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讀后感(通用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勸學讀后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勸學讀后感1
在今天下午我們讀了《勸學》這一篇古文,讀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一首詩讓我深深的知道了學習的方法,知識是無限的。
在以前,我都是學會了一道題就覺得自己全都學會了,在變一下我又不會了,而《勸學》讓我知道了,做學問一定要把知識完全學會了,再做下一個。
在《勸學》中有這樣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啊!如果你一步也不走,你就到不了千里之外;如果你一滴水也不集,那就成不了江海。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假如你再怎么聰明,你也不學習,那你很可能變成笨蛋,那很笨的人一發奮學習,那他就有可能變成聰明人。那我現在,每天多學一點,多勤奮一點,我就有可能,趕上那些學習好的人。那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不要弄個差不多。必須全學會了,不留一點差錯。
《 勸學》這一篇古文讓我受益非淺!
勸學讀后感2
讀了《勸學》這篇古文,讓我深有感觸。
《勸學》開頭就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就是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讓我們明白了:學習一定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第二段又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是說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超過我們的老師。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是說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讓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觀念,不要只是盲目的思考。
第四段又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是說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是讓我們學習要鍥而不舍,努力,永遠不放棄。
讀了《勸學》,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報效祖國!
勸學讀后感3
讀了《勸學》,我知道了學習并非是件痛苦的事,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知識一點點的被我們吸收,何樂而不為呢?在優越的環境中學習,是多么幸福啊。我覺得,學習,要做到以下三點:
1、堅持。知識是學不完的,但是不斷地積累,我們腦中的知識也就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能像螃蟹那樣浮躁不安。胡居仁曾經說過: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于一日曝十日寒。是的,學習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專心致志,才能讓水平雙倍發揮,學到200%的知識。
2、積累。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瓶子一樣,裝著知識,但是,知識又像是一個沙漏,在我們學習的同時,又在不斷地流失,所以,我們要不停地積累,并且要復習學過的知識,才做周到溫故知新。
3、運用。積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運用。學會運用,才是積累的目的。
勸學讀后感4
學習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沒有人能不學習就活得很好,只有“學到老,活到老”的,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的人活得精彩。然而,古往今來的學子數不勝數,最終能流傳千古為人們所尊敬的還是少數。這是為何?我想讀了《勸學》這篇文章后,就能真正找到答案。在此,我認為有三條重要理由是決定你成為“學者”還是“庸人”的因素。
其一便是拘泥于傳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這是大家都懂地道理。但舉目四望,太多的學子都以古人的處事方式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認為他們經歷豐富必不會錯。于是,很少有人敢于打成城規舊俗,走自己的路了,更別提什么“長江后浪推前浪了”.這也難怪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但卻后繼無人了。所以,敢于懷疑,敢于創新是很重要的。當然,對他人的懷疑是建立在有根有據上的。
“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這便是其二。很多人讀書的確是刻苦,甚至會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汗水,但最終卻遲遲不見效果,這樣的人縱然學富五車,也只能是呆頭呆腦的“兩腳書柜”罷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為了練好戲劇中的一個眼神花費了很多工夫,卻沒太大進展,一天,他突然看到天上飛過的鴿子,便有了主意。每天放飛鴿子,集中精力觀察它們一眨也不眨,一看就是好半天。幾天過去了,他把那種眼神運用到戲中,果然取得了好效果。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這就告訴了我們其三,學習非一時一天的事,也不是由你的主觀意愿與興趣決定的。十年寒窗縱是對我們的考驗。有時,學習的確很枯燥,外面的'世界同樣很精彩誘人,在這種關鍵時刻,只有堅持不懈,用心專一的人才是勝利者。因為專一,蝸牛爬上了金字塔;因為專一,雨滴滴穿了石頭。
“書有詩書氣自華,”學習既然不能逃避,就該勇敢去面對。用知識塑造完美的自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人才是勇者。
勸學讀后感5
《勸學》是荀子流傳最廣的著作之一,現在更是選段被編入教材之中讓廣大中學生閱讀體會。其中飽含著荀子對于學習這件事的重視和希望后人不要忘記學習的敦敦教誨。這篇文章開門見山,直接就是提出了主題,勸告后人學習不可以停止,必須要“活到老學到老”,之后又用了大量的例子從學習的意義、用處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大量的比喻、舉例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更好的突出了主旨,闡明了要義。文章的第一句就是“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儒家文化中一種極高的思想境界,荀子借君子之口說出這個看法,表示了他對于這個問題的重視。
荀子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問題呢?首先從思想上荀子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所以要依靠后天的學習來改變這個本性,來解決這一問題,再來接下去荀子又舉了不少的例子來說明學習對于改變人的素質、文化水平有著巨大的作用,還提出了學習的方法認為學習不能埋頭苦學需要借助外物、向現實學習,所以荀子會說“善假于物也”。這些都是荀子基于實際、基于自身的經驗提出來的。
接下來荀子又講到學習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就是堅持,針對很多人學習都是三分鐘熱度的狀況提出了必須要鍥而不舍才能有所成就,也切合了學習不可以停止的主題。還提到了學習時的心態,切忌心浮氣躁,必須腳踏實地,專心致志。
全文從學習的態度、學習能帶來的幫助、學習的重要程度等多個角度論證了“學不可以已”這個論點,全篇少有直接說理,多用比喻等方式來闡述論點,使得全文更加形象生動。
【勸學讀后感(通用5篇)】相關文章:
荀子勸學讀后感08-14
勸學讀后感800字08-04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通用5篇)03-27
有關于《勸學》說課稿(通用5篇)08-20
《勸學》說課稿11-16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05-19
《勸學》教學反思12-11
《勸學》教學設計10-29
孫權勸學的故事03-02
《勸學》優秀教學設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