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團圓》讀后感

時間:2021-01-03 15:44:1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1

  想了許久,也沒有能為這次的讀后感擬出個題目來,也許是因為不善于讀此類作品的緣故吧,從書中淺顯地看到些等待的失落與無奈,本想寫個“可怕的等待”類似這樣的題目,瞬間又覺得有些俗氣,索性就不寫題目了。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

  《小團圓》是讓人讀起來不太舒服的大家之作,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以及過分跳躍的敘事手法,還有一些復雜的人物關系,要不認真閱讀肯定會讓人覺得身處云霧之中。都說這是張愛玲的自傳式小說,看看從前到后的情節倒也真是這樣的。

  這樣的讀后感不敢從情節開始寫起,只能把自己一些粗淺的感受拿出來曬曬。

  讀完全書,突然之間在腦海中冒出幾個詞,一個是等待,一個是孤獨。

  曾國藩有句名言,說“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最好的境界,等到花開全了就要開始凋謝了,月全圓了就開始虧了。作者把書名取作小團圓,實際上一生竟未能團圓,即使在一起也就是斷續的聚聚散散,所以只能是小小的團圓了。書中的盛九莉與邵之雍是如此,現實中的張愛玲與胡蘭成亦是如此。胡蘭成太過于風流成性,邵之雍太過于見異思遷,所以現實中的張愛玲和小說中的盛九莉都吃了不少的苦。細思,凡是有些才情的女子總是會被這樣的男子吸引,繼而又被傷害,癡癡苦等總等不來一個圓滿的結局,一說是用情過深,二來則是有些不太愛惜自己了,所以,同情這個詞還是放在遠遠的一邊為好。“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里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等待是可怕的,認真地等待則更是恐怖而又可怕,能夠回憶起的還是學生時代的每一次考試前,對某一門怎么也學不好的課程,等待開考前的不安與無助。那時候的考試是大過天的,現在早已沒有那樣的感覺,倒是生活中的考驗無時不在,每一次考驗都像一門沒有學好的課程,等待接受考驗的心情不安而慘淡。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林志炫的歌,喜歡他聲音飽滿而有力,像筆法流暢而力透紙背的書法作品,聽起來毛孔都會舒張。“我眺望遠方的山峰,卻錯過轉彎的路口,驀然回首,才發現你在等我,沒離開過。”好的人和事,總是讓人推崇艷慕,仿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邵之雍四處流亡竄逃,盛九莉千萬里只身去探望,一身藍布棉袍受盡苦頭,等到的回答是“好的牙齒為什么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吳曉波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何必苦苦等待,換回一個不值得的結局;也不必自欺地告訴自己,“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孤獨,其實并不是那么可怕的東西。在九莉的身上似乎看不見孤獨,雖然那么長的時間獨自一人,但言語之中總是不那么太在乎。若走,不去挽留;若來,坦然去接。似乎一直有一種不悲不喜的情緒控制著,多了些時下流行的“佛性”,少了些奮力爭取的意思。那天偶然聽到一句話,說“事業可以規劃,人生不可計劃”,仔細想想覺得很有意思,面對事業、工作我們可以、而且也應該用全力去規劃,但是面對人生,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幾十年,似乎計劃起來有些難度,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并不少。“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這是村上春樹說的,似乎人們面對孤獨都是因為無可奈何。其實,我倒覺得也不全是這樣,至少有一段獨處的時光也是很不錯的,一瞬間把什么都放開了,雖然那只是短暫的假象,但也能在打斗不斷的世界里卸去厚重的鎧甲、放下沉重的包袱,微微的輕松一點。

  這樣一本語言變幻、情節跳躍,讀起來不太體貼的書,讀完之后卻令人難得的安靜和放松,真是印證了“福禍相依”的道理。團圓圓滿自來是“此事古難全”,所以小小團圓一下已經是完美了。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2

  說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慣張愛玲的筆風,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現,第一章就已出現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張愛玲并沒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現結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3

  《小團圓》結構顯得有些兒亂,不過還是張愛玲一貫的風格:作品氣氛總是充滿著譏諷,那樣的不屑,那樣的冰冷,似乎作者是跳出三界外在看世界看人間。很獨特。她的作品沒什么大東西,而這些小東西又似乎不能深想,很哲學。她和她的作品,總是讓人心情很沉重,很憂傷。

  《小團圓》里有幾段話我非常喜歡:

  國家主義是二十世紀的一個普遍的宗教。她不信教。

  國家主義不過是一個過程。我們從前在漢唐已經有過了的。

  這話人家聽著總是遮羞的話。在國際間你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也沒用,非要能打,肯打,才看得起你。

  但是沒命還講什么?總要活著才這樣那樣。

  她沒想通,好在她最大的本事是能夠永遠存為懸案。也許要到老才會觸機頓悟。她相信只有那樣的信念才靠得住,因為是自己體驗到的,不是人云亦云。先擱在那里,亂就亂點,整理出來的體系未必可靠。

  先擱在那里,亂就亂點,

  整理出來的體系未必可靠。——是不是正因為這樣,張愛玲的《小團圓》有些亂呢?到底也沒整理個完完整整?但這畢竟是靠得住的她自己體驗到的,所以還是讓人動容的。

  看這本書滿目的惆悵與憂傷,只見別離不見團聚,為什么叫《小團圓》呢?難道是情感終有了個了結,哪怕是分離,也要呼之為團圓么?也許就是這樣的不圓滿,才呼之為小?張愛玲說,寫出來,總會有一個看得懂的人。我想,我大約不是那個看得懂的人。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4

  看張愛玲,體會到一句話,何謂“強極則辱,慧極必傷”。她為何就不能有一會兒糊涂的時候?她為何就不能在這滾滾紅塵里有一會兒的麻醉沉迷?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么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么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劃船,隨時可以上岸”

  這是她跟胡南成戀愛后寫的一段話,“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可想愛對于她生命的意義,然而在這樣的時刻,她想到的亦是隨時可以上岸。“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可以看出,這幾乎等同于她的信仰,信仰又怎么能和現實的生活有任何關系呢?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里的,是近似于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于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于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古往今來,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女子還有如林黛玉,如李清照,當然前者只是創造出來的人物。藝術家有才華,創造出傳世的文學作品的多不其數,然而能將自己的`人生也寫成一部著作的,又有多少呢?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是以幸福作為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里,總嘆她驚為天人,字里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著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5

  幾天下來,這本書下去一半。總記得評論總說書里寫的愛情,情欲和男朋友什么的。從寫到九莉回上海之后就開始格外留心,猜測著他什么時候出現。倒也不是急等著不耐煩了,因為其他那些事情和人物不僅有種家常感,簡直就是似曾相識。

  蘗傳慶(茉莉香片)大概是從弟弟出來的,不僅家世像,那個讓他萎縮著不愿意見的后母像,弟弟竟然也因為亂簽支票玩被父親打了嘴巴子。

  還有個大太太,表叔的續弦大老婆,就是小艾里面的五太太了.因為丑攏絡不到丈夫的心,一輩子怕跟丈夫在一起,偶爾喉嚨里哼哈兩聲解除尷尬,也養著好些貓,丈夫死后經濟敗落,跟其他女太太打麻將也怕輸,一輸就開始身體左右搖擺,越搖擺也越要輸.有趣的是連同表叔的小老婆也都聯系到原型,一個鵝蛋臉的美女,后來倒霉禿了頭發就被冷落了.小艾里面的那個叫秋老四的舞女,更慘烈的,不僅掉光頭發,眉毛也沒有了.這大概是張愛玲杜撰上去的.

  因為這2例看得太真切了,后面讀起來越來越疑心,每逢看見一個就想起另一個,不知是否也是有聯系,當然都是小角色,沒下太多筆墨的,很難去查考,就是憑一種直覺.提起九莉的一個俄國女鋼琴老師,不知可否是年輕的時候里面的東歐女人.韓媽這個角色大概做了許多家用女仆的原型,因為腦子里記著那些,每次看到韓媽出場都覺得有點亂.還有個小人物,好婆,后母的母親,讓人想起十八春里面的小老婆的母親,一樣搬過去同女兒住著.還有云志夫婦的長女次女讓蕊秋介紹留學生男朋友的,特意留個房間給年輕人聯絡感情的,末了又怕出格,派個老媽子進去拿東西監視著.讓人想起琉璃瓦里面的風流不羈的二女兒.間或提起2個表姐還是表妹,是姊妹的,也寫他們的外貌,大概是鴻鸞喜里面的婚禮上出現的2個圓臉姐妹.純姐姐骨癆死了,跟川嫦一樣.

  其實已經看到之雍出場了,但是好像目前為止他都還不能轉移我的注意力,腦子里還是上面那些個五花八門的人物,本來嘛,出場也沒有個順序,簡直是想起誰就是誰,名字看過一次再次出來的時候已經不記得他是哪個了.不是因為有以前那些對照著,也無甚趣。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6

  當文友問我,小團圓如何時,我竟然脫口而出,不好看,很浮躁。。。。然后又為自己說的話后悔了,突然覺得它有了味道,值得回味的東西,不那么甜,有些苦,就像愛情受過的傷害一樣。

  今天不說幸福,只說幻滅了的愛情。在我的印記里,小團圓是張愛玲讓我讀起來最雜亂的一部小說,然而現在想想,章節里每個細節之處無不透露出張那時的真實狀態和內心感受。有些苦也有憧憬,卻無不彰顯著那個浮躁年代時時刻刻呈現的辛酸的東西。那些辛酸往事,不想替張愛玲再去梳理一遍了,張愛玲與胡蘭,九莉與邵之雍之戀。不曾受過傷害,不曾察覺人生微妙詭異的人是不能體會張手下這本小團圓的絲絲屢屢的情誼的。九莉千經百轉的的愛情結尾是“一切愛情成幻影,九莉彷佛脫胎換骨,對于視愛情如收集的之雍,更是看透似了地鄙夷。”她愛他,愛了千百回,卻千百次落空,她愛他,愛到千山萬水,卻換來次次失落,她愛他,幻滅也告訴自己還有味道。。。這就是愛情。多少人在回憶,在尋找終究要落空了的愛情,幻滅的沒有影蹤,也要尋找出彼此之間的東西來。讀完了,有些心疼九莉。何嘗不是心疼幻想中的自己呢。誰都這么愛過,沒有后果,沒有結果的愛著,愛到粉身碎骨都不喊疼,九莉總是說,不是那么疼,反正都麻木了那一年,張愛玲從香港坐船去了美國,一去不復返。一個孤單的女人坐在輪渡上,我總在想那樣的場景,那是種如何落魄的心情呢。直到1995年死在洛杉磯的寓所里,完成了一個女人小團圓的歸宿。

  不只是張愛玲,我們何嘗不是呢,誰又曾讀懂我們那千經百轉的內心呢。我們為愛追尋,為愛持有夢想,為了愛的幻滅而落寞,為了愛的離去而擦拭。又想起了張愛玲那句話,說實話看不清楚了。讀不下去的感覺正如寫不下去了,如此膚淺的見解。

【《小團圓》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期盼團圓散文02-19

小英雄雨來讀后感范文500字01-26

團圓的反義詞介紹01-15

中秋團圓的黑板報09-21

春節全家團圓手抄報12-06

團圓飯作文(最新篇)04-18

勇敢的小裁縫學生讀后感09-21

冰心《小桔燈》散文讀后感07-29

《小逃學變成大詩人》讀后感09-02

立冬團圓暖心祝福語10-3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 六月婷婷国外视频在线 | 在线视频亚洲激情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 | 五月网婷婷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