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來》讀后感(通用7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喂出來》讀后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喂出來》讀后感 篇1
忽然,從天空中又接著掉下了一個秤砣,重重地砸在了工人的頭上,工人便暈倒在地,血流不止。這被路過的人看見了,便撥打了120,結果由于流血過多,搶救無效死亡。
隔了幾天,又從空中傳來了大功率的擴音機的聲音,導致有的人經受不起,耳朵便被震聾了,嚴重的耳朵出血,腦神經崩潰而死。接著又從天上掉下了原子能核廢料,這便引來了疾病,新聞聯播上通知大家這幾天請勿出門,他們會派相關部門去處理的,可是,這真的處理得了嗎?
又過了些許天,天空飄飄散散的飛著一些機密文件,有些好奇心強的人便出來接,而那些膽小怕事的人便躲在屋里——還好他《她》們沒出來。這時,天空中又陸陸續續的掉下一些保險柜,那些出來的人由于趕不及去躲,腦子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砸死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天空中掉下的是一些可怕的已經腐朽的動物尸體與一些流浪者的尸體,天空中彌漫著一縷縷的綠色氣體,空氣中也漂浮著一股難聞而又刺鼻的氣味,這些尸體剛掉下來之后又來了許多廢物和污水,這又增了一些污濁,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可怕的瘟疫。這場瘟疫無人能救,也無藥可救,這便使城里的人急劇減少了一大半兒。
有一些剩存的人活了下來,因為老天爺想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于是這次只是掉下了一些日記本、照片,假鈔和一些犯罪證據,可是這些人渾然不知,看見那些鈔票,眼睛都是紅的。要知道,這都什么時候了,要那些錢還有用嗎?《而且還是假的》唉~老天爺徹底失望了,大自然也徹底絕望了。
由于幾天沒下雨,又是烈日炎炎,有的地方早已成了荒漠,水源也找不到了,終于,最后那幾個剩存的人也一個個的倒下去了,直到最后一個人,他流下了悔恨的一滴淚水,說:”原來這種美只是短暫的,愛護大自然才是永久的美啊!“可是,現在領悟,已經晚了吧!”呯“地一聲,最后一個人也倒下了。
是呀,我們怎樣對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怎樣對待我們,這和人與人相處是一個道理。我想,如果人類再這樣肆意妄為下去,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將走他們一樣的道路,最后一滴眼淚——將會是我們死亡的信號!
《喂出來》讀后感 篇2
這是一篇想象豐富的科幻小說,它結合了羅伯特所提出的“三要素說”。說的是一場臺風過后,出現了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人們把各種垃圾都扔到這個洞里,似乎永遠也不能把這個洞填滿,然而有一天,一個年輕人最先對著這個洞喊出的一聲:
“喂——出來!”
在一座城市上空傳來回聲,而他原來扔到這個洞里的一塊石頭也不知不覺地從空中落到地上。
文章到此嘎然爾止。
這個結尾出乎意料。句號后面是無窮無盡的想象世界,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后面的內容。
我認為,這篇小說揭示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批評了人類的自私、貪婪與骯臟,警示世人正視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告訴我們:人對大自然的破壞,最終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呼吁人們再也不能破壞環境了,要保護環境,珍愛地球。
文章的題目含義深刻,“喂——出來”原是一個年輕人的喊叫,他想根據回聲判斷洞的深淺,卻不聞回聲,但是回聲終究傳來了,原先扔進去的東西也開始出來了,環境污染的因素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嚴重公害。不顧環境污染,茍且偷安,終究要自食其果。
文章里“學者”的形象非常有趣。他們“都顯示出一副極其淵博、無所不知的神色,鎮定自若地朝洞里張望著”。他們作為“科學家”、“學者”本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顯示”一詞卻充分說明了他們其實是在裝樣子,是為了掩蓋自己不明白這個洞是怎么回事的虛弱的內心。還有一位學者“裝著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樣子關掉了擴音機。”
一個“裝”字,充分體現了他的心理活動:自己剛才費了許多力氣,卻沒有得到任何結果,為了不失“學者”身份,只好裝出一副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樣子。
也許就是這樣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大自然留下的那個洞,豈是人類能輕易了解的?
正是有了這個洞,“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好啦”,人們陶醉在自己一手造成的短暫的清潔與美麗的得意之中,尚未覺察到危險即將降臨。
但大自然顯示出懲罰人類的跡象:天空中傳來回聲和落下石頭時,人們卻絲毫沒有引起重視。
讀罷文章,在想象大堆的垃圾將要飛出來時,我又想起了老師給我們看的一個電腦動畫。成群的動物在天上飛奔,它們身后是子彈掠過天空的痕跡,被子彈打著的動物變成導彈,在地球上爆炸。最后,動物們在月球上望著地球逐漸變成沙漠的顏色、,這些可能與文章不相干,但是我想,它們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之后。我又想到了作者星新一的另一篇文章《金星人的挫折》,也許紹格教授的話就會變成現實:
“如果我們學會了呼吸地球上空氣,那么我們到達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相安無事了。”
《喂出來》讀后感 篇3
然而,他抬起頭來朝天上看了看,卻什么也沒有,睛空萬里,清澈如洗。他以為是剛才干得有點頭暈了,產生了什么錯覺。接著,正在他恢復到剛才的姿勢,要好好地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從剛才發出聲音的那個方向飛過來一塊石頭,在他面前一掠而過,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顧瞇著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著遠處的地平線。啊,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啦!
當然,那塊微不足道的小石頭根本就沒引起他的絲毫注意。
一根粗繩子落在了地上,被一個頑皮的小孩剪斷了,然后又忽然消失。突然,天空中不知哪里傳來了劇烈的聲響。像是天在抓狂,在怒吼。正在工作的人們紛紛逃離,雙手用盡全力堵住耳朵。終于,巨響停了。可憐的人們可算是逃過一劫。
人們以為一切都恢復正常,科學家們也都以為這是自然現象。煩躁的一天終于過去了,可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夜里,人們都入睡了。但奇怪的事情連續發生,天上不斷地向下落箱子。箱子摔倒地上,破了。里面的化學氣體不斷涌出。
天亮了,人們發現這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都是凌亂的紙張,到處都是大紙箱,還散發著令人窒息的氣味。天上還是接二連三的掉東西。那些假鈔落到了犯罪分子的手里,那些犯罪的證據則被警察的手里,看到外國的機密文件是國家元首。有的人看到了自己未婚妻的日記;有人看到自己女朋友同別人的親密合照。不,這不是巧合。是上天的安排,上天對人類的懲罰。
這些警察拿著犯罪的證據,頂著刺鼻的氣體和天上不斷落下的物體,去追捕正有犯罪心理的嫌疑人和犯罪分子。這些犯罪分子四處逃竄。那些人看到自己未婚妻的日記立刻去找未婚妻,詢問她為什么和別人親密合照。國家元首……
下雨了,不!這不是雨,是酸雨。帶有著腐爛的氣味的尸體和那些工業的污水。雨落在了那些正在爭吵的;正在求饒的;正在叫喊的;正在為死去的親人哭泣的人們身上。
在這遍地血跡和尸體的路上,這些迷茫的的人還是不知道自己犯下的罪過。沒有人會想起,當人們把一切問題都投降這個洞時,一切才只是開始。
傷害了大自然,就是傷害自己。
《喂出來》讀后感 篇4
看著我們周邊的環境不斷在更換,從前是清新的綠色,被植被覆蓋,人人都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河水與天渾然一體,是純潔的藍色;而現在的環境卻是那么的昏黑,植被被無肆地破壞了,變成一撞撞的高樓,清新的空氣消失了,被無良的廠家排出的廢氣給覆蓋了,黑色的煙霧籠罩著天空,河水被那污濁惡臭的廢氣給吞噬了。
我懷著沉痛的心情看了這篇關于環保的文章——《喂—出來》,心感余愧。這篇科幻小說講的是臺風吹倒了一座古廟,廟底露出一個無底洞,于是凍成了藏污納垢之所,最后有一天,最先喊出的那一句“喂,出來”的聲音,從無底洞里傳了出來,還有那一塊毫不起眼的小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小說揭示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批評了人類的自私與骯臟,警示世人正視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
看到這篇文章我思緒萬千,人類貪戀、無知、愚昧地破壞大自然,只是在無限制地破壞自然的和諧,而不知道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人們所認為的“無底洞”無所不能,“填洞公司”大肆宣傳,招徠生意,以致人們將整個城市所有難以處理的'垃圾廢物都填入洞中。
最后叫聲和小石頭都從哪個深不可測的黑洞里來,最后,原先往洞里丟進什么,什么都將從洞里出來,接下來原子能反應堆的廢料將要飛出來,動物尸體、污水、日記本等垃圾都會飛出來,飛到這座城市居民的頭頂上,嚷嚷們包場自己釀成的苦果。
回過頭來,現代的人類又豈不是這樣,人們想到的都是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顧后果,缺乏后患意識,沒有長遠的眼光。人們對大自然的破換總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循環”。
人類無私的砍伐樹木,破壞森林,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人們無知的把天空當做“保護神”“無底洞”,把汽車排放的廢氣,工廠的廢氣排放到空氣中,種種的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的大自然問題相繼出現,但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人類自己。
讓我們崛起到戶自然的愛心,維護打字人的和諧,保護我們美好的、共同的家園吧。
《喂出來》讀后感 篇5
在看了《喂——出來》這個標題后,還以為是一篇講述關于道德禮貌方面的文章。但看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之后,不禁大吃一驚,這是一篇科幻小說,講述一個不可思議的黑洞。不過,文章透出來的一個中心思想,依然是一個道德問題,一個人對自然的道德問題。
“人不給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給人留后路。”這句俗語就很好地概括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正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像文章里所說的,人類把所有廢物投進黑洞里,不用多久,黑洞又把廢物送回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很微妙:有時像一對情侶——你愛護我,我保護你;有時像一對敵人——你破壞我,我傷害你。誰說不是呢?看看,眼下的地球,環境惡化的程度十分嚴重,人類應該算幾筆大帳了,例如:現在地球上每年有700萬公頃土地變成沙漠;每年從工業生產中排放220萬噸二氧化碳,近1000立方公里污水;每天有百余種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失。環境的惡化,致使地球上平均每年遞增400萬環境病患者,每天有4萬名兒童死去,乃至有難以統計的胎兒在母腹中就變成了畸形!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這不正是說明了如果我們繼續破壞自然,自然就會向我們報復嗎?
你可能會說,大自然又不是人,它憑什么向人類報復呢?大自然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要對人類報復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喂出來》讀后感 篇6
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而生態環境的惡化又源于3個方面的“人禍”:植被的破壞、江河湖泊容量的萎縮和城市化的影響。據1970年調查統計,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為36.38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20。2%。
僅僅30年之后,2000年,森林覆蓋率就減少了一半多,僅剩10%,水土流失面積卻猛增了一倍,達739。4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41%。這可是多么令人恐懼的數字啊!此時此刻,我已被這些數字驚得想不出任何事情!只好用梅水溪的一句話代表我自己:“沒有自然,便沒有人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于困境!”
覺悟吧!身為人類的我們!不要再不自量力地征服自然了。送給你們一句話:“愛護自然,人人有責!
【《喂出來》讀后感(通用7篇)】相關文章:
《喂-出來》教學反思04-23
《喂-出來!》教學設計04-23
《喂-出來!》課文原文11-30
《喂-出來》教學設計及反思04-23
八年級語文《喂——出來》教案11-23
八年級下冊《喂-出來》導學案04-23
八年級語文下冊:《喂──出來》同步試題12-24
八年級語文《喂-出來》練習題04-27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喂-出來》說課稿04-23
八年級下冊課文《喂-出來》教學反思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