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自傳》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世民自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記錄了這位黑石集團創始人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不同的人,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不同的視角。花了幾個星期讀完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從一個企業家的角度,去看待這位作者。
在這本427頁的書中,蘇世民好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黑石集團,以及他所發起的其他項目里。在他創設蘇世民學院時,為了建設一個理想的書院,他親自關注建筑細節,到書院建成時,往中國跑了有30次。到后來面試學生時他會親自接待所有的`候選人,如果有被錄取的候選人猶豫不決,他會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去說服候選人。
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投入,不僅源于他過人的精力,每天可以只睡5個小時,更是我們強調的,企業家“內在驅動力”的體現。蘇世民在書中談到這一點也說,“把時間和精力投入自己熱愛的事物”,這比為了名、利、乃至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而做事,更容易獲得成功。
從蘇世民身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這種內在的動力,是從他的母親身上繼承下來。在他10歲,在父親的商店打工時,已經不斷在說服父親,把他們的店盡可能的往外擴張,去開更多的分店。在他寫這本書時,他甚至認為“一個人可以學著做管理者,甚至可以學著當領導者,卻無法通過學習成為企業家”。
我們在投資中,重要的一環時評估管理層,最看重的因素就是,實際控制人是否具備這種內在驅動力。其實這對我們每個人,在企業經營領域之外也是一樣,為自己的興趣而工作和生活,更有可能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和比較好的效果。
蘇世民展現的另一個特質也很有代表性。一方面,他追求對黑石集團的掌控力,保證公司的戰略方向按照自己的設想前進,這一點在黑石上市時體現的非常明顯。另一方面,在具體的管理上,他充分放權,信任職業經理人團隊。特別的,在決策流程和組織架構的設計方面,他的做法很像達利奧在橋水倡導的“創意擇優”。決策過程透明,普通員工可以自由表達看法,通過各種機制設計,實現內部的充分討論和平等交流。黑石集團每周一早上的例會,所有的投資團隊都會參加,員工無論年齡大小、級別,有質量的思考都被鼓勵發言。他們希望達到的是,決策結果是團隊成員最好的主意,而不是蘇世民本人的決定。在黑石進行希爾頓項目時,蘇世民的意見跟下屬喬恩相左,但最后公司還是按照喬恩的建議進行了投資。
這也是我們投資中,評估企業家時,關注的一個方面。具備這種特質的企業家,更有可能帶領公司走的更長更遠,特別是在他離開后,公司保持健康運營的概率更高。當然,處在不同行業,要求可能會不同,也不能簡單一概而論;ヂ摼W、科技這些處于變化中的行業,組織扁平化、創意擇優對公司的意義更大。而大部分的傳統制造業,行業相對穩定,很多時候比拼的是公司戰略的執行能力,對管理層和組織架構的要求也不一樣。
【《蘇世民自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太宗李世民是否叫過大野世民06-26
富蘭克林自傳讀后感800字10-28
本杰明富蘭克林自傳讀后感范文08-04
松下幸之助自傳讀后感12-10
擊鼓戲民04-22
稻盛和夫自傳讀后感(通用7篇)08-03
《俗世奇人》讀后感[合集15篇]04-08
蘇凡的故事02-17
《全宋詞》蘇庠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