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李清照傳》讀后感

時間:2021-03-30 16:49:3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李清照傳》讀后感3篇

  《李清照傳》這本書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傳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李清照傳》讀后感3篇

  《李清照傳》讀后感(一)

  回首中華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專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數,大多只以一篇或幾篇作品一露崢嶸,題材也僅限于閨閣之中,難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現,無疑為女性文學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個分量極重的砝碼。

  沐浴著齊魯文化的光華,感受著家族書香氣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風姿綽約的女郎山和包孕靈秀的百脈泉,跟隨著父親與當世第一流的文學大家吟詠詩文,談古論今,自小就能寫出庸常文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輩們的青睞。

  京都是無數天子腳下的一方寶地,懷揣著對汴京的無限向往,清照與母親隨后奔赴汴京與父親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時,她與當時的太學生趙明誠結為連理。夫婦兩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篤,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畫,撰寫古書,琴瑟諧美,其樂融融!

  如清照初婚后的習作《減字木蘭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嬌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盤托出,可見郎君如意,兩情相悅,樂在其中矣!而趙因官職在身,不免常要小別美妻,此時從清照的習作中不難看出新婚女子對夫君的深深思戀之情。如《怨王孫》里“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可見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長,父親李格非在官場屢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間。母親更是于這個多事時節病逝。明誠感疾,駕鶴西去,相見直要待來生!此時的清照就像被遺棄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著她的是顛沛流離與世間險惡。

  傷之切,悲之痛,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諸如“吹蕭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這類的悼詞,任誰目觸都不禁催下數行淚。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學史上,清照絕可占據一個席位。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或許仍不足以闡述清照在文學史上的功不可沒。

  《李清照傳》讀后感(二)

  讀《李清照傳》,品宋詞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頓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從平時的“不感興趣”,到一連幾天,腦海里不時縈繞的,都是宋詞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靜下心來讀下一本書,都變得有點困難。沒辦法,只有停下來理理這紛亂的思緒。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是婉約派詞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從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華出眾,成績卓越的女作家,就“詞”這一文學體式來說,她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寥寥數筆,一幅美麗的少女夜游圖已躍然而出:一位活潑多情、熱愛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麗的風光所吸引,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時間。興盡而歸,泛舟河上,路過一片蓮池,想要快點回家而奮力劃船的聲響,驚擾了池塘邊的一灘鷗鷺,撲啦啦展翅而飛;除了詞,李清照在詩文上同樣有很高的造詣。比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創作心態外,比喻的新鮮貼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擊節稱道。

  像《烏江》里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項羽那雖死猶榮、傲然孑立的身影,黃鐘大呂般慷慨激昂的音響,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無疑對國難當頭的人們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時對于茍且偷安、昏庸無能的南宋統治者也是一種諷刺。

  還有《感懷》、《春殘》、《分得知字》、《偶成》等詩,或感懷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筆;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文章,當首推《金石錄后序》,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紹了《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后至夫死亂離34年間的憂患得失,有敘有議,文情并茂。全文敘述線索清晰、敘述順序井然、細節描述生動形象,尤其是貫穿全文的今昔迥異、聚散無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金石錄后序》之外,她的《詞論》一文,更是彪炳千古,開創文學評論之先河,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論詞的理論文章。對于詞的品評標準與創作原則,建樹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為詞學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躋身于男性的世襲領地,并以其創作的總體成就及多方面的才華傲視群雄,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中國封建社會史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李清照傳》讀后感(三)

  李清照,這位歷史罕見的才女,她隨著時光逐漸變幻的模樣,經歷了甘之如飴的愛情過后,獨自的地老天荒,如畫卷一般展現在我眼前。

  想來對這本書并無太多印象,這是因為從前思想太淺,只知詞美、人美、意美,不知詞或詩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潑的歡樂,抑或是后來世事慘淡的悲涼。這本書里描繪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來的每一首詞作,幾乎都在這故事中漸漸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詞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還是蘇軾的弟子。在那樣一個女子并不受重視的時代,她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隨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詞,盡管朝廷之事擾人,依舊擾不亂她那顆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滅亡為明顯的分界線,詞作從此轉變了風格,前半生的歲月靜好,后半生雖是人走茶涼,但她還保留著自己那股子才情。戰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難料,讓她看透悲歡離合,然而,歲月雖凄涼,她卻從不絕望。

  她被譽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實,她內心深處的浩然正氣也時時刻刻影響著她,不然又怎會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的千古名句呢?她是個溫婉的女子,曾經乘舟采蓮,細嗅青梅;后來與趙明誠結為夫妻,煮酒論詩,醉心于金石書畫……世事不問,毫不掛心,歲月里是那樣的悠然自得。詩詞中無不透出的是活潑靈動。到了后來,卻讓她遇見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國家的風雨飄搖,讓她何去何從。

  雖然命運多桀,經歷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顯得更加圓滿。然而,在這歷史長河中,她真正沒有被忘卻的是什么?是才華。作為一位女詞人,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她的才氣縱橫才讓所有人記住了她。如果她僅僅是一個平庸的女子,或許已被許多教條管住了腳步,再也邁不開來。她的才華,是她所擁有的驕傲。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是那樣貼切,她的學識,她對人生絲毫不屈服的態度,對周圍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華。她成為了一顆歷史中永不磨滅的明珠。

  并非歲月深情,而是她的才華驚艷了歲月。

【《李清照傳》讀后感3篇】相關文章:

名人傳讀后感貝多芬傳12-08

《孔子傳》讀后感01-05

梭羅傳讀后感08-13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后感400字08-18

杜月笙大傳讀后感04-13

浣溪沙李清照07-28

水滸傳個人讀后感04-16

初中《名人傳》讀后感04-16

貝多芬傳讀后感800字04-13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范文03-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 夜夜夜夜夜国产区 |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日本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欧美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