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100字

時間:2021-03-06 08:31:0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100字

  《于丹莊子心得》著重描述了內心的力量,強調認識自己的重要性。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100字,歡迎閱讀。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100字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始人。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們就會逐漸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指引,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社會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于丹用內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寬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規則,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和快樂的生活狀態。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的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盡心盡力。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我們的快樂,就是可以從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眸子里,看見他們對你的'喜愛,夫復何求!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2

  閑暇之余,我隨手拿著《于丹莊子心得》,隨著于丹教授的引導去體會那逍遙,無為的世界。

  莊子的逍遙世界都圍繞著名與利的糾葛去詮釋世界。通過《于丹莊子心得地教誨我們》,知道了世人都被名利所迷惑著,我們平凡人一輩子都被名和利所束縛,無法逃脫,終身拖著那疲憊的身子。

  而莊子卻對名與利絲毫不眷戀,他那充滿智慧的眼看破世間一切的名利。他是一個乘物以游心,可以獨以天下精神往來的人。他說:“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個人可以窮窘于貧困,但他的內心是否真正在于這種貧困,他對于一個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這就決定了他面對貧困的態度。”

  我們這些平凡人啊,對待莊子這種無為逍遙的處世精神,是何等的困難。我們在這世界上相互的拼斗,爭奪,面對四處的勾心斗角與背叛親離,為的僅是那張張的紙錢。

  唉!我感嘆與羞愧著,我們為何要為了世間的種種所拼,為了人欲所強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莊子心得》中,莊子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簡淺地教誨我們看破名利,可是我們又怎么去了解那虛無的世界呢?

  于丹教授說,網上流行一段話“人生無非就是為了那幾張紙。為錢,就是為了那幾張人民幣。名呢,就為了那幾張獎狀、文憑、檔案。人死后,為了墓志銘,為了燒錢紙。一輩子,就是為了那幾張紙而已。”

  這真是我們的陣時寫照。從小時候,我們便為了有面子,光宗耀祖而去勞累筋骨地拼命學習,爭那鮮紅的獎狀,可憐的我們卻失去了童年那快樂的時光。長大后又失去了青春年華。可悲啊!我們!我們無法像莊子那樣逍遙地享受那精彩的世界。

  我們試圖解脫,可是已定的局勢,名與利實在太重要了,它們代表了我們生活中許許多多,我們無法釋懷。

  名與利啊,只有看破一切紅塵的人才可以不被它所束縛,我們平凡人只有在于丹教授的引領下,在莊子的筆下的《莊子》中感悟那無為的世界。

  可是細細想想,我們爭奪乙炔,目的是為了自己最終可以享受,但是我們不去追求任何,逍遙面對,那種享受才是真的享受。我們都想像莊子一樣乘物以游心,獨以天地精神往來的人。做到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貴賤。可是何等的困難。

  試想一下,人的潛能無限,只需自己做到,我們便可像莊子那樣在逍遙,虛無的世界乘物以游心,與天地精神往來。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3

  莊子與老子都是我十分崇敬的兩位神人,這致使我對道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兩人的著作《南華經》與《道德經》都是道教中的經典。這兩本書我大多在一兩年前背過,盡管有些章節記得不甚真切,但精髓似乎還是抓住了的。抱著虔誠之心,我不敢對此兩本經發甚議論,因為我不敢說我真懂了,但似乎參考別人的見解還是可取的,于是就讀了于丹的《莊子心得》。

  我以為莊子的精髓在于寓言,因為實際上《莊子》整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寓言集。于丹的這本書的特點就在于它將現實生活和這些寓言結合在了一起,看似使莊子的思想顯得更接地氣。但我以為作對比閱讀的心得會比她這種方式收獲的更多。我就舉幾個例子談談我的淺見。

  比如關于“小大”的觀念,莊子在《逍遙游》中是這樣闡述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這段話說明了世間萬物的屬性都是相對的,有比較才有高下。這種小大之辯在《秋水》《齊物論》等章節中也都有體現。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此二人講的是同一道理。

  有用與無用的論辯也是老莊愛說的。莊子關于這個話題打的比喻是十分的多,而且多數都與樹有關。如《逍遙游中》中:“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同樣的,這樣的無用之用的論調也可以在老子中找到理論依據。老子說:“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些只是莊子著作中的冰山一角,每個故事都那么耐人尋味。讀過《道德經》的人會覺得《南華經》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想如果于丹從這個角度入手,可能會寫出更好的書。至于她現在寫的這一本,我并不看好。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100字】相關文章:

莊子的讀書心得范文03-30

于丹《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有感04-06

《莊子》莊子?外篇?篋第十06-14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06-14

《莊子》莊子?外篇?山木第十九06-14

《莊子》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06-14

《莊子》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06-14

《莊子》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06-14

《莊子》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06-14

《莊子》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06-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_亚洲 | 制服丝袜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一级特黄日本少妇 | 日本高清在线卡一卡二中文字幕 | 亚洲成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