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后感950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頂峰之作,語言樸實、自然、優美,我重讀細品,思慮竟千。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后感950字,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1
每天我都是聽著路遙的名著,李野默朗誦的《平凡的世界》進入夢鄉的。每次聽了以后,我心里像翻起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又像是波濤洶涌,久久不能平靜。
那些生活在山區里的人們,生活條件實在是太苦了,沒有衣穿,大人和孩子都是穿得破破爛爛,有的大姑娘的衣服連遮住羞就不能,但她們在那種情況下已經習以為常了。吃得更不用說,每天填不飽肚子,家庭條件好點的,還能吃上高粱饃,就這還是偶爾一頓。條件不好的每天用野菜做的糠團子來充饑,即便是糠團子也不是天天有的。有的家庭每天喝稀粥來維持生命,有時餓的兩眼昏花。有的吃不起鹽,就在廁所里的墻角內刮泥土做菜的調料。其中更貧窮的一家四口人快餓死了,四天沒吃一粒糧食,老人躺在炕上奄奄一息,連睜眼的力氣也沒有了,孩子發青的臉上塌陷出一雙無神的眼睛,半靠在墻角,他們一家在饑餓面前無能為力,只好等著死。在那缺吃少穿,朝不保夕的年代里,孫少平依然堅強的活著,他并沒眼前的困難所嚇到,也沒怨天尤人,而是把這些困難化作他前進的動力,努力實現著自己的理想。每天用稀粥來充饑,可想而知,他正處于發育階段,身體是多么需要營養啊,在他看來,營養是很遙遠的事,眼下只要能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奢侈。他都不去在乎這些,他所關心的是讀書。
他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他依然用心學習,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他讀書的身影。他知道要想擺脫貧窮,一定得有知識。在他心中不止一次的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摘掉貧窮的帽子!”他清楚要想走出大山一定得靠他自己努力學習。于是他發奮圖強,終于上完高中,在當時那么苦的情況下,能高中畢業已經是上天給他的恩賜了,他還求什么呢!
如果不是聽了這些,我很難想象出大山里有那么貧窮,也很難想象出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們是那么堅強。尤其是像孫少平那樣的`孩子求知欲那么強。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他終于走出大山,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實現理想。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里,不愁吃不愁穿,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從小到大從沒受過苦,也沒干過活,都是在大人的呵護下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大人交給我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也不好好學習,在學校虛度光陰。要是孫少平生活在這個年代他肯定是個出類拔萃的人了,唉!怪只怪他生不逢時啊!
我從孫少平的身上學到了好多東西:知識改變命運!還有他那種具有梅花一樣的精神——環境越惡劣,他越堅強!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書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黃土地的世界,這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在這個荒涼的土地上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在這里,人性的自尊、自信與自強,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而書中最引人感動的,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所屈服,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當我們望著苦難的時候,我們心里是否有足夠的勇氣面對,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如果天真的塌了下來,我們真的有力量為我們心愛的人扛住嗎?或許我們做不到,我們的日子充滿安逸,我們無法打破命運的枷鎖。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人們的自卑與懦弱。相反,我們要學會欣賞。那種渴望戰勝自我,重塑信心所表現出的執著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的平凡,而所有的堅持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從牙牙學語到開始記事,從少年到青年,我們在成長中思考。我們成長,可以不去成功,因為我們平凡,但我們不會因為平凡而放棄追求,因為追求會讓我們成長。
一個平凡的人會感到被生活的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淪!路遙先生在書中寫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但結果不論是悲是喜,值得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我認為,人要主動面對生活,用自己的不懈奮斗去把控生活,而不是等待別人來安排自己的人生。只要曾經努力爭取過,無論結果怎么樣,自己都無愧于心。
我們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可世界就是由千千萬萬個我們這樣的平凡人撐起來的。早晨,環衛工人滿懷信心地揮動著掃帚,把原本臟亂不堪的大街收拾得井井有條。正午,送貨小哥頂著猛烈的陽光,把貨物按時送到每家每戶。深夜,當人們熟睡時,人民警察還在為了偵破案件而徹夜奮斗。這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工作的人,又是多么不平凡!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斗。我堅信,只要我們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著堅忍不拔對抗困難的精神,有著敢于拼搏的熱血,平凡的我們,依然可以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3
平凡充斥著生活的角角落落,平凡永遠是生命的主流,平凡是一束素菊,缺乏艷麗,卻充滿真誠。—題記
趁著暑假兩個月的時間,我有幸讀了路遙先生著名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極其震撼了我。它講述的是在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的戲劇。以孫少平、孫少安、田潤葉、田曉霞等年輕人為主袖,展開了一系列對理想、愛情堅韌執著的追求。當我看完時,心中仍然意猶未盡,悟出了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意義。
孫少平是這部小說最核心的人物。他受過教育,但家境十分貧窮,導致他無法繼續待在校園里學知識,但他并沒有為此而放棄學習,而是在逆境中通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這種戰勝困難、渴望學習的精神值得我敬畏。現當代的青年人,好日子過上了,物質生活有所提高,但精神文明依舊變動不大,就像有些富二代,學習不行或是一次考試失利便認為自己沒必要學習,家中的財富足以讓她吃好、喝好、玩好一輩子,為什么還要學習?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有句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為了自己,有的人在逆境中都能擺脫束縛,積累人生路上的經驗,而有的人又幸運的優勢卻不懂得珍惜,將機會浪費掉。這種人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記得最開始的時候,敘述了孫少平在校吃餐飯。有甲、乙、丙三種類型。而大多數人都能接受乙類型的餐飯。少數有錢人的孩子能選擇甲類,少數人選擇了丙類,就只有一個黑饅頭加上一點兒白菜。而孫少平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能選擇丙類。那一顆脆弱而又敏感的心讓它感到自卑,他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去打飯雖說如此,但他依然不會因為吃的是丙菜而不高興。如今的年輕人,對待食物特別挑剔而且非常浪費,不喜歡吃的東西就直接扔掉或者是不吃。這種做法并不正確。無論是什么食物,不喜歡吃就不要去選擇它,都是如果你選了它之后就一定要吃完,不然就浪費了。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一定要傳承并發展下去。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歷過暴風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平的成功便是如此。他在實現“飛”與自我價值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挫折與困苦。他曾經因為擴大社員自留地而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典型來批判:因高價招來的燒磚員的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被燒沒了。無力歸還貸款的他就像是一只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無法飛翔。但他并沒有為此而放棄,而是重新找尋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到最后他終于成功了。看,這就是不放棄的崇高精神。我們應當向他學習,在失敗與打擊的面前,不低頭也不退縮。迎難而上,相信一定會取得最后的成功,風雨之后見彩虹。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是用生命譜寫成的史詩。教會了所有人無論經歷了什么,都要擁有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對生活的信念。要相信太陽依舊會升起,機會一定會存在。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機會,在平凡的世界中,書寫各自不同的人生。
【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后感950字】相關文章:
最新平凡的世界讀后感04-08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800字11-26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400字09-24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集合14篇04-22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800字范文10-15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600字14篇10-02
平凡的世界好詞好句01-20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05-08
《平凡的世界》好詞好句整理01-08
最新《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