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佳人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亂世佳人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亂世佳人讀后感1
指尖觸及到書柜最底層,抽出那本蒙上厚厚灰塵的書本,封面上只有一個大字----飄。
我偏愛女作家的書籍,鐘愛于《飄》,這是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唯一的一部獲得驚人成就的文學作品,在美國小說史乃至世界小說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講述了以“亂世佳人”斯嘉麗為主線,生動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恨糾葛。
斯嘉麗是一個愛法混血的迷人姑娘,有著精靈般狡黠的綠眼睛,木蘭花一樣潔白的皮膚,吸引著當時所有男人的目光。她以三次婚姻為代價,又為了保護家園,振興家業,并沒有一次出于真心去愛人。她租用犯法的黑人工作,鞭打黑人奴隸,可見她的殘酷;她利用阿西里的軟弱,一次次地慫恿他私奔,可見她的自私;她堅信女人可以拋頭露面去工作,可見她的獨立自信。直到最后一切都離她遠去,才認清了自己的內心,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曾幾何時,我也因為某些事情沒做成一蹶不振。壓住心底的煩躁我又翻讀起了《飄》,希望能從中獲得到一絲的安慰,不知不覺便翻到了最后一頁:
斯嘉麗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內心,而瑞特依心灰意冷決定離去。斯嘉麗十分絕望,沒有哭鬧,也沒有什么異常的舉動,反而精神抖擻,整裝待發,準備開始又一段新的征程。
“畢竟,明天已經換了一天了。”我的眼前猛地一亮,這么簡單的道理,我竟一直沒有想到。今天的煩惱已經過去了,明天是又是新的一天,光明就在眼前,難道,不是嗎?
漂泊不定的亂世佳人,如此奇異而有些喜劇的故事叫人愛不釋手。這便是我所愛的《飄》。
亂世佳人讀后感2
《亂世佳人》是美國一位女作家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她講述的是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女人的成長史。這個女人就是《亂世佳人》的主人公斯佳麗。在《飄》的開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想盡辦法被無數男士吸引。自己卻在心里只愛一見鐘情阿希里的少女型的斯佳麗.作為貴族長女的斯佳麗卻有著極其叛逆的性格。她不像其他貴族的女兒一樣接受并服從命運的安排。她敢作敢為,只要是自己追求的東西就一定會努力得到。也就是她的這種好勝心理造成了她第一次不幸婚姻。讓她提前一天成為了心愛人的嫂子。
也就在此時,戰爭也在那個原本太平的時代悄悄拉開了帷幕。有了戰爭就一定有為戰爭效力的戰士。阿希里和斯佳麗的丈夫并都是其中的一員。他們離開家庭奔赴戰場,女人和較大的孩子成為了家里的主要勞動者。有了戰勝就一定會有傷亡。在戰勝中斯佳麗的丈夫失去了他年青的生命。照理說對于失去丈夫的女人來說是不幸的,可這對于斯佳麗來說這卻是最大的幸事。戰爭結束了她因為報復而原本不幸的婚姻。可這件事只有她自己知道。身邊的親人不知便出于好心的讓她離開傷心地去另一位親戚家療傷。在療傷的開始過程中她是快樂的,可快樂卻沒有一直眷顧著她。由于戰勝一切暫時的歡樂都會被破壞和傷亡所覆蓋。
經過幾番周折,她不得不為了她的家園塔拉而再一次步入她不幸的婚姻中。這一次她設計過走了原本將成為她妹夫的男人。即使她非常不想這樣做,可當“豺狼”要奪取她的塔拉時,她也只有放棄一切這樣做了。雖然她遭到了所有人的責罵但她仍沒有后悔守著自己丈夫的小店,雖然發不了財但總可以支付開支和鄉下塔拉的稅收。即使沒有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但仍舊很快樂。這第二次婚姻仿佛以為她人生的結束。可是上帝卻總愛開玩笑。一次黑人的調戲讓原本失去一切的白人再次發怒了起來。也就在這次事中,斯佳麗的第二任丈夫離她而去,這一次她不再有以前的高興過多的是自責。
就在這時一直都愛著她卻時時和她作對的她生命中的第四個男人白瑞德把她從自責中拉了出來。第二任丈夫還未逝世一個月她就和白瑞德結了婚。開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這段婚姻本是幸福的,二個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可最后結局卻是不幸的。原因只在于白瑞德太了解斯佳麗,她所有的一切都逃不過白瑞德的眼睛。他懂她,理解她,更多的還是愛她。他從不因為斯佳麗為第二次婚姻所做的卑劣行為而感到可恨,他反而非常理解她所作的一切,只是他很后悔當時沒有能力讓她再一次嫁給了別人。現在白瑞德擁有斯佳麗。他確又深深明白他僅僅擁有的只是她的人卻不曾擁有她的心。她的心一直都留在那個還是少女時代就表白但遭拒絕的阿希里那里。
可是他卻試著忘記偷聽的那段告白的場面。幻想著通過自己的愛感化這個他愛的“傻”女人。可他確一次一次以失敗而告終。直到最后斯佳麗明白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白瑞德的時候。白瑞德已經沒有能力再愛她了。他的心被深深的傷透了。就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不想將破碎的花瓶再粘貼起來,碎了就是碎了。就這樣白瑞德帶著破碎的心里開了斯佳麗。書也隨著白瑞德的離開而告終。
展望《亂世佳人》,留在我心中的并不是斯佳麗那悲慘的三段婚姻。更多的是她那種為了家人付出一切的勇氣和和精神。一個貴族小姐從什么都不會做變成一個什么都會做的女強人。這需要付出多少呀!她的付出無人可計算。但是她卻默默地不斷地付出。她從來不向任何人訴苦也不向任何人埋怨。她的精神深深打動著我,我佩服她,喜歡她.也想像她一樣努力。斯佳麗的精神會一直支撐著我到永遠。
亂世佳人讀后感3
當你身為一個弱小女子,在兵荒馬亂、無依無靠的戰爭年代,不僅要當心自己的安危,同時又要照顧一家老小的吃穿住行,挑起管家的重擔,你會怎樣?是努力去做還是打退堂鼓?當你費盡周折才得到了一些小的收獲,卻又被人肆無忌憚的摧毀,或時刻擔心著被摧毀,你的態度又是如何?然而,這些艱巨的任務重擔卻被一向養尊處優、生活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弱女子斯佳麗?奧哈拉小姐毅然決然地挑起。
試想,如果讓生活在現代中國“421”家庭的孩子們去下地摘棉花,或者想盡一切辦法去得到吃穿,甚至要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去保住住所等艱難的任務。這些要實現,實在是異想天開,白日做夢。在這樣一個“孩子至高無上”的中國社會,哪怕讓孩子去親手做一頓飯,家長都是萬萬不允許的。
作為一個女孩子,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整天沉浸在那些美妙的粉色幻想之中,而應該用現實的眼光、堅強的精神去面對一切苦難、挫折或不幸。
《亂世佳人》中講述的正是女主人公——斯佳麗在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發生戰爭以及戰爭后重建是的故事,斯佳麗用她自己那柔弱的身軀,與家人一起共度難關。斯佳麗那種堅強、堅忍不拔的精神著實讓我感動。
我立志,一定要學習斯佳麗那種頑強不屈的美好品質。是的,她曾經苦難過、被欺侮過、貧窮過、饑餓過、被人說三道四過,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過。但是,她用自己的堅強逐漸看到了一絲絲曙光。雖然在黎明的曙光過后突然遭遇了強烈的暴風雨,但她還是準備著迎接下一次的彩虹。
成為一個堅強、不屈的女子,終究會得到人們的敬佩與稱贊。
亂世佳人讀后感4
第一次,第一次對一部小說這樣的愛不釋手。也許是被白瑞德對斯佳麗的癡情所感動,也許是被那復雜的人情關系所震撼,也許是被人物背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
小說的主要矛盾那是圍繞白瑞德、斯佳麗、阿希禮和玫蘭妮之間的愛情斗爭展開的。玫蘭妮始終深愛著阿希禮,她也始終信賴著斯佳麗。而阿希禮在靈魂中深愛著玫蘭妮,但在肉體上卻愛著斯佳麗。而斯佳麗對阿希禮懷著幼時的憧憬,最終錯失了一直深愛著她的白瑞德。
小說中的人物性格上特點十分鮮明。
玫蘭妮外表柔弱,內心卻善良,堅強,有主見。當所有人都非議白瑞德時她能夠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她在亞特蘭大的社交圈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地位,她是上層社會的典范,贏得周圍人廣泛的尊敬。
阿希禮是個男方貴族男子的典型代表,有著紳士的舉止和高貴的思想。但他只會沉湎于黃金時代的懷念,毫無作為。一味感慨時光流逝,卻不肯清醒著面對現實,他深知自己的無力,卻不努力振作。他就如同已經過去的舊時代,被時代潮流留在沙灘上的貝殼。
白瑞德是為風度翩翩卻言語尖酸刻薄的先生。他和斯嘉麗有著一樣的任性,現實,勇敢,但比起斯嘉麗他更聰明,圓滑,深沉。也真因為如此,他總是能夠輕易看穿斯嘉麗的心思,并能夠掌握他的情緒變化。所以每當斯嘉麗傷心時,他總是能給斯嘉麗一雙溫暖的手。他對斯佳麗諷刺的背后對斯佳麗總是充滿關懷。
斯嘉麗的任性,虛榮,現實,對生活永遠充滿好奇和熱情。但值得慶幸的是,她能夠堅強的面對時代的變化,積極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當亞特蘭大城淪陷后,她就不再是那個小女孩了,她被迫負起那個塔拉莊園的生計,為了全家的保暖暖開始“斤斤計較”,努力勞作。
亂世佳人讀后感5
最近讀了下《亂世佳人》,在這部作品中至少有幾點收獲:
欲是逆境欲要發憤,否則你只有隨波逐流,最終碌碌無為。沒有人會看得起那些整天哀聲嘆氣,那些只會夸夸其談的人。一個人的這種奮發圖強的動力與性格有關,同時也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主人公思嘉有著愛爾蘭人開拓進取的血液,同時在苦難的戰爭年代中有一個她精神上的白馬王子。
在最艱苦的時候,她想到的是如何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她敢于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去卸下本屬于我們的責任,敢于擔當,善于處理,這就是超越自己。
亂世佳人讀后感6
讀了《亂世佳人》,感想萬千。
思佳麗與韋特拿是同樣的人,因而相互吸引,相愛甚至是理所應當之事;但韋特拿比思佳麗幸運,他更了解自己的心;可憐的思佳麗因年輕的一段夢想而對愛無所頓覺,直到流產、直到邦尼的死。直到一切無可挽回,她才發現真正愛的只有韋特拿,可惜這時的上帝并沒有眷顧他們,明白彼此的心亦是分開之時;但我堅信,他們會再在一齊。正因愛能夠消弭一切誤會,愛能夠讓人獲得重生。
有時會想,什么才是真愛?是有歡笑,又有淚水?韋特拿對思佳麗說;你永遠是個小女孩。感情面前,我們不僅僅要執桌,更要勇敢,勇敢抉擇。或許有一天我會遇到真愛,但我會不會猶豫不前,讓那份簡單的愛不在?期望自己能夠握住手心里的幸福。看相算命順口溜
片中有許多關于南北戰爭的事;戰爭所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我的想象。看者片中車站躺滿士兵的鏡頭,心中有的豈止是驚訝,更多的是無言的痛。隨著鏡頭的漸漸拉大,像是一根針在一寸一寸地扎進心臟,想要流血而流不下。
有這樣一句話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生命啊,何等之重,重的讓我們不能窺其一毫,但在戰爭中,輕得連螻蟻還不如,怎不讓我們痛心、為之憤慨呢?
亂世佳人讀后感7
初讀《亂世佳人》,覺得作者不知道在講些什么,只知故事是從一場宴會開始。后來,再次讀了一遍,或許是成長了,便讀出了整個故事的曲折、復雜。
縱觀全文,我覺得,最喜歡的人物還是思嘉,盡管她任性狡黠、殘忍貪婪,但同時在她身上表現出的還有她的嬌艷美麗、精明能干。她不像當時的婦女們,她們那么拘謹,又是那么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只活潑又不受束縛的鳥兒,在那樣一個昏暗的社會自由自在翱翔。當她錯誤地給艾希禮套上自己精心編制的“禮服”時,她的愛便錯了;當她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消耗盡瑞德的愛時,她又再次錯了。好在,思嘉很堅強,當她兩次犯錯時,她想起父親的話:“世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正面自己的情感,不再迷茫、猶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愛。主人公思嘉便是那么一個有些孩子氣,卻又堅強,擁有希望的人。
就像艾希禮所說,媚蘭是那樣脆弱膽小,而思嘉卻是那么勇敢。雖然思嘉在愛情上失敗了,但是她的生活,她的努力,顯而易見得成功。當艾希禮把媚蘭托付給思嘉時,盡管心里很不滿,但她還是遵守自己的諾言,細心地照顧媚蘭。在戰爭期間,人人都過得很困難,思嘉卻靠著自己的努力養活了媚蘭還有自己的一家人,雖然很多是靠欺騙弗蘭克得來的。或許,有人認為她真是狡猾,手段卑劣,但我卻不能認同,思嘉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救所有的人,她不能讓父親的家業毀于一旦。思嘉是那么努力,她執著、勇敢地保護著所有人。
【亂世佳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武器讀后感09-16
孝敬讀后感09-07
書店讀后感08-24
沁園春讀后感04-16
珍珠讀后感04-06
錢學森讀后感04-06
甜酸讀后感01-19
《口哨》讀后感10-11
《化身》讀后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