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看到了孩子心中的秘密。在他的筆下,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剛剛升學考試,回到家中,他做了一場夢,夢是這樣的:
他在一個懸崖絕壁上,在那兒,他的處境是在懸崖絕壁的中間,他不知怎么進,怎樣退。但他在不知不覺中,正努力往上爬,努力尋找支點。暴風雨來臨了,把他的頭淋濕了,風快把他吹飛了,他的手指也被打地血肉模糊,他就像小小螞蟻,依偎在一棵高大的樹上。這時他聽到了歌聲,他想別人都在唱歌,那我為什么不能爬上去,于是他爬了上去。
這可以說是考場,而在考場上你確實只能進,不能退,只要你一退縮,別人就嘲笑你,諷刺你,而你高高在上的話,別人則會恭維你,夸獎你,可你一旦自得忘形、自得洋洋,你立即會滑下去。人家說官場險惡,其實考場也險惡啊!
他是一個六歲的小孩,去幼兒園都是坐他爺爺的小汽車。可是最近,爺爺沒有車了。他夢到:他今天早晨起來,看見了窗子中的司機,于是往下沖,貝貝也往下沖。他看到了貝貝,就問:“這是我爺爺的車,你干什么呀?貝貝說:“你爺爺離休了。”接著他們扭打了起來,但是貝貝還是上車了。他的爸爸看見了,便對他說鬧什么,他打了他的爸爸,他爸爸說饒命,為了救爸爸,爺爺叫小汽車回來了。他坐上了小汽車。
這告訴我們不應該霸道,霸道的人的人也是沒有好下場的。還有,不要動不動就生氣,生氣對身體不好,應該多笑,笑才對身體有益,所以別人才說“笑一笑十年少”,這多好哪!假如你欺負別人,別人也不會跟你玩,到時候你就只能是孤零零一個人了。所以我們不應該那么霸道。
……
四五歲是可愛的,六七歲是美妙的,八歲是美麗的,十歲是向往的,十一歲是奔放的,十二歲是科幻的,十三歲是廣闊的,十四歲是童話的,十五歲是成熟的。
既然是夢,就有好也有壞。有希望成功的夢,還有可怕的夢,反正就是有各種各樣的夢,數也數不清。他讓我熟悉到夢雖然是假的,夢是不現實的,可在我們身邊,它我們所希望的、所不希望的事情都顯現在夢中實現。
我覺得《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看看。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后感覺棒級了,真后悔沒有早點讀到它。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很不情愿。直到爸爸、媽
媽非讓我讀時,我才撅著嘴,去讀《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了。這本書就像一雙魔幻的翅膀,帶你走進100個中國孩子的夢鏡中。夢里有許多“味道”,讓你走進去就會被陷進去而無法自拔。4歲孩子的夢是快樂的,5歲孩子的夢是甜蜜的,6歲孩子的夢是夢幻的,7、8歲孩子的夢是神奇的,9、10歲孩子的夢是美好的,11、12、13歲孩子的夢是美麗的,而14、15孩子歲的夢是令人神往的。
我也做過許許多多的夢。有快樂的、甜蜜的、夢幻的、神秘的,還有非常過癮的等等。
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北京亮起來了》,它描述的是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我當天晚上就做了一個非常過癮的夢。在夢里我來到了美麗的北京,登上了盼望已久的萬里長城,來到了心馳神往的天安門廣場,看到了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緩緩升起,在微風中飄揚;我一下子激動醒了,發現自己還在家里,但腦海里還浮現著那一幕幕美好的情形。雖然,我現在還沒有真正去過北京,但我覺得自己已經去過了。
我希望每個人的夢都是甜蜜的夢,因為甜蜜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童年很短暫而且還很寶貴,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3
讀這本書,不必從頭到尾一以貫之地看,你可以信手翻去,妙處如魔方,時時可以閃現出奇妙的光彩。
在作者詩意盎然的筆下,四歲的男孩子吃到甜甜的“小石塊”,逐夢見了“甜甜的巖石甜甜的山”把窮苦山村兒童對糖的感覺展現得十分細膩;五歲的小男孩對自己的“小雀雀兒”產生疑問,作者絕妙地刻畫出早期型教育上的問題,也把中國重男輕女的習俗輕輕刺了一下,趣味橫生。
七歲的孩子渴望一臺“作業機”,因為斷了的鉛筆會哭鼻子,作業本上寫好了的字也會逃跑,他怕受懲罰;十一歲的南方孩子,第一次坐火車到北方,雪給了他寒冷的感覺,他竟夢見太陽也結了冰;同樣,一個十一歲的彝族少年,夢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他發現了一座長滿銅鼓的山崗,而銅鼓像紅薯一樣,一串一串結滿地面。
十二歲的流浪少女的夢則與眾不同,她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白老鼠,在老鼠宮殿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另一個十二歲的農村女孩子,是個倔丫頭,麥收時節,她夢見自己割麥,麥稈粗如竹竿,小姑娘鐮刀鈍了,竟用牙齒去咬。
十四歲的澳門女孩子,夢見的是男子漢“佐羅”;十五歲的回族少女參加夏令營,夢見太陽成了一只大蜘蛛,月亮膝蓋上碰出了一道傷口,結了疤……
這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年齡層次不同,民族地域各異,小到四歲的“果味奶汁”、“彩色的太陽”,大到服用“苗條劑”的少女、尋找百慕大“魔鬼三角”秘密的少男,從小足球隊員到找野人的初中生,全在作者的書里扮演了一個夢游者的角色,用各自風味獨聚的夢,裝扮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兒童的生活。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4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100個中國孩子,四歲到十五歲不同年齡不同的夢。我覺得四歲的夢是可笑的;五歲的夢是天真的;六歲的夢是有趣的;七歲的夢是古怪的;八歲的夢是美妙的;九歲的夢是華麗的;十歲的夢是開放的;十一歲的夢是向往的.;十二歲的夢是幻想的;十三歲的夢是無邊的;十四歲的夢是童話的;十五歲的夢是成熟的。
我讀了,覺得四歲孩子的夢是天真的;五歲孩子的夢是可愛的;六歲孩子的夢是奇怪的;七歲孩子的夢是美妙的;八歲孩子的夢是聯想的;九歲孩子的夢是美麗的;十歲孩子的夢是向往的;十一歲孩子的夢是奔放的;十二歲孩子的夢是科幻的;十三歲孩子的夢是廣闊的;十四歲孩子的夢是童話的;十五歲孩子的夢是成熟的。他們各有不同,奇奇怪怪,讓人讀了以后有了仔細聯想,身臨其境的虛幻感覺,十分美妙!
它是一部以夢幻為雙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孩子的心靈空間的長篇小說。我深有感觸,故事里有明朗的,神秘的,活潑的,甜美的,辛酸的,陰郁的,明亮的,這些色彩就像是魔方上的小塊兒塊兒似的。它讓我感到更貼近。
其中,我讀的最興致勃勃的是十五歲孩子的夢。因為這里面有指責,傷心,夢想,猶豫,香甜,雖然他的年齡最大,卻讓我覺得這些故事像小朋友的一樣可愛,充滿活力生機。但還是感覺比一般的年齡小的孩子更成熟,穩重,拿得起,放得下。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5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的作者是董宏猷爺爺。這是一部長達四十萬字的夢幻體兒童小說,其中,我最喜歡的夢是《抓"死”》。
他講述了王明的音樂老師劉老師為了救一個即將被汽車奪去生命的小朋友,而倒在了車輪下,王明傷心極了,他下定決心,要去找死神把劉老師要回來!歷盡千辛萬苦,王明終于見到了他很想見到的劉老師。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樂觀、勇敢的去面對,不能因為害怕,就退縮。哭是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的。大家一定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6
暑假里,我讀了董宏猷的《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打開書,我就被里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講述了從四歲到十五歲兒童做的夢。這一百個夢里,年齡層次不同,民族地域各異,作者對兒童心靈全方位透視,使每個夢都豐富斑斕。這些夢有甜美的、辛酸的、難過的、神秘的……每一個夢都多彩絢麗,令人難忘。
不僅如此,作者還把每一個夢的前因后果用現實做了解釋。比如說:現實是一個十一歲女孩不能和男孩一樣讀書,只能放牛、做家務,她非常渴望讀書。于是,作者就將她的夢境寫為自己正坐在學堂認真地讀書,還被老師點名夸獎。爸爸發現她還在睡,就揪住她的耳朵,而她卻在夢中將課文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這種聯系實際的做夢寫法更寫出了十一歲文盲小女孩渴望讀書的急迫心情。
我最喜歡其中的《人和樹》。主人是一個12歲的五年級學生,因為家里有一顆百年老榕樹而產生夢境遐思:他不想上學寫作業,羨慕這棵不用寫作業的老榕樹,可是當他真正成為老榕樹時卻后悔了,螞蟻弄得他癢癢的,他想動手搔一搔也不行,還有毛毛蟲、鳥屎……困難接踵而至,他還不能活動,炎熱時不能游泳,刮風時不能遮擋……他要變成人也不可以了。他哭醒了。作者最后又以景襯托出小男孩難過的心情,寫得真誠、熱切!淚眼中,他看見蒼老的榕樹仍然靜靜地站在大門外,風兒吹過,樹葉颯颯地響,像在訴說著百年滄桑……作者運用此句將大家從夢中“拉”了回來,再甜美的夢也不過是夢,現實就是現實,我們要承認、接受現實。
我向大家推薦《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和遐想!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7
去年寒假,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100個中國孩子,四歲到十五歲不同年齡不同的夢。我覺得四歲的夢是可笑的;五歲的夢是天真的;六歲的夢是有趣的;七歲的夢是古怪的;八歲的夢是美妙的;九歲的夢是華麗的;十歲的夢是開放的;十一歲的夢是向往的;十二歲的夢是幻想的;十三歲的夢是無邊的;十四歲的夢是童話的;十五歲的夢是成熟的。
這本書里的孩子,他們年齡不同,民族各異,在書中,每個孩子都是主角。他們的夢各種各樣,五彩繽紛。這些夢,有明朗的、神秘的、活潑的、凝重的、甜美的、清亮的、辛酸的、陰郁的......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夢,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個夢,題目叫《抓“死”》,內容是一個叫楊波的男孩的音樂老師為了救一個即將被車撞的小朋友,失去了生命。楊波很傷心,他下定決心,要把老師救回來。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把老師救了回來。
這本書的作者董宏猷曾經說:"《一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宏觀的反應了中國孩子的狀態,人生意識,深層心理的長篇小說;一部以夢幻為雙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中國孩子的長篇小說。"這本書可以很充分的了解中國孩子的心靈空間。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童年的夢雖然有些是虛幻的,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8
讀這本書,不必從頭到尾一以貫之地看,你可以信手翻去,妙處如魔方,時時可以閃現出奇妙的光彩。
在作者詩意盎然的筆下,四歲的男孩子吃到甜甜的“小石塊”,逐夢見了“甜甜的巖石甜甜的山”把窮苦山村兒童對糖的感覺展現得十分細膩;五歲的小男孩對自己的“小雀雀兒”產生疑問,作者絕妙地刻畫出早期型教育上的問題,也把中國重男輕女的習俗輕輕刺了一下,趣味橫生。
七歲的孩子渴望一臺“作業機”,因為斷了的鉛筆會哭鼻子,作業本上寫好了的字也會逃跑,他怕受懲罰;十一歲的南方孩子,第一次坐火車到北方,雪給了他寒冷的感覺,他竟夢見太陽也結了冰;同樣,一個十一歲的彝族少年,夢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他發現了一座長滿銅鼓的山崗,而銅鼓像紅薯一樣,一串一串結滿地面。
十二歲的流浪少女的夢則與眾不同,她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白老鼠,在老鼠宮殿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另一個十二歲的農村女孩子,是個倔丫頭,麥收時節,她夢見自己割麥,麥稈粗如竹竿,小姑娘鐮刀鈍了,竟用牙齒去咬。
十四歲的澳門女孩子,夢見的是男子漢“佐羅”;十五歲的回族少女參加夏令營,夢見太陽成了一只大蜘蛛,月亮膝蓋上碰出了一道傷口,結了疤……
這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年齡層次不同,民族地域各異,小到四歲的“果味奶汁”、“彩色的太陽”,大到服用“苗條劑”的少女、尋找百慕大“魔鬼三角”秘密的少男,從小足球隊員到找野人的初中生,從天山族小姑娘到藏族小男孩、傣族小和尚,全在作者的書里扮演了一個夢游者的角色,用各自風味獨聚的夢,裝扮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兒童的生活。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9
終于卸下一學期繁重的工作,享受假期的閑暇。每個教師都有這種感受,假期中休息的是疲憊的身體,可腦子里卻總也拋不開教學和學生的那些事,我也不例外。這不,隨手打開《CNKI中小學數字圖書館》,便想著有什么書可以看看,能為下一學期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打開網頁的那一瞬間,自己就像身在一個圖書館,讀書小知識、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真是應有盡有。那一刻,久違的讀書欲望被勾了出來。急切的瀏覽著一本本書,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小英雄雨來、三月雪、小兵張嘎、城南舊事……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個名字吸引了我的目光,點擊查看了一下內容簡介。這是作家董宏猷所寫的一部長篇兒童小說。作品以年齡序列為構架,形象地展示出從4歲到15歲的100名中國孩子各自風味獨具的夢,真實地從整體上宏觀地反映了中國孩子的生存狀態、人生意識、深層心理。
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就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有了夢想就有了生活要達到的目標,生命才有了意義,就有了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方向。帶著對“孩子的夢”的好奇,決定閱讀這本書。書中記錄了一個個孩子天真的夢。果味奶汁、甜甜的巖石甜甜的山等等,看著孩子們天真的想法真是可愛。起初只是覺得孩子的夢很好玩,可越往下看,心里越沉重。尤其是奇妙的“作業機”這一篇,也許是因為自己職業的緣故,剛看到名稱就很吸引我。想看看孩子在夢里發明了什么樣的“作業機”,有哪些奇妙之處。然而,真正的內容卻是因為過重的課業負擔,導致一個七歲的小朋友在寫作業時睡著了,在夢里媽媽送給他一個“作業機”,有了“作業機”的幫助,很快就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然而,當他醒來時發現那僅僅是一個夢,成堆的作業仍然擺在他的眼前。看到這些我的心中一緊,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雖沒有像文中的老師那樣,罰孩子每個詞超100遍;沒有寫完作業不讓孩子吃飯這些現象。但看到文中孩子對老師的畏懼,順從以及家長的無奈,才意識到平時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對于小小的孩子來說,無疑就是“圣旨”。所以,老師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經過思考,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孩子卻牢記于心,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教師要放下身姿,走進學生,消除孩子對老師的畏懼感。給孩子們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他們不再畏懼校園生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那個七歲的小男孩為了盡快完成被罰的數量,因而字寫得歪七扭八,完全丟失了本該擁有的方塊字。其實作為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其目的就是對知識的鞏固,不求量大而在于“精”。如果丟掉了原本的目的,那作業也就失去了意義,完全成為了孩子的負擔。這個夢觸動了我的心弦,也通過《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反思著我們的所說,所做。我深知教師的責任重大,對教師的含義也有了更深刻地認識。每次站在講臺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么神圣。教師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這些純潔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么是為人師表,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努力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讓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教學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種最高意義的自我教育。三尺講臺使教師照亮了別人,也升華了自己。”
我們的空間雖然是三尺講臺,在我國有千千萬萬個三尺講臺。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去默默奉獻,攻堅克難,盡最大能力去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我相信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搞好。
孩子的夢也激起了我的夢,我的夢就是孩子們在新的學期快快樂樂學習,開開心心生活,健健康康成長。親愛的老師們能設計出精彩的課堂和“少而精”的作業,解放可愛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夠走進大自然,充分享受快樂的童年。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他要全民參與,如果人人都有一種樂于奉獻的精神,中國的教育一定會搞好,抓好了教育,夢想就能實現了,教書育人需要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要實現夢想首先要愛學生,讓學生有好的心情去學習,中華才能騰飛。在這中華騰飛之年,希望每個教育者都為自己的夢想而獻出光和熱。我深信:一支粉筆,三尺講臺,一顆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心,足以讓我的人生寫滿精彩!足以讓我的夢想綻放光彩!
夢想的界定遠非一個詞語的束縛,她需要我們不斷創新不斷改進不斷突破自己,而不是對現狀的滿足。我的夢較之于中國夢,是一滴水之于大海,如果這滴水足夠優秀,它也許就是一朵美麗的浪花。孩子的夢,我的夢,有了夢想就有希望,帶著夢想去創造我們美好的明天。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10
暑假里,我讀了董宏猷的《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打開書,我就被里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
不僅如此,作者還把每一個夢的前因后果用現實做了解釋。比如說:現實是一個十一歲女孩不能和男孩一樣讀書,只能放牛、做家務,她非常渴望讀書。于是,作者就將她的夢境寫為自己正坐在學堂認真地讀書,還被老師點名夸獎。爸爸發現她還在睡,就揪住她的耳朵,而她卻在夢中將課文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這種聯系實際的做夢寫法更寫出了十一歲文盲小女孩渴望讀書的急迫心情。
我向大家推薦《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和遐想!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講述的是從四歲到十五歲兒童做的夢。這一百個夢里,年齡層次不同,民族地域各異,作者對兒童心靈全方位透視,使每個夢都豐富斑斕。這些夢有甜美的、辛酸的、難過的、神秘的……每一個夢都多彩絢麗,令人難忘。
我最喜歡其中《人和樹》這一篇。主人是一個12歲的五年級學生,因為他家里有一顆百年老榕樹而產生夢境遐思:他不想上學做作業,而羨慕這棵不用寫作業的老榕樹,可是當他真正成為老榕樹時又后悔了,螞蟻弄得他癢癢的,他想動手搔一搔也不行,還有毛毛蟲、鳥屎……困難接踵而至,最重要的是他還不能活動,炎熱時不能游泳,刮風時不能遮擋……他要變成人也不可以了。他哭醒了,作者最后又以景襯托出小男孩難過的心情,寫得真誠、熱切!淚眼中,他看見蒼老的榕樹仍然靜靜地站在大門外,風兒吹過,樹葉颯颯地響,像在訴說著百年滄桑……作者運用此句將大家從夢中“拉”了回來,再甜美的夢也不過是夢,現實是現實,我們要承認、接收現實。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七年級中國夢我的夢征文04-13
我的中國夢勵志演講稿11-18
中國的孩子尤其需要挫折教育的勵志故事12-18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征文【精華】04-11
接納孩子讀后感09-12
中國神話讀后感12-09
初一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征文04-13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導學案04-22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課文原文04-16
黑孩子羅伯特讀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