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10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1
我想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河。”李清照的這首詩贊揚了項羽寧死不茍活的精神。但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后,我就對項羽有了另一種看法。
項羽是一個大英雄。他是一個武藝高超的'人,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膽略和勇猛。觀看秦始皇的出行時,他竟敢說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英雄。
但項羽更是一位失敗的英雄。首先我認為他不注意文化學習,只崇尚武力。他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已經足夠了。可他沒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無知不是會成為絆腳石嗎?
其次,我覺得他不善于用人。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把自己打得一敗涂地。項羽還是一位不善總結自己失敗原因的英雄。項羽在臨死前曾說“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是逞匹夫之勇,不能駕馭天下英雄,到死都認識不到自身弱點,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于天,真是可悲啊!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2
暑假里,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它讓我回顧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知曉了各個時代都有英雄輩出。
每個朝代、每個故事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然而,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的特點:有的是奸佞小人,有的是謙謙君子,有的是忠誠之士,有的文質彬彬,有的滿腹經綸,有的能說會道,有的恬不知恥,有的英勇無畏,有的寧死不屈……這些特點在作者筆下全都展露無遺。
在上百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故事講了春秋戰國時期,趙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想拿出十五座城池來換。如果換的話,趙王怕秦王反悔不給城池;如果不換的話,趙王擔心秦王會以這件事為理由,出兵攻打趙國。在趙王一籌莫展、兩難之際,藺相如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出使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巧妙地與秦王周旋,不把和氏璧給秦王。到了晚上,藺相如悄悄地派人把和氏璧運回趙國。機智的藺相如不僅不給秦王攻打趙國的借口,又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讀了這個故事,我對藺相如肅然起敬,他機智勇敢、能言善辯、有膽有識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遇到左右為難的事經常找不到解決的好辦法。藺相如教會了我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讀了這本書,我就像在歷史的長河里暢游,掌握了許多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有空我還會再把這本書看一遍!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3
今年九月,我上三年級。媽媽特地送給我一本書——《上下五千年》。媽媽說這本書記錄了中國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從三皇五帝的遠古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里面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可以讓我增長知識,廣博見聞。聽完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
真是太精彩了!讀著讀著,我仿佛回到了遙遠的古代,徜徉在歷史的長河里。五千年中華文明盡收眼底,書中故事有的驚心動魄,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回味無窮。下面我就來說兩個印象最深的故事。
《孟母三遷》講的.是:從前,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媽媽,她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她沒有像其他的家長那樣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陪我讀書,經常給我輔導作業。今年開學,媽媽在街上租了房子又把我轉進盛橋小學。我問為什么要轉學?媽媽說:“你以前的學校學生數量少,而且他們的學習習慣也很不好,盛橋小學的教學質量在全鎮是最好的。我這是向孟母學習,在為孩子選擇良好的成長環境啊!”
《臥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仆,受盡了屈辱,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里躺在柴草上,日日都嘗嘗苦膽,提醒自己時刻不忘復國,最終打敗了吳國。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為了能回到自己的國家,勾踐忍辱負重,受盡了傷害,當讀到這些地方的時候,我真為他難過,真想幫他一把。當讀到他重振越國,找回尊嚴時我又不禁為他歡呼。我想,我也要學習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做一個生活的強者才對。
《上下五千年》不愧是一本好書,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變得比以前懂事了。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4
當我放下《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時,我忍不住想了很多。我真不敢相信,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演了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出現了一個全能的人物,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文明……
讀趙高的時候,我鄙視他為了權力,不顧一切,設假詔,還扶蘇,立胡亥,指鹿為馬,殘害忠良。當我讀到文天祥被殺時,我欽佩他在危險面前視死如歸的崇高品格。當我讀到秦始皇滅六國時,我稱贊他的才華和英雄精神。當我讀到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時,我欽佩他的智慧。當我讀到平定三藩時,我崇拜康熙帝的勇氣……
從三皇五帝到宣統滅亡,經歷了多少波折?有多少人卷入了戰爭的不幸?每個明朝的君主都有自己的成就和無奈的遺憾。秦始皇統一六國,不是因為焚書坑儒的罵名嗎?漢武帝劉徹一生都在攻打匈奴。最后,不是人民流離失所,人民不談生活嗎?齊桓公是春秋霸主,不餓死嗎?
歲月只帶來時間,卻帶不走一串熟悉的名字和記憶猶新的場景。五千年的故事給了我們光榮的寫證!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勞動人民。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無數的奇跡!
五千年的文化是一顆珍珠,人心中閃耀的明珠。從四書五經到詩歌,哪一個不是古人的智慧?孔子、老子、莊子、墨子……哪一個不是為中國歷史做出貢獻的永恒奇人!
當我仔細閱讀它時,我似乎身臨其境,有時擔心,有時緊張,有時滿足,有時恐懼……這讓我贊嘆每一個古人,他們創造了這無限的歲月,這光輝的歷史!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5
我翻開書冊,好像面對著洶涌澎湃的大海,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這里顯現。我閱讀,我與歷史人物共席對話。我閱讀,我和時代風云同聲呼喚。我思,我問:是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
那些威名遠揚的英雄豪杰,因為他們演示著人民的壯舉,所以他們才在歷史的畫卷上書寫濃重的一筆;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為他們呼喊著人民的心聲,所以他們才在歷史的柱石上鐫刻下深沉的印記。
巍峨壯觀的萬里長城,神奇莫測的秦始皇地下宮殿,建在世界屋脊上的布達拉宮,奇偉瑰麗的敦煌莫高窟,“萬園之園”圓明園的絕世風采,是那些樸實的百姓,用心血熔煉成的;是那些勞動人民們,用汗水和鮮血堆砌而成的。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于世。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民族的優秀代表——許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不少民族英雄、起義領袖,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讀這本書,就好像漫步在中國歷史的長廊中,重溫中國這五千年來的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這些偉大的歷史人物身上所散發出來各種不同的人格魅力,也是我們應該用心去體會,用思想去領悟,用實際行動去學習、實踐。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了新的世紀。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在實現強國富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大踏步地奔向全面小康的偉大目標。這就是歷史前進的方向,這就是當今歷史發展的動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6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記載了祖國上下共五千年的歷史。
從盤古開天辟地一直往后延伸,里面的小故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驚心動魄,有的回味無窮。
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有一些是真實的。
比如但沒有一次進過家門去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大禹治水曾路過三次家門但沒有一次進過家門去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兒子。第一次去的時候,妻子懷孕了。第二次的時候,兒子已經出生了。第三次的時候,兒子已經會走路會講話了。但他都沒有回過家。他果然不負老百姓的期望,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把水治好了。
你可能想象早在18000年前,人們就會用獸牙,魚骨和石珠等等東西來做裝飾嗎?你能想象的到,原始人的生活也是會唱歌跳舞的'嗎?你做夢可能也不敢想象我們的老祖宗也是有愛美觀念的,如此多姿多娜的原始藝術人叫人大開眼界,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它折射著我們祖先的無窮智慧,凝聚著中國史前社會的精神文明。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7
在祖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中國歷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創造的奇跡有如夏夜繁星,數不勝數,向世界展示了東方智慧的無窮魅力。
歷史是一面鏡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注重用自己的歷史教育和鼓勵人民,特別是青少年。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詳細地了解了偉大祖國的過去,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增強了我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在作者筆下,介紹涌出了許許多多的`杰出人物,多少英雄豪杰:蔡鍔護國反袁,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鄭成功收復臺灣,正是這些杰出的英勇戰斗,浴血奮戰,才使我們的歷史閃爍出更加燦爛的光華。
通過那些文字的帷幕,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們的民族是勇敢,勤勞,智慧的民族。萬里長城,兵馬俑,四大發明,故宮等及其它各類,無所不有,我們的祖先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古老的華夏竭盡忠誠,為我們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這一切激勵著每一個炎黃子孫,如何把祖國建設得更美麗,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是一盞明燈,也是一面銅鏡。《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是歷史樂章中的一首壯美的頌歌。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8
讀了《上下五千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蘇赫姆林斯基說地一句話十分正確“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在閱讀。”
讀了《上下五千年》讓我感受到中國從古至今的興衰坎坷。這本書不僅僅局限于歷史,而是廣泛涉及到哲學、軍事、藝術、甚至是教育等領域。讓每個時代、朝代、國家的故事都呈此刻我們面前。
讀了《上下五千年》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它的特點就是選取的全是在一個朝代或是一個時代中,具有劃時代意義或是異常典型的事件或有紀念意義的事情來描述。所以,在簡便的閱讀中,縱覽了中華山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作者不是以正史的.觀點來敘述,而是加入了一些老百姓的觀點與見解。讓讀者從不一樣方位、角度來思考與了解,這一特點打破了傳統的史書。
讀了《上下五千年》即讓我了解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又讓我學會了許多道理。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9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與歷史。《上下五千年》里有許多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的《大禹治水》令我記憶猶新。
《大禹治水》主要講的是堯在位時,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都被淹沒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和猛獸,傷害人和牲口,過不了日子。堯先讓鯀去治水,到舜接替堯做首領時,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他殺了。讓禹治水。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進大海。禹新婚不久,但是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的妻子生下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直哭,也狠下心沒進去 。禹這種為民造福、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
我還喜歡《玄奘和尚取經》這篇故事,內容是:玄奘石唐朝長安大慈寺的和尚,他發現翻譯過來的佛經有很多錯誤,又聽說天竺有很多佛經,就決定到天竺去學習。公元629年,他從長安出發,到了涼州。當時,禁止唐人出境,他被發現了,逃過邊防管卡,到了瓜州,碰到了想謀殺他的'胡族人。接著來到了一片沙漠,走了四天五夜終于支撐不住昏倒了,醒來又走了兩天,才走出去的。就這樣,就這樣,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到了天竺。玄奘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讀了這本《上下五千年》,我增長了不少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去好好學習。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10
上下五千年是我看到的一套,記載著很多中國歷史故事的書。里面的人物眾多,有帝王、武士、謀士、文化成就人物等等,不僅讓你看的眼花繚亂,而且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足智多謀。
其中書里面講了一個故事叫“劉備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三請諸葛亮,第一次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兩個人,風塵仆仆趕到了臥龍崗,不料諸葛亮聽說后故意躲開,他們撲了個空。劉備并沒有灰心,繼續他第二次的拜訪,這一天非常寒冷,半路上風雪交加,但是也沒有阻擋他們去請諸葛亮的決心,可這次他們還是沒能見到諸葛亮,因為這次諸葛亮和他的朋友出遠門了沒在家。連著兩碰壁,脾氣暴躁的張飛不樂意了,懷疑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是不是一只菜鳥,沒有真才實學,不敢見我們主公。可劉備還是耐心勸他們,并說服了他們。第三次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而諸葛亮正在房間里睡覺,劉備在雪中等著諸葛亮醒來,諸葛亮醒來的時候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從此諸葛亮一心一意的輔佐劉備。使劉備從的勢力一天天壯大起來。成為三國時期的一方霸主。這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三顧茅廬”。
同學們你們看了這本書有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通過看《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使我對中國的歷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使我越來越喜歡這本書。
【林漢達《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林漢達》讀后感范文(精選15篇)08-29
讀《笨漢漢斯》有感03-10
《笨漢漢斯》讀后感(通用19篇)09-09
笨漢漢斯讀后感(通用12篇)08-08
春聯上下聯01-20
單身漢09-15
壯士漢斯09-17
蔡文姬歸漢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