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文學簡史讀后感范文
走進世界文學藝術的殿堂,你會發現從古至今的每一個地方都閃耀著絢麗奇妙的色彩,而且富有滄桑。最先吸住你眼球的應該是古希臘文學,它像是一朵曇花,含苞于公元前十二世紀,史稱:“荷馬時代”,是氏族社會開始瓦解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其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綻放在公元前五世紀,即奴隸制全盛的“古典時代”,其文學的主要成就為悲劇、喜劇和文藝理論;凋謝在公元前四世紀末,由于文學崇尚修詞技巧,內容貧乏,其主要成就只有新喜劇。然而,這朵花在科學極不發達,生產水平極低的條件下的生活斗爭中創造了豐富優美的神話,散見于荷馬史詩、赫西俄德的《神譜》、三大悲劇家的悲劇作品、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的著作中。雖然,曇花的綻放轉瞬即失,但它的美麗和香味是極致的,永恒的。并且,以希臘神話為它的土壤,這才有機會讓這朵古老的曇花表現出獨有的魅力。由此,它的香飄去了歐洲,至今也影響著我們,比如 “丁達羅斯的苦難”、“引起紛爭的蘋果”、“特洛伊的木馬”、“普洛克拉斯提的鐵床”、“亞莉亞德尼的線”,等等。
順著繚亂的美麗幻覺,你會看到一束花,想起楊誠齋的詩:“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這月季花開就代表了中古歐洲文學。在此期間,世俗的封建文化涂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教會、世俗封建權力沆瀣一氣,產生了教會文學和封建文學,如法國的基督詩歌《圣亞里克西的生涯》、特洛亞的《圣杯》、德國詩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和法國的貝盧勒等詩人的《特利斯坦和綺瑟》和《屋卡珊與倪珂蘭》,等等。還有反映人民大眾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意識與斗爭生活的人民文學,如神話、傳說、歌謠、英雄敘事詩和戲劇等。其中,意大利詩人但丁是從中古到文藝復興過渡時期的最杰出的詩人,他的包括《神曲》在內的全部創作,表征了“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今資本主義時代的開端。”
然而,這朵狂野的月季帶著鋒利的刺在一千多年的中古歐洲史的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游歷。雖然,它有著像玫瑰般的浪漫,但終究是一朵月季,沒有一丁點柔情。因為這樣,在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用死亡結束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用枯萎的月季祭奠了他們的忠貞。并且在期間,人文主義作家、藝術家都是喜歡把文學藝術比做反映現實的“鏡子”,從這個美學觀點出發,他們在創作方法上劃時代地發展了現實主義。由于他們眼界開闊、閱歷豐富,因此在作品中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由于他們敢于面對現實,注重寫實,因此作品具有時代感、歷史感和真實感。由于他們有著強烈的反封建意識和批判精神,因此作品中常帶著諷刺的筆調。由于他們懷著人文主義的進步理想,因此作品洋溢著樂觀、健康的氣氛,在許多地方又表現出了浪漫主義的熱情和幻想。他們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典型形象,豐富了人類藝術的畫廊。他們發展和創造了一些文學體裁,為近代和現代的文學品種奠定了基礎。雖然,月季花有著撩人的油彩和不遏的傲骨,但始終也逃不過冬雪的冰殘,伴著花的調零悲劇上演。
【世界文學簡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簡史讀后感01-14
《時間簡史》閱讀心得05-02
人類簡史讀后感11-07
未來簡史讀后感09-19
時間簡史讀后感09-01
《時間簡史》讀后感09-01
《人類簡史》讀后感04-28
《時間簡史》讀后感09-02
(經典)《時間簡史》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