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范文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讀此書,覺得此書非常生澀難讀,人物關系復雜,墨跡無趣。內心浮躁是很難讀這樣的書籍。當我靜下心來讀完整本書之后卻舍不得就這樣結束,心情很復雜,很難去解釋那種沉重,失落與孤單,壓抑的心情。我個人覺得好的書籍大抵如此會給我們的思想帶來沖擊,像明鏡讓我們可以照看自己的模樣,但它又不是普通的明鏡,它能照亮我們的心靈,給我們一些啟示。
小說的敘事風格類似明清野稗日記,語句洗練、情節簡單、敘事直接、樸實無華。正如書名“一句頂一萬句”,一字一句都構成言說的藝術,無一句廢話。
小說的前半部寫的是過去。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小說的后半部寫的是現在。吳摩西的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出延津記”和“回延津記”表面上講的是吳摩西和牛愛國兩個人的歷史,但只要對之細細咀嚼和回味,便會明白實際上講的是孤獨的歷史。“孤獨”世代相傳,祖輩的故事在后輩的身上重演,祖輩的“孤獨”也在后輩身上延續。小說所有的情節關系和人物結構,所有的社群組織和家庭和諧,乃至愛情都和人與人能不能對的上話,對的上話,然能不能觸及心靈、提供溫暖、化解沖突、激發情欲。話,一旦成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心靈的疲憊和生命的'頹廢,以及無邊無際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隨形地產生了。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人想找個說得上話的人,但是越長大越發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似乎孤獨才是人生常態。書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中國最底層的老百姓,很真實的反應了底層百姓的人性和人心,讀此書時我總是情不自禁的會想起我的外公,我自幼跟隨外公外婆長大,印象中外公一直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但是他有一個“說得上話”的姐夫,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他會走上幾天的路,風餐露宿,就為了能和這個“說得上話”的姐夫說說話,和這個能給自己出主意的人聊聊天、喝點小酒。像極了書中主人翁,為了一個建議,千里迢迢的去找自己認為能幫自己出主意的朋友,幫自己說道說道。
為了擺脫孤獨和累,書中的人們努力制造聲響和熱鬧,但這無法改變本書人物的命運,就像今天,我們很多人還像書中的人們一樣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價。
當然,閱讀此書也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執著和頑強。為了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和慰藉,人們義無反顧地追逐“一句頂一萬句”的身影,很像祖輩彎曲的脊背和那一大片脊背組成的蒼穹。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范文 】相關文章:
《一句頂一萬句》600字讀后感12-22
頂碗少年讀后感作文08-24
九年級課文頂碗少年讀后感(精選8篇)02-20
騎馬頂包的成語解釋05-15
語文《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7-22
夢見雷聲轟頂的解釋10-26
神話故事的一句話讀后感范文07-13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07-25
新編教材《頂碗少年》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