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
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1
我在第二課堂讀了一篇文章,名叫《一棵大樹》。看到題目,我有些奇怪,一顆大樹怎么成為了主人公呢?
帶著好奇,我讀完了文章。文章里的大樹,把一個小男孩看做朋友,為了逗男孩開心,樹把自己的枝葉給男孩玩耍,讓男孩在自己的胳膊上蕩秋千;當男孩籌錢用時,樹把自己的果子給了男孩;當男孩想要間屋子時,又是大樹,把自己的枝條給了男孩做屋;當男孩想離開這里,還是大樹,把自己的軀干給男孩做船。直到最后,樹把自己的最后的一樣東西_樹墩,也給了男孩當凳子。看完以后,我被大樹舍己為人的品格深深地感動了。這棵大樹,為了自己的朋友能夠快樂,不惜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全部。
我想,這棵大樹的品質和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它雖然只是一棵樹,但它的這種精神與品質確實是我們好些人都比不上的。有句俗語叫做“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可見人們對友情多么看重。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于親情、友情。除了親人,最親的人便是朋友了。
為什么這樣說呢?朋友,是開心的源泉,也是傾訴的對象。友情便如一汪清泉,滋潤了人們的心靈。沒有朋友的人,心靈如同沒有陽光的世界一樣,暗無天日,終日陰陰沉沉。常言道“話是開心鎖”,有一個聽你傾訴的朋友,會讓你的心情好起來。有快樂時,找朋友分享,快樂也會加倍,煩惱將減少。
我覺得這篇文章還著重提醒了我們一點,那就是對朋友不能過度索取。一個人,總是想方設法地壓榨朋友,從中“撈油水”,而不思為朋友付出的話,朋友必然離他遠去。即使朋友像文中的樹一樣,心甘情愿地為朋友付出,也不能因此而找借口:“我又沒有求他,是他自己愿意的!”更不能抓住了朋友的這種性格,利用它無度地索取。這樣的話,朋友遲早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
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2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和一個男孩兒是好朋友。每天男孩兒都跑來和它一起玩,他們很快樂。可是隨著時光流逝,男孩兒長大了。大樹感到了孤寂。一天,孩子來看大樹,"需要一些錢。"于是大樹把自己的蘋果給了孩子。后來又一天,長大了的孩子來了,"需要一幢房子。"于是大樹把所有的樹枝都給了孩子。又過了很長時間,孩子又回來了,"需要一條船,駕著它到遠方去。"于是大樹又把自己的樹干給了孩子。又過了很久,已經變老了的孩子回來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樹說,"現在只是個老樹墩,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現在需要的實在不多,"孩子說,"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樹很快樂。
這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樹索取,樹為男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無怨無悔,非常快樂。
這個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樹的無私、無怨,最催人淚下的是樹奉獻出了一切,卻很快樂。
看著看著,就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無牽無掛的,父母給予其生命,老師為其啟智,朋友為其排憂解難。他們都是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們,支持們。而們,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才會想起他們。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傳為美談。岳母刺字,教導兒子精忠報國,流芳千古。今人愛子,沒有理性,才發生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
誠然,愛是無私的,如果愛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這花結的果。但愿所有愛心之花花都會結出累累感恩的果實
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3
《一棵大樹》是一片極其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它里面是以大樹來比喻我們自己的父母,運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把大樹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她就是男孩的父母似的。
文章講述了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之間所發生的事情。男孩小時候特別喜歡和大樹玩耍。可等他長大了以后就很久不來了,而且他每次來都會帶走大樹許多的東西。等孩子老了,他又來到大樹面前,大樹以自己的老樹墩來給男孩休息。
大樹為男孩付出了那么多,可男孩卻一點也不知道回報大樹。我們可不能像男孩那樣不知道知恩圖報,對于大樹為他所做的一切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對于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一定要去報答他,絕對不能恩將仇報,去陷害對我們有過大恩的人,甚至連一點雜念都必須沒有。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從我們出生到上學,從畢業到工作,一步也沒有離開過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要以為現在父母對我們那么嚴格,可卻是在幫助我們,為我們將來幸福的生活打下牢牢的基礎,同時也是在希望我們將來有所成就,為祖國做出重大的貢獻,成為建設祖國的一根棟梁。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比海更大,比山更高,我們只有以自己的成就來回報他們。
不要把父母對我們的好看成是壞,總認為父母讓我們寫作業、看書、復習,是故意不讓我們休息,可它真正的意義卻是在為我們著想,是讓我們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
《向著太陽歌唱》是一本關于教育的書,里面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我們要慢慢地去領悟其中的道理,世上沒有人讀不懂的書,如果你讀不懂一本書,就可以證明你沒有細細地去品味過它,讓我們去認真地讀書吧,去發掘其中的道理。
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4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棵大樹》的故事,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許許多多的圖片,讓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
《一棵大樹》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小男孩小時候經常在一棵大樹下玩耍,大樹很喜歡他,他也喜歡大樹,經常與大樹一塊嬉戲。小男孩幾乎每天都來到大樹下,跟大樹說心事,大樹每次都會耐心傾聽他,與他一同快樂,一起悲傷。一天,男孩又來到樹下,樹像以前那樣說:“孩子,爬到我的樹干上,在樹枝上蕩秋千,吃果子,到我的樹陰下快快活活地玩吧!”“我長大了,不想再這么玩了,”男孩說,“我需要錢,你能給我錢嗎?”樹說:“我沒錢。我只有樹葉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賣吧,買到城里去,就有錢了,這樣你會高興的。“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把果子拿走了。樹感到很幸福。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沒有來,樹感到悲傷了。終于有一天,那男孩又到樹下,他已經長大了。樹高興地顫抖起來,說:“孩子,爬到我的樹枝上來蕩秋千,快活快活。”“我忙得沒空玩這個,”男孩說,“我要成家立業,我要間屋子取暖。你能給我一間屋嗎?”“我沒有屋,”樹說,“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做間屋,這樣你會,滿意的。”于是,男孩砍下樹枝,背去造屋。樹感到很高興。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沒有來了。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樹下,樹還是那樣興奮,連話都說不出來。過了一會兒,樹輕輕地說:“來啊,玩啊!”“我很傷心,沒心思玩,”他說,“我想要條船遠遠地離開這兒,我就會快樂的。“男孩把樹干砍下來,他真的做了條船,離開了這。
多么好的一棵樹,無私奉獻,默默地為男孩付出,毫無怨言。想到這里,我又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像文章中的大樹和孩子,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男孩自私、冷漠,不斷向大樹索取。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誰像大樹,誰像男孩呢?其實,爸爸媽媽像大樹,一直默默為孩子付出,從無怨言;而我們就像男孩,一直像爸爸媽媽索取。父母就像一片大森林,一直為我們遮風擋雨,而我們一直認為,只有爸爸媽媽給我們買新衣、買新布娃娃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如果人類是男孩,那誰又是我們的大樹呢?人類是男孩,那大自然就是大樹。森林每天都在釋放新鮮的空氣,但是我們人類又不停地砍伐樹木。現在的新鮮空氣越來越少,而二氧化碳卻越來越多。有科學家判斷,五十年后,地球上的日均溫可高達四十五度多。所以保護地球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更加愛護樹木。
大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但是我更希望人們可以愛護好森林,不再砍伐樹木。保護好大自然是我們的義務,因為保護自然,其實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5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讀著書上的這篇文章---《一棵大樹》。讀完了,我不禁為文中的大樹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感動了。我捧著書,手指在上面敲擊,我感慨萬千。
這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從小生活在一起。小男孩常常抓住她的樹枝蕩秋千,爬她的身體去摘果子,摘她的樹葉,做成一個樹冠,裝成“森林之王”,玩累了就在樹的懷抱中酣睡。因此,小男孩很愛樹,樹也很愛他。
直到后來,小男孩長大了。他不常來玩了。樹一點點地孤獨起來。過了好久,男孩終于來了。他開口,說他要用錢買東西。善良的樹滿足了他。男孩走了。樹自己一個人悲傷著。男孩又來過幾次,但他每次都離不開一個“要”字。樹包容了。直到她變成了一個老樹墩。
讀到這兒,我不由地下了眼淚,因為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也是這樣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照顧我,她能委屈自己來滿足我的需要,一棵大樹的讀書筆記 她可以為我付出一切,還可以包容我的一些小脾氣。 記得那年夏天,天氣熱得出奇。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我坐在家里,邊吹風扇邊扇扇子,嘴里還含著冰棍,可還是覺得熱。我央求媽媽:“媽媽,咱買一臺空調吧!”媽媽為難地說:“今年什么都漲了,還等著買東西呢!”我賭氣起來。“好吧!就買吧!”我聽了,一蹦三尺高:“好啊!那就買三臺!客廳一臺,你們一臺,我一臺!”“不,就買你的。”我愣住了,望著媽媽額頭上冒出的細細的汗珠,我慚愧的低下頭……。
我合上書,開始細細地想起來:大樹,媽媽,男孩,我。
【一棵大樹的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演一棵大樹》教學反思?三篇04-15
1年級語文《演一棵大樹》導學案04-10
小學一年級下《演一棵大樹》教案04-15
一年級語文《演一棵大樹》課文原文04-15
語文S版小學1年級《演一棵大樹》教學設計04-10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演一棵大樹》教案12-17
一年級語文第2課時《演一棵大樹》教案04-10
語文大樹的故事教學反思09-18
寫大樹精神的作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