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8篇
【篇一: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冰雪融化,春暖花開。當一陣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不禁想起丁麗梅的句子,花開花又謝,春去春又來,凡來塵往,風是否會記得一朵花的香?
看梅子的書,總能喚起我對人生的思考。人生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模糊的名詞,它掌控在我們的父母之中,真正的人生我們還不能夠想象,無論艱辛還是自由,無論快樂還是疲憊,自己導演著未來,只要好好做好現在,未來就是光明!
無論天空如何陰霾,太陽一直都在,不在這里,就在那里,因為,它長了一對會飛的翅膀。
這世上總會有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
書上讓我記憶猶新的一段故事:“我”閑暇時總喜歡望望樓下住著一對夫婦的小房子,房子上總放著一雙藍,一雙紅的拖鞋。有一段時間它們不翼而飛,“我”心里是多么擔心,失落。重見它們時,又是多么無比驚喜與欣慰。
看到這,不得不感覺一絲暖意。這就是所謂的掛念吧!作者與他們并不相識,只是因為“我”閑暇時多望了幾眼,久而久之卻成了那對夫婦的關愛。這種愛發自內心,不然“我”也不會對它們那么關心。“我”一直沉浸其中,或許,生命中有些愛,根本不需要答復,總是一方甘心情愿的付出,換得的,是內心無比的安慰。或許,這就是值得!就像花,默默綻放,將花香留予世界,卻化作春泥又護花。突然覺得那對老夫婦很幸運,因為在他們的身后,總有個人在牽掛著他們,憂傷著他們的憂傷,快樂著他們的快樂!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就像我們永遠會記得一個人一樣,記得過幾個人,又被記得住幾回,其實,我們就一直在此輪回。就像書中那句話: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會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篇二: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在這春暖花開之際,春風伴著撲鼻的花香味迎面而來,令人感到神清氣爽,但四季交替,花開花又謝,春去春又來,凡來塵往,風是否會記得一朵花的香?
在茶余飯后之時,無意間翻到了修車人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講述了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我和女友出去喝咖啡。你急著想回家的我們卻發現電瓶車的輪胎破了,叫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我們在無助之時,抱著試一試的希望向路人要到了修車人蔣大的電話。我和女友躊躇了許久,生怕打擾到別人休息。沒想到蔣大卻司空見慣的迅速趕到一絲不茍的為車補好漏洞。在他修車之余我們得知他干這行已經30年,至今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風雨無阻。
文中贊美了一位中年男子蔣大為市民勤懇肯肯地提供服務,自己卻整日東奔西跑,早出晚歸。文中的情景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的現實生活,大多數人的生活是平淡的,尤其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他們每天為生活奔波勞作,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們實在是太普通,太渺小了,有時甚至是卑微的。除了他們自己有誰會在意他們的生活?但他們把愛傳遞到每個人的身上,使感動布滿人間。
本書中的每一篇都記錄一下作者丁立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她文中的生活,均是一些凡俗的小事。但是,在她的文章中,很少看到對生活、對人生的仇恨和報怨。因為我們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都充滿著挫折和坎坷。讀了這本書后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因為那些小歡喜啊。它們在我的生命里,唱著歌,跳著舞。活著,也就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舍得事情。
我們雖然不能拒絕磨難,卻可以用愛、用善良、用寬容,在灰暗中,播種出一片光明的種子,使我們在寒冷孤寂里,也能感受到微微的暖意。作者用她獨特的語言,溫暖動人的文字,讓這些看似平常無華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以帶有正能量的語言展現在讀者眼前,讓我們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萬物的生機勃勃,生命的可貴。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啊!人的一生能記得幾個人,又會被忘記幾回呢?其實這就是生命的輪回。無論遭受多大的風吹雨打,太陽總有一天會再次升起,不斷流逝的歲月能給你最好的答復。這世上總會有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篇三: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作文】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丁立梅的文字就是如此,像風吹過花散發出來的香,不濃也不淡,卻有著風的灑脫和花的雅致,帶著生活的氣息。
初讀此書時,帶著一絲不耐,覺得就像報刊亭里賣得吸引少男少女的華而不實的文字一樣,只會講此大道理。但深入去讀,才發覺自己的幼稚。丁立梅的文章,就如她的名字一樣,獨立而美麗。這是將藝術與現實融合的文字,雖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不禁讓人贊嘆。
而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這篇--《不辜負》。
老師問學生:這個學校,有多少花在開?學生們一時無語,在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學校的一花一草時,他們才意識到平時失去了多少。
作者用四個生動的事例講述了人們因忽視而錯過的美好。中學校長患上絕癥時才想起與朋友釣魚的約定;朋友平時喜愛喝酒,在胃癌晚期中卻掛念和女兒一起玩耍;廢墟下的青年在將死前寫信給母親,后悔未能陪伴母親……而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數不勝數。大事、小事、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封信,我們甚至抽不出一秒的空閑。“忙”是全世界通用的理由,其實只是我們忽視的借口。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部是將目光放得太遠,在對前景一片茫然時就沖上前去,無意中卻錯過了許多風景。跑向生命盡頭時,才發現,一路奔跑,擁有的,卻那么少。沿路的美麗風景,早已錯過。
其實,學習也是一樣。平時只想著玩樂,等到考試時再臨時抱佛腳,最終拿到成績時才追悔莫及,只恨沒有一個時間轉換器能回到過去敲醒自己。
也許風景太多,終不能顧及所有,但盡我們的努力,去拾取細微的小事、溫情的畫面、美好的點滴,去觸摸、去感受,不要辜負你愛的人,愛你的人,不要辜負你自己。
別等到生命逝去,才來后悔。
這就是丁立梅,這就是她的文字。柔和舒適,卻又要細細品味,她立稱用音樂煮文字,而這也是我對丁立梅的文章,對《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的感悟。
【篇四: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丁立梅,筆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蘇東臺人。喜歡用音樂煮文字。出版作文集20多部,其中《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一書令我感觸頗深。
丁立梅的文字像一壺陳茶,不像酒那么霸道,剛強,倒有一種鉛華洗盡,沉淀下來的醇香,她的文章中講的大都是小人物的小故事,講上去少了幾分驚心動魄與蕩氣回腸,卻充斥了質樸與純真,深厚的情感在事件中流轉,讀她的文章,真的就像是在品茶,萬萬不可一飲而盡,要一口一口的慢慢品味。
在序文《小歡喜》中,作者講述了一些平常生活中平凡普通卻有意思的事,有些事情是做不煩的,每日在巷子里買菜與主婦拉家常,與小販討價還價,日復一日,當這成為了你的習慣,成為了你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那么,這些小事也將彌漫出幸福,每日路過園中,聽著老人們唱戲,不時也駐足停留,走出園中,跟隔壁張大媽打個招呼,走到石凳旁坐下,聊聊他們的兒子,孫子,也跟著他們學著唱唱戲。下班的時候買張報紙,跟賣報女人說笑幾句,一來二去成了朋友。向花店老板買花,順便向他討問種花的技巧……生活中的小細節,小歡喜,在丁立梅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活這個世界上,穿插在學習,玩樂,工作,睡眠中的,還有許多許多事情,常聽人說將一個人的一生除去其它,計算如何如何有多長時間,甚至精確到小時,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云云,這話固然不錯,但將那些充滿生氣事兒全部不算,活著,未免也太無趣了些。啊,這些討喜的小事兒,讓活著,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舍的事。
文章出于生活,出于平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讀者。由華麗的詞藻堆砌的文章讀上去像是在喝白開水,食之無味,無趣至極,而丁立梅的文章,卻是越品越香,妙趣橫生。
在我看來,丁立梅寫的不是文章,而是生活。
【篇五: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也許,就在不遠處,有一個人正在悄悄的注視著你,只是,你從未發現。
丁立梅,一位喜歡用音樂煮文字的作家。她出版了很多的作品集,里面的句子都極其富有哲理。最近,老師推薦我看她其中的一部作品,《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聽聞名字就覺得花香飄逸。當拿起書來看,這封面就已意境十足。散落的花瓣粉粉嫩嫩,讓人忍不住打開書來,品品內涵。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著深深的道理,其中有幾篇文章我印象深刻,其中一篇是《與自己和解》。這篇文章,前一部分描寫一個叫“荷”女子的生活,她日夜操勞,終于爬到高處后,她再也無法放手。因為她只要一放手,必定會摔得很慘,在公司中就沒有什么位子,多年的苦心也就白費。所以她為了自己能夠不滑下來,她只能不停的,不停的工作,一刻也不放松不休息,以此來保住自己的地位。因為她總是活在重壓之下,患上抑郁癥是她一生最后的結果,無法改變。
當在她的頭腦有一絲清醒時,也許她會厭惡從前那個忙碌的她吧,也許會恨自己吧:當初為什么那么在意自己的地位,從而使現今落得如此境地。
后部分描寫了一位母親,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沒時間陪孩子,后因聽到孩子的抱怨,才發現自己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于是放下手頭的事,陪了孩子玩了一整天。
現在這樣的人,這樣的父親母親很多,你們是否已忙碌了很久,你們是否已經很久沒有去看看家人了,那就請你們放下手頭的事,忘記所有的工作。因為,現下你們最重要的事,是去陪你們的家人。你們的孩子或父母,妻子或丈夫,兄弟或姐妹,對于她們來說,你們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他們不會在意你們的地位,更不會在意你們擁有多少金錢。
“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載的極限和底線,繃得過緊,勢必弦斷”。當你在辦公桌上坐了很久之后,想想這句話,與自己談談,“歇歇吧。”
生活中,不免遇到挫折,遇到不開心的事,那時的自己總是產生疑惑:“這凡塵到底有什么可留念的呀?”讀了這本書后才知道:“原來,都是因為那些小歡喜啊。它們在我的生命里,唱著歌,跳著舞。活著,也就成了一件特別讓人不舍得事情。”
【篇六: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初次看到這書名,第一感覺是作者十分細膩,從這書名,便引人很想欣賞一下這么優美書名下的點點筆墨。
書中每篇文章的名字,或富有詩意化的語言,或就是一個簡單的名字,清楚明了,但最打動我的是放在題目上頭的那句摘自文子的話,話不長,卻是這篇文章中最優美的,最深厚感情的句子,句句動人心弦啊!每篇文章的閱讀就是由這一句句話引入其中,書的意義或許正是傳播感情。
文章的引出最是平凡:接小孩,休息,甚至一首歌,都是她文章的開端,其實這些故事最是平凡,點點滴滴都來自于生活。老舍、魯迅、季羨林的文章雖同樣很美,議論也很精彩,但卻與生活靠不近邊。當看到家長為小孩送東西時,我仿佛眼中也浮現出:在校門口,一位位家長就站在那,把頭左伸伸右伸伸,為了就是能早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當小孩們窩蜂的“逃”出來時,左右尋找著自己的父母,當他們的'目光對到一起時,他就會擁在一起,父母會一直不停的噓寒問暖,而孩子就在一旁不停的點頭……
每篇文章就是一個片斷,她的文字恰到好處,可以把主人公和周圍的環境說清,又落下空白,引著我有足夠的空間去想像,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快樂。
有時看書說是入了神,其實就是因為腦子中一直浮現這些畫面,完全融入其中,自己都成為這故事中的旁觀者,這場景啊,跳啊,跳啊,“我”卻被凝固般站在那,忘了天,忘了地,忘了時間。
記得小學老師就說過要多讀書,少看電視,因為書的內容會使你的大腦成像,而看電視劇、電影等,大腦只會被動的接受,老只看電視,不再觀書,那整個大腦就會變得愚鈍,正是有了相同的感受,我也愿意去多看書。
讀完這本書,更多的是那一幅幅畫面的呈現,就想自己是這個故事、這首歌參與者,身處于這個故事中。有時那情、那意、千言萬語,也比不過自己能去親身觸摸。
一篇好的文章正是如此,整篇文章充滿了細節描寫,很容易讓融入這南來北往的文字世間中。把自己包含情感,化作文字,而那字字句句,引導著我們走向一幅幅場景,令我們能深刻了解,作者留下的情。這本書,所教導我們是其次,打動我心是真的,最樸素的文字就是來自這散文集。
其實天下的文章,本就是去教導人們要懂得道理――親情、友誼、社會等等,可好的文章、好的文字,就能唱著歌、跳著舞,鉆進人心,改變人的態度。丁立梅就是這樣一個作者,她的筆下就是這樣的文字。
人多活一年,就會多經歷一年的事,多懂一年的道理。而書卻是作者多年走路的足跡,去欣賞一下別人路上的風景,何樂而不為?作文
【篇七: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從拿到這本書到現在大概有3個月了,最初得到這本書時,我被封面的淡雅風格吸引住了,幾片紛飛的花瓣仿佛凝固在空中,又仿佛在飄舞。可能讀散文讀得少了,最初都沒有聽過作者的名字,但與她優美的文字接觸了這么長的時間,我好像懂她,好像了解了她,我想,丁立梅應該是一位大方,溫柔的女子。所以說,看懂了她的文字,也就看懂了她的心,也就知道了她的所思所想。
丁立梅的散文大多數都是敘述幾個故事,從而不知不覺地深入到大道理中,我很喜歡她的這種寫作風格,簡單易懂,層次分明,但其中蕰含豐富的哲理。
大多數都是講述親情的,看多了,也就發現千遍一律,無非就是那個理,現在,還是讓我來講一講令我感觸最多的《讓夢想拐個彎》,散文講敘了2個小故事,分別是一個同學堅持小時的夢想最后很窮酸,事事不如人意,另一個故事是一個朋友放棄小時候的夢想,做她感興趣的,最后在那個領域很出名。就是短短的兩個故事,卻讓人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思考,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走了不同的方向,當然,結果也是不同的。小時候,媽媽就經常問我,你的夢想是什么,我搖搖頭,現在,媽媽又問我這個問題,我依舊是搖搖頭。有時候,堅持你想做的,你的夢才會實現,或許成年了,你也不會實現最初的夢想,因為最初的夢想是你喜歡的,以后想做的,崇拜的,而不是你所擅長的,有時候,聽到某個媽媽會當別的人的面夸贊孩子,以后想當科學家,太空員,但有多少可以真正的實現,當你發現你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又何必堅守,何不拐個彎,回到起點,找尋你所擅長的,這時,你可能又會說,堅持,努力,夢想就一定會實現,不能輕易放棄。但是盲目的執著,不考慮后果的堅持,只會浪費你的生命,執著固然是一個可貴的品質,但盲目的執著卻是一種傷害。因此,那些追逐夢想的少年,想一想你是否擅長,是否感興趣你的夢想,放棄你所擁有的,或許會得到更多,所以,那些曾在夢想中迷失自我的,想一想是否要讓夢想轉個彎,不要執著于現在,想一想未來,不要浪費你過多的青春。
我很喜歡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話:當夢想飄渺如天上的云彩,任我們再踮起腳尖,也無法與它相握,這時,我們要學會認識自我,懂得放手讓夢想拐個彎。
【篇八: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
秋夜,一旦提起,總想起詩詞中的一股幽怨,似乎它本該就帶點悲傷,然而正是這種默然的哀傷,淡然的靜謐,才能化開一切堅硬的外殼,露出柔軟,也沒有人會發現,夜幕遮住的窗扉,會不會有人靜靜落淚。融入夜幕里,夜色仍靜。這時,或許能逃離些什么。最堅強的人,也會被放縱一次,僅僅一次,不讓理智攔住感性。
這篇文章有關死亡,文中提到的一個星星是一個生命,不是沒聽人說過,不信,但不是不想。大城市的天空,能找到一兩顆就會高興上好一陣子,但地上如沙般多的生命怎可能就這幾個?對于死亡的概念,如什么“一顆星的墜落代表一個生命的消逝”,是長大了才接觸的。我比一般人更早見過所謂“死亡”。四五歲樣子,被舅媽拉著,舔著棒棒糖,不明白為什么周圍人要簪著白花,戴著黑紗,不懂媽媽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為什么這么多人圍著躺在玻璃盒子里的外婆,都這么哀傷。然后有人告訴我,外婆死了,所謂死了,就是外婆再也不能陪我睡覺了,再也不能逗我玩了,我彈古箏的時候,不會再有人坐在后面如癡如醉地聽了,在園子里玩經過天臺的時候,不會再有人在一群跳著廣場舞的人中向我笑著揮手,聽到這些,我很難受,棒棒糖也不甜了,哭著去叫“睡著了”的外婆。
那根棒棒糖,終究沒有吃完。
我見外婆的最后一面,是看著舅舅手里的一只木匣子,重,又溫熱。
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因為看了不少書,小小的心有時竟五味雜陳。看秋雨會感傷,看秋霜會感嘆。總以為自己夠成熟了,甚至鄭重地宣告:我這輩子活到四十多歲就夠了。我沒告訴過媽媽,因為總隱隱地感到不妥當,但當時班上響應我宣告的人還不少,一群“不識愁滋味”的小孩,好像當這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一樣。后來,小學畢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問題越來越多,過得比小學時累多了。但卻發現,我一點都不想死了,我想活著,多活一秒都是一件不舍而幸福的事情。
死亡是永久的寧靜,是舍棄了一切換來的無所紛擾,一夢長眠,秋夜的寧靜最接近這種感覺。坐在石凳上,想像著死去的感覺,慢慢與周圍融為一體。秋夜里,飄著桂花香,一個人的秋意是濃的,兩個人的秋意是暖的。文章里的“他”,不多話,一句“我們好好過”,感動!承諾不需要多大多沉,一句最微小的承諾也能成就一生最幸福的永恒。什么都會離去,生命的流逝不過是一場剝奪,把身邊的一切,抽絲剝繭般剝奪,一個人的路還是得一個人走。在孤獨的秋夜,一句“陪你”是多大的溫暖啊!迷失的旅途中,一句“我們回家”是多大的救贖啊!只愿在未來,也能收到這樣一句承諾。
靜謐的秋夜里,心慢慢安靜了,就像一片葉、一朵花,把它當作饋贈的禮物,收進心扉。未來的路很長,當遇到坎坷和困境,不需要驚慌,只要一池寧靜,秋夜的寧靜、流淌,注入永恒。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8篇】相關文章:
張耒《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的宋詞鑒賞05-08
黑郁金香讀后感11-24
“香遇土城-遵義首屆女詩人詩會”05-07
《天香·龍涎香》宋詞鑒賞01-24
天香龍涎香元曲賞析范文11-27
夜來香的散文11-11
流年的淡香散文11-09
朋友,還記得嗎作文12-06
風的謎語12-17
孫尚香的悲慘結局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