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危機—被污染的星球》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境危機—被污染的星球》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中,“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這三個章節讓我認識到了更多的“污染”的常識,也讓我深深地為地球所承受污染而嘆息。
“空氣污染”中有一張褐云籠罩的馬路車流的照片,讓我聯想起灰塵和汽車尾氣混合的氣味,聯想起一上街媽媽就遞給我口罩的動作,這讓我感到無可奈何。汽車帶給我們方便,同時也帶來不受歡迎的尾氣。書上說,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清潔能源傳輸的研究。比如:用無線輸電技術將地球電離層的電傳輸到地球各個角落,如果實現,燒煤發電的污染就不存在了。我真期待無線輸電的`時代快點到來!
“土壤污染”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如何污染了自然界的食物鏈。它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也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存。我聯想到在超市里有機食品受到人們的歡迎。原來,有機食品是來自不使用化肥和殺蟲劑的農業形勢生長出來的,人們為保護自己的健康,只好購買昂貴的有機食物。
“水是生命必須的物質,同時也是最寶貴的資源。”那么“水污染”的問題在哪里呢?原來,問題在于水可以溶解很多東西,包括各種污染物和有毒化學物質,然后將它們輸送到四面八方,就會毒害魚類,鳥類,還有人類自己。比如:工廠排出的污水,如果不做好環保工作,隨便就排放到河流里面,就會污染土壤,魚塘,和自來水的水源;另外,從油輪泄露到海里的石油則污染了那片大海的生態,使原來干凈的大海變得很臟……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人人做環保”章節告訴了我們如何守護地球環境,“其實我們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無論是家里,學校工廠還是辦公室”。少開車就減少了尾氣排放;用過的廢電池、節能燈管要專門回收;節約用電、用水都是非常有效的環保行為。這些內容我不但熟悉而且生活中就這么做到了,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環保活動和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班會課上老師還引導過我們相互交流環保妙計呢!
這本《被污染的星球》,讓我對環保知識和環保方法產生了閱讀興趣,更堅定了我做一名的環保小衛士想法!因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的星球,愿我們的努力讓地球變得更潔凈、更安全、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