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園驚夢》讀后感(精選7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園驚夢》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1
《游園驚夢》描寫了動蕩過后一群由南京遷往臺北的軍官和官太太們的一次上層宴會,以錢夫人和其他人作比較,講出世事變遷,人事難料。全文詳細描寫了錢夫人來到竇公館參加宴會這一完整過程,由于這些官太太們之前的特殊身份——戲子,和軍官們的愛好,這場盛宴就以戲曲作為了主要基調。而以“游園驚夢”為題目,“游園驚夢”既是昆劇中的名曲,又概括出了作品的內容。錢夫人此次到竇公館一游,確實擊碎了她往日的繁華之夢,道出世事變遷,人事難料。其中分別用客觀的視角和其中錢夫人的主視角描述了這次舞會,以昆劇游園為線索描寫了錢夫人本人的游園,和故事情感高潮是想象起以前的情景的驚夢。其中夾雜著時代的變遷和命運的掙扎。游園的起由是因為桂枝香的.宴請,驚夢呢,是因為花雕?那割喉的花雕。是丈夫的過世,家境不比之前。而之前那些不比自己的人,如今卻如此順風直上。大家的變化,強大的落差感,不由讓錢夫人心中一驚。
宴會的場景高雅精致,布置講究,無論是從活動安排還是飲食甜點都別具心思。文章中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一一描述,還將各個人物的穿著打扮都詳細的介紹。生動展現了一次上層聚會。
文章以錢夫人和旁觀者的多重視角描寫,在我看來是文章中的亮點。錢夫人的視角中,刻畫得極為細致,房中的布置和各個人物的穿著打扮,以及錢夫人對往日的一幕幕重現而產生的傷感,但文章卻一直以“錢夫人”來敘事,不直接取代以第一人稱,又有旁觀者的敘述,這樣更方便完整的描寫了整個宴會的場景,又有從中脫離出來,看清世事變化,突出主題的作用。文中錢夫人的內心情感是十分重要的。細節中都描繪出錢夫人的落寞。開始覺得自己墨綠色杭綢的旗袍顏色不好,接著回想過去,自己還在為桂枝香請三十歲的生日酒,而如今桂枝香(竇夫人)已經隨隨便便能體體面面自己操辦一場聚會,而輪到錢夫人不適應了。如今的桂枝香,竇夫人穿戴體面,而錢夫人仿佛已經不合“潮流”,大有一種一代新人勝過舊人的樣子,錢夫人心中的苦與落寞,也就不難體會出來了。正是這種變化,表達了世事變遷和命運弄人的主題。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2
情不知所起,一望而深。影片一開頭,水面倒影,蒼老語言,便勾起了回憶。牡丹亭的折子戲,游園和驚夢,點了狀的柳夢梅和杜麗娘,30年代的蘇州和昆曲。容蘭和翠花雖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臺上卻都是天生絕配,《牡丹亭》,容蘭飾演的柳夢梅,翠花飾演的杜麗娘,天衣無縫,令人唏噓。
影片就在這《牡丹亭》的唯美和夢幻中徐徐展開。翠花,是得月樓最風光的女人,像瓷娃娃一樣溫婉二而又純凈的東方女子。容蘭,容府的小姐,雖為女兒身卻有男兒的志向,雖家道中落但卻一心要做時代女性,擺脫封建束縛,報效國家。侯門一入深似海,容府枯燥的生活和人情的冷暖令翠花十分孤寂,當容蘭看到翠花的黛眉細眼,單薄而又落寞的身影,自然而又融入紅葉飄飛的背影,不禁心生憐惜之意,便想要照顧這個在鬢發中流露著高雅,淺笑中傾瀉著矜持的女子。在飄飛如煙的蘇州園林中,兩個女子心生曖昧……
紙醉金迷,朝飛暮卷,繁華如曇花一現的背景,飄渺輕煙一般的故事,得月樓的`狂蜂浪蝶的歡場薄幸,容府榮華的家道中落也只不過是一場繁華一場夢。這個在這個背景下的兩個同性的愛情故事,沒有深情,沒有生死相隨,沒有苦苦抗爭,這種感情始終是淡淡的,相依相偎,卻不互訴衷腸,也不承諾。然而如花美眷,不過似水流年。前有翠花對二管家的隱隱心動,夜色中交談的寥寥數語,醉眼似開還閉,潛藏風情萬種,卻騙容蘭自己從未留意過他。后有帥氣的刑志剛,給了容蘭最真切的愛,卻在兩人的感情中撕開了一道猙獰的口子……然而二管家好刑志剛的出現,隱沒,并未使兩人就此默然,因為彼此互懂,所以慈悲,因為愛,所以相守。
影片最后,兩人談及曾經背叛的往事,卻只剩一句“都不打緊了”。人生如夢,來也匆匆,卻只需兩人記得那年落英繽紛的園子里,兩人笑語嫣然,合唱的那一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3
以前喜歡看百家講壇,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于丹品論語。后來她在百家講壇上也講過昆曲。最近,我開始讀她的這本書,又覺得收獲頗多。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昆曲了解甚少。只知道它是源自江蘇昆山,戲曲之母,也僅僅只知道一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但當我開始讀這本書時,我才知道,原來昆曲里面的腔調有這么講究,彎彎繞繞與起承轉合!队螆@驚夢》這一折故事原來有這么的曲折。談到戲曲,其實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對其知之甚少。
我們現在甚至無法再欣賞戲曲的美麗。于丹的厲害之處在于她能用最精準的語言,開闊的思維解釋古人的思想情感,讓我們身臨其境,體會故事中的悲喜。字里行間,我才發現,原來昆曲是如此有魅力。它細膩,婉轉,精致,能洗滌浮躁的心靈,能讓我徹底靜下心來,放下一切,走進故事,感受古人的情感,古人的'智慧。書中說,昆曲可以代表一種慢生活,這種生活當中,有從容不迫,有至情至性,也有大徹大悟。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是行色匆匆,整天奔波忙碌卻難得有閑暇去推開“園林”的那扇門去尋找內心最初的寧靜。我希望借此能夠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心浮氣躁,遇事從容冷靜,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扒椴恢浜嗡穑煌。”我想昆曲的魅力就在于――能夠讓不管是否了解昆曲的人都能感受到并愛上它的那份寧靜的古典之美!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4
初識游園驚夢,在課本上,在杜麗娘的感情里。我并不是一個扭捏的女子,只是因為喜歡,便借閱了夏達的《游園驚夢》,而我是真的不喜歡這種封面。雖然是暖色調的畫面,但是水粉味太重,線條太過于凌厲,滿樹白花似雪,映襯著女子半面桃,我喜歡的粉色一深一淺的鋪張開,暈染整個畫面,如此的柔美竟讓我不知所措。
而完美,本身就是夜幕下的一場煙火,剎那芳華,待看完這本書,合卷時,縈繞在心頭的只剩無線唏噓與惆悵。
閨蜜是一個美術生,她說每次看到夏達的畫就會想起江南,而我在《游園驚夢》的故事里,沒有看到江南的春光滟滟,也沒有看到江南的水波漣漪,我只看到了夕陽下深園的閨閣。屋外桃紅柳綠,似在等風來,看似觸手可及,卻始終隔著一簾幽夢。如此稀薄的光景,怎的都驅散不了心頭隱綽的壓抑。
文字在我心中是世上最奇妙的東西,用文字編織出來的.世界讓人無限遐想。在最深處,有種莫名的情感,品盡這世上的無可奈何與悲歡離合。
夏達是仁慈的,她的蝴蝶、她的花精、她的鶴仙都在最后的最后,藏著淡淡的憂傷。即使,沒有心滿意足,卻也是心甘情愿的。
寫到這兒,讓我想到了滄月,他筆下的很多人,大多都是縱然傾盡這一生,也無法相擁。就好似,我明明在你的身邊,卻再也無法靠近一分一毫。
那么,即使揮斥天下,抬頭可睥睨這紅塵,俯首可指點這江山,又問何用?良辰美景亦無能,自此悲歌繞余梁。
驀然回首,只有我在燈火闌珊處,而你我已咫尺天涯?
就似那裂帛,講結局、人心都揉碎跟你看。就似魯迅說,“杯具,就是將世間完美的事物撕毀給你看!
春風過,芙蓉落,驚醒夢中愛人。只但是是一次風的嘆息,便輕易吹散了小小的心思。
最初的邂逅總是完美的,無人可知命運的黑手搗騰出多少蒼涼與悲傷。而我只愿,若長相守但是你拈花我把酒,酒醒后能否賞我好夢如初。
須臾與不朽,只在咫尺之間。
一場夢,也成就了完美的邂逅,亦成就了無盡的廝守。
看到這兒的你,是否也懷疑自己正身在夢中?如此,小九告辭了,讓我們在夢里把酒言歡。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5
在我初讀白先勇的《游園驚夢》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很亂,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表達什么東西,特別是里面的人物關系,真的是很混亂。但是,當我再度讀的時候,我突然間就明白了,感覺出了作者所要說的東西!队螆@驚夢》作者通過細膩地描寫錢夫人去參加竇夫人的一次家宴的全過程,展現的是得月臺姐妹們憑美色才走進上流社會之后的沉浮、命運以及她們酸甜苦辣等人生況味,感悟人生如夢一場,虛幻縹緲。文中她們命運的相似、重疊和循環,不禁讓我想起一首詩里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辈唤屛腋袊@人生如此的變幻無常。
從錢夫人的愛情上來說,起初她所謂的愛情不過是保障她生活的一種是手段而已。所以,當她還是青春年少時,她嫁給了已年近六十的錢鵬志,連妹妹也嘲笑她,可是這卻讓她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她生活的風風光光的,每天錦衣玉食,可是在這錦衣玉食的背后藏了她多少的辛酸和無奈。她本應是享定了榮華富貴的,可惜她長錯了一根骨頭,物質上的榮華富貴已經不能滿足她了,她還想要愛情上的滿足,只可惜她和他的愛情靠不住。而現在她的物質也靠不住了,因為她可以依靠的`人,已經禁不住時間的消磨而走了。她本可以在得月臺唱一輩子的戲,然后嫁人,日子清貧卻也安穩,可是她嫁人了,卻是做了人家的填房夫人,享盡了榮華富貴,她本應該就這樣一直的空虛的過下去的,可是她卻愛上了一個她不該愛的人,愛情得不到,她本應該繼續過著她錦衣玉食的生活的,可是她的生活的保障卻沒了,錢鵬志去了。一切都回不到過去,一切都在變化著。她在愛情上遭遇挫折,她在親情上也是如此。當她嫁人時,她的妹妹,嘲笑她,錢鵬志可以當她爺爺了,她的心不敢有希望;當她發現她的愛情時,她的妹妹,她的親妹妹,在她的心窩上又插了一把劍,讓她的人生就此徹底的沒有了希望,特別是在妹妹月月紅明知道唱戲之人不可喝酒時,硬是要逼她喝酒,搶走她所喜歡的人,讓她失掉了唱戲人最重要的嗓子和最喜歡的人。還有那舊日官宦世家的興衰,興,被人捧在手心,拱在心頭,多得是陽奉陰違,以前的錢夫人筵前酒后風光無限,誰敢議論她是秦淮河得月臺的藍田玉,現在的竇夫人誰還會不給她面子;衰,別人看不見你,任你自生自滅,卻是性情顯露,現在的錢夫人沒有了靠山,沒有了人前一切的風光,沒有了汽車,沒有了讓人眼前心里都羨慕的光環,誰還在乎她。議論她的過去,直直地揭她的傷疤,是她們的興趣。興!衰!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的!總是不確定的,不可能一直興盛下去,總會有衰退的一天,總會有代替你的那個人。
無獨有偶,竇夫人的人生差不多也是這樣的一個軌跡。她本應是嫁給任子久的,可是卻被她的妹妹,親妹妹搶了去。竇夫人和錢夫人的命運是相似的,她們的妹妹也是相似的。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到,現在的賴夫人可能是以后的錢夫人,或是以后的錢夫人還不如現在的賴夫人,現在的錢夫人可能是以后的竇夫人,現在的徐夫人可能就是以前的錢夫人或者是賴夫人,而天辣椒和月月紅兩人可以看成是相同的一個人,不論是以前還是以后,都是這樣,直到她年老色衰,最終孤獨的死去。這一系列的人物,徐夫人----天辣椒和月月紅----竇夫人----錢夫人----賴夫人,向我們展現了人生各個階段的人生百態,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世間的世態炎涼,“人生代代無窮已,人生年年只相似”。
在人生中,愛情不可靠,親情不可靠,承諾不可靠,生命不可靠,權勢不可靠,一切的東西都是那么的變幻莫測,讓人捉摸不透,只能茫然地走下去,一直到生命的盡頭。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幻的,都是不長久的,愛情,親情,生命,權勢,它們就像是海市蜃樓,美則美矣,卻不真實,最終徒留下無盡的悲傷。在這一生中,可能有過希望,可能有過幻想,可是最終的一切只是夢一場,你好像沒有能力去改變什么,只能是任命運的船帶你到任何地方,可能有狂風,可能有暴雨,可能還會觸礁。但是人生中縱有如此多的變數,卻抵擋不住命運的安排,“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也讓我看到了人生年年只相似!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6
因為喜歡昆曲曼妙的身段,華麗的服飾,而愛屋及烏喜歡上了其雅致的戲詞。于是乎《牡丹亭》成了我的至愛,湯顯祖成了我心中的大師。
《牡丹亭》不管從結構、文辭還是從思想上來看,都可以算是一部巨著,尤其喜歡其中的《游園驚夢》一折,現在我就其中的一些東西來談點自己的看法。
游園驚夢一開始,就是一曲【繞池游】,“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如此如花美眷,卻在深閨中鎖幽怨,怎么不令人疼惜;良辰美景,卻只能空對鏡中容顏黯然傷逝,怎不令人同情。怎料深閨難鎖春光,小春香在杜府發現了一座大花園,終于尋得機會游園,怎不令人高興,終到一桃源深處,才不辜負這似水流年。
“【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薄队螆@驚夢》的經典唱段,一直被許多昆曲名家唱響,不知湯公是在一種什么樣子的心境下寫下的這句次,美輪美奐,一位二八嬌娘,從未出來游玩過,看見春光無限美好,不禁發出一絲感慨。姑娘天生是愛美的,不知不覺倒要和滿園春色比美了,好一個端莊秀麗而又不失活潑的杜麗娘。
因為長鎖深閨,便愛煞這自然春光,于是乎就有“【醉扶歸】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彪m然錦衣玉食,卻最愛天然本色、自然美景,美得與萬景爭春,我們在此不禁慨嘆杜麗娘的如花美貌了。
一句“春香,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寫出了太守之女的無奈,多年來在封建思想森嚴的家庭中生長,每天所能做的就是刺繡讀書,連瞌睡都不能打一個,心中有無限情愫都不能說出來,死氣直逼青春,未料想清風吹皺一池春水,喚起了姑娘心中的無限生機!霸瓉礞弊湘碳t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多美的景致,撩人春色,讓人喚起了對生活的無數希望,春風吹醒了一位沉睡了多年的女子,重燃了她對生活的無數期待。
“【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傳?遷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隱幾而眠!遍e煞良辰美景,卻有萬般情愫涌入心頭,難以消解,于是在無限春光中,以天地為被,自顧地小眠起來,不想夢中卻碰見自己心儀的書生,于是就有了約會,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由此開始。
正是有了這場游園驚夢,才使得牡丹亭的魅力提升許多,這是杜麗娘反叛的開始,為了愛情,她掙脫牢籠,尋找自己的所愛,可能是現實中無法滿足,只有在夢中才能完成,于是就有了杜麗娘那美好的“南柯一夢”,作者把這種夢現實化,才使得這部巨作有了現實意義?催^許多版本的昆曲“游園驚夢”,每次都能被演員們的.表演所感動,但是還是覺得有很多演員還是沒有演出原本的味道來,覺得現有最好的版本就是梅蘭芳和俞振飛版本的“游園驚夢”,雖然梅蘭芳是個男旦,但確實把那種深閨女子的端莊秀麗和不甘寂寞的心理描畫得絲絲入扣,真不愧是大師。
單是游園中的一個身段,就忍不住要叫好了,常在閨樓待著,一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致,心情萬分高興,但是太守小姐的身份又使她不能像春香一樣無限驚喜,只有通過神情和身段的變化慢慢察覺出她的喜悅。再就是驚夢中的那段,看見了一個俊秀少年,心中無比熱愛,但是因為長期受禮教制約,杜麗娘不可能像其他女子一樣,心中的感情她不能輕易表露出來,這個時候她的心理是有著很強烈變化的,我們只有在慢慢揣摩中才能發現。一個眼神告訴我們,杜麗娘這時候是“有點怕,但是又有點期待”,一個深閨女子的心境在此就一覽無遺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了。
看完“游園驚夢”,就被其中的美詞吸引住了,而且暗覺其中的音律也是極美的,特別想沉靜在其中,享受其中無限高雅的文人氣質,感受其中無限美好的愛情故事,美侖美奐。
每次看明清時期文人寫的劇本時就會莫名地感動,總覺得那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句,現在的昆曲就是以當時的劇本為藍本,然后再適當改變的,所以總是覺得昆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所以我總是不自覺地燃起保護中國戲曲的愿望,希望中國人能在生活之余,多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多關注我們的戲曲舞臺。
《游園驚夢》讀后感 篇7
牡丹亭觀后感《牡丹亭》,乍看名字覺得應該是美好的愛情劇,看完才知道,其實想想也是,那是一個什么樣壓抑而不自由的中國,封建體制對人的殘酷壓制下,自由的愛情是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只讓人覺得,麗娘的回生美滿,不屬于她的時代,也不屬于這個時代。
當時封建的社會,使得當時處于深閨中的的麗娘,內心多么感傷。她的感傷來自她發現了一個原本自由美好而自然的世界,她的心再也不會歸之于禮教的枯寂了。這人間不會真正泯滅的是真情,是自由的渴望,是愛,是熱烈的追求,是可以生可以死而死可以復生的追求,當發覺了真的自由,不自由的現實還有什么不能摒棄的呢?史載湯顯祖每每寫到動情之處便在后花園痛哭,世間為此自由獻身的人有幾何,世間懂得此般自由的知音在何處?湯顯祖一生也只是在做夢,一生四夢而得意處唯在牡丹。他的知音是他所心造的麗娘,而劇中的'麗娘或只有一個春香算得上理解同情,那個柳夢梅,美好得讓麗娘覺得他的不存在,存在的柳夢梅是在夢里,我們的麗娘多么渴求,唯有奮不顧身地為夢而死了。麗娘覺得值得去死。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有多么貼切。
麗娘絢爛的春天游園驚夢,在凄涼的中秋黯然魂消,死前萬般惆悵地悲吟:
輪時盼節想中秋,
人到中秋不自由。
奴命不中孤月照,
殘生今夜雨中休。
痛哉痛哉!在彌留的最后一刻,麗娘深深向母親涕零拜別,以謝養育之恩,這個細節,卻有萬般滋味,情與理難言的感動,麗娘不會是以為自由的現實先知者,麗娘不作激烈的抗爭痛訴,麗娘不哀怨任何人,這般花花草草有人戀,生生死死隨人緣,酸酸楚楚無人怨,麗娘不哀怨任何人。她的熱烈的幻夢和渴望的自由只屬于她自己。在深深拜別的剎那,讓人潸然淚下。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于我,不獨傷心是小青。”這是名為馮小青的女子臨終的絕筆。你死前的最后一句話,“但愿那月落重生燈再紅”,幾復悲吟,那個時代少有人懂得你的心。你的回生不在你的時代,你的回生只屬于未來一個自由的春天。到了那一天,古中國真正自由的美好時刻,滿園春光,群芳爭艷,芳草如茵,梅花已經凋謝,而牡丹花開正好,我會告慰你,愿你安息……
【《游園驚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驚夢心情日記08-01
驚夢現代詩歌09-25
《驚夢》讀后感12-13
春日游園10-10
游園小記10-02
游園記08-24
游園日記09-09
游園的作文01-21
游園博園07-22
改寫《游園不值》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