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的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書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慢養》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慢養》的讀后感范文篇1
我們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每天感受著變化帶來的好處。同樣我們的教育也在前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恨不得個個都是天才兒童,3歲學習6歲孩子的知識,6歲就著急地去學8、9歲孩子該學的東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一種怪圈,好像孩子沒個特長愛好,就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
在這樣的大環境如何慢養,這是本書吸引我的地方。還有就是作者,一般的書都是由一個人完成,或者以一個人的視角寫書,可是這本書卻是黑幼龍全家一起共同完成的。每一個人不論是爸爸、媽媽、孩子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寫關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爸爸黑幼龍是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媽媽是培訓講師,大兒子是卡內基訓練總經理,二兒子是醫院副院長,小兒子是執行長,女兒有很高的學歷,卻為了家庭當上了家庭主婦。我不僅羨慕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我更好奇他們的家庭,是什么樣的家庭能造就出這么出色的孩子。
這個家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父母異地生活,孩子們性格各異,不愛學習,叛逆期等等大部分家庭遇到的問題,他們都有,但是在寬容、正直的家庭環境中,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們都順利度過了青春期,并且給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縱觀全書結合自身,總結出幾下幾點。
1、良好的家庭氛圍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每天干什么,怎么干,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認真工作幸福的生活。把孩子當成家庭中的一員,尊重孩子的意見。包容孩子的優點和缺點,讓孩子從小明白家不僅是港灣還是堅強的后盾。
2、周圍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因為各種原因,黑家搬了二十多次家,孩子們適應了不同的環境,增加了孩子的包容力。我們不能效仿搬家,但是應該在能力范圍內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老師,學校。
3、興趣是關鍵
國慶假期,孩子學會了三階魔方,之前學了幾次都沒學下來。學習關鍵是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廢寢忘食的熱情,十一期間,只要一有時間孩子就主動拿起魔方研究,學會了三階魔方,還自己研究學會了金字塔魔方。同樣的黑家的.父母,不會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剝奪孩子們的愛好,只要孩子們有愛好,就一定支持。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路晚,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早。我們不會對13個月步履蹣跚的小寶寶訓斥說,你怎么這么笨還不會走路。可是我們卻會對上小學的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孩子越大,我們越沒有耐心。父母的心越急躁。
慢養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養,可以讓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讓孩子在學習中成長,找到最好的自己。家,是孩子生命力的來源。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贏在人生的終點!
《慢養》的讀后感范文篇2
讀了一本《慢養》,卡耐基培訓的主講人,著名培訓師黑幼龍先生向我們描述了這一觀點:“華文卡內基之父”黑幼龍四個性格各異子女的生動成長經歷,講述了孩子的“好性格”是怎樣“慢養”出來的。發自內心的自信,良好的人際溝通,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認識到孩子的唯一和獨特,以耐心和包容,陪伴他們慢慢長大。我拿到書,細細讀了一遍,才發現這本書書如其名,它是需要慢火烘制,回味咀嚼的。就像爐子上一鍋老火湯,急不得,躁不得,煩不得,要沉住氣,耐下心,方能領略其中真義。雖然是家庭育子書,但它和班級育人又有甚區別呢?在很多方面還是融會貫通的,真的。讀罷此書,我起碼牢記住了三條。
第一條,讓班級更像家。
翻開書的第一頁,看到了猶如毛筆字的“慢養”,還有一幅樂呵呵的漫畫黑幼龍,第一時間想到,在我們這種高喊“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卻大行其道的社會背景中,我們教師會接受這樣溫和平緩的教育理念嗎?恰好我還知道有本同類型的親子教育書,封面大字號的標題寫著:一歲就上常青藤。可想而知,這樣金光閃耀的速成式招牌,將會更加吸引班主任的眼球。作者卡耐基培訓的主講人,著名培訓師黑幼龍先生。多年的培訓經驗,使他擁有良好的溝通力和舉重若輕的處世態度,直接受益者當然就是他的四個子女。他說,回首來時路,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孩子長大后,最懷念父母的不是汽車、房子、財產,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學校,而是父母幫助他們培養了好性格。同樣的道理,在班級中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時候人生無所謂好壞,關鍵是看我們用設么樣的心情去對待。
第二條,讓班主任更像家長。
“家是一個同心圓。個人,夫妻,孩子,工作,由小而大,一層一層成為彼此間的緊密聯系,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記,又能保有每個人獨特的本質,也造就了精彩有趣的家庭。”一個班級也是一個家庭,班主任要像家長,要學會統籌、學會指導。作為班主任,教育的觀念中,沒有什么寶典可循,只是盡一個做班主任的本分,讓班級更像一個家。我認為無論工作如何忙碌,我們都應始終記得,在學校里,就要完完全全屬于班級里的孩子。
我記住的第三條,不是為了分數而分數,不是為了教育而教育。
不是有分數才有成就,分數并不是有文化的前提,成績也并不是成功的標桿。在《慢養》里二兒子立國從小頑劣異常,做過無數令父母頭疼的事情,包括差點點著鄰居的汽車,到超市里順東西被抓住,成績平庸落后,基本可以算是個“問題少年”。面對這樣難以管教的孩子,黑幼龍并沒有施以高壓棍棒,或是干脆聽之任之,他相信,孩子都會因為好奇而做錯事,為人父母最重要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支持他,即使他犯錯,只要改過,爸媽對他的愛永不改變或少。事實證明,這樣的無功利性的慢養教育是成功的,長大后的立國,成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那一年,他才只有29歲。我們作為班主任也不能用分數來衡量孩子的一切。
總體來說,《慢養》是本很好讀的書,說它好讀是因為沒有什么特別深奧的內容在里面,只需要像看故事一樣一篇一篇讀下去,時而為黑家人濃濃的親情所感動,時而被書中提到的育兒理念所觸動。雖然書中推薦卡耐基培訓的痕跡過重,但仍是值得想育人且必育人的人士閱讀的好書。孩子是慢慢養大的,也許很多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經驗我們一時做不到,或者是有時做得到有時做不到,但至少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分享他們也是我們的精彩人生。班主任們,你們能做到這種底蘊嗎?
《慢養》的讀后感范文篇3
慢養不同于放養,把握好尺度和原則,給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找到最好的自己。
這里的“養”代表了滋養,要用溫柔的愛來培養和維系一家人的感情,大家一起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和悲歡離合。
1、慢養成就好性格
孩子長大后,最感激父母的不是汽車、房子和財產,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學校。他們最感激的是父母幫助他們培養了一個好性格。
2、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需要慢養,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慢慢成長。而成長需要時間和空間,要學會等待、無為而治,要學會包容孩子的不足,一起享受成長的過程。
3、不要太早下定論
自古國內流行一句話:三歲看到老。而黑家四兄妹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學生時代功課很差的孩子,將來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杰出的人。任何人都無權過早得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論。
4、包容的重要性
包容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對孩子們未來的生活是否快樂也會有關鍵性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包容孩子的不足的同時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們勇于承擔的機會。
不用擔心孩子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如果想說沒有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等到長大必須孩子自己做決定時,有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5、家庭會議
定期開展方式多元化的家庭會議,讓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同時也可以舒緩一下心理壓力,而且加強親子互動,可以提升親密關系。
6、注意言行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力。即使是講話時看著孩子的眼睛,這么一個小小的行為,影響卻非常深遠。
其次,我們應該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和所處環境,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7、生命教育
我們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生命最可貴,任何東西和生命相比都不值得一提。堅定地告訴他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是他們最堅強的后盾。
8、親子關系
好的親子關系,不止是父母教育小孩,孩子也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孩子是上帝賜給父母最好的禮物,讓我們接觸不同的世界,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真正的無私和愛。
9、為孩子祈禱
我們經常擔心孩子吃苦受累,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我們做父母的要克服那種心理障礙。
如果你看過《水知道答案》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我們的言行、我們的意念,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作用。
為孩子祈禱,將自己有限的力量與大自然的無限力量集合起來。作者說祈禱經常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起到關鍵作用。
讓孩子也學會祈禱,可以讓他們在面臨重大事件事情前面臨危不亂,能夠用平靜的心面對挑戰。
10、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必須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壞孩子。青少年發育期,整個身體的荷爾蒙都在產生變化,神經傳導也不正常。這時他們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父母應該多諒解他們的態度和行為。用開放式的柔性溝通,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以上讀書感悟和身在大都市、正為娃升學考名校焦慮的寶媽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