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00字
面前,雪白的封面上,只有一彎若有若無的新月,安靜地等待著,等待著懂她的人翻開她,走近她,了解她,熱愛她——這就是《穆斯林的葬禮》。這部長達五十余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當然,吸引我走近她的絕不是寫在簡介上的這幾句話,而是少年時代的讀書情結。
記得我青蔥的少年時代,她就是最能打動我的文字,但是,那些文字里的情節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漸漸有些淡忘了,只記得當時秉燭夜讀時淚流滿面的情景。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常常會無意中想起她來,想起那時讀書時如醉如癡的情景,我想,是到了再次走近她的時候了。
翻開厚厚的書本,首先認識了讓我敬佩的作者——書的母親——回族女作家霍達。無論她的頭上有多么耀眼的光輝,我的心里只把她當做最令人敬佩的“母親”,是她,用智慧和心血澆鑄了《穆斯林的葬禮》這個美麗善良充滿愛與責任的“嬰孩”!她的文字給了我多少的震撼和感動啊。就是帶著這種感恩感謝的情愫,我靜靜地走進了穆斯林的世界。
故事里,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交錯扭結的愛情故事正是吸引讀者的高潮所在。師傅梁亦清的任勞任怨卻不懂變通,一生勞苦,最終倒在了他最熱愛的水凳上;韓子奇,梁亦清的徒弟,不僅學會了師傅高超的琢玉技藝,而且頭腦靈通,在危難之際支撐起了搖搖欲墜的梁家,并和梁家的大女兒璧兒結為夫妻,并育有一子——天星;但是,可惡的戰爭,愛玉如命的嗜好,卻陰差陽錯地使韓子奇和梁家的二女兒冰玉在遙遠的倫敦相依為命地生活了一起,還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等戰爭結束,海外歸來的韓子奇和梁冰玉回到故國,引發了不亞于世界大戰一般地家庭戰爭。無奈之下,冰玉拋下幼女,獨自遠行,可憐了新月這個善良好學的孩子。通過努力,她考上了燕京大學,并且認識了同樣善良博學的老師楚雁潮,共同的對事業的追求讓兩顆年輕的心越靠越近,而此時,悲劇卻在悄悄上演——新月得了嚴重的心臟病,不得不輟學在家,經過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她最終不治身亡,只留下一彎清輝時刻籠罩著愛她的人。曲終掩卷,蕩氣回腸。
讀著別人的故事,感悟著生命的真諦——我們總感覺一生的時間很長,所以每一輪新的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常常感覺不到它的變化,甚至還會埋怨生活的重復。其實,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是生命的閃耀,我們唯有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天,才能咀嚼出生命的意義。文中的新月,正值青春年少,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對燦爛生命的渴望,但是,死神沒能被她的熱愛和善良所打動,依然無情地回收了她的生命。縱觀主人公韓子奇的一生,從一個流浪兒到事業有成的“玉王”,再到飽經滄桑的老人,他所走過的生命每一步,都讓我唏噓不已——時光多無情啊,只那么一轉眼的功夫,它就讓一個孩子變成了老人。
從他的身上,我能預見到我自己的一生。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我還有多少時光可以浪費?我不想到我垂垂老矣的時候,讓自己悔恨虛度的光陰。而今天所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在向三十年后的自己做交代,我又怎能不珍惜時光,珍愛生命呢?!
讀書最大受益不僅僅是以上這些,還有許多的知識藏在了故事的背后。從《穆斯林的葬禮》中,一向對玉石沒有多大了解的我,也被這條玉的長河吸引了。原來,玉不僅僅是戴在身上的裝飾品,它也能反映歷史,折射人性!
說實話,再讀這本書之前,我依然對“穆斯林”們沒有太多的了解,如冰心一樣,只知道回族人都愛干凈,不吃豬肉,男人們戴著一頂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女人無論天冷天熱,都裹著一層紗巾,如此而已。而當我翻開書本,隨著作者的敘述走近穆斯林這個民族的時候,最讓我震驚的是這個民族的信仰,那么虔誠,那么真摯,朝覲的路上雖然辛苦,但是他們的心底裝滿的都是快樂!對于信仰,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都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虔誠!
人,總該有信仰的,那是心中的一座燈塔。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所以它才會擁有那么多的信徒。我雖然不信奉這些宗教,但是我的內心也有一座燈塔——那就是教育事業。我深深地愛著這份事業,深深地愛著那些孩子,所以我也愿意為了他們而虔誠地付出。
一本書,讓我回味良久,也讓我思考良久,生命如書,且讀且珍惜。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穆斯林的葬禮名著讀后感02-17
穆斯林的葬禮課外書讀后感02-17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最新10篇04-11
《大瀑布的葬禮》教案12-10
帕特洛克羅斯的葬禮01-19
人教《大瀑布的葬禮》教學設計12-01
語文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教學反思01-30
帕特洛克羅斯的葬禮神話故事07-04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導學案設計05-09
夢到參加葬禮是什么意思11-13