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唱響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精神,同時這也是劇中人物的寫照。他們有勇有謀,有奸有詐,有忠有賢,正如書中所講,在這個分分合合的東漢末年,中國出現了三國鼎立的社會局面,常言道:“亂世出英雄”,于是這般形形色色的人物大雜燴就展現在了讀者的眼前。
歷史的車轍碾過了漢朝后期,由于統治者在鎮壓張角等人的黃巾起義過程中,中央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各個地方的官吏手中握有軍政大權,擁兵自重,三國的故事就此開始了。故事的開頭是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拉開的序幕,層層深入,在記述歷史事件過程中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刻畫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產生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讓讀者如數家珍般的拍手稱好。如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見賢思齊的蜀主劉備,紅臉的關羽,黑臉的張飛。他們“同心協力,扶危救國,上報國家,下安平民”的所作所為歷歷在目,仿佛就發生在眼前。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2
今天,我心情無比激動地讀完了關羽單刀赴會,我覺得關羽十分冒險。
現在作戰完全可以用信息戰來代替,不要用刀或者槍來做戰,只要有電腦和有威力的核武器就可以了。而關羽那個時代還沒有這么高的技術,只能用刀槍作戰,而關羽只帶了十幾個人就去了那么危險的地方,實在是不妥啊!萬一關羽被吳國抓了,孫權便會向關羽索要荊州,關羽必定不會把荊州還給碧眼小兒—孫權的。那么關羽就會被孫權斬首的。而蜀國也會折了一名猛將,吳國也會聯結魏國滅掉蜀國,而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會當即被打破。那關羽為蜀國過五關斬六將的功績不白費了?我不希望關羽那么快就死了,他還要做五虎大將之首呢!所以它不能在這里就逝世了,這樣劉備就會提早攻打吳國,因為兵力供應不上火燒連營中劉備可能會戰死,張飛可能會一死謝罪,蜀國就更危險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一邊佩服關羽的機智勇敢,敢闖那么危險的地方,一面也佩服魯肅的聰明才智設計出這么好的計策。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3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羅貫中,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占長江以南,形成三國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
這部書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就定三分天下,他足智多謀,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空城計……都是諸葛亮的杰作,就連死后以木偶退司馬懿,這些都是令人嘆服和叫絕的。
諸葛亮他為劉備出謀劃策,后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曹操,其中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就故意讓他十天造十萬只箭,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并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很高興,吩咐軍匠們造箭的材料不準備齊全,一心想殺諸葛亮,諸葛亮求魯肅借他20條小船,叫人扎上了上千個稻草人,綁在戰船的兩側,又用青布將稻草人擋住,曹軍不能分辨船上的草人,同時還讓魯肅幫助保密,第一天,第二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請魯肅上船與之飲酒,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中借了十萬支箭,周瑜的陰謀破滅了。
讀到這里,我知道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我也認識到了有妒忌心理是不行的,它即害人又害己,還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人也很常見,例如有的同學看到別人考試成績比自己好,就嫉妒,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心胸開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如果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到頭來,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與此同時,我知道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了關系,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可以一樣聰明。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4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一本書,書里一個個傳奇的故事,鮮活的人物,使我受到了啟發。
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陰險毒辣的曹操、勇猛善戰的張飛、好皇帝劉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縈繞在我的腦海。其中,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有著許多傳奇故事:諸葛亮唱空城計、草船借箭、舌戰群儒、七擒孟獲、借東風,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讓馬驥去守街亭,導致失去了兩個重要軍事重地。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也有失敗的時候,又何況我們呢。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其它人不犯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不要因為失敗而放棄,也不要因為取得了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身上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點。遇到悲痛的事情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的面對挑戰,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一本伴我成長的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5
起初我并不太注意《三國演義》這本書。從在漫畫展回來后,我知道了有一副三國演義題材類的桌面游戲卡牌——三國殺,我很想買一副玩。媽媽讓我好好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就給我買“三國殺”!其實,不用媽媽說,我也會去讀,因為“三國殺”已經把我深深地吸引了!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三國時期有蜀、吳、魏三大國。其中我最佩服蜀國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智勇雙全!
三國是一個偉大的朝代,是一段讓人蕩氣的歷史!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6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不是雄.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干家,曾經行刺了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個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7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在東漢末年,群英并起,他們為了闊大自己的領地,于是相互廝殺.最終,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進入了三國社會.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是諸葛亮了,他做事果斷,謹慎.所以他能幫劉備獲得"新野勝利","赤壁勝利","博望坡勝利"等.更利于劉備成為三分天下之其中一主.劉備死后,諸葛亮繼續鞠躬盡瘁,把朝中大臣都團結起來,扶佐后主劉禪,最終使蜀國成為一代霸主,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
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足球比賽,我們一組十分齊心,后衛和守門員把球門守得死死的,前鋒和中鋒像一只只猛虎,向著對方球門沖去,經過40分鐘的激戰,終于以2:0戰勝了對方.我想:眾人齊心力量就是大,驗證了"一根木頭會折斷,一捆木頭折不斷"的道理.
再說到討伐中原時,全軍來到祁山腳下,有一條大路和一條小路,走哪一條路才安全呢 諸葛亮手下的謀士劉巴等人說走大路比較危險,應該走小路.諸葛亮覺得應走大路,因為人家都知道他一生用兵謹慎,所以會在小路埋伏.大家都說大路危險,這時自己的觀點必然開始動搖,可他仍然領部隊走大路.真的大路上一路暢通無阻,部隊很快過了祁山.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很可能在自己的眼前.
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爾,有一次參加指揮家大賽,小澤爾指揮到樂譜的一處,總覺得這里不太和諧,可在場的音樂專家都說這里沒錯.這時,小澤爾不免對自己的觀點開始有所動搖.可他經過再三思考,覺得是譜子出了錯,大聲喊道:"是譜子有錯!"臺下一片掌聲,小澤爾順利獲得了冠軍.原來,這是評委們設計的一個圈套,來證實一下這些指揮家們在碰到問題時,能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在某些情況之下,成功就在我們眼前,只要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就是我們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
身為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正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讀《三國演義》有感(小學生讀書筆記),小學生作文《讀《三國演義》有感(小學生讀書筆記)》。它以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當時官宦弄權,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吳三國為主。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天時,孫權憑借長江天險,占據地利;劉備仁德廣布,占據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在百年戰爭中,謀士斗智,波瀾壯闊,悲壯慘烈,景象萬千。
在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劉備的仁德;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聰穎;董卓的殘暴;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氣量狹小;呂布的反復無常;劉表的無能;關羽、張飛、趙云、許諸、典韋、張遼、孫策、甘寧……的勇猛,以及許許多多流星般劃過歷史天幕的謀臣武將,無不栩栩如生。
在這三方中我最偏愛蜀國一方,因為曹操陰險奸詐,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吳國孫權又太自私,只為自己著想,惟有劉備仁德廣布。而在蜀國一方的人物中,我喜歡的并不是劉備,因為他心太軟,也不喜歡關羽,因為他太意氣用事,該斬不斬,華容道放走曹操最終鑄成大錯。更不喜歡張飛,因為他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該想的不想。我最喜歡的是常山趙子龍,他英勇可比張飛,又像關羽那樣遇事鎮定冷靜,他千里尋明君,對劉備那可是忠心不二。自古城相會之后,便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打天下。他單騎救主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當陽縣與劉備失散,他尋來幼主,在曹軍重重包圍中,懷揣后主,殺退重圍,砍倒大旗面面,奪槊三條,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名。也賽過關羽那過五關斬六將。雖說劉備虎將眾多,但最終三國還是歸了晉,不免有些遺憾。
《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就是“精彩”,故事結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血肉豐滿,在戰爭的描寫那更是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久遠的中國,慷慨激昂,人才輩出的大時代,義蓋云天的劉備,耍弄權術的曹操,預謀天機的諸葛亮,還有大嘆時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8
東漢末年,張角作亂,我實在很納悶,教他仙法的那個仙人已經告訴他不能干壞事了,他怎么還敢作亂?是不相信那位仙人嗎?仙人能給了他仙書,還不能置他于死地嗎?
再說劉備那天他也太點正了吧?竟然看看榜文,逛逛酒店都能得到兩名稀世名將,他帶著人左沖右突,卻只得了個縣尉,西涼董老賊花點錢都能升官,他為什么不弄點錢升上去,得到了大權再報效漢室?
我發現劉備并不是一個仁主,他不攻打劉表的荊襄九郡四十二州,是為了讓西川益州五十四州的管理者劉璋放松神經從而得到西川,在赤壁之戰后他名正言順地坐擁了劉景升的九郡,從此開始虎視劉季玉劉璋的益州了。還有,徐元直、伊機伯都告訴過他:的盧雖好,但是會妨主,他卻把的盧給自己的手下龐統騎,這不是嫉妒龐士元的才能是什么?可憐鳳雛三十六歲就見他的摯友周瑜去了。
曹芳真是笨,抱了個我不負人,人不負我的心理就不曹魏三代的基業送給了司馬氏父子三人。如果當時他召集智謀之士,忠義之臣,與司馬氏來一場較量,誰勝誰負還是個未知數。但是他卻將大權全部給了司馬氏。使曹魏的百年基業毀于一旦。自己也被廢帝為王。
以上就是我對《三國演義》的感悟。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小學作文】相關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01-22
讀《三國演義》有感_650字01-24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09-07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15篇03-11
聰明的諸葛亮——讀《三國演義》有感04-07
讀《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有感04-06
小學讀《格林童話》有感02-14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