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博弈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偉大的博弈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偉大的博弈讀后感1
在讀完前兩本書之后,我拿起了《偉大的博弈》這本備受推崇的名著。《偉大的博弈》是一本有關華爾街金融發展史的書籍,在我的印象里史學書籍都很枯燥,但這本書卻異常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本書有著確鑿的史料和翔實的數據,還穿插著有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使得我的閱讀興趣大增,讓我幾乎是不間斷的迅速讀完。對于從事多年銀行財務工作,現在又從事銀行工作的我來說,這本書彌足珍貴,向我呈現了曲折動人的金融發展史。
本書雖然是講的是華爾街金融史,但同時也是一篇篇生動的人物志。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作者對華爾街傳奇人物的生動描摹。作者對人物及事件的描述客觀公正,但同時又能保證閱讀時的趣味性,并且在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價值取向。
讀完此書,我收獲很多,既有偉大的金融工作者帶給我的感動和震撼,也有華爾街金融發展史帶給我工作的啟發和引導。我想致敬本書中那些有責任感的金融英雄。雖然在華爾街三百多年的歷史中,青史留名的人為數不少,但大多只是憑借精明的頭腦,甚至是以不正當的手段積累了讓人羨慕的財富而已,而稱得上偉大的。范德比爾特不同于典型的唯利是圖的華爾街人物形象不同,他給人最強烈的感受首先是:正直。而對利益的追求似乎只是他在捍衛正義過程中所得到的附加報酬。
這一點,在哈萊姆股票逼空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汲取他們的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踏上明日的征程。這本書可以給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我國銀行業提供一個歷史的明鏡,反射過去,照亮前程。該書中講述了許多經典的金融英雄人物,他們充滿睿智和責任心、正義感,非常值得我們銀行工作中學習和借鑒。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獲得了巨大的震撼,除了感慨金融英雄的偉大,感嘆金融市場的精彩紛呈,更想向心目中的英雄致敬,通過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來致敬心中的英雄。我們應對未來充滿信心,讓我們每個員工一起努力,踏實工作、恪守責任,共同做好內控制度、注重案件防范、規避金融風險,從而推動我行的快速發展。
偉大的博弈讀后感2
本書介紹了華爾街350年的經濟史,基本上也是美國經濟發展歷程的代表,更是美國經濟200多年發展的一個縮影。《偉大的博弈》以華爾街歷史上的很多知名人物為主線來展開敘事,其中包括了摩根、范德比爾特等著名人物,也包括一幫把“逼空”玩得爐火純青的牛人,他們有一夜暴富,也有一夜傾家蕩產。正是這些人推動了華爾街的發展,使華爾街在20世紀初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這本書講述了華爾街的歷史。如果把資金比為血液,那么華爾街就是輸送血液的心臟:它融入全世界的資金,又把他們輸送到世界各地。不論是地鐵行業,還是戰爭現場,都有華爾街的影子。
按照博弈論的理論,在有限次博弈中,抵抗對方是最好的策略,而在無限次博弈中,合作是最好的策略。早期的華爾街投機者懷著投機心態玩弄著股票,經常出現賣空者,比如著名的投機者古爾德和菲斯科;當華爾街意識到長期的繁榮才能帶來普遍的利益時,而無規則的市場游戲只會帶來一場場金融災難時,華爾街就開始進入正常的軌道。因此一開始他們是在毫無制度條件下進行互相抵抗的博弈,當經歷了許多的血淚歷史后,才促成一個有制度可言的華爾街。
貪婪和恐慌是華爾街上空漂浮的兩個幽靈,當它們同時發威時,無疑是華爾街的災難。對于貪婪,人們深惡痛覺,但又難以抵抗;對于恐慌,人們往往束手無措。政府可以把貪婪的家伙扔進監獄,可是恐慌的大眾并沒有錯,政府又能怎么辦呢?一開始還沒有建立一個中央銀行,可以說最早是靠J·P·摩根一人之力來阻擋各種恐慌,正如書中所說,當年的摩根起著相當于今天聯邦儲備銀行的作用。1895年,幸好上帝早已為華爾街派來了摩根,否則,因為黃金大量從國庫外流所導致的金融危機將會持續得更久,危害也會更加大。
雖然看了本書后,感覺收獲比較多,但由于剛剛接觸金融,有些地方沒看懂。
相信以后再有機會來重讀這本書,更有更深的感悟。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話:“在華爾街這個偉大的博弈場中的博弈者,過去是,現在還是,既偉大又渺小,既高貴又卑賤,既聰慧又愚蠢,既自私又慷慨——他們都是,也永遠是普通人。”
偉大的博弈讀后感3
本書介紹了華爾街的發展史,基本上也是美國金融市場從建立、發展到成熟的一段歷程,更是美國經濟200多年發展的一個縮影。與《貨幣戰爭》所強調的金融對一個國家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一樣,本書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貨幣戰爭》把美國建國以來所有的重大事件都跟金融聯系到一起,包括南北戰爭、二戰、每次經濟危機、歷屆被暗殺的總統等,讓我感覺有些牽強。拿歷屆總統被暗殺來說,宋鴻兵先生都把它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陰謀,這些事情發生在司法制度很完善的美國讓我很難相信,尤其是幕后的各利益集團均未受到懲罰,所以我更認為《貨幣戰爭》是一本唯陰謀論的小說。而《偉大的博弈》則以華爾街歷史上的很多知名人物為主線來展開敘事,其中包括了摩根、美林等的創始人,也包括一幫把“逼空”玩得爐火純青的牛人,正是這些人推動了華爾街和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本書同樣像本小說,但讀起來感覺更驚心動魄,也更真實、更令人信服。回想一下,看完之后有以下幾點感慨:
1、金融這東東,真的很強大。
它小則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國家的一點金融政策變動就可以影響普通百姓手中的財產,多年辛苦累積的.財富可以瞬間化為烏有;大則影響國家的命運,一個國家是繁榮穩定的發展,還是在動蕩中衰退,都受到國家金融政策的影響,試想沒有書中提及的幾次國家對證券市場的干預,不知會發生多大的災難。本書后序中認為,清朝gdp遠超過英國和日本,但在戰爭中卻輸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資本市場,融資能力不足,導致打仗時沒錢,我覺得還是蠻有道理的。
2、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聽得多了,但一直沒有去認真對待,直到看完本書后才發現,多少富翁曾經是那么風光無限、一擲千金,但在金融市場上只一次失算,就可能傾家蕩產,甚至永無翻身之日。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家族的衰落成就了曹雪芹寫出《紅樓夢》,而股票市場的失意則成就了格蘭特寫出《格蘭特回憶錄》。
3、在利益面前,正義、道德顯得很渺小。股票操作者可以為了利益謊言連篇蒙騙大眾;立法官員可以與股票操作者狼狽為奸,兩邊通吃,甚至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修改法律。這點與馬克思說的“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法律”很一致。
4、任何事情不會是一出現就是完美的,都必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去完善。美國的證券市場也是如此,從一步步的不成熟走向成熟。正如戈登在和祁斌的對話中講到:“美國的經濟發展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人們可以做任何事,直到政府立法來規范。”
本書譯者還為每章撰寫了導讀,合理加注,并親自與著者進行對話等,讓我感覺譯者為本書花了不少心血、很敬業,佩服一下!雖然看了本書后,感覺收獲比較多,但由于剛剛接觸金融,有些地方沒看懂,囫圇吞棗的就過去了。相信以后再有機會來重讀這本書,更有更深的感悟。最后本書給我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對于市場恐慌,你只需要開閘放水,讓金錢充斥市場。”
這本書講述了華爾街的歷史。如果把資金比為血液,那么華爾街就是輸送血液的心臟:工業革命時它把資金輸送給企業,戰爭時它通過戰爭債券把資金輸送給國家。科技給資本運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自動報價機和計算機的出現,在各自的年代加快了信息的傳輸,同時資本也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偉大的博弈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偉大的悲劇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41篇)04-22
《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范文05-25
形容母親偉大的句子11-29
偉大詩人屈原的故事06-24
《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12-24
《偉大的悲劇》同步練習05-25
關于偉大的阿育王故事11-17
偉大的母親初二作文12-19
偉大的殘奧精神作文03-07
偉大的母愛高一作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