思念的人終于見面,不就,面對種種壓力,武氏再次進宮,當然,我們都知道,這離不開皇后的支持。很快,進過殘酷的斗爭,打破社會倫理的底線,武氏成為皇后并將兒子李弘立為太子,將外廷內宮都變成自己的勢力,就連長孫無忌都沒放過。
終于稱帝了,這可能是武氏這輩子最驕傲的時刻吧!對于她,歷史有不同的評價,死后,她還是選擇以李家兒媳的身份結束自己輝煌的一生。我們可能真的很難給一個特定的詞語來形容或者描述,但我們必須的承認她的才能和才華。
《武則天》讀后感8
我花兩天讀完了《武則天》,感覺自己像一位歷史的旁觀者,在作者的娓娓道來中,縱觀了這將近半世紀的唐室興衰,很暢快。關于武則天這個女人,其實說來也并不難懂,她的種種個性在她一生所作所為中顯露無遺:機敏、沉著、精神旺盛、野心無限、對權利欲望出奇強烈、頭腦清晰卻也荒唐。對于這樣一個歷史奇人,我只能在讀完她的傳記之后撫案長嘆,遙想那個早已遠離卻真實存在過的年代,因為此人的功過得失,歷史早已給出了最恰當的評價。但我一直好奇的一個問題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這個女人如此膽大妄為,從一個卑微的才人走上至尊皇位?
這兩個地位差別之大讓人無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況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時代。但她確實做到了,讀完書后,我認為應該是主觀和客觀的因素都起到決定作用的。
主觀方面,是她的秉性成就了她。除了她的機智,冷靜,我覺得主要是以下。書中提到一個故事,當時太宗問武氏說:有一匹烈馬,你如何馴服?武氏說:只要三件東西,一根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利劍。若不能用鐵鞭制伏,就用鐵錘,若還不能,就用劍刺進它的脖子。那時她只有二十多歲,這種不同尋常的勇氣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條件。同時,她的權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從才人,到昭儀,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終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權位了,否則就成女神了。她可以為了權利而不顧一切,掐死自己女兒,謀害妃子和皇后,毒殺皇親國戚,殘戮忠良大臣與無辜百姓無數……這樣的女人,史上少見了。背后驅使她的是與生俱來而不斷膨脹的貪欲。
客觀上,又是當時在位的皇帝助了她。之前太宗在位時,并不喜歡她,因為一個剛強有謀的男子是不會喜愛一個像武氏這樣健碩精明的女子的。但機會在太宗駕崩后,當高宗這個軟弱無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來。高宗是喜歡武氏的,甚至可以說是依賴她,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政業上,這就給了她很大的發展空間。武氏就這樣步步為營除去一個個心頭之患,繼而建立起一個以自己為絕對核心的中央政治團體,等到高宗真正認識了她而轉為痛恨她時,因年事已高身體虛弱而根本無力對抗了。武則天也就這樣平步青云了,以歷史年鑒學派的說法,她也就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一種產物。
主觀與客觀的條件驅使下,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我若去評價她的功過,這已無意義,只是在閱讀歷史時,讓我發現在她的所作所為的不可思議中,其實也是有著必然方向的……
【《武則天》讀后感(精選8篇)】相關文章:
武則天樹敵過多07-20
女皇武則天的故鄉07-09
武則天的無字碑揭秘07-09
關于武則天的預言07-09
武則天艷壓群芳07-09
武則天的故事作文素材06-05
武則天改國號為周07-09
武則天換了17個年號07-09
為什么武則天會留下無字碑06-13
武則天究竟叫什么名字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