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

時間:2020-12-31 18:50:1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第一章“論價值”開篇即說,“一件商品的價值或用它交換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數量取決于生產它所必須的相對勞動量,而不是取決于支付這種勞動的報酬多少”。在承認亞當·斯密區分商品關于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前提下,李嘉圖對價值有了更深刻層次地認識。他認為使用價值對交換價值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但它并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一種商品如果全然沒有用處,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那么不管它多么珍貴,生產和獲取它需要付出多少勞動,它也絕對不會具有交換價值。

  更進一步地,李嘉圖認為具有效用的商品獲得交換價值的有2個途徑:一是稀少性;二是獲取它時付出的勞動量。李嘉圖認為,亞當·斯密準確說明了交換價值的最初來源,所有物品的價值與生產它們所耗費的勞動量是成比例的。但斯密并未單獨以勞動量來衡量物品的價值,而是又設立了另一重標準,他認為物品價值的大小是隨著交換衡量標準的變化而變化的。亞當·斯密曾說,“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只有自身價值永不變化的勞動才能當作評定和比較所有商品價值的最后標準和真正標準”。李嘉圖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他認為,勞動所生產的商品數量決定著商品過去或現在的相對價值,而不是由為了交換工人勞動二給予工人的商品相對數量決定的。一件商品的價值是僅由生產這件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他有意忽略了古董或者收藏品)。通過計算生產商品所需勞動量的變化,可以肯定商品價值的`變化,在書中,大衛李嘉圖列舉了許多例子來論證這一觀點。

  這里淺談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假設谷物的價格是每夸特80先令時,勞動者勞動一周得到的報酬是一蒲式耳谷物,因此當報酬下跌至40先令時,他得到的報酬是1.25蒲式耳谷物。再假如,一周內,一家人消費了半蒲式耳谷物,剩余的用來交換諸如燃料、肥料、蠟燭、茶、糖、鹽等商品;如果在一種情況下,剩余的四分之三蒲式耳谷物所能購得的商品沒有在另一種情況中半蒲式耳所購買的商品多,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的價值是升值了還是下跌了呢?亞當·斯密一定會說升值了,因為他的衡量標準是谷物,這時勞動者勞動一周得到得谷物增多了。同樣是亞當·斯密,他還會說下跌了,因為一件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因占有該物品而能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勞動相對于其他此類商品的購買能力下降了。這個假設之所以給我留下十分深刻地印象,是因為它站在亞當·斯密對價值認識的角度上,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和分析,并由此導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這也就從側面論證了亞當·斯密關于價值的雙重標準是有缺陷的。

  并且,李嘉圖對于斯密的“商品的價值只取決于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無關”有相反看法。他采用了亞當·斯密的一個例子來解釋他的勞動價值理論:在原始社會中,捕獵一只海貍所需要的時間是捕獵一頭鹿所需要的時間的兩倍。因此海貍的價值是鹿的兩倍。李嘉圖把這個簡單的模型進行了擴展,他考慮到生產捕獵工具需要的時間的因素,并把捕獵工具或生產工具的磨損計算在內。用一件捕獵工具(機器)捕獵的動物(產品)越多,這一捕獵工具所分攤到每一只動物上的價值就越小。這樣李嘉圖就率先提出了工業中大批量生產的決定性的成本因素考慮問題。李嘉圖認為,獵獲的獵物的價值是根據捕獵活動所需要的所有勞動的總量而確定的,那么這同樣意味著,這一勞動總量的價值即使在供應過剩,交換價值下降時仍是不變的。在他的模型中,下降導致資本所有者利潤的下降,因為他們的投入是不變的。同時,李嘉圖還意識到了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 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11-24

《金字塔原理》名著讀后感04-08

大學生讀后感12-02

大學生讀后感15篇04-04

大學生邊城讀后感1200字10-17

大學生名著讀后感500字01-19

大學生讀后感(精選5篇)08-03

大學生讀后感(通用7篇)08-03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大學生如何規劃大學生活?01-0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字幕不卡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