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子學鼓琴師襄子有感范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孔子學鼓琴師襄子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琴之初,極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比如最基本的右手八法還沒有完全掌握,就著急要彈開指小曲;開指小曲還未彈得精到,就想著《古琴考級曲目》里四級、五級的曲子;貌似廢寢忘食幾日,啃下一首四級曲目,還洋洋自得,結果一出手即是漏洞百出;這些說的都是我本人,至今回想起還愧意難當,懊悔當初的無知。
之后找到一些琴人或古琴名家學琴的文章來閱讀,有的是這些名家懷念自己恩師時寫下的,有的是自己撰寫的學琴心路歷程或是教授古琴的方法,有的是這些古琴名家身邊的親朋好友講述經別人之手記錄下來的。印象深刻的有:梅曰強老師回憶自己向廣陵派第十代宗師劉少椿先生學習《梅花三弄》時,劉少椿先生就提出一個要求,要梅曰強老師當著自己的面一口氣連彈三十遍長鎖指法不錯,方可傳授。長鎖十一聲,幾百下的觸弦,一氣呵成,梅曰強老師堅實的古琴基本功使得他成功的受教育于劉少椿先生,成為廣陵派第十一代傳人。再有:瑞典的漢學家林西莉撰寫的學琴心得,她在她的書中寫到:"卻沒想到學的過程緩慢而艱難,老師一次教一個音,彈好一個音再教下一個,而不像鋼琴有和弦和練習曲,很多天下來我才學了十個音。我耐不住了,便問老師能不能給我一些和弦、練習曲之類的'做指法練習,王迪非常震驚:這就是你的想法?我實在是太遺憾了。音樂是要用心感受的。它應該是讓你的思想和自然溝通的方式,你怎么能用古琴作為音節練習呢?"——林西莉《古琴》。
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很好的幫助我認識到學好琴非一朝一夕,不可性急呈能,欲速則不達。
讀《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則從另一個側面告知學琴應持有的態度:"從得其曲"到"得其數"進而"得其志"最終到"得其人".從來只要是談及這篇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琴的文章,人們把目光都是聚焦于孔子身上,贊揚孔子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而我感興趣的不止于孔子的好學不倦,還有師襄子授琴的方法。我常想:師襄子向孔子授琴之始,是沒有把將要傳授的曲子是什么事先告知孔子的,只是教孔子一個音一個音的彈,直到整首曲子教完。孔子是個非常善于學習的人,不僅只是達到技藝純熟,還要掌握樂曲的內在韻致徹底理解樂曲的內涵與意境,成為作曲者知音。孔子在最終"得其人"后對師襄子說完自己對琴曲的理解,使的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這時才告訴了孔子這首曲子來歷和名字。假設師襄子一開始就告訴孔子學到的是叫《文王操》的曲子,孔子是否就先"得其人"、"得其志"從而"得其曲",最后轉而"得其數"了呢?
我折服于"古琴悅己"這一說法。同時又贊同古琴家王迪老師所說的"音樂是要用心感受的。它應該是讓你的思想和自然溝通的方式。"我極其認真地選擇了古琴這一中華民族神圣而又古老樂器,作為我的思想和自然溝通的紐帶。請老師傳授我一些締造這一紐帶的法門吧!如果將"長鎖"準確無誤的連彈三十遍也是這法門其中之一,那么我定要做到。
【讀孔子學鼓琴師襄子有感范文】相關文章:
讀《學弈》有感400字11篇01-26
讀《如何說孩子才肯學》有感10-16
《孔子學琴》說課稿12-22
讀《太陽夢見我》有感范文03-05
讀吶喊有感范文5篇11-2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逃離有感07-29
讀《爭論》有感12-24
孔子學琴讀后感12-19
學生讀《綠野仙蹤》有感范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