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時間:2021-06-16 10:35:0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篇1

  初讀《一句頂一萬句》,覺得好難懂,感覺作者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知所云。但同時又想,精品就是精品,必然有其與眾不同的深刻含義,因此耐著性子讀下來。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似乎逐漸觸摸到了文章的核心,“一句頂一萬句”,說話有著重要意義,話說好了,有其正面意義,話說雜了,影響極為惡劣。如果一個人一直都沒有弄明白這一點,那么,注定他的一生是糊涂的,也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

  讀到后面,逐漸被故事的深刻內涵所吸引,特別想知道主人公的最終結局,特別想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深刻含義,于是熬夜讀完整部小說,并在深夜不斷揣摩各位評論家的評語。其中文藝評論家摩羅這樣寫到“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筆觸始終緊貼苦難的大地和賤如草芥的底層人群,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一絲而蕩氣回腸!蔽乙灿型瑯拥捏w會,不如評論家說地深刻,在此只好借用他山之石。莫言在《長篇小說選刊》創刊中寫道:“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偉大文體的尊嚴!

  《一句頂一萬句》確實印證了這一點,有一定的難度,不深入讀下去,不深切地體會,很難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篇2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有點亂,感覺看不太懂書在講些什么。但越是往后看越覺得精彩,越覺得作者厲害,然后就開始深深佩服作者了。

  書分兩部分,上部分是出延津記;下部分是入延津記。小說的前半寫的是過去,主角是楊百順,楊百順上有個哥哥,下有個弟弟,與賣豆腐的老楊為父子關系,楊百順一生改了三個次名字。從楊百順改成楊摩西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楊摩西改成吳摩西,又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的人生似乎就是這樣。被分成3個部分。楊百順與剃頭的老裴互為朋友;與殺豬的老曾互為師徒;與外國人老詹也互為師徒……他與太多太多人有關系,而他的一生,似乎也在為了一個“說得順心”而徒勞有波。

  楊百順,百順。他的父親給他取了個好名字,但他的生活,事業,似乎都不像他的名字一樣,他總在尋找些什么。看完了書,我才明白。他一直在尋找一個人“說得順心”的人。話,一旦成為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所以楊百順在尋找,為了心里過的舒坦舒心,為了孤獨有人陪伴,有人可以說話,他的一生都過的堅苦。于是喊喪,便成了書中楊百順崇拜的職業。

  龍應臺曾說過;“有一種寂寞,身邊添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就可以消除!睏畎夙樅螄L不是想這樣,所以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為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而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他們一出一進,延宕百年。就是為了心靈的慰藉,所以他們一直在尋找,他們毅然決然的追逐“一句頂萬句”的身影。

  由此我忽然發現,為什么常有人說活得很累。他們在生活不如意,事業不順,愛情不美好時,頹廢,茫然。他們找不到說話的對象,所以累。這種累,猶如漫漫長夜,磨礪著我們的神經,祖祖輩輩?惺持覀兊男撵`。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話不投機半句多”,書中楊白順的父親老楊與老馬是“好友”,老楊總認為老馬能為他提供很多幫助,卻不知,老馬只是不想聽他講話,才快速的.為他指路,為他提意見。其實現實生活為何不是如此?有些人與父母不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總是厭煩父母的嘮叨,從來不認真聽過,而父母何嘗不是想找個“說的順心”的人?

  小說中所有的情節關系和人物,所有的社會組織和家庭和諧,其實都和人能不能對的上話,對的話能不能觸及心靈有關。而楊白順,也就是吳摩西沒有找到她的養女,牛愛國也沒有找到龐麗娜和和尚。但是這就是人生不是嗎?一個個錯過,一個個無奈,而人生,也是因此完整。

  “一句勝過千年”是我認為這本書的主旨,書中所有故事因此展開也因此結束。我想劉震云先生也是想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吧。

  有一種寂寞,有一種孤獨,以話語開始,也以話語結束。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篇3

  這兩天陪伴我的是劉震云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近來的幾個月,我總是在讓散文、教學論文、課堂實錄圍繞著自己,因而這兩天,我心里感到很踏實。

  “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边@句話在小說中出現了兩次。一次是主人公之一牛愛國的母親曹青娥在自己活了70歲,兒子心灰意冷時說給他聽的;另一次是牛愛國的養姥爺吳摩西(小說的主人公)的孫媳婦何玉芬在死了丈夫、帶著兩個孩子過日子時說給他的。小說中兩個主人公的命運似乎不順坦,生活得很糾結?赐暄诰頃r,是今天上午8點30。

  不被父母喜歡、和妻子沒有共同語言、甚至被戴有色帽子、和周圍的人無法融洽相處等等,似乎成了兩代人的共同點,但是又怎樣呢?文學是高于生活的,但文學還是源于生活的。當把文學投射在生活上時,我們發現了生活中的種種真實,甚至是丑陋。

  小說中的很多人,夫妻之間是不和睦的,這又有什么關系,誰能保證你第一次結婚的人,就是最正確的?但是,又能怎樣?永遠處于糾結之中?永遠后悔?別忘了,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

  這年頭,誰管誰?管好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總那么累,就是在過最好的日子。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 篇4

  七十年三代人,一路沉重。還原成生活,就沒人把這些事當回事了,即使是主人公都那么匆忙,沉重感嘆的是深夜的讀者。

  親人之間心靈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選擇,人世坎坷顛沛流離居然就因為“說不著”。春水流成堅冰,竟成為了無法渡越的長河,輾轉追尋,但愿萬里風塵吹不散最后的夢想。

  我理解這部作品其實就倆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暢快。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呼應對方的心聲。朋友之所以成為敵人,就是心里所想坦然傾吐,摧毀了對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線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堅持。楊百順到楊摩西,生活所迫,楊摩西到吳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吳摩西到羅長禮是精神要求,自主選擇。然而又是飽經滄桑后最無奈最無力的選擇。真是可憐的人啊。

  在離亂黑暗中的一絲溫情,就是群星,總給人活下去的勇氣,楊摩西之于牧師,吳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紅之于牛愛國,就無異于深夜里的星空。溫情被時空拉抻成最純最濃牽掛,這世界最遺憾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這樣的牽掛沒有盡頭吧。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相關文章:

《一句頂一萬句》600字讀后感12-22

《一句頂一萬句》讀后感_優秀讀后感600字09-13

頂碗少年讀后感作文08-24

九年級課文頂碗少年讀后感(精選8篇)02-20

語文《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7-22

夢見雷聲轟頂的解釋10-26

騎馬頂包的成語解釋05-15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07-25

新編教材《頂碗少年》教學設計03-05

大三頂崗實習自我鑒定08-3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