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家庭的磨難教育》讀后感
讀了《中國少年報》上的《國外家庭的磨難教育》一文,我受益匪淺。這篇文章寫的是:國外的一些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進行磨練,從小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在艱苦的環境中積極進取的精神。
在德國,6至10歲的孩子就幫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至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理草坪之類的勞動。我們和國外的孩子相比,相差真是太遠了!我的小妹妹竟然還要讓父母幫助洗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事都不會做。我的自理能力雖然比妹妹強了一點,但是我卻沒幫助父母做過一件家務事。因為爸爸媽媽不讓我干這些事,只要我好好讀書、考個好分數就行了。
最近,我又從《中國少年報》上看到一則消息,中日學生在內蒙古舉行越野夏令營,中國學生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考驗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素質、生存能力遠不如日本學生。難怪日本人說:“你們這一代遠遠不是我們這一代的對手!”我看了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缺乏堅忍的意志頑強的進取精神,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一個國家要振興也是不可能的。
在美國,小孩子基本上是自己吃飯。而我看到周圍的小孩兒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喂飯,甚至還經常看到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我有一個表妹,今年5歲了,卻一直由父母喂飯吃,如果讓她自己吃,要么光吃菜,要么把飯粒灑一地。
我想,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家庭有意為孩子創造生活的“逆境”,不僅培養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培養了孩子在逆境中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做法我們應該借簽。“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這些千古流傳的佳句,說明我們的前人也深深懂得磨難使人成才的道理。
為了成才,為了強我中華,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地去接受一些“磨難”和“風霜”吧!
【《國外家庭的磨難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范文09-08
磨難高二作文08-18
磨難之意,玉汝于成作文08-24
家庭教育格言08-23
高一關于磨難的作文07-20
關于家庭教育的勵志名言05-23
國外的作文素材01-31
磨難受審記的作文800字03-07
家庭教育的勵志書籍11-14
磨難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勵志文章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