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國人信札》的讀后感

時間:2021-02-19 14:41:3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中國人信札》的讀后感

  《中國人信札》原文共有162封信,長達1500頁。譯者編撰過程中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經歷了數個寒暑,在法蘭西院士布律諾·內沃的鼓勵和幫助下,將五個版本異同作為比較與考察,譯成出書共精選38封信,出了這本《中國人信札》。筆者以巴黎索邦大學的思想史理念,通觀現代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從中法比較文學的一個嶄新視角將德·阿爾讓的這部《中國人信札》呈現于讀者。

《中國人信札》的讀后感

  游記形式的《中國人信札》記述了在印度暹羅國和中國的傳教士的生活,涉及的時期是從發現開封的猶太人一直到雍正皇帝(1678-1735)統治時代。信里特別提到的是在中國的.基督教傳道活動,即耶穌會士從明朝進入皇宮直到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這段時期的傳道活動。《中國人信札》的記事順序完全依照歐洲對中國禮儀進行爭論的不同階段,但又把中國歷史重要事件,特別是1644年王朝更迭,準確的表現出來。另外作者在書中明確區分了滿族人和漢族人,他把滿族人稱作為韃靼人,而1644年那個重要的時間,我們都知道的是路易十四開始執政,《中國人信札》開篇就描述了巴黎人和外省人的對話,清晰地反映了17世紀到18世紀上半葉的法國社會面貌。

  在《中國人信札》中德·阿爾讓回顧了歐洲人關于中國人宗教與道德辯論的緣起,同時也介紹了中國人祭祖的重要觀點。這些觀點可以印證作者對耶穌教會的維護。他不認為中國人是可讓人譴責的唯物論者,他同時也譴責一些神學家對中國宗教的批評。德·阿爾讓贊同的仍是理性的通識性的哲學,他反對所有形而上學的思想,認定人類精神的普遍性應當建立在歷史的憑據上。他對中國祭拜之靈的表現出的尊重也是基于人類學的客觀要求。這是對宗教迷信,基督教不寬容的間接反擊。

  《中國人信札》是一幅活生生的應當永遠受尊重的“他人”的畫卷:猶太人,日本人,暹羅人,波斯人和中國人。作者深深理解了這些禮儀與所有真正的人性化生活中客觀現象之間的意義和關系,寬容也是《中國人信札》的主題,以四海民情為出發點,也包含18世紀上半期歐洲的道德風俗;另一方面,由于是中國人之間的通信作品也包含著中國歷史及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交流背景。

【《中國人信札》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01-18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征文600字02-08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11-21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2021范文03-05

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11-23

九年級上冊課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案11-03

人教版九年級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案10-24

2022學習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通用8篇)03-15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課稿12-15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案11-1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特黄在线观看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日本欧美亚洲日韩在线视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