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通用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 1
上課時,學生能做到專心致志地聽講,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思維隨著老師的要求轉,或積極配合老師做好“雙邊”活動,這樣的學生成績肯定拔尖,但全班幾十個學生,難保個個能做到這一步,這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呢?
過去我采取的辦法是在三個大組中進行競爭,回答對一個問題加一分,搞小動作或不知讀到什么地方就倒扣一分,一節課下來,哪一組獲勝就印一個獎章。這個辦法剛采用還行,能約束學生,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但用久了,覺得學生越是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理解和識記教材,就會越疲勞,越是努力,反而越難控制自己的思想。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個建議》中的《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后,才知道控制注意力問題,是教師工作中最精細而且研究還很不充分的領域之 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1、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齡特點。
2、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
掌握注意力——————這是教師對兒童的思維施加的一種非常精細而微妙的作用。我們要動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來創造這種情緒高漲的狀態,我認為可以采取多鼓勵的方法。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而且要鼓勵得恰到好處,“帽子”不能戴得過高,過高了學生容易產生沾沾自喜或驕傲的情緒,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學生的情緒不會高漲,難就難在教師要把握合適的度。
智力振奮是注意力持久的關鍵,如何讓學生智力振奮呢?
1、所授內容事先應了解學生有沒有一些能跟教材“掛起鉤來”的思想。學生事前有所了解,他就會把毫無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如果學生課前對所學的知識毫無了解,教師就要推薦他們讀一些有關的書。上課講解時,教師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才能在學生的意識里引起興趣。這種興趣首先是靠內部的刺激和誘因而引起的,學生過去在閱讀時頭腦里留下的思想,此時好像在蘇醒、更新,竭力向老師的思想靠攏,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生的思維能隨著老師轉。
2、注意力持久的關鍵是學生上課會思考,即學生一邊聽講一邊在頭腦中積極地思考,把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結合起來,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保持高度集中,才不會感到疲憊不堪,因此也就不會走神。
多讀書,特別是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這種難題,就能很好地解決,從而更利于教學。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 2
本周研讀的文章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第29篇《怎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研讀此文,意為收獲把控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秘密武器。
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師,在把控學生注意力的問題上,還是有一點自己的心得的。我的思考,要讓學生跟隨你的腳步一步步的進行課堂學習,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關鍵,這其中,可以用多種教學形式,可以用多種教學載體,可以用幽默的話語引領,可以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帶著這些自己的見解,我開始研讀文章,希望從中發現自己思考的足跡。
在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之后,蘇氏提出:“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兒童只有保持這樣的探索自豪感,才能從師生的互動中體會到前進的動力。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生聯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如何去做呢?
蘇氏說,這種狀態的形成取決于許多因素——思維的素養和情感,學生的見聞的廣度等。一下子又讓我感覺云里霧里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是什么?學生的見聞的廣度是什么意思?我認為,這里的前者仍然是說學生要保持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學生的見聞的廣度是說學生的知識面。這兩者,影響著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與否。
文章中還講到,我們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知識,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松。只有把學生的不隨意注意和隨意注意結合起來,他們就不會感到疲憊不堪。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認為,小學生的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長的,老師也不要期望孩子們對整節課的內容都保持著高漲的興奮感,畢竟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進度不一,我們也無法照顧到全體學生的高漲學習熱情,但是,我們可以思考,通過各種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奠基了本課的知識儲備,在課堂上能夠與教師的思維產生碰撞,從而可以實現把已知與未知相結合的探索進步過程,這樣自然而然,學生就有收獲有自豪感,而且,這種感受來自于自身的思考努力過程,這就是主動探索的學習,這就是我們所期望的有意義的學習新知的過程,因為學生的所學,是自己進步的結果。
同時,因素二中所講述的'還是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在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學習并且認識到閱讀的重要,在本文中,閱讀對于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狀態的過程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閱讀也就沒有廣度,也就無法融入借助已知探究未知的獲取知識的自豪感,反之就會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在日復一日的煎熬學習中逐漸迷失了方向丟失了熱情,那那無法保證學習的過程是綠色的和健康的了。
總而言之,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師要把控住影響學生注意力的因素,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把學習的過程作為思考的過程,并從中體會到進步的自豪感。我想,這無疑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 3
班里有幾個孩子,在課堂上“溜號”成為了他們的常態。身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一根絲線他們能在手里玩出不同的花樣;窗外的一陣風也能把他們帶走,飄飄蕩蕩,飄到了操場,飄向了天空;有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直勾勾地盯著課本發呆,思緒萬千,直到我把他拉回。就連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也曾懷疑自己講課的能力,是不是我的課無法吸引他們?為了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常常講課的時候要在教室不停地巡邏。雖然情況會有所改善,但是我明白那些表面上的“安靜”是處于老師的威懾。
蘇霍姆林斯基的《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不僅告訴了我們問題的根源,而且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一些誤區。
文章起始,蘇霍姆林斯基用生動形象的例子讓我看到了那根無形的“韁繩”,這樣的畫面是如此熟悉。每次帶學生到戶外觀察時,他們如同脫韁的野馬,東奔西撞,似乎一切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是沒有一樣能吸引他們。他們在每一件事物事物上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當我把他們集中起來,觀察一種植物時,有些孩子也只是注意一下一眼能看到的,很難深入了解。一只昆蟲飛過,把他們的心帶走了;地上的一只爬蟲立刻讓他們的目標轉移……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齡特點。多年的學校工作經驗告訴我,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也就是說我們要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興趣,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呢?
我曾錯誤的認為只要課堂上能玩出新花樣,就能吸引同學。記得在學習《一匹出色的馬》這一課時,我主動在臺上表演妹妹騎上“馬”蹦蹦跳跳回家的狀態。這一舉動,使他們的目光全都放在了我的身上;聽到他們對精美圖畫的驚呼,我認為成功吸引了他們;當他們把目光放在某些教具上時,我自以為捕獲了他們的心。表面上的這些“熱鬧”其實并沒有對他們的學習有什么改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創造前面所說的情緒高漲的狀態,單單依靠在上課時采取某些特殊的方式,譬如說選用恰當的直觀手段,那是不能達到目的的。面對枯燥無味的知識,僅僅用一些“花樣”,看上去調動了學生情緒,他們似乎“熱情”起來了。這些只是一時興起,是無法啟動學生的智力生活,也不能真正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學生的這種內心狀態還與思維的素養和情感,學生的見聞的廣度等有關。思維的素養和情感這些精細的事物,好像很難把握,而且需要長期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了一條佳徑——閱讀(課外)。
在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學生智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學生成長的絕佳養分。當然這里的閱讀是有針對性的,與書本知識有關的閱讀材料。當這些材料在學生的細胞里留下痕跡,課堂上那些枯燥的知識一旦和那些材料能“掛起鉤來”,它們似乎變得活躍起來。加上教師針對性引導,那塊“僵硬之地”會被一點點地掘開,慢慢地松動,越來越柔軟,學生的思維里開始了思考、整合。我們一直追求的不隨意注意也自然而生。這是多么美妙的境地!如果我們每天的學習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還有什么疲憊可言。身邊的風吹草動還能帶走學生的思緒?
把學生領進書籍的海洋,在學生意識里埋下“思維的引火線”,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自豪感。這才是我追求的目標,并會為之努力!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 4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一個問題讓我獲益良多: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于是有些學生年年的評語中老師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課專心聽講,注意力要集中。”應該說,注意力不集中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孩子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一一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孩子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上課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系,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
我們要想使學生在你的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生聯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發展學生,也要發展教師自身;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這樣才能在自己這個工作崗位上,雖然過的平凡,但也充實。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 5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教育書籍,它通過詳細的案例和方法,向讀者介紹了如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和技巧。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和教育智慧。
首先,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我們往往認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學習或者是缺乏動力,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缺乏興趣、知識不足、學習環境不佳等等。作者通過案例和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針對不同原因的解決方法,比如通過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采用互動式教學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其次,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師的作用和責任。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作者提供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和學習效率,更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和教學水平,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最后,這本書還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示。教育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工作,我們需要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成長。總之,《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教育讀物,它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提高教育效果。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語01-18
描寫注意力集中的成語04-29
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成語及解釋04-19
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小學作文(精選35篇)05-30
集中的近義詞01-14
集中培訓心得03-09
培養幼兒注意力的經典游戲10-10
集中的反義詞01-15
集中的近義詞是什么03-29
小能人集中會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