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讀后感
1、
今年暑假我讀了馮夢龍所寫的《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除《三國演義》以外,影響力最大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明朝后期出現了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二十多部!從遠古到明朝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演義它們以一朝一代的興亡史實作為線索,采集史料,適當吸收民間傳說,鋪敘為小說,對普及歷史知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記載列國史事的史書有《左轉》、《國語》、《戰國策》、《史記》等二十多部。最早講述列國故事的當推宋元話本《七國春秋平話》、《秦并六國平話》等。明嘉靖隆慶年間,《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馮夢龍創作的一部小說。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后,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并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后登上歷史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壯士,有精于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很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干的君主。眾多的人物一起組成了書中絢麗的場面。
書中有許多個性不同的人物,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他在越國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為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后來吳國君主死后。波的兒此文來源于范文搜網夫差即位為吳王。他打敗越國后,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于是,勾踐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著童仆的衣服,天天斬草料喂馬,還親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嘗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后,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于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后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為一時的沖動而導致結果不堪設想時就晚了。
愿大家不因小失大。
2、
我看這本書,很贊賞它把零碎的史料連綴成篇,對我這種覺得史書太多太碎看不清頭緒的人很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順便看看不同時期古人思維方式的變化,也挺有意思。例如楚子元有意于先王夫人息媯,擊鄭而還,先遣報息媯。息媯謝曰:“令尹若能殲敵成功,宜宣示國人,告諸太廟,以慰先王之靈。未亡人何與焉?”子元大慚。蔡元放想得夠歪的,批曰:“說的更是明白,猶言你必須戰與我看,果有力量,方才用得你著也。此即《肉蒲團》中艷芳之意,可惜子元不懂。”看到這里,不禁捧腹大笑。然而有時看到古人的特異之事,雖知其不可行于后世,仍感慨系之。
“羽翼信史而不違”,是古代文學評論家所認同的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境界。中國歷史小說中,真正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也許只有《東周列國志》了。
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說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馮夢龍繼“三言”之后的又一個小說佳作。
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據史實錄,“事取其詳,文撮其略”;“敷演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面對此起彼伏繁雜錯綜的事件,你來我往既多且亂的人物,馮夢龍充分展現了其杰出的組織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敘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說信守史實,脈絡清晰,堪稱一部真正的歷史教科書。
清雍正年間,南京城里的教書先生蔡元放,對馮夢龍所作進行了潤色評點,改名作《東周列國志》,成為清代列國小說中影響最大的通行本。
【東周列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卷一·東周策07-15
孔子周游列國01-09
有關孔子周游列國的故事10-19
孔子周游列國名人故事11-05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沁園春讀后感04-16
珍珠讀后感04-06
錢學森讀后感04-06
甜酸讀后感01-19
《口哨》讀后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