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目送》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目送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目送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目送讀后感1
目送是龍應(yīng)臺寫的一本書,一開始讀到作者的名字,我還以為是個男的呢,后來才知道原來是個女性。讀龍應(yīng)臺的目送,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許多美好的情感,這里面有母子情,有兄弟情,還有朋友之間的友情……讀了這本書,使我在生活中多了一些感悟。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吃完飯離開的時候,奶奶出門送我。奶奶的腿腳不好,我叫奶奶不要送。奶奶一邊嗯嗯地應(yīng)著,一邊步履蹣跚地跟在后頭,一直送到了媽媽停汽車的地方。我上了車,搖下車窗跟奶奶說:“奶奶回去吧!我們要走了,再見!”奶奶看著我一個勁地笑,嘴里喃喃道:“下次再來吃飯。”媽媽啟動車了,奶奶還站在那。我探出頭向奶奶揮手,示意她快回去。她的身子一直朝著我們汽車駛離的方向,慈愛地看著我們的汽車駛得越來越遠。我轉(zhuǎn)過頭,透過汽車后玻璃,奶奶的身子越來越小,最后變成了一點。奶奶的目送里是對孫女深深的愛。
每周六下午,我都會去離家不遠的留聲琴行學唱歌。前面兩次是媽媽全程接送,第三次開始,媽媽問:“你敢一個人去學唱歌再走回來嗎?”“當然能!”我自信地答道。媽媽猶豫了一下,最后堅持送我到小區(qū)門口再讓我獨自走。剛走到小區(qū)門口,我就對媽媽說:“回去吧,回去吧!我自己走。”轉(zhuǎn)身我就像一只剛離開籠子的鳥兒,迫不及待地單飛了。我的腳步異常輕松,心里歡呼雀躍,過馬路的時候,我左看右看,無意間我的眼角瞥到了站在小區(qū)門口的媽媽,這時我才意識到媽媽的目光一直盯著我。我確認安全后快速地穿過了馬路,我朝媽媽揮了揮手,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我看媽媽還是一臉嚴肅地站在那,如果我是風箏的話,媽媽的目光就是那條拽著風箏的線,時時牽掛。我明白了,媽媽的目光里有對我女兒滿滿的擔心,滿滿的愛。
書里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媽媽又何嘗不懂這個道理,那次以后,她都讓我獨自人去上聲樂課。送與不送都是媽媽對我的濃濃的愛。
目送讀后感2
《目送》的七十二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對于龍應(yīng)臺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來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滿滿的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龍應(yīng)臺將對親人真摯、又很復(fù)雜的情感表達得十分真實。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道,因看到父親為自己擔心操勞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龍應(yīng)臺則寫了兩種背影。一種是目送父親離開人世,另一種則是看著兒子慢慢長大。漸漸只能遠望兒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發(fā)的是一種不舍,卻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為人子,身為人母,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回首往事,內(nèi)心泛起點點漣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作者倏地發(fā)現(xiàn)當年的小男孩已經(jīng)長成大人、自己也無法隨時隨地的陪在兒子身邊了,心里有幾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有些壓抑,語言卻十分真誠。如今我們也生活在父母庇護的翅膀下。卻未曾報答過什么,小時候我們總自顧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險之路絲毫不艱險,我們?nèi)ネ嘶仡^看看保護著我們的父母。我們快要在社會中變得獨立,在將來又會目送我們的孩子。或許真的像龍應(yīng)臺所說的那樣,我們間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中行漸遠——記得回頭看看關(guān)心我們的人。
作者經(jīng)歷了許多、想要教會我們的是超脫的看待這個塵世。的確,有時候需要的是繼續(xù)往前走,而有時,需要停下來。正如“相信與不相信之間,仿佛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這便是我們的生活:相信了便是這樣,不相信便非得刨根問底,親身試驗。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絕困難、甚至拒絕生活。
目送讀后感3
最開始,先回憶一番。
第一次聞及龍應(yīng)臺這三個字是在高三的某個課間,隔壁桌的同學說了一句龍應(yīng)臺的格言,而我卻啞然不知這位華人世界里頗有影響力的一支筆,深感慚愧。
看的第一本龍應(yīng)臺的書正是《目送》,現(xiàn)在還在當當?shù)匿N售榜上,書是從小伙伴那里借來的,在某個暑假里看完,當時的情感至今仍有幾分印象。書中談到死亡,衰老和孤獨,觸及脆弱的敏感神經(jīng),幾次尷尬落淚。還記得是在家里的客廳沙發(fā)上,蜷縮著身子,看得入情入味,在母親走出廚房門的時候,假裝無意地抹去眼淚。當時讀到的正是作者對其母親的描寫,平平淡淡的文字中卻有著一股讓人心生悲傷的強烈情緒。
給文字賦予情感,它就是擁有了靈魂的存在。
再一次接觸龍應(yīng)臺這三個字,是在讀書會員的書單上,于是我便再一次重拾目送,決定細細品味一番。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我們都到了獨當一面的時候了吧,小時候渴望長大,覺得長大就有了自由,卻不知越是長大,越會被現(xiàn)實圈住。成長的自由是相對的,大手拉小手已經(jīng)成為模糊的記憶,一個人走,需要更多的勇氣。
人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么可以附著依托。
人,終究是孤獨的,你會有家人,會有伴侶,會有朋友,但是更多的時候,你只有你自己。你才是你自己的全部,在這世間,所有的依附都只是暫時的,你所得到的一切都只是身外之物,你的情感和思想,才是真正屬于你的東西。
【目送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相關(guān)文章:
目送課文讀后感范文02-10
目送龍應(yīng)臺讀后感范文3篇08-30
項目送清涼活動報道(通用5篇)01-18
目送外婆周記02-23
目送讀書心得(15篇)04-04
目送龍應(yīng)臺閱讀心得10篇03-23
語文課文《目送》的賞析08-13
《師道》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3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