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

時間:2025-02-14 09:10:25 藹媚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范文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 1

  通過制圖史來看制圖史背后的歷史。這本書討論的地圖類型是世界地圖,從第一幅刻在泥板上世界地圖到現在的谷歌地圖,制圖的歷史也不是那么地一帆風順,同樣有著各種或離奇或普通或激動人心的故事。通過十二幅地圖切入描述十二個世界歷史的關鍵節點,剖析世界歷史與人類精神的進程。

  第一部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是第一部展現了以數學形式傳播地理數據的潛力的作品。伊德里西編著的《渴望周游世界者的娛樂》囊括的地理范圍和精細細節使它成為中世紀地理學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赫里福德的《世界地圖》是一幅應許了救贖的地圖,有濃厚的宗教意味,地圖開始帶有了政治色彩。高麗高官李薈制作的《疆理圖》提供了一種方法,讓一個弱小卻驕傲的新王朝在強大帝國的勢力范圍內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馬丁瓦爾德則米勒制的《世界全圖》背后是充滿變數的早期印刷術的飛速發展。第奧古里貝羅的《世界地圖》背后是全球主義的生長,各國逐漸意識到地圖對于開拓海內外市場的重要性。麥卡托的地圖將宇宙學推向了極致,另一方面,各種互有優劣地圖投影法層出不窮,為地圖的繪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麥卡托的《地圖集》為大多數后世的地圖集確立了板式和編排順序。第八幅,約翰布勞的`《大地圖集》背后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商戰,是讀得最過癮的一章,布勞家族與揚松紐斯家族長達50年的敵對競爭,催生了從板式到裝幀到印刷術的快速發展,所有這些令布勞的《大地圖集》成為了十七世紀無與倫比的印刷品。卡西尼家族印制的《法國地圖》在地圖的精確度方面做出了表率,這是基于測地與地形測量制作的第一幅全國總圖。哈爾福德麥金德的作品《歷史的地理樞紐》催生了地緣政治學這一新學科,他強調了地理位置對世界格局發展的重要作用,人類為了生存而進行的搏斗是一場永無休止地爭奪地理空間的戰爭。標題里提到的樞紐指的是如今的中東。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充滿先見性地預言了世界大戰的發生乃至于如今的中東問題。彼得斯的世界地圖采用等積投影,保證了地理位置和面積的高保真,雖然在后來看來,彼得斯在技術和學識上都錯得離譜,但他和他的投影法揭示了任何地圖都有偏頗性和內在的選擇性,因而總會不可避免地成為政治利用的對象。最后講述的是谷歌地圖的發展歷程。

  隨著線上地圖的發展,或者如書里所說,我們將成為知道迷路是什么意思的最后一代人,但愿不會有那樣一天。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 2

  在歷史的長河中,地圖不僅是地理信息的載體,更是人類文明、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生動記錄。《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通過精心挑選的十二幅地圖,為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幅跨越時空的歷史長卷,讓我在閱讀中對世界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感悟。

  書中的每一幅地圖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特定歷史時期與地域的大門。例如,中世紀的《赫里福德世界地圖》,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地理描繪,更蘊含著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反映出宗教在那個時代對人們世界觀的深刻影響。地圖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將世界描繪成一個圓形,周邊分布著各種奇異的生物和傳說中的國度,這種對世界的想象與構建,讓我深刻體會到宗教信仰如何塑造了當時人們的認知邊界,也讓我意識到地圖不僅僅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更是主觀思想的表達。

  而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則開啟了西方科學制圖的先河。它基于經緯度的精確測量,試圖以科學的方法描繪世界,這一轉變不僅是制圖技術的進步,更是人類認知世界方式的重大變革。從以宗教和神話為導向的地圖,到追求科學與精確的`地圖,我看到了人類在探索世界過程中理性思維的覺醒,以及對真實世界的渴望與追求。這種認知的轉變,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進而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還深刻體會到地圖與權力之間的緊密聯系。地圖常常被用作政治宣傳和領土主張的工具,如 19 世紀法國繪制的地圖,通過對邊界的劃分和對殖民地的標注,彰顯了法國的殖民勢力范圍。這讓我認識到地圖并非中立的存在,它背后往往隱藏著政治意圖和權力博弈。在國際關系中,地圖的繪制和解讀都可能成為國家間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因素。

  此外,《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也讓我思考起地圖與文化的相互影響。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繪制的地圖各具特色,反映出當地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亞洲地圖中對山川、河流的描繪,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寓意,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而西方地圖則更注重對城市、貿易路線的標注,凸顯了商業文明的發展。這種文化差異在地圖上的體現,讓我領略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是一本獨特而深刻的歷史讀物。它以地圖為切入點,引導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讓我認識到地圖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本書不僅拓寬了我的歷史視野,更激發了我對歷史與文化的深入探索欲望。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 3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宛如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妙之旅,作者通過十二幅極具代表性的地圖,帶領讀者穿梭于不同的歷史時期,探尋地圖背后隱藏的世界歷史奧秘,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收獲頗豐,感慨萬千。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傳統歷史敘述的模式,以地圖為線索,將地理、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識巧妙融合。每一幅地圖都是一個時代的切片,承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信息。如古巴比倫的《巴比倫世界地圖》,雖然它的地理準確性在今天看來十分有限,但卻反映了當時巴比倫人對世界的認知,以及他們在宗教、神話等方面的觀念。這幅地圖以巴比倫為中心,周圍環繞著海洋和其他未知的區域,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認知,讓我看到了古代文明在探索世界過程中的局限性與獨特性。

  書中對地圖與歷史事件緊密關聯的闡述,也讓我印象深刻。例如,16 世紀墨卡托繪制的世界地圖,它的出現恰逢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高潮。墨卡托投影法使得航海者能夠更準確地在地圖上規劃航線,為歐洲列強的海外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這讓我明白,地圖不僅僅是記錄歷史的工具,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歷史的發展。一幅精準的地圖,可能成為改變世界格局的關鍵因素,它影響著航海家的決策,引導著殖民者的腳步,進而塑造了現代世界的版圖。

  此外,《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還讓我看到了地圖在文化傳承與交流中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圖有著鮮明的特色,它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相互影響。歐洲中世紀的'地圖受到宗教的深刻影響,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而同時期的中國地圖則更注重對山川、行政區劃的描繪,體現了務實的文化傳統。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和航海技術的發展,東西方地圖文化開始相互借鑒,這種交流促進了人類對世界的整體認知,也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寶庫。

  閱讀這本書,如同在歷史的星空中漫步,每一幅地圖都是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對世界歷史的認知之路。它讓我明白,歷史并非是孤立事件的堆砌,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地圖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以獨特的方式記錄了人類文明的興衰變遷。通過對地圖的解讀,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感受人類在探索世界過程中的智慧與勇氣。《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不僅是一本關于地圖的書籍,更是一本引導我們重新審視世界歷史的啟示錄。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希利爾講世界史》讀后感400字(精選9篇)08-30

掀翻在地09-08

淺淺地07-18

讀《希利爾講世界史》有感(通用12篇)08-26

讀《希利爾講世界史》有感范文(精選12篇)09-05

人生十字路口不斷地選擇散文03-22

詩意地生活10-25

爬地草11-12

樂觀地生活10-13

詩意地長大09-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亚洲日韩一级精品片在线播放 | 天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