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觀摩課短評與讀后感
目的:1、什么是議論 2、短評與讀后感
重點:短評與讀后感的區別
難點:如何有深度,有創新
教法:討論與例證相結合
課時:一課時
講授內容:
一、什么是議論
舉例:“聽課的人真多,我不喜歡老師聽課,耽誤我們,短評與讀后感(語文觀摩課.)..!
分析:這句話就是一個判斷,是對聽課的一種認識和看法,這就是議論。換句話說,議論就是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反映一個人的看法、認識與見解。
二、討論本次作文
1、短評:就是對人和事物進行簡短的評論。
我們常寫的是文藝短評。那么,文藝短評怎樣寫呢?
第一部分 先對所評作品作必要的`概括介紹。
介紹什么,怎樣介紹,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需要簡短介紹作者。寫作時間,背景,再介紹主要內容,讓讀者對所評作品有個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 發表評論。
一篇文章可評的地方很多,諸如思想內容,表現形式,語言特色等都可以作為評論對象。由于平時作文時受時間和字數限制,因此要注意評論重點。既可評論思想內容,也可評論表現手法,還可以評論某個人物,某個情節或某點獨特之處,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短評與讀后感(語文觀摩課.)..》。
問題越集中,越能評深評透。舉例某個學生的作文。
當然,也有例外。如。對短詩的評論,有時需要一字一句的分析。比如,短評《一首極盡寂寞的千古絕唱》。
總之,這一部分,要有觀點,有論據。所謂觀點,就是議論性的句子,就是對作品的某種認識、看法,而論據就是從作品中摘出的能支持觀點的那些材料。
第三部分 一般是指出不足或概括點出作品的價值和意義。
例如,《大膽想象 一脈相承》等。
三、寫短評還要注意以下幾點才能寫深寫好:
1、要認真讀懂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旨和突出特點,這是前提。
2、要力求新穎---發別人未發或者比別人更深刻。
3、要實事求是,不能無原則的隨意拔高或吹捧,也不可隨意貶低和謾罵。要辨證的看問題
例1,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罵林紓是“選學妖孽,桐城謬種”(實際上,林紓的一百多部林譯小說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最早的《茶花女》就是他引進的)。
例2:有人評價《康熙大帝》填補了歷史小說的空白----拔高了。有人評價某一篇文章的發表是文藝白花園的一朵奇葩,--充其量是一朵小花而已。
4、語言上要簡潔準確,在引證時注意避免大段的照抄原文。如,三類文的對《;丶铱纯础返姆治觯ㄟ@一點,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而需要經常的訓練語言。
四、讀后感(感想類議論文)就是讀作品后的啟示或感想。
1、讀后感的結構
讀---讀作品,屬于記敘或說明
議---提煉觀點,屬于分析議論
聯---聯系現實、自我(多是材料之外),常是敘議結合
結---結論,明確觀點,深化補充觀點
2、寫好寫深需注意:
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是關鍵,也就是擺事實講道理。
最常用的論證方法是例證法和對比法
沒有例證,論點缺少說服力(常說事實勝于雄辯);
沒有對比,論證很難深刻全面。
【語文觀摩課短評與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短評教案03-23
九年級上冊語文觀摩課《鄉愁》教案設計08-16
《為學》觀摩課教學實錄04-11
《這兒真好》觀摩課教學設計03-11
小學差生期末簡短評語12-30
小學音樂期末簡短評語03-24
《楓橋夜泊》觀摩課教學實錄07-11
人教八年級上冊語文觀摩課《蠟燭》的教案09-19
大學教師對學生簡短評語04-28
小學學生期末簡短評語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